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8 09:32: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认识11个生字,学习、积累、运用学过的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在品读中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之处。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歌曲《小雨沙沙》、卡片

  学生:观察下小雨时的情景。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交流

  分别出示四个谜语(太阳、月亮、彩虹、小雨点),说游戏规则。

  猜谜语。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

  同小雨点打招呼。

  用富有童趣的导入创设情景。

  三、学习课文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放课文录音

  看大屏幕上美丽的画面,认真听录音朗读。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让倾听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2、自读课文,自主学习文中生字,自主解决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握笔姿势、坐姿、读姿等;师听个别学生读后,并用表情、动作等随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自读课文,用铅笔轻轻标注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思考:小雨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及其它良好的学习习惯。

  3、检查学生自主认字效果。

  开火车认读生字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字,字。

  认读生字

  寓教于游戏中,让枯燥乏味的识字任务变为好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4、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中小雨点的情绪变化。

  ①出示问题:小雨点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②反馈检查。(适时板书)

  ①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知课文,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5、完成二、三段的学习(二段重点指导)

  ①指导学生看插图

  ②指导学生画、读两只青蛙的话

  ③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评。

  ①看插图

  ②用不同的线画出两只青蛙的话

  ③指名试读,评价④

  师范读生评价

  ⑤生小声试读

  ⑥指名读,师生评议

  5.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一只青蛙的.话,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之处。

  ①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青蛙的细心和小雨点的了不起。

  ②学会评价他人。

  ③学习朗读方法。

  6.学生自读另一只青蛙的话。

  对学生进行另一只青蛙话的朗读指导。

  ①小声读,在需重读的词下面加着重号;

  ②指名试读,生评价;

  ③指名试读,师生评价。

  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学会评价

  7.分角色读两只青蛙的对话。

  指导朗读,评价。

  男、女生轮读两只青蛙的话。

  男、女生轮读两只青蛙的话。

  四、拓展延伸

  ①(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注意看、用心记、大胆夸

  ②(出示课件)课中操,随小雨点一起唱《小雨沙沙》

  ③(出示课文《小雨沙沙》。)与学生一起朗诵表演课文内容。

  ①看图片、谈看法,用自己的话夸小雨点;

  ②唱《小雨沙沙》;

  ③与老师一起朗诵表演课文内容。

  适时调整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想像空间,让学生学用结合,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内容。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大课堂语文观。

  六、作业超市

  (读读背背、写写画画、唱唱玩玩、查查找找)

  (出示作业超市的内容)

  看要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去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情表扬:(瞧!咋们班的孩子坐得真好,个个像小战士似的!)(恩,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你们的精神饱满,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老师称赞你们!)

  2、听到老师的称赞,你的心情怎样?(希望这节课你能学得认认真真,学得高高兴兴,好吗?)(相机板书:称赞。“称”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

  3、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齐读课题,称赞就是?(夸奖,表扬。)(恩,说得真好,称赞就是夸奖,表扬)(那你还想得到老师的称赞吗?好,请看大屏,这些你都会读吗?)(咱们来开小火车吧!开火车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那一组坐的最端正就请那组开!小火车开的时候请其他同学跟读。好吗?师:小小火车那里开,生:嘿嘿,小小火车这里开)

  二、初读感悟

  1、出示生字课件,复习字词.(不错,你的字音读的真准确。呵呵咋们班的小火车不仅声音响亮速度还开得那么快!你们都很棒!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这些你还会读吗?)

  2、指导书写“傍”(读得真棒。瞧,你们响亮的声音把小刺猬和小獾也吸引来了。)

  3、了解刺猬和小獾:出示刺猬和小獾课件。(我们对于小刺猬比较熟悉:浑身长满了小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而小獾呢,我们不太了解它,看:两只又小又尖的耳朵,强壮的身体,弯弯的尾巴就像一把镰刀。)(他们可爱吗?你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请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4、出示自读要求,生齐读。(读前老师可以提两个小要求吗?1字音准确,语句通顺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谁称赞谁?是怎么称赞的?用笔画出来)

  5、生自读文。

  6、回答提问(课文中谁称赞了谁?那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它呢?我们来学习1-4段。请听老师读1-4段)

  三、学习课文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4自然段;

  1、师示范读(1-4)段, 生思考:小獾在干什么?他的板凳做得怎么样?用笔划出答案。

  2、理解“粗糙”。 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怎样的感觉?摸上去什么感觉?

  3、出示实物板凳,生摸,谈体会。

  4、讨论: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板凳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2) 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

  A 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B 哪个词最能看出小刺猬注意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给“仔细”换个词吗?

  C 说说小刺猬可能观察了板凳的那些方面。

  D 练习: 看了看 _了_,用这个词说一句话(我看了看手表,比赛的时间快到了。)

  E 指名读一读,读的时候强调“仔细”一词。

  (3) 出示句子: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A “一个比一个好”说明什么?

  B我也会:一个比一个 一棵比一棵壮 一_____比一____ 一 ____比一 ____

  C 谁来称赞称赞小獾?(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5、如果你是小獾,听了刺猬的称赞你心情怎么样?这个时候你再做板凳你会做得: 听了小獾的称赞,我做板凳做得——————————。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5-7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獾在干什么?小刺猬会说什么?小獾又说了什么?

  2、你们能在哪个自然段找到他们说的话呢?

  3、那你能在书上找出他们说的话吗?指名生说。

  4、出示句子: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那只小獾来对小刺猬说说?抽学生读句子

  5 泄气是什么意思,你有过泄气的时候吗?当自己做一件事遇到困难做的不理想的时候,多需要别人称赞的鼓励,想泄气的小獾何尝不需要别人此时的鼓励呢?就在这时小刺猬来了,及时的称赞了它,给了它自信。(板书:增强自信.如果你是小獾,你会对小刺猬说什么呢?

  6、生带着体会齐读句子。(那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齐读这个句子吧!)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8-10段

  1、小刺猬的称赞给了小獾鼓励,增强了小獾的自信。自己读读8——10段,想想:小獾为什么要称赞小刺猬的苹果最香、最好?生边读边想。

  2、出示句子: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为什么小刺猬的苹果最香、最甜、最好?

  3、如果你是小獾,你还会怎么称赞小刺猬?

  4、小刺猬称赞小獾,能使小獾充满自信;那么,小獾称赞小刺猬,能使小刺猬怎样呢?

  5、出示句子“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让我们一齐读读小刺猬的话吧。

  6、称赞能使小獾充满自信,使小刺猬消除疲劳。(板书:消除疲劳)你想想:称赞还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

  7、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能带给我们进步,称赞能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齐读。

  四、课外延伸

  1、如果一开始,小刺猬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嘲笑、讽刺小獾,会怎么样呢?

  2、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太动人了,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吧!

  3、他们表现的怎么样?

  4、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优点或进步,让我们也来赞一赞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教养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

  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

  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二)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

  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

  (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

  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华人物形象。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赞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诵本文,学生能够感知全文内容;在语法上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清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散文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2、文章所描述的关于春的五个画面。

  教学难点

  文章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3分钟)

  请学生背诵上一节课学习的《再别康桥》。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共同感受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会到作者对康桥的柔情,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咱们知道,一年有四季夏有夏的热烈,冬有冬的冷艳,秋则有秋的悲凉,而春天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争相回答,有可能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等等,但无论回答什么都无所谓,引导学生学习今天要学习的朱自清的《春》。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著名文人朱自清对于春的.感悟。(板书题目和作者)

  三、作者朱自清简介(展示课件)(3分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生原籍浙江绍兴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等。

  四、整体感知全文(32分钟)

  (一)朗读全文,熟悉全文内容

  1、听录音示范朗读,解决生字词。(播放视频、音频资料)

  2、学生分组朗读。

  (二)设置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

  1、问题一:请问大家阅读完课文后,文章可以分成几大部分?

  在老师的鼓励下,各组代表踊跃回答该问题。

  生:该文可分三大部分,即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段为第二部分;第八段到最后是第三部分。

  2、问题二:请问同学们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分的,盼春、绘春、赞春。

  3、问题三:请说一下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4、问题四: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勾勒了哪几幅春的画面?请描述出来。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5、问题四:在文章当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比喻、反复、拟人

  (教师重点讲解比喻的类型及作用)

  五、教师小结(2分钟)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作者的相关知识,从总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勾勒的五幅春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初步领悟到了作者对于春的热爱。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请你说出五幅春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找出文章当中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说说好处?

  七、板书设计(展示课件)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学生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把握住作者充满哲理的体验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含笑对待生活。

  3、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4、了解随笔(杂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游玩赏景,可以埋首苦读,可以享受亲情,可以勤奋工作……有的机会抓住了,有的机会就错过了。同学们,你们有过错过吗?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作家是如何看待错过的。(板书课题)

  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错过》写于1995年春。

  二、朗读课文,感受“错过”

  1、自由读文,正音,解词

  贻(yí)误 斑斓(lán) 颟顸(mān hān) 渊薮 (su) 惆怅(chóu chàng)

  驾驭(yù) 咀嚼(jǔ jué) 侥(jio)幸 滞(zhì)涩 情愫(sù)、

  颟顸:糊涂而又马虎。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颟顸的渊薮→糊涂和马虎集中的地方→糊涂虫)

  错过:失去时机或对象。

  过错:过失、错误。(意识到错过却不加以补救,这样的'错过就是错误)

  2、用一句话说说你自己的“错过”

  可用文中的词句来个点评。

  三、梳理课文,认识“错过”

  1、默读,圈画,用文中的话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错过”

  第4-6小节、第7-13小节,第14-15小节各一句

  明确: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对“错过”的认识;习惯、品味-对待;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警示。

  师小结课文脉络,完成板书:课文开头的第1-3小节是引出“错过”这个话题。

  2、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写课文浓缩文。

  对课文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概括,将较长的课文压缩成短文,这就是浓缩文。浓缩文是一种很好的把握文意的办法。

  可自己另写,也可采用选词选句进行重组。

  3、出示教师做的浓缩文,练读。

  人生之路,充满了错过。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就应感到欣慰。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可以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绝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练读:劝慰你错失良机的同学(即-就是;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也可以转化为得);祖父语重心长地与你谈心……

  四、品析课文,把握“错过”

  1、“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默读课文第7-13小节,画一画,议一议:品味“错过”,作者有哪些“得”?

  交流,明确:正反对比说理

  ①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②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

  ③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教师小结:作者将意识到错过与没意识错过、意识到错过积极驾驭与意识到错过行动迟滞相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错过”。“因为”、“与其……不如……”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句子结构更紧密,突出了正确对待“错过”的意义。

  过渡:诗意与哲理的结合

  2、品味一个生动、含蓄的哲理句

  出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预定的到站”,联系“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这一句中还有哪些比喻?)。

  明确:比喻说理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教师小结:“预定的到站”是人生的阶段性目标,指的是那些对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目标,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五、运用积累,表达“错过”

  1、默读课文第8-11小节,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个事实材料,使得这个层次的内容更有说服力。

  这个事实材料,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他人的错过的经历。

  老师补充事实材料:

  一念之差,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亚历山大·弗莱明错过了实验本身的目标,注意到培养皿中长出了青绿色霉菌,立刻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青霉素这种惠利万世的抗菌素。

  小结:摆事实,讲道理,是阐述观点的最有效方法。

  过渡:长文浓缩为短文,咀嚼短文可以酿出诗意和哲理,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提炼对“错过”的认识。

  2、 说一说、写一写有关“错过”的名言佳句:

  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泰戈尔

  人生如列车,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刘心武

  聪明的人因错过而收获智慧,愚蠢的人因错过而收获懊恼。 ——梁昌辉

  六、作业

  1、摘录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哲理句。

  2、摘录其他作家作品中关于“错过”这个话题的经典语句。

  板书:引出

  认识 对比说理

  对待 比喻说理

  警示 事实说理

语文教案 篇6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的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老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老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老师:对,插花经过艺人对花枝的选择,对花盆花瓶的选择,用造型表达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情绪,达到插花艺术的美。因此下文作者自然提到一些艺术家带给他的美的感受。无论是画家画的手还是表现的肌肤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的美,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看到的是真的手还是画中的手,是他自己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还是画家笔下的狗了。写实是什么?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古诗表达的感情。

  2、阅读短文《李四光》,了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文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它背下来。

  2、读懂一文章要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读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1、作者简介。

  2、放录音,学生跟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发言。

  教师讲: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前两句写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送朋友时依依惜别的深挚的情感。

  二、阅读《李四光》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的意思。

  学生发言。

  2、用“~~~~~~”画出李四光爷爷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事情的语句。

  3、说一说“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意思。

  4、说一说读了这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要向李四光爷爷那样,做事专注,集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教案(精选)09-23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