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出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2.有人说:天下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自古长眠的世界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玉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3.本文的小作者来到了南极,并把自己所见所闻写成了日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思考。
(1)哪些内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小作者听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写了“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再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皮肤()气氛()吓唬()俱()乐部
2.学生交流讨论思考题。
(1)出示句子:
长城站的叔叔们都跑出来迎接,见到我们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个激动万分,有的眼圈都红了。他们仔细地看着我们。我们代表全国的少年儿童向考察队员们问好。
(2)体会画线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当时的情景。长城站的叔叔们和“我们”会说些什么?分组想象练习,集体汇报。
四、信息资源交流会。
1.分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南极的知识。
2.组内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如:南极的地理位置;南极的自然资源;长城站的介绍;考察队员在南极乔治岛上的一些趣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找三名同学读课文。
二、初步了解写日记的`知识。
1.写日记的内容。
(1)分析课文中的每一篇日记,想想作者记录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篇日记表达了“我们”和考察队员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记表达了“我们”见到象海豹后的喜悦心情;第三篇日记表达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撒在了两国儿童心里。)
(2)小结:日记应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2.写日记的格式。
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日记,明确首先要写清: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三、班上同学日记交流活动。
语文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 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
15、古诗两首
毕生的心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爱国之情
无限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
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我们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谁都不能保证这一切,现实可以残酷地粉碎我们的良愿,就像鲁滨孙离奇的人生意外。鲁滨孙他满可以无限悲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但他却无比坚强地鼓舞自己,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了生存的神话。鲁滨孙的生存经历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基于此,概括与复述故事梗概、感受鲁滨孙近乎绝望中的求生欲望、探询鲁滨孙在逆境中心境不断坚强的过程、体味鲁滨孙独特的自我激励之法、感悟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学习应对灾难等,都不失为好的教学角度。
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这是本文的精髓。设计A着重于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学习其战胜困难的精神。设计B着重从生存需要的最低条件的角度出发,剖析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态,教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资料平台”中特别选编了三篇文章,第一篇中的人物面临死亡和良知的两难抉择,内容侧重于对生存困境时刻人的良知的拷问;第二篇中霍金面临的则是来自于自身的困境,实现“我”的心灵内部的伟大历险,是对自我的伟大超越,其意义同样等同于对心灵之外的自然的超越;第三篇人物的探险行动中弥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豪情,对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熏染,希望三篇文章能够从上述两种设计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的构建起到填补作用。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鲁滨孙面临的主要困难。
2、分析心理描写,体会鲁滨孙心态变化的过程,感受鲁滨孙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
3、感受野外生存对人的能力的挑战。
课前准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收集有关野外生存常识的资料。
教学步骤:
导入:请同学自己介绍《鲁滨孙漂流记》。
我们现在安坐教室,条件舒适,心情轻松愉快。可是,假如我们像鲁滨孙一样,不幸流落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岛,情形会怎样呢?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说一说鲁滨孙初到荒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归纳出来。
(明确:物质生存需要方面的困难和精神上生存的勇气。)
二、片段品读体味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面对诸多困难,鲁滨孙经过了深沉而复杂的思考。请以下列问题为导引,再确定需要重点品读(静心默读)有关片段,以理解下列问题:
1、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思考的侧重点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分别侧重思考:要不要活下去;怎么活下去;怎样安心地活下去。分别涉及生存信念、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等问题,按他当时需求的急缓程度依次出现,体现了人类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前进发展的影子。)
2、鲁滨孙能够活下去,他是怎么为自己找理由的?找了哪些理由?他的思考方法有什么特点?(明确:采用对比列举好处和坏处的方法来劝慰自己,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与同伴的命运和最糟糕的情形作对比来找理由,理由略。思考的方法充满着理性和辨证的特点:能冷静地用理智同情感作斗争;能用“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来对比思考。)
3、鲁滨孙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写日记、保存几本书本?你觉得有必要吗?(明确:有必要。这也是他充实自己的心灵,保持一个文明人的高级趣味,不至于沦落为低等的求生者的智慧之处。)
4、你觉得鲁滨孙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明确:敢于直面困难,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勤勉务实,善于创造,热爱生命,战胜困难的经验)
三、野外生存探究
整体讨论: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
2、假如你知道了鲁滨孙的处境,你还能为他提供哪些远距离的生存指导?运用上你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四、拷问自己
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有这个能力和勇气,会像他一样活下去吗?问问自己,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课外完成)
【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1、体会鲁滨孙在危难处境中调整心态的方法,感受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悟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的道理。
教学步骤:
导入:鲁滨孙从小就渴望冒险、流浪的生活。流落荒岛之后,鲁滨逊面对绝境,很快就克服了消极情绪,不畏惧,不颓丧,进行了一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更进行了一场征服自我的斗争。在荒岛上的28年间,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么他是靠什么走过这28年的呢?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完成:
1、用一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本文在描写鲁滨孙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二、重点精读体验
精读关于鲁滨孙心理描写的部分,思考探究:
1、从文章的首尾来看,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如果他的心态不发生这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明确: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终也会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寂寥而死)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孙这样的生存神话了。那么,你认为: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明确:靠的是心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说明积极的心态是维系生命的首要支柱,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
三、拓展应用
1、当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可自杀等轻生的事件仍然屡见报端。假如鲁滨孙知道了这些,他会作何感想?你能走进鲁滨孙的内心世界,揣摩出他的真实想法吗?试试看,组内谈一谈,请使用第一人称。
2、有的同学感慨现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繁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缺少,不太满意目前的状况。你对你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想一想,谈一谈,和鲁滨孙比一比,和同学坦诚交流交流。
3、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找一些面对困难、激励人奋进的格言,做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自己。
【资料平台】
1、(丹麦)哈夫·B·卡威《浮冰上的两者》。
2、《斯蒂芬·霍金——划时代的英雄》。
3、郭正刚《漂流长江第一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A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巩固熟字加偏旁的认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
【教学难点】
学到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并学会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1、语文园地的课件。
2、花朵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小火车,瞧,它漂亮吗?大家跟它打打招呼吧。今天这列小火车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园地里游玩(课件出示),在这里你将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让我们赶快坐上小火车吧。
二、游百花园,学习我的`发现
1、开动小火车,将学生带入词语百花园:
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念轰隆隆,轰隆隆,小火车往哪开?到百花园去欣赏美丽的鲜花。
2、自读词语,同桌互帮互学。
3、多种形式展示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4、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这些花朵的秘密了吗?说说你的发现,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发现AABC式的词语特点,教师板书。
6、像这样的词语还有那些呢?写在花朵(卡片)里,种入百花园(贴黑板)。
7、花朵姐姐想跟大家做个小游戏:比赛谁能在一分钟里记住的词语多,谁就可以获得勤劳的小蜜蜂奖。
8、比赛二:
任意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奖励聪明的小蜜蜂奖)
三、游生字娃娃园,学习读读认认
1、开动小火车进入生字娃娃园。
2、电脑出示左边的生字娃娃熟字,生字娃娃变身:出示右边的生字。
3、观察每组生字娃娃的特点,学生发现: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板书)
4、同桌互学: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比赛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去拼音认字组词。
6、生字娃娃超级变变身(生字开花),用熟字加偏旁法拓字。比如:直──植、值、埴、殖。
四、游古诗园,学习千古名句
1、开动小火车进入古诗园。
2、出示图片,老师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五句古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反映友情的古诗。
4、简单说说诗的意思,自己知道的有关诗人的知识,或编一个故事。
5、同桌互背诗句。
6、出示五个画面,根据不同的画面男生女生轮背诗句比赛。
7、拓展:
出示一张贺卡,你想用哪句诗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表达什么感情。
五、回到收获园,总结收获
1、小火车开进收获园。
2、学生交流收获的知识。
3、鼓励学生用分类收集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展示一两个学生的《好词好句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子俩被洪水围困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过程,体验亲情的伟大,讴歌生命的可贵。
2、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俨然是个撑门户的男子汉”这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1、观看1998年中国特大洪水片断,音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同学们,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板书:洪水滔滔无情
2、简单的影像已无法完整地再现当时感人的场面,你们是否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爱能创造奇迹”,让我们在命运交响曲中走进课文,去感受人间母子的真情。
3、出示课题,齐读《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抽生:你来读一下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上课之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都熟读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2、滔滔洪水是那么无情,随时吞噬着母子俩,此时此刻他们俩与无情的洪水进行了搏斗,你能说说哪几个小节是写妈妈救洛迪,哪几个小节又写了洛迪勇敢地保护妈妈?(3-5 6-9)
板书: 妈妈救洛迪 洛迪救妈妈
三、学习课文,品味词句:
(一)妈妈救洛迪
1、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汹涌洪水,妈妈是那样沉着,她是如何保护洛迪的呢?
找出有关句子,想一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板书:
(1)手搀着手 (2)紧抱着洛迪 (3)死也不松手
(二)洛迪救妈妈
1、这就是亲情的伟大,面对滔滔洪水,洛迪想到了妈妈的生命,他保护着妈妈,他又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6~9小节,把句子划出来。
2、生交流,课件演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a)他好不容易游到妈妈身边,用手托起妈妈的头,喘着气说:“妈妈,坚持住!我们要活下去!”
(b)洛迪的一只手拉着挂在妈妈脖子上的提包带子,双脚不停地蹬水,空着的一只手不顾一切地划水。
(c)他一次次鼓起劲头,坚持游下去……他保护着妈妈,在冰凉湍急的洪水中坚持了整整三个小时。
(d)他要守在妈妈身边,和妈妈一起活下去!
3、洛迪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些勇敢的举动?
(a)不大会游泳,可……(b)手脚发软,游不动,可……(c)没有力气站起来,妈妈让他往前走,可……
师引读 :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没有亲情又何谈生命,来,拿起书来
老师读说明部分,你们读洛迪怎么做的.部分,
音乐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舒缓
4、通过交流,我们再次体会到洛迪为了救妈妈,忘记了自己的安危,他为什么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呢?因为他十分地爱妈妈,更因为他想到了爸爸的话——(引读第1、2节) 这里的“俨然”是什么意思?
四、感悟中心,拓展提升:
在洪水围困下,母子俩都是奋不顾身地保护对方,这就是亲情的伟大。而洛迪一个10岁的男孩,在危难时刻表现得像真正的男子汉,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板书:人间母子真情
1、小结:同学们,洪水滔滔无情,人间母子真情,面对种种困难、面对死亡的威胁,洛迪和妈妈用宝贵的生命迎接生与死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师生读4-7节)
音乐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高亢
2、耳边轻轻想起的是生命的赞歌,眼前出现的是生命的绿色,让我们真情诵读散文诗《生命》,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吧!
音乐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经典】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精选]10-12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