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2 08:34:3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炫耀”、“懂得”;

  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

  〖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炫耀”、“懂得”;

  2、在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情意目标

  在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

  【课前准备】

  按常规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运用“炫耀”、“懂得”;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过程建构

  教师组织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

  一、批注入文,自主探求

  1、你能读懂什么?适当注上记号。能读好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各知识点达成状况的调控。)

  ⑴ 自主阅读;

  ⑵ 小组交流;

  ⑶ 全班反馈:

  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等于自主学习就是放任自流。

  ② 情感的熏陶固然重要,但“小语”要体现“小”的特点,“知识与技能”是“三个维度”的首席。

  2、适当小结,点拨升华在交流中达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方法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我反馈、调节、总结“阅读”中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激发“习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语”与“文”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

  三、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今天这节课上你给予了谁什么?或谁给予了你什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中谁曾经给予你什么?

  2、在你的记忆中曾经有谁给予了你什么?你给予了谁什么?

  ⑴ 好朋友交流;

  ⑵ 全班反馈:

  ① 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内在素质的提高。

  ② 既是“反省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又是“交互主体”关系的体现。

  四、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2、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课后选择完成“延伸──提升──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品味、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迁移习作。

  〖过程建构

  略。

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

第一节

  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

  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4.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

  教学过程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

  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大海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综合学习活动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海洋,了解海洋。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走进海洋,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选不同的汇报形式

  [教学目标]

  1、走进海洋,了解海洋,感受海洋对人类的贡献,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2、增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及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走进海洋,了解海洋,感受海洋对人类的贡献,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海洋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说一说你这几天的收获?

  学生汇报收获。

  过渡: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小,相信你们一定想更好的了解海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海洋。

  二、研究学习内容。

  1、大海是广阔无边的`,我们对它的探索也是这样。说说看,你都想知道哪些关于海洋的知识。

  2、学生自由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说的每个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针对自己问题比较相近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3——4人即可)

  4、志趣相投的朋友都坐在了一起,你们再次把大家的议题放到一起,选合适的议题进行研究。

  5、先来讨论,应该怎样着手研究呢?

  研究的途径:1、书籍2、电脑3请教

  搜集的结果:制成光盘、做成小报、集成册子。

  制作方法:有标题(主题)、有内容(图片、文字材料、搜集人)、有想法(自己对搜集的内容的理解)

  搜集的内容:海洋的物产、我到过的海边、与海洋有关的童话、生活中的海洋生物等。

  6、各个小组根据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的内容,记载、分配。

  三、作业。

  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汇报小组的成果。

  要求每个小组准备好内容,分好工。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的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课文还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备课前多次朗读文本,梳理课文的脉络,渐渐把课文内容在知识目标层面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这样两块: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而这两块内容是通过川川这个爱思考,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和地质勘探队员之间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考虑在第一教时的设计时,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初步体会人物间对话的形式,渗透对川川这个人物爱问、爱思考的.品质的体会。

  基于二下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我把解决主要问题和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目标,学词、品句、读段、感悟、口语交际等方法和技能相结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4.发现“质、厚、底”三个生字的结构规律,提高归类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分角色表演。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 激发兴趣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课前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

  2.齐读课题,读出最大:

  (我听出来了,这不是普通的书,这是最大的书。)谁能再读一读?最大的书,书越来越大了。齐读课题。

  3.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学习: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引号,借用;(2)最大的书指什么?(3)这本最大的书上有什么?(4)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过渡:同学们真是一个个“小问号”,多爱思考呀!老师真喜欢你们。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思考,你的小问号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主动问一个问题比被动学会两个问题要好得多。以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词

  1.同学们,文中的 “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小问号”?想不想知道他的问题?

  2.【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2)看川川提出了哪些问题呢?用横线画出来。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看生词掌握了没有。

  【出示词语】

  (1)自己读

  (2)指名读(同位互相读,如有错帮他读正确,然后自己再读一读。)

  A.第一行在读音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哪位同学发现了?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B.第二行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C.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埋藏着很多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就是拿着工具去寻找这些宝藏的人。

  D.齐读最后一行。

  4.谁来说说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是……

  5.【出示6个问题】齐读问题

  (设计意图:以自由读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以及本课生字的学习。梳理对川川几个问题的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1—4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川川和叔叔的前两次对话?(【出示】前两次问题)

  2.老师扮演川川,你们能像叔叔一样回答我的问题吗?

  (1)“岩石就是书呀!”叔叔的回答多肯定呀!

  你能再肯定地回答我吗?

  “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呀!)(我听出了他肯定的语气。)

  谁再来读这句话?(越来越肯定了)

  你来,你来,一齐来!

  (2)你们那么肯定:岩石就是书!说说你们的理由是什么?(“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一层一层的,多厚呀,你能再读出岩石的厚吗?(一层一层声音要拉长一些。)读厚了,再来,请你来。一起来

  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岩石是(一层一层的),岩石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读好了一层一层,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A自己读,B谁来读,C谁再来读,

  (4)这么多同学想读呀,那我们就分角色朗读,我们怎样读出川川与叔叔对话的语气、对话的情境呢?川川是个小问号,谁来当川川,请一位女生当川川。地质勘探员叔叔多有耐心呀,找一位男生当叔叔。

  (5)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刚才这两位同学把问号、感叹号读得多好呀。下面请女生当川川,男生当叔叔,我们再来读课文。

  3.地质勘探员叔叔在回答川川的问题时,先明确回答,然后再说出依据。多让人信服呀。

  (1)我们平时在回答别人问题时,也要做到回答问题要明确,还要说出回答的依据。

  (2)说话训练:

  “读书有用吗?”

  读书当然有用了,因为( )所以( )。

  过渡: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难怪叔叔说“岩石就是书呀!”这岩石书上有字和画吗?

  (二)5—8自然段

  1.谁能介绍一下岩石书上的字和画,找出书上的句子,介绍给大家。

  (1)生读有关字和画的语句。

  (2)还有补充的吗?

  2.师生接读: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3.那岩石上的字你认识了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出示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生说雨痕、波痕、矿物)

  4.同学们,如果我是叔叔,有人问起我,我对岩石上的画太了解了,我一定会兴奋地告诉他。

  谁能用兴奋的语气向川川介绍岩石上的画。

  “多兴奋的叔叔呀”。

  5.我们一起去读一读5——8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岩石中字的神奇,画的美丽。

  好,男同学当叔叔吧,女同学当川川。

  过渡:这岩石上“有字有画”,难怪叔叔会说,岩石就是书啊!

  (三)9、10自然段

  1.这字和画能说明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3.我们脚下的这座高山曾经是陆地,曾经是大海,这种亿万年的地壳变化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沧海桑田”(出示相关图片及介绍)

  (四)11、12、13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读。

  2.老师采访“川川”

  “川川,你为什么那么高兴?那你长大后会想做什么呢?”

  师总结:正是因为地球有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很多有用的东西,地质勘探员叔叔通过读这本大自然的书,为我们找到生活需要的好多好多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岩石书,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特殊的书呢?(空气、海水、土地),(2)你长大了想读什么书呢?

  总结:大自然这本最大的书,多么需要我们下功夫去阅读呀!

  (设计意图:这里是一个读段的训练,通过朗读式的问答,让学生能充分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接着利用课文的文字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最后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再进行朗读的指导,这样课文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四、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1.川川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我想你们也一定善于发现。

  2.出示字:请看这三个字,在结构上你们有什么发现?(半包围结构)他们还一个相同的笔画。(竖撇)

  3.我们先看“底”。要把这个字写规范、写端正,应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二下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指导书写“底”字,放手让学生自己仿写。教师要重视写字姿势和评价反馈。)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读好本课的对话。

  2.认真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对本课生字的学习以及对话的情境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认为川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奇怪 闪光 透明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学生自读、指名读、领读)

  2.出示生字

  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

  “现在只剩下生字了,看大家还都认识吗?”(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生字,组词

  “现在我们来试着给这些生字组词”(指名开火车组词)

  4.识记这些生字

  同学们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举手回答。

  换偏旁识字:痕——很,狠,恨

  加一加:岩=山+石煤=火+某 勘=甚+力

  重点指导:印、勘、质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齐读。

  2.学生谈发现。

  3.单个展示生字,学生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补充,指导写字。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板书。

  册:要注意左右要对称,一横要稍微上斜。(可以看课本封皮上的第二册的册)

  岩:石字的一横在横中线上,上下结构,石字要拖住山字。

  宝:注意不要落下最后一点,玉的一竖在竖中线上。

  趴、埋、陆、铁: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埋和理要分开,有土才能埋。

  刨:虽然是左右结构,但因为利刀旁在右边,所以是左宽右窄。

  印:右边是单耳。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指导评价。

  三、拓展作业

  1.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完成课后“我会填”。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推荐几本书来阅读:《地球秘密探奇》和《十万个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发现“我的发现”里的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的,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记字。

  2、在“日积月累”会认9个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3、学会倾听,能听懂他人讲的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的参与讨论,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4、能通过“故事会”和“擂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语言。

  2、难点:用“……像……”说话,口语交际,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字。

  2、发现特点。(自己找──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总结发现:

  ⑴都是由相同的独体字组成。

  ⑵每组组合的.方式不同:

  第一组:上下组合(上下结构)

  第二组:左右组合(左右结构)

  第三组:上一,下二(品字结构)

  ⑶四个生字。

  4、自读生字。

  5、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6、拓展:你还见过这种结构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自读。

  2、想想:每一组字的特点。

  3、讨论:特点。

  4、总结:熟字(形声字)减偏旁得到新字,它们的字音都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一样。

  5、再读:在读中感悟读音的关系。

  6、组词:给生字多组几个词,巩固生字的理解。

  7、脱离拼音检查识字。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摘星星。

  目的:认识生字。

  准备:黑板上布满星星。

  方法:学生上台摘星星,带领大家认识生字,并介绍识字方法。

  游戏二:听音找卡片。

  目的:认识巩固生字。

  准备:生字卡片。

  方法:同桌两个你读我找,我找你读。

  三、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反复诵读:感知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2、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在课文的出处。

  3、填空练习:泉水()琴声()枝叶()空气()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四、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出示谚语。

  2、自读。

  3、自悟:体会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4、个别读:适时指导。

  5、小组检查背诵。

  6、进行背诵竞赛。(老师说句子的大意,看谁最先说出相关的谚语)

  7、做书签:

  选择一句句子,设计好书签的形状,把句子写入书签中,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把书签剪下,放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分析】

  学生对游戏识字很感兴趣,做一遍还不过瘾,有的孩子听说不做游戏了,顿时像个瘪气的气球。呵呵,看来游戏教学还应该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主渠道啊!学生对动手操作的环节也是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文导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

  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

  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

  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

  个道理。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

  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诋毁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

  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四、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

  2、预习《醉翁亭记》。

  教学反思:

  附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诋毁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主革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壁,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啊!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扣谁同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经典】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精选]10-12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