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2 08:49:3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骨、莫、巢”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诗意,想象画面。

  ★想象故事的画面、感受人类是动物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创设情境

  刚才同学背诵了许多诗词,我听同学们的背诵啊,虽然诗背得正确,节奏也还准确,只是好像缺少了点古诗的韵味。还记得那首《春晓》吧,我们就用这首诗来找找感觉。据说古人吟诵是讲究平仄的。(板书:平 、仄 )我们这样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没有对错。那我们就试着把一、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四声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题目:“春”是几声?“晓”呢?师标记平仄。谁来读读?(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你觉得你为什么比他读得好?“晓”是仄声,读得短) 好,我们来看看诗句。(课件出示)

  谁来试一试?春——眠——不(短促)觉——晓;找到感觉了吗?

  当然,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这样读起来就显得自然流畅了。 谁来读读整首诗?

  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来了,到处都听到了鸟的鸣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那,关于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作者简介,了解诗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熟

  1、鸟一直都是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诗人白居易是怎样写鸟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78页,端好书,坐直。下面大家就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要尽量把诗句读通顺。

  大家读得很投入。那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听听他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2、我们已经学过、背过许多古诗词了。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古诗词呢,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一种韵律美。像这首古诗,它是一首七言诗,它该有怎样的节奏,在哪里作停顿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感受感受。

  谁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出来古诗的节奏?(读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古诗的感觉,那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听听谁读得更有诗的感觉。

  4、就这样,我们用心地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古诗。把这首七言诗读得既正确,又有节奏,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轻轻地放下书,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师配乐读)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意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说得不好就再读读古诗)。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2、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要打鸟,哪个词? 学习“莫”字:(出示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白昼结束,夜晚快要来临。莫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那么诗中的“莫打”就是——什么意思?(不要打)那诗人是要劝谁不要打鸟呢?君,这个“君”指的是谁?你?他?我?都是,每一个人,是吧。对,这里的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可以指任何一个人。谁来读读这句?

  3、是啊,劝君莫打枝头鸟,因为——生:子在巢中望母归。(课件出示)

  学习“巢”字:这个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那对于这个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理图: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多么温馨的画面!根据这一的画面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看看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归。那是怎样一个“望”啊?只是简单的看吗?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 ……妈妈的归来。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4、引读: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由飞翔在林间给孩子觅食的鸟妈妈,你也会大声地对猎人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翘首待哺的小鸟,你会可怜地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这群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当我们看到鸟妈妈焦急地振翅归巢,我们也一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同情——

  5、是啊,同学们,其实小鸟跟我们一样,所有的动物也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骨肉亲情,诗句中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体会,哪两句?谁来读读?(课件出示)。

  6、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说)微是指:轻微,微贱。那么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微贱?读读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啊!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看看第二句,

  a、一般是什么意思?一般:一样,同样。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其实,骨肉还有一层意思,谁知道?比如:老师说,你是妈妈的骨肉。难道说,就是指你是妈妈的骨头和肉吗?不是,是妈妈的亲人,是和妈妈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跟妈妈都有着骨肉亲情。所以,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它们和人有一样的骨肉,有一样的皮毛。所以说,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8、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

  9、多么让人心动的画面啊!谁愿意来动情地读读整首诗?(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啊!字字句句都读到他心里去了。)

  四、回读巩固,熟读成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诗人白居易饱含深情地劝说人们要爱护鸟类,无不让我们心生同情。现在我们就伴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读得太有味道了。相信那些现在手执枪的人,此刻要是听到了你们的朗读,定会放下屠杀之意。我们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走进了诗的字里行间,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读懂了作者,真好!老师相信,这首诗现在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同学能背下来了吧?谁来试一试呢?

  五、续读延伸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该成为人类餐桌的美味,也不该 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用锁住鸟儿的自由来博取自己的快乐。课后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大家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很有味道)一起来读读。是啊,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长啊!关于描写鸟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

  六、总结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课下,同学们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平时该怎样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为生态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课下写下你的感悟心语。最后,让我们再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1、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标题的深刻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学法指导:

  首先要认真地、反复地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尝试着用简洁的话语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再结合助读材料《万卡》,想一想李京京坚持要朗读《万卡》的原因;然后结合具体语句,思考一下文章主要是如何刻画李京京的,作者想通过李京京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并注意它们的书写,弄懂意思。

  沙哑( ) 发窘( ) 抽噎( ) 恍惚( )( )

  窸窸窣窣( )( ) 妒忌( ) 簪子( ) 撒娇( )

  2、阅读课本第259-263页“附录”《谈谈小说》,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

  ⑤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认真阅读课本,梳理结构,感知情节,完成下表。

  开端程老师布置公开教学任务,李京京想朗读课文,老师没有答应。

  发展

  高潮结局顺序

  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能说说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助读材料《万卡》,联系课文想一想李京京为何那么想朗读《万卡》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小说是如何来刻画他的呢?

  5、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畅谈心里话,导入。

  (二)感知情节,梳理结构,把握矛盾冲突。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用最精练的语言(比如说两个字)概括情节的的几个阶段。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2、程老师是个好老师吗?请依据课文简述理由。

  3、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对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四)品味语言,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选择最感动你的一些语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发挥想像,阅读延伸。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三、巩固·延伸

  阅读《弯弯的月亮》一文,回答文后习题。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

  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老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

  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

  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教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大家,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想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镰刀之外,还像不像弓?像不像豆角?”

  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

  几十年过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送给我最敬爱的启蒙老师:

  感谢您给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选自《中学语文》20xx年第6期 作者袁炳发 有改动)

  1、第5段画线语句中“仍”和“喊”这两个词,表现了星子当时怎样的心情?

  2、星子当老师后,又提出“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问题,是想让学生________。

  3、隔了若干年后,同学们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回答为什么惊人的一致?

  4、面对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星子的老师与星子老师的态度有哪些不同?

  5、文章最后说:“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星子为什么会笑?她有什么想法?请你发挥联想或想像,写一段话,表现出星子此时此刻的内心想法。(100字以内)

  资料链接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七、拓展训练

  1、课文中树叶里的生字还有4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2、你还会背哪些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4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挂图 生字卡 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如:将来、将要、将军。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3、教师范些,学生描红。

  4、自由练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李贺虚构的仙境有着怎样的寄托。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

  (二)作者简介:

  李贺一生位卑职冷,病贫交迫,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死生问题纠结于心。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三)品读鉴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作点评。(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

  3、学生放声朗读,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

  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样的?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

  学生描绘后教师归纳:

  画面之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画面之二: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画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图景。

  画面之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问: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答: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四)归纳主题

  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的浪费了,故怨恨不已。诗作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五)作业

  1、熟练背诵本专题各个篇目。2、课后完成“积累与应用”及相关练习。

  鉴赏资料: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

  二、介绍作者

  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五、研读课文

  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4、你是怎样读书的?

  5、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有选择,然后广泛涉猎,要有恒心。

  六、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

  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一、多读书: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情感知识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挑选、比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教案(精选)09-23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