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

时间:2024-03-23 06:59: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1

  设计理念:

  创设与古诗有关的心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创设与古诗有关的情境,促进理解的有效生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智力的开发中配以情趣盎然的生命体验。既有对古诗的感悟,也有感悟后表达,这表达是基于文本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的积极创造。

  教学目标:

  1、学会“绝”字,认识“鹂、行、鹭”等字。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杜甫,唐代,写这首诗时已平定了安史之乱,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回到了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小朋友也有同感,心情好了,花儿会( ),天空会( ),鸟儿会( )。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

  1、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古诗

  三、精读古诗,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1、学生读诗,教师范读。

  2、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读懂前两句,如不懂则相机辅导,授以句、逗、释、补、连等法,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飞翔的姿态,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3、还有什么字词不懂?教师相机圈出,问:是老师讲呢?还是同学们再思考?对自己有信心吗?有信心,就会赢!但也要讲究方法,方法是再读,联系诗句读,联系画面读,联系生活读。

  4、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

  5、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1)先析“岭”、“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含糖”、“含泪”,师画一口,在口中画一糖,问,“窗含西岭千秋雪”该怎么画?引导学生画出,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析“含”为包含之意,老师用彩笔勾窗边,画上挂线,嘴含糖为甜,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品味到的又是什么呢?(含笑、含泪、含情)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师先画门,用写繁体字门即可,让学生接着画船,相机提问:这是哪来的船?写上船的'标识“东吴——成都”,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之。

  6、读全首诗,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什么?(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

  7、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

  四、利用游戏,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讲解游戏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窗含雪对( ),黄鹂两个对( ),青天白鹭飞对( ),迟日江山丽对( ),泥融飞燕子对( )。相机简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意。

  联系生活仿对:窗含南山千亩竹海,门停北京万里客车。

  五、情感表达

  把诗描绘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春天的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读“绝句,黄鹂,窗,万船”等词语,会写“含,鸣,”两个生字。

  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学字:“绝”。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这个字的意思是把丝线割断。扩词:断绝、绝技、绝活、绝招。

  3、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图。怎样记住这个“鹂”字?(加一加)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图,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你找到了诗中的表示颜色的字吗?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美好的画面。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板书“今”,加一点:“今”变为“令”。“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观看微课小视频,并背诵古诗

  同学们先观看老师带来《绝句》微课小视频。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六、巩固生字

  1、回顾“绝、鹂、窗、船”的记法

  2、字卡抽读所有生字

  3、指导书写“含、鸣、”两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两个黄鹂鸣翠柳教案】相关文章: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06-20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15篇03-03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教案(精选12篇)11-15

《五柳先生传》教案04-03

五柳先生传教案09-01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02-27

五柳先生传教案12-11

黄鹂小学作文09-18

蜗牛与黄鹂鸟课堂教学教案模板01-02

翠湖小学作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