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素质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欣赏小说的精妙构思。
2、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美。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信息。
2、认真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情节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法国作家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漂亮的朋友》以及本文等。
艺术风格以善于构筑故事情节和设计结局见长,另外用洗练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也是他的特长。
二、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1、听课文内容朗读的录音,思考问题:
⑴ 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⑵ 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家。
⑶ 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⑷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下内容:
⑴ 于勒由一个浪荡子到富人再到一个一贫如洗的穷鬼的人生境遇的转变。
⑵ 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对于勒由恐怖到希望、福音再到恐怖的态度转变。
⑶ 菲利普小职员身份与拮据的家庭生活的介绍的意义。
⑷ 小说结局的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2、对比手法的应用与体会。
学生要明晰情节的`转变,人物态度的转变。
3、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完成下列练习。
体会下列句子中吃的含义。
⑴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⑵ 可别吃得太多,吃多了伤胃。
⑶ 可要多加小心,可别叫这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小说情节出人意料而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美。
2、研讨小说主人公是谁
3、为小说另拟个结局,做口头作文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小说的特色之一是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故事结局,耐人寻味。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一特色。
学生先复述课文的大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二、研读欣赏
1、选材构思巧。事情平常,人物普通,却能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反映社会的人情冷暖,揭露社会的病态现象。
2、情节安排巧。于勒经济地位由穷──富──穷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由撵──盼──怕──躲的转变。都由吃牡蛎的联系了起来。
3、巧设悬念。
三、问题研究
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学生对于勒、菲利普夫妇、我在文中的作用做逐一判断后,说明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改写文章结尾,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语文教案 篇2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
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2、 捅马蜂窝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语文教案 篇3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写作,使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回忆导入,读懂题目
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文言文二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3.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便于边读边思考;停顿恰当,意思表达才清楚。
(2)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例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并引导学生掌握“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的方法。另外,“缴”和“为”是多音字,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
3.领读课文,提升能力。
老师领读后,学生再齐读、自由读、抽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①已经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结合注释③知道“通国”的意思是全国。“善弈者”,揣摩“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说说课文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后,先自由练读,再抽读评价,最后齐读,读出情感。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领悟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趣
1.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
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词,读生字。
所、牧、捕、蝉、闭、立、
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
“蝉”看图学习。
牧:比较字形:“放——牧——枚”。
4.自读诗文。
(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
(3)读出节奏。
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
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图”趣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文”趣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趣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
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书”趣
书写“立”与“童”。
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七、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动听的)歌声……。
(因为)意欲……,
(所以)忽然……。
点点头,扭扭头读。 , 。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
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
看读
听吟
想唱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说: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书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设计思路:
1、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2、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朗读课文时,重点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展示恐龙模型,学生谈对恐龙的认识。
2、 欣赏课文插图。
3、 理解课题,认识“恐”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 自由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读通每句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记住。
2、 以小组为单位做“生字拼词”游戏。
3、 各小组派代表领读词语。
4、 开火车认读词语。
5、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耐不住、尘埃、枯萎、哺乳。
(三)细读课文,积累语言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说说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好书推荐、说读书名言等。
2、通过讲述读书故事、好书推荐、说读书名言等活动,增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出不了解各种阅读形式的优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离我们身边遥远的名人、名胜古迹照片)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名人、名胜古迹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它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它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今天我们就走进《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抓住这美好时光,读好书,好读书。
二、名言荟萃
1、导入:
快乐是我们对读书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其实读书的好处很多很多,所以古今中外很多人总结出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
2、出示名言:
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年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
3、展示个人搜集到的名言
4、出示说话要求
(1)声音要适度
(2)说话要流利
(3)意思要清楚
5、出示听话要求
认真听、及时评
6、教师可以补充展示
(1)名言展示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2)活用名言
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三、读书经验
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四、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全班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资料链接
1、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2、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3、爱迪生以书为枕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4、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5、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6、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7、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8、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五、我们读书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谈自己平时读书情况。
2、调查学生读书方式
3、网上阅读利弊
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六、我思我问
1、我喜欢看什么书?
2、我平时看过什么书?
3、我看书时动笔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吗?
4、对于图画阅读与文本阅读,我喜欢哪一个?
5、我的阅读目标是怎样的?
6、电子阅读有何利弊?
七、结束语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先辈,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字,供后人借鉴。为了读书,韦编三绝;为了读书,匡衡“凿壁偷光”;为了读书,车胤“囊萤苦学”;为了读书,李密“牛角挂书”。是周朝图书馆的浩瀚书籍成就了老子的《道德经》,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让苏秦手握六国相印,是“读书破万卷”铸就了杜甫“诗圣”之名。书籍是获得教养的最主要途径。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光。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及时的把自己投入到书籍之中,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即将展开的更加绚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教案(精选)09-23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