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6 08:57:2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 (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石匠 墨水 故意 诚心诚意 承认

  ( ) ( ) ( ) ( ) ( )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 )( )这两个词说明了( )。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正确书写并记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萧伯纳是不是骄傲,为什么

  过程与方法:学生进行各种形式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著名的人物。板书:萧伯纳

  2,教师介绍萧伯纳的简要情况。

  3,出示: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戏剧家常对人说:"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就是一位小姑娘给我的启迪。"想知道关于他与小姑娘的故事吗

  初读感知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思考:萧伯纳在国外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高兴地和小女孩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让小女孩告诉她的妈妈:"

  。"小女孩让萧伯纳告诉他的妈妈"

  2,学习生字:伶俐普

  精度感悟阶段:

  三,学习课文,感情朗读。

  1,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萧伯纳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2,你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吗读句子,学生体会朗读。

  3,学习课文2—5节。

  (1)萧伯纳和小姑娘分别时各是怎么说的出示2,3节。

  ②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认为萧伯纳骄傲吗为什么学生再次读文,找依据说理由。

  ③和萧伯纳对比,你觉得小姑娘怎么样说说理由。

  ④指对话。萧伯纳幽默和亲切,小女孩天真,可爱。

  (2)萧伯纳听了小女孩的话愣住了,他在想些什么

  (3)再读第5节。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背诵。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读生字,词语。

  2,小女孩让举世闻名的萧伯纳受到了启迪,多聪明呀!如果你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回家后会和妈妈说些什么

  3,指导写字。

  (1)出示:作,岁,圆,师,合,名

  (2)重点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课后向生活延伸:读童年书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

  案例描述

  刚刚走上班主任老师工作的我,就赶上了课程实验,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好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改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从原来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向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成为我研究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攻方向。

  引子

  不知不觉春天已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天是星期三,一大早太阳就露出它红彤彤的笑脸,也许是天气好的缘故,孩子们也显得格外精神,一个个如刚出笼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围在我身边,给我讲述着他们在路上见到的人或事。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今天我上学来的时候,发现路边的小草钻出来了。”他那激动的表情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他的一句话,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有的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现在天气还很冷,小草没钻出来。为了解决孩子们的这个矛盾,我临时决定把早自习改到操场上,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去找春天。孩子们欢呼着跑出教室。

  春天来了!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寻找春天的欢乐之中。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把语文课调到了第一节,结合《春天的手》一课,开展了“春天来了”的汇报会。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观察的更是细致: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的穿着打扮,一个微小的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讨论之后,我引入了对课文的学习。小朋友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春天还有什么变化呢?我边问边在黑板上写了“春天的手”四个字,孩子们都赶紧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完课文之后,有的孩子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以为他们找到了答案,可是当我叫到李睿回答时,他却问:“春天的手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我们的汇报会变成了讨论会。孩子们各抒己见,小班长乌日娜说:春天的手就是春风。识字大王武思乔说:春天的手就是春天的阳光。小杠头周玄叶说:那不一定,春天的手还可能是春雨呢!我站在一边,认真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我没有给他们所谓的答案,但是孩子们已经从中悟出了“春天的手”的含义。

  教学活动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进行着,他们似乎忘记了“我”——老师的存在,自己不断的提出问题,其他的孩子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解决。看着他们的表情从疑惑到开心,还有帮助别人后的喜悦,我感到这节课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我了,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而我,成为了他们的忠实听众,在精彩之处以掌声向他们祝贺。

  韩雪问到“大地一片新绿”是什么意思时,一向不爱发言的李艳钊把手举的高高的,我赶紧向学生建议让他帮韩雪解决这个问题。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面带微笑说:“新绿就是小草刚从地下钻出来,是新长出来的,而且连成一片就象地毯一样,小朋友们可以在上面做游戏。”学生们听了,都主动鼓起掌来,那掌声向春雷一样清脆、响亮。再看李艳钊那双本来就很小的眼睛已经眯成了一条缝,小脸蛋上泛着红晕,不好意思的抿着嘴笑。这时,小诗人王曼宁站起来说:我还能说出这样的诗“春天的手拂过花坛,花儿露出了笑脸,蜜蜂和蝴蝶在花瓣上唱歌、跳舞。春天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小朋友们快乐的游戏”。

  看着这精彩的场面,我真想过去拥抱每一个孩子。这节课孩子们沉浸在诗歌优美的意境当中,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他们面对面的交流,那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为之感动。春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它还唤醒了一朵朵心灵之花,让我真正感受到“春天就在我心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把爸吧

  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 读一读。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的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 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具:多媒体

  第 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 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第 课时

  (4)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 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 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第 课时

  4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5探究阅读

  (1)(多媒体课件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

  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五)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六)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七)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八)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业:

  布置作业: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母鸡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