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读含多音字的词语;了解汉字一词多意的现象。描学四季的词语;背名言;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一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含多音字的词语。
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带点字的音。
2.同位交流读。
3.说说,你还能用这些字组成别的词吗?
4.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多音字,拓展延伸。
二、认一认描写四季的词。
1.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四季风的感受,理解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出四季“风”的`不同特点。
4.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词语?
三、积累名言。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写一写,鼓励同学们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勾画写的美的词句。
2.同桌合作读,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读短文后的感受。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出感情。
4.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拓展延伸,再去找一找描写雪景的文章,进一步体验雪景。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小伙伴的提示语,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出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把刚才的这些词语写到恰当的话下面。
6.选择一个季节,向大家介绍以下,用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或词组。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景,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的许多关于“风”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二、今天,我们就来给风图上颜色好么?
指导学生读一读,题目中人物的对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三、请学生说一说,你希望风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组交流: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五、小组推荐或自荐2名学生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评议。
(重点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想象是否奇妙,是否表现了美好的愿望。)
六、假如风有颜色,世界将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那出画笔,画出这奇妙的世界吧。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和主要情节。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的乐土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绚烂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活泼的音符,有说不尽的乐趣,道不完的喜悦(请多名同学说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熟悉小说脉络。
学生阅读归纳,教师点拨: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社戏是主体部分,可分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中的见闻感受——看戏——偷吃罗汉豆。
2.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详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详写)——赵庄看社戏(详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六一公公送豆。
(三)深入探究:
作者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请你说说有哪些让他感到快乐的人、事、物。
小组讨论后发言。
(淳朴好客的大人小孩,钓虾放牛看戏,悠闲的乡村生活……)
(四)课后学习:
1.继续熟悉掌握一些字词: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2.诵读“一出门……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社 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社戏之乐在何处
2.通过优美语段体会本文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描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堂课内容。
(二)重点赏析: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美丽景色对愉快心情的衬托作用:景美,小伙伴们纯真的友情更美。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美丽景色的?
引导学生明确:(1)嗅觉,如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清香;(2)视觉,如月色朦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3)听觉,如似乎听到歌吹了;(4)想象,如料想便是戏台。
2.课文最后一段虽很简短,但实在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一晚的戏,看得人昏昏欲睡,气得小伙伴们破口大骂;那一晚的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气息的普通罗汉豆。那么,文中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究竟好在哪里呢?原来“看社戏”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桥村这块乐土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乐事,它们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最美好、最愉悦的心灵感受,使我永远不能忘记那里人们朴实、真诚、善良和聪明能干,也不能忘记美丽动人的江南水域风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镇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因而,这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既表达了“我”对乐土生活的赞叹,又抒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许多童年时代的美好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比如以前过年时的一些传统活动,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馒头团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灯……其实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总觉得那时的东西要比现在的地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教师先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是快乐的根源。
(四)课后学习:
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长辈了解现在已经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风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记录下详细过程,制成海报或黑板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色
4、体会荷花的美。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色。
3、体会荷花的美。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4、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荷花教学持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花图。板书课题。释题。
2、介绍荷花。
夏季花开,又称练。属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地下茎肥大,有节,叶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
2、组词。
3、读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
1、听放录音带。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3、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弄懂什么就说什么)
4、师进行归纳。
《荷花》一课就如大家所讲的,描写了“我”看到的一幅画面;荷叶很大很多,荷花很多很白很美。“我”差点儿以为自己是荷花了。
5、师引导启发。
哪几个自然段写荷花?(第2、3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因以为自己是荷花?(第4、5自然段)
6、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师问:“我”为什么要跑?(因为“我”闻到一阵清香,知道荷花开了。)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读后师归纳。
板书:
叶挨挨挤挤大圆盘
荷花不少半开
花全开
含苞
(3)引导看图,认识荷花的美。
四、。
美丽的荷花吸引了“我”,我还会发现哪些更美的,明天再学。
五、质疑问难解答。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1。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春》教案设计。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春》教案设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
语文教案 篇5
创新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孙悟空,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它最初的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交流,导入课题。
1.图片激趣:课件出示不同版本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的封面图片,学生仔细观察。
2.引发交流:
(1)从封面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你读过这本书的那个版本?(学生自由发言。)
(2)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西游记》都不陌生,有的读了里面的某个章节,有的读了里面的某一小部分,有的甚至读完了整本书。作者在这本书里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做简单介绍。)
3.导入课题: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的人物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孙悟空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通过学习我们来了解最初的孙悟空。(板书课题: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读懂词语,理清课文结构。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名曰、耍子”等,可以猜一猜意思。
(1)默读课文,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订正。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名曰:名字叫作。
②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③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④耍子:玩。
⑤石窍:石头边隙。
⑥石碣:石碑。
⑦镌:刻。
⑧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⑨瞑目:闭上眼睛。
⑩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2.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分别描写了哪些内容?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欣赏影视,感受人物。
1.多媒体播放“猴王出世”影视片段,学生欣赏。
2.根据影视片段的内容,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自己心目中石猴的形象,把自己想到的词语或短语写在课文插图旁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位写得好的学生的词语和短语,鼓励学生评议交流。(野性、机灵、顽皮、机警、聪明、勇敢、天真、活泼……)
3.赞武松。
(1)课件出示:这真是一个 的石猴啊!
(2)学生试着给上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字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3)全班交流:
①这真是一个 机灵 的石猴啊!
②这真是一个 顽皮 的石猴啊!
③这真是一个 聪明 的石猴啊!
④这真是一个 勇敢 的石猴啊!
⑤这真是一个 天真 的石猴啊!
⑥这真是一个 活泼 的石猴啊!
(4)学生是这朗读句子,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石猴的赞叹之情。
四、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一)导入话题:以上同学们说出了对石猴的评价,如野性、机灵、顽皮、机警、聪明、勇敢、天真、活泼……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石猴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能表现石猴这些特点的句子或段落,并在旁边写下所表现的石猴的特点,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自由演读课文,并圈画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相机进行个别指导。
(三)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四)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并小结。
1.神奇不凡。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1)默读语段,用“ ”画出仙石形状及所处的位置;用“ ”画出石头变猴的原因;用“ ”画出石猴出生的经过。
(2)互相交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石猴?(来历神奇。)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来历的神奇,令人惊叹。
2.自由快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默读语段,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快乐。)
(2)你从那里体会到了石猴的自由、快乐?(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石猴日常生活的描写,你感觉这段文字具有什么特点?
①富有节奏、富于变化。
②动作描写非常准确:食、饮、采、觅、宿、游。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富有节奏、富于变化的语言,感受石猴的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
(5)学生再次静心默读这段话,探究表达方式的巧妙。(着重引导体会古典白话文语言的凝炼、韵律之美、结构之美等。)
(6)拓展交流: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语言,同学们课下找到小说中这样的语言多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感触更深。
3.顽皮率真。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1)谈话引导:古人说“言为心声”,要真正认识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我们还可以从它的话语中去探寻一番。快速从文中找一找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 出示:
“我进去!我进去!”
“大造化!大造化!”
“没水!没水!……”
“都随我进来!进来!”
①学生自由读读,说说发现了石猴说话的什么特点?(重复、短促,很多句子后都有感叹号。)
②教师引读。
师: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石猴道——
生:“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师:石猴笑道——
生:“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师: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生:“都随我进来!进来!”
师:石猴端坐上面道——
生:“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③指名学生到讲台表演读,鼓励扮演石猴角色的学生读出时候的语气,注意表情的变化,根据自己观看影视片留下的对石猴的印象在表演读中穿插动作。
④师生评议,教师小结:作者吴承恩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希望同学们以后阅读《西游记》时注意作品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并学会借助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段文字。
(2)互相交流,通过阅读你了解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3)互相交流: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只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的?
①细致的动作描写: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入瀑布泉中、睁睛抬头观看、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跳过桥中间、看罢多时、左右观看、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
②反复做的动作描写:
a.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
b.睁睛抬头观看、仔细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
c.将身一纵、跳过桥中间、跳出水外、往里一跳。
(3)指导朗读:读这段文字,要特别留意石猴的动作,注意作者对石猴反复的动作描写,感受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形象。
(4)拓展交流:读到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石猴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西游记》这部古典白话小说丰富、贴切的语言特点。如果你能读一读原著,会有更深刻的感触。
五、学习语言,复述文本,引申阅读体验。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地把全文读一遍,感受石猴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特点。
2.小组合作,进行复述。
学生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如石猴出世、石猴生活、石猴进洞、石猴称王等),分小组合作复述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复述表演课文,小组评价,师评价。
六、总结提升,整体把握。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感受到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只猴子?(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生,节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大闹天宫、大战二郎神、如来镇悟空、悟空拜师、聚合取经队、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遇妖、大战黄袍怪、猪八戒巡山、莲花洞降妖、比丘国救小孩、计盗紫金铃、火云洞斗妖、收服红孩儿、乌鸡国除害、八戒哭师父、车迟国斗法、收服青牛怪、女儿国奇遇、真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大战牛魔王、捉拿金鱼精、大战黄眉怪、碧波潭夺宝、狮驼洞降魔、盘丝洞斗妖、三探无底洞……)
七、拓展延伸,激发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著作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你对《西游记》都有哪些了解?
(1)内容简介:《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
(2)语言特点:作品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全书组织严密,繁而歪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3)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明朝中后期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4)简介作者: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男,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
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先后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2.激发欲望:北大教授白化文曾经说过“《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或其他版本),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3.布置作业:同学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在书上标出自己喜欢的内容,标出术中精彩的片段,在书的空白处记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和阅读感悟。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同学们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2、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内涵丰富的句子,进入父亲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谁?什么?
(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课文
要求:(1)编小结号(养成阅读习惯)(2)扫除字词障碍 , 补充注音、释义 :
【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龊(chu)】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 (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 ,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再朗读第一节,把握整体
(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从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2)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明确:2-4段中关于孩子几件事的记叙。通过归纳这几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真率自然与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等
3、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
明确:6-9段归纳爸爸妈妈抹煞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4、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
明确:父亲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识,又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对成年人丧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为人的不得已的成长感到无奈。
“愧死”,“摧残”,“不安心得很”,“野蛮”,“最不安心”
三.品 读 ? 探 究
1 丰子恺说,孩子“年纪越小,你的世界愈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讨论、交流、明确
2 交流文中最精彩的语句欣赏。 交流、感悟
3 作者在文中写瞻瞻的笔墨最多,而且说:“瞻瞻!你尤其可佩服。”这说明在几个孩子中,作者有所偏爱,对吗? 讨论、交流
4 在作者看来,儿童是纯真的,但他们长大了就不可避免逐步丧失天性玉米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报与顺从。有人觉得这种看法太偏激,难道真的每个人都要这样吗? 各抒己见
四、质疑,加深理解
1、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
(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
a表达了什么意思
b.是怎样表达的
c.表达效果怎样
(2)质疑角度
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感情色彩
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思想感情
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五、总结全文
是一生的黄金时代,童心,纯真,创造力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它,因为“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六.板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
“我”——失去自我 俗务缠身
孩子们——纯洁真实 前途光明
七、作业
1、写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叙事完整
2、查阅丰子恺的生平资料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精选)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