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1 08:29:2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课文重点写什么?(“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

  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

  四、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

  逛古城

  10 我和乌丽娜 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

  到纳西人家 友谊纯真诚挚

  吃丽江粑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⒊理解生词。(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

  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⒊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 配乐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3、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词语:炎热辽阔细嫩草茎柔软翅膀、冰雹舒适雷鸣艰难呻吟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里说,看着小鹅快乐的玩耍、嬉戏,鹅妈妈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那么,除了小鹅快乐地玩耍、嬉戏,还有什么能让鹅妈妈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呢?这节课,我们就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看看能让鹅妈妈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的还有什么?

  二、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想象读文,积累好词好句。

  1、听读想象。

  请一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里的词句所表现的情景,最后看看你能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

  2、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受。

  这段课文让你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小鹅是快乐的。那么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呢?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课文,看看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种感受,把它们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尽量用声音和语调的变化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1)、学生读文汇报,师生共同指导。

  (2)、学习运用两个词语“广阔”“辽阔”。

  你发现“广阔”和“辽阔”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哪个词形容的更大一些呢?除了可以说“广阔的世界”还可以说“广阔”的什么?除了“辽阔的草地”还以说“辽阔”的什么?

  (3)、词句积累。

  这段课文里有一些词写得非常好,我把它们拿到大屏幕上来,大家再看一下。

  ()的世界()的草地()的草茎()的小鹅

  还有一些句子写得也很美。

  茎是()的。世界是()的。小鹅们是()的。阳光是()的。

  这段课文写了鹅妈妈带小鹅们出来时候的情景。大家说这时候的情景是怎样的?在这美好、快乐的时刻,鹅妈妈在做什么?板书“健康”。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麻雀蛋似的冰雹铺天盖地的掉下来”体会冰雹大,多。

  1、读文想象。

  大家再读读第二自然段,还是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里所描写的情景,看看段课文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读后汇报。

  引导学生从“麻雀蛋似的冰雹”知道冰雹大,从“铺天盖地“认识到冰雹多,最后指导学生把冰雹读得又大又多,非常可怕。

  引导学生关注:这时候的情景还像刚来时那样美好吗?天气变得怎样了?在这可怕的时候,鹅妈妈是怎么做的?……板书(安全)。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从“妈妈的翅膀外面可能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体会鹅妈妈对小鹅无私地爱。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很温暖、很舒适”读得慢一些。范读。生重读。你们说鹅妈妈的'翅膀外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训练说话:把冰雹、狂风、雷声说得可怕)这些事情可怕不可怕?可是,小鹅们呢?在妈妈的翅膀下的小鹅们一起读——(学生接读)感到很温暖,很舒适。

  教师质疑:鹅妈妈经历着那么可怕的事情,它为什么不找个地方躲起来呢?鹅妈妈不但能跑,它还会飞,虽然不像鸟类飞得那么久,那么远,但是一次也能飞得很远。这样几次不就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了吗?板书“温暖、舒适”。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小鹅们的好心情。

  1、读文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朗读,读出小鹅们的好心情。

  重点指导“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甲虫、蜜蜂们又在动人地歌唱。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大家想想,小鹅躲到妈妈翅膀下面的时候,是怎样的?麻雀蛋似的冰雹——,可当它们从妈妈的翅膀下钻出来的时候,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听着甲虫、蜜蜂动人的歌,它们由衷的感叹: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甲虫、蜜蜂们又在动人地唱歌。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师范读)

  指好“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暴风雨过后,一切又回到了风雨前的样子。可是鹅妈妈还和风雨前一样吗?从哪句话中你知道它不一样了?(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什么是“艰难”?你们把胳膊当翅膀,做一个艰难地抬起翅膀的动作。你把鹅妈妈的动作读得在困难点儿。鹅妈妈怎么了?它伤到了什么程度?还能陪孩子一起玩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通过想象朗读、讨论,体会鹅妈妈对小鹅伟大而无私的爱。

  1、想象读文,体会鹅妈妈受伤时的神情和样子。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里描述的情景。预设:他用这样的语气来表现鹅妈妈受伤的样子,你觉得恰当吗?那该怎么读呢?这样读可以吗?为什么语调这样低沉?读得这样伤感?

  2、指好鹅妈妈的话“一切都很好,我的儿子。”

  教师质疑:人如果骨折了,会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如果是小孩动一下就会疼得直哭,甚至哭都会疼。多可怕呀。而鹅妈妈为什么只是轻轻地呻吟,还告诉儿子一切都好呢?鹅妈妈就是不想让孩子们替自己担心,就是想让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地玩耍才把自己的痛苦掩饰起来是吗?板书“快乐”。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是啊,孩子们,对于妈妈来说,孩子的平安、快乐、健康、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0年的一个秋天,有一个两岁半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到贵州旅游,他们来到一个游乐场,乘坐缆车观光,他们看到了最美丽的景色,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就要降来,当缆车行驶到100米高的时候,乘载缆车的缆绳突然断了,车里的人们随着缆车急速下降,人们争挣着,呼喊着,尖叫着,可是都无济于事,之后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全部掉下来了。当营救人员赶到时,眼前的一切让人惊呆了,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中,举着两双僵硬的手,在手心上就是那个两岁半的孩子,原来在缆车倒下来的时候,父母用双手举起了孩子,孩子也因此得救了,然而爸爸妈妈却离开了人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再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鹅妈妈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鹅妈妈的故事

  健康 安全 温暖 舒适 快乐

  鹅妈妈最大的幸福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借助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动物过冬有许多种形式,而每种形式都是其生理特征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但动物过冬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以小燕子、青蛙和小蜜蜂为代表的3类动物的过冬形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节课的设计抓主略次、抓大略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体验、感悟、交流等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培养读书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快速读文,知道文中3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过冬材料扩充)、板面图片(小燕子、蜜蜂、青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

  (课件:动画)字铺地、词刷墙、句做顶、段是门、篇当窗,字词句段篇,盖成一座读书房。读书屋里知识多,多读会想才快乐!

  一、谜语导入,读前质疑

  1.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猜猜看这是什么?(雪花)

  下雪了,冬天也快到了,小动物们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到动物的王国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读文前提示,质疑。

  (1)引导学生自读文前提示。(文前提示: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都是怎样过冬的?)

  (2)读了文前提示,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生汇报:知道了课文讲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3种小动物过冬。还想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读书才会有收获!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让认真读书成为习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哪个句子读的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解决。

  3.指几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三、抓住要点,阅读理解

  1.教师指导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刚才一遍遍的读,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了答案。

  2.默读课文,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3.交流汇报。

  3个小动物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

  交流后汇报。

  4.教师板书。

  小燕子图片——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图片——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图片——躲到蜂巢里

  5.教师小结。

  迁徙、冬眠和储备粮食是小动物们根据自身的特征和生存的.环境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过冬方式。

  6.指导分角色朗读。

  7.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了解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了解,简单介绍。

  (2)教师用多媒体分类出资料。

  冬眠动物:刺猬、熊、蜗牛……

  迁徙动物:天鹅、杜鹃、白鹤、大雁……

  巢穴动物:麻雀、乌龟、蚂蚁……

  学生读,教师适当讲解,介绍。激励学生多读书,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四、随文识字,检查情况

  1.同桌互认。

  2.老师用字卡检查字的识记情况。

  五、扩展阅读,推荐文章

  1奔し⒀生的读书热情。

  小故事里有很多的知识,你们还想读一篇这样的文章吗?

  2崩鲜ν萍觥缎⊙в镂脑亩磷试(注音版)》中的《奇妙的蜘蛛网》一文。

  看谁能快速阅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交流汇报。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快乐读书屋”里,不但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更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精彩。

  请同学们多看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因为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图片——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图片——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图片——躲到蜂巢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指名说

  板书: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戴 故乡的明月

  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同座的为一组 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开始!

  a 、读 b 、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出示)齐读:(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伞、碗……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7、评价。

  五、即兴创作,表达感情,实现创造美

  提示:(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拓展延伸)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作品

  六、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它是特殊的斗笠, 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板书: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 感 故乡的温暖 }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看 故乡的明月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感知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播放:课文朗读】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

  2、把词语带进句子,谁会读?

  孩子们,这里有个词语,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它——【出示:长满了】谁还想读?请你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

  3、(出示:图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导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5、教学“哇、挂”字,让生发现规律,指导学字。

  【出示:哇、挂】谁发现了规律?——同部件“圭”。

  写好这个部件要注意什么?【出示:动态笔顺】

  我们来温习一遍提手旁的写法,以挂为例,范写挂。【出示:动态笔顺】

  写字前要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

  书写两字。

  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从哪里看出你们对小葫芦很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呢?(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谁来读读这句话?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二)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

  1、教学“盯”:

  【出示图片:小葫芦】他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紧紧地盯着葫芦。孩子们,看这个字

  【出示:“盯”】,(跟读音节),谁来用眼神来盯一盯这小葫芦?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

  2、教学“自言自语”:

  【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啊?谁来读出这自言自语的话?

  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怎么理解?

  他心中的愿望多么美好啊!既然这么喜欢,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出示:第2和第3自然段】,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可以交流交流。开始吧——

  蚜虫:是的,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很小,于是,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意思?

  是啊,小小蚜虫,仅仅是爬在叶子上,他的葫芦还是完好无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4、那么,他不在乎,谁会在乎这些蚜虫呢?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咱们小朋友在乎,因为葫芦是那么可爱,咱们也想让它们变成宝葫芦呢!

  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吧!

  【出示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抽生说,按小组接着说)

  5、种葫芦的人却奇怪了——(出示句子)

  他瞪大眼睛问——他满不在乎地说——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什么意思?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啊!就因为这一句话,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写字指导

  孩子们,小虫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治”字(课件出示:治)

  一起读一读这个字;仔细观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复习学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二、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图一】

  2、谁来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出示:葫芦的生长过程)

  3、【出示:我会填】: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的叶子

  4、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

  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二】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惋惜的心情来朗读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3、【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

  我们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4、你们说得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都落了呢?我们去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大地巨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的一篇课文。《大地巨人》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文章想象丰富,描写生动,语言通俗,笔调灵活。作者以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作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通过想象,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想象巧妙地与巨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与宽广,读来倍感亲切。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创设多种情景,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大地巨人的形象及大自然的神气美丽。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课件让学生走进自然

  2、指导预习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读一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欣赏风景,导入课题

  1、欣赏风景交流感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欣赏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课件配乐播放风景图片,学生欣赏后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大地巨人吧!”

  【给学生提供感性画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文本中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感知巨人。

  “说到巨人,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象?”(学生交流,初步浮现对巨人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文。

  “现在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了。”

  3、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胸肌丘陵胡须茂密的森林

  缓缓宽厚自由自在跳跃翻滚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学生交流。

  【三年级是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重视过渡的坡度。】

  三、想象画面走近文本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中浮现画面。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的群山,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等方式知道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中形成主体画面,激扬学生情感。】

  四、自主阅读走进文本

  过渡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自己的声音,大地巨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按学习要求自由学习2、3、4段。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2、3、4节,思考: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是一位巨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把找到的诗句大声读一读。

  (3)、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在教学中,要与读促思,读思结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在阅读中渗透学法的指导。】

  五、讨论交流感悟文本

  过渡: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谁来把读一读2、3节?指名读。

  读完这两节诗后,你有什么感受?

  (一)、随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诗句。

  1、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1)、随交流,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

  (2)、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诗,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

  2、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1)、指名读,理解“盖满”。

  (2)、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是绿色,大地广阔的感觉。

  (评价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3、他的头发和胡须,是茂密的森林。

  (1)、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地之大。

  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

  (指名赛读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4、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请学生倾听自己的呼吸声。

  (2)、课件演示几种风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感受大地的'呼吸。

  一阵微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

  一阵狂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

  (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

  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瞧!他也在做游戏呢!

  1、指名读诗句。

  2、交流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他每天的游戏是什么?

  3、指名学生表演,同座旁白。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三)、学生齐读2、3、4节。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利用启发性的评价,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用“…….是………..”句式想象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眼睛,有鼻子,有眉毛……..,你能用‘…….是…….’句想象心目中巨人的模样吗?”

  2、学生交流。

  3、齐读第5节。

  【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很重要。通过想象,展开说话训练,激活创新思维,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七、小结全文回归整体

  1、和巨人对话。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是一位巨人了,你想对这位巨人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吟读文本。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这位和蔼的巨人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

  【含情诵读,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播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

  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

  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

  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

  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 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

  探秘——探索,寻找秘密

  金疙瘩——金属矿产

  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

  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抽生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脚”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五、作业;

  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师引导:本文介绍了江南地区哪些农事活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一小节。

  谁能把这一小节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春季、春风吹、蝴蝶、麦苗、桑叶、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苗”是三拼音节,“桑”是后鼻音,“吹”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奖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一颗星。

  (3)练读第2—4小节。

  ①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4小节,边读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农事忙、蚕桑、插秧、归来、戴月光、上场、辛苦、喜洋洋、农事了”,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场”为翘舌音,“农、桑、场、洋”是后鼻音。

  “农事了”的“了”在这里读作:liǎo,还有一个读音为:le,组词为好了,行了。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4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季吹肥农忙归事戴辛苦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肥、归”。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肥”字第五笔是横折;第八笔是竖折钩,“归”的笔顺要注意,第三笔是横折。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20、《司马光》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母鸡教案04-18

(精选)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