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2 09:18: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收集资料,辅助理解课文。

  2.学生能够抓住“大眼睛”的特点,并体会贫困山区孩子的艰苦处境,能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模式:

  读悟式。

  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讨论:“大眼睛”与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1.板书:特别大、明亮、专心、充满忧郁

  2.为什么? (渴望读书)

  3.追问:“渴望”怎么理解?

  <二>学习2、3自然段

  1.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她“渴望读书”?

  <1>“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水库上。”

  A 从作者的联想中,你体会到些什么?

  B 用读表现出来。

  C 有同感的孩子,再来读一读。

  D 她可能还生怕什么?补充句子。 ***

  E 观察句子的特点,学习、理解排比句式;再找相同句子。

  <3>“虽然……虽然……可是……”

  这双大眼睛只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他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有的甚至无学可上。请看老师收集到的资料:(观看图片时,伴轻音乐,教师插入解说词

  A 这个村子里一共有二十多个孩子,可能够上学的却只有4个!这块短小的破旧的木板,就是他们的黑板!

  B 破旧的教室里,因为下雨已经积满了水,可孩子们一点也不在乎,仍然认真学习。

  C 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爬在狭窄的木头上,可她们却多么的专注!

  D 任何一块空地都是他们学习的地方,教室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太奢侈了!

  E 不知有多少个孩子,曾经从这钢丝上落入水中,也不知有多少个孩子,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可是他们为了学习,却一个接着一个,年复一年的义无反顾的从上面走过!

语文教案 篇2

  ○课型:

  教读研讨课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目标 :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

  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七、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八、启发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5.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九、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十、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二,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摘录和删减

  缩写故事保留原意,浑然一体

  改写和概括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周我们学习了两个拼音宝宝,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复习a、o以及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果果班又来了一个拼音宝宝,你们想认识它吗?

  二、学习单韵母e

  1.我们先来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出示e的纸质图)告诉学生这就是e,并带领学生读2两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这个e字宝宝可调皮了,它跑到电视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请学生自由读,再次纠正发音。

  2.学习e的四声

  e字宝宝也有四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呢?你们猜猜看。

  出示e的四声,让学生字试着读一读。(贴在黑板上)

  ē指导学生朗读

  é出示白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的名字,这就是鹅的名字。

  我们来听一首关于鹅古诗《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再出示拼音é,学生认读。

  ě指导朗读,组词:恶心。

  è指导朗读,老师提问,小朋友肚子饿不饿,学生回答。饿了,一会儿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奖励好东西给她吃。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老师带小朋友们齐读e的四声。

  请学生个别读,纠正发音。

  三、巩固

  小朋友们记住它们的名字了吗?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1.课件出示e的四声,不同顺序,请学生辨认。

  2.老师发拼音卡片学生认读(每个学生一张不同拼音的卡片)。

  3.老师将四声都写在一张卡片上,学生根据老师的读音找对应的字母。

  四、书写(机动)

  1.它们的名字我们都记住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写一写呢?

  2.出示四线三格,你们还认识这个叫什么吗?

  3.这里有三个家,你们猜e字宝宝会住在哪个家?

  4.出示四线三格中的e,再次带学生读一读。

  5.出示e书写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6.老师范写

  7.学生描红仿写。黄新怡粘贴

  学生跟老师读拼音

  学生看着电视屏幕再次读e。

  学生自由猜测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经验试读e的四声。

  学生看图说名称。

  学生跟着读儿歌

  学生跟着老师说词语。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说饿还是不饿。

  学生跟老师读

  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导

  学生认读老师出示的四声名称

  学生根据读音找对应的字母,说的同时可以组成词语说。

  学生回忆四线三格,说出它的名字。

  学生猜测

  学生书写

  板 书 设 计

  e

  ē é ě 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

  二,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指出三点理由: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该段可以分三层,跟韵有关系。开头到“熹微”(押韵i/ui)为第一层。再到“盈樽”(押韵en/un)为第二层。再到本段结束“盘桓”(押韵an)为第三层。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接着表示要与世想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母鸡教案04-18

(精选)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