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线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线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线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认识线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出示两根铅笔(一直、一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2.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2) 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
(3)教 师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生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教师讲述: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5)同桌合作,互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
教师演示变式。先弯,师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再向不同的斜方向: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师捏住毛线的一部分,生指出: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长方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师带学生指出。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1)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两条短竖线表示线段的端点。
(2)请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线段的样子。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同桌讨论、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变化组合图形,直至变成一个圆形。
(6)引导学生在圆纸片上创造出一条线段。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教师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引导学生折出比刚才的折痕长的线段。
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4.画线段
(1)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9第3题。
(CAI出现两个点)学生尝试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
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2.P49第4题。
(CAI出现三个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示作业情况,集体讲评。
3.P49第5题。
(CAI出示四个点)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
实物展台展出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
4.判断线段的长短。
(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四、全课小结,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认识线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导入:猫捉老鼠。
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变曲为“直”。
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问: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
比较:拉紧后的线与原来的线有什么不同?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一手拉住线)问:这样能得到线段吗?怎样才能得到线段?
得出:用手捏住线的两头,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3)变式判断。
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建构线段模型。
(5)小结特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2.强化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①引导学生指出直尺上的线段。
②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到图形中找线段)。
3.操作实践。
(1)折线段。
组织学生折彩纸,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2)画线段。
引导学生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4.深化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理解“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引导学生先猜想“画成的是什么图形”,再完成。
三、自主总结,课外延伸。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认识线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线段》教案03-25
认识线段说课稿07-05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16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16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21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02-08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03-13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6-25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