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练习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案练习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案练习一1
第1题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最大的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
第2题
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问题。答案:这个数有四种可能:9、18、27、54,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学生把四种全部找出来。
第3题
主要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可以先填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第4题
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第1题结论是5,第2题结论是13和2,第3题的结论是36或92。在完成本题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知识自己编一些这样的题,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第5题
先让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题
本题为思考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三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3的倍数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你知道吗〗
教师可以结合史料详细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理解“猜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再举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数学教案练习一2
教学目标:
1、了解每个数在“数龙”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认识百的数列,能说出百以内的一个数的邻数,会根据要求将一个数添加或减去成整十数。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百的数列。
难点:1、掌握找邻数的方法,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练习。
2、探究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数数练习,10个10个数。数单双数。5个5个数。数字接龙游戏。
一、数射线上标数。
1、出示书本P16数射线
将39、83、45、54、96、97在数射线上表示出来。说一说是怎么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将数表示出来,复习的同时,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将百以内的数表示出来。)
二、在数龙上探究
(一)找邻数
1、出示数龙。
师:今天我们要新认识一个学习数学的工具:数龙。
(1)问: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数的排列顺序、邻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补充。
(2)在数龙上标数。
2、找邻数。
(1)先说说65、50、85、20、35的邻数,并在数龙上找一找。
(2)同桌交流找邻数的方法(进一格或退一格;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3、练一练:
(1)找邻数(任选一列完成)书本P16/2
重点说清如何找100的邻数。
(2)通过向前、退后找邻数。书本P16/3
4、小结:找一个数的邻数,不但能在数龙上找,还能通过-1和+1的方法找到。
(二)找相邻整十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找邻数的方法,如果要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你会找吗?
1、找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
(1)在数龙上找一找47,63,99,16,34分别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2)用找到的方法说说52、76、85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3)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尝试第一列后交流方法,再完成第二、第三列。
21 - =20 97 - =90 25 - =20
22 - =20 77 - =70 25 - =20
23 - =20 57 - =50 25 - =20
24 - =20 37 - =30 25 - =20
25 - =20 17 - =10 25 - =20
交流完成后的发现。
(2)小结回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3)进到整十数(先讨论方法,再实践练习,任选一列)
39+=40 26+=30 25+=30
38+=40 46+=50 36+=40
37+=40 66+=70 49+=50
36+=40 76+=80 64+=70
35+=40 86+=90 81+=90
(4)小结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整十数。
(三)推算
1、推算。
7+3=4+6= 8+2=
17+3=24+6= 28+2=
37+3=44+6= 58+2=
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2、补充成整十数。
6+ =10 4+ = 7+ =
66+ =70 24+ = 47+ =
86+ =90 54+ = 77+ =
理解要求、观察算式、说说想法、谈谈疑问、动手完成、在数龙上检验。
三、总结
说说你的最大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找规律填数
78,75,72,_____,_____,_____ 40,45,50,_____,_____,_____
2、5个一,3个十是()。74是由()个(),()个()组成的。
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十位上是2的数是()。
4、100里有()个10,()个20,()个25。
(2)根据要求填数
①写出a、b……表示的数。(4%)(每格0.5分)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②写出与a、b、c相邻的数。
_____a_____ _____b_____ _____c_____
③写出与d、e、f相邻的整十数。
_____d_____ _____e_____ _____f_____
板书设计:
小练习
相邻数
相邻整十数
数学教案练习一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运算。
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
0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0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5支比的盘子,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2支后,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用0来表示?
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0-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完成P31第7题。
4、P30第4题。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根据3+0=3和0+3=3你有什么发现?
5、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6、P31第6题口算。
二、提高练习。
1、P30第5题。
独立完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2、P30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第8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P31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数学教案练习一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呢?(学生答:钱)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索,认识人民币
1、组内交流,初步认知。
每个小组桌面上放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认一认,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注意要互相谦让,不要损坏人民币。
2、分组汇报,交流展示。
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要先说出你介绍的人民币的面值(就是多少钱),再简单说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通过看阿拉伯数字知道它是多少元。你通过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人民币?
师:人民币上大写的汉字还有壹、贰、伍等。
板书:壹、贰、伍
生1:我认识1元的纸币,我是通过看颜色认识的'。1元是绿色的。
生2:我还认识5角的纸币,5角的正面有两个少数民族的人像,背面有国徽。
小结:
1、认识人民币的办法很多,不仅可以通过颜色、数值,还可以通过图案进行辨认,也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辨认。
2、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1)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小组内研究分类的方法。
(纸币和硬币)
(2)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板书:元、角、分)
2、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老师想买一支一元钱的自动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可以怎样付款。
这些付款方式都对吗?为什么呢?(板书:1元=10角)
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吗?
引导学生拿人民币学具摆一摆。
(板书:1角=10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后强调: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颜色、图案、文字来辨别,以及1元=10角,1角=10分)
(1)填数。
1角=()分
8角=()分
70分=()角
60分=()角
2元=()角
30角=()元
3元2角=()角
4角8分=()分
12角=()元()角
12分=()角()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7分=2分
12分○5分=1角7分
90元○4元=94元
8角○3角=1元1角
40分○60分=1元
9角○5角=1元4角
1、在○里填上“>”、“<”或“=”。
9角○1元 8角9分○9角8分 1元○10角 3角7分○4角
9分○1角 1元○9角 9分4元○4角4分 8元4角○10元
2、计算。
5角+2角= 7元+3角= 5分+4分= 3元4角-8角=
2元8角+5角= 30元+8元= 1元-7角= 1元-10分=
一、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2、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3、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4、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张2元和()张1元。
二、应用题
1、明明有100元钱,买书包用去50元,还剩多少元?
2、一个计算器50元,明明现在有40元钱,想买一个计算器够吗?明明还差多少钱?
3、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4、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个56元的足球和一个40元的篮球,王老师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数学教案练习一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数学教案练习一6
教学目标:
1、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2、学会看懂图表,能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巩固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7+82+4+98+9-103+9+6
7+8-46+7+127-7+1028+8-30
6+17+20xx+7-20xx-6-9054-8-30
2、计算题
89-47+36
抽学生板演
请说出笔算过程
二、练习
1、独立完成第一题
2、指导完成第二题
三、本课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今天我当家
教学目标: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熟练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水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看图购物
1、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看图
哥哥先到了肉类区,有鸡鸭鱼肉。同学们,想一想,哥哥用30元钱买哪些商品?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3、来到了蔬菜水果区,用20元钱又能买什么呢?
独立思考并进行交流
4、提问
爷爷有100元钱又能买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出示图2
最后,明明用了多少钱?妹妹用了多少钱?爷爷呢?他们可能买了哪些东西呢?小组讨论。
2、回家后,明明给全家做了一顿饺子,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小组交流,解答。
四、本课小结
数学教案练习一7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P80-81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比比谁学的好!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2、挑战聪明题:P81思考题,独立做,小组交流想法,再汇报。你先填哪个数,为什么?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五、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六、课后小记
第十六、十七、课时: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57、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精密联系学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书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序去表示生活中的实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最小?哪个最大?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在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到处的能见到他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二、讨论交流:
1、说一说:板书:我会说。
教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学生尽情说。教师播放课间中的录像。(校内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来和杯人交流。
请学生把书翻到46页“生活中的数”,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正在向我们说什么?在小组中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教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一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向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举带数的'话吗?
3、摆一摆:
你会打电话吗?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里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数一数,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几个数组成的?我们杭州的电话号码是8位的,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少,你想知道其他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吗?自由去记,也可以把你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抄在纸上。(教师播放音乐。)
老师介绍自己的电话号码,学生记下,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4、猜一猜:
小动物去秋后,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车,所以他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路在第三届车厢里,其余的动物在哪节车厢里,你能猜出来吗?板书:我会猜。
小组先讨论,在进行汇报。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从他们的话中你能猜出他们他们住在哪层楼?
根据你的经验猜出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5、算一算:
合作完成: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相互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应用: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鸡蛋?
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名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
渗透: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好书学知识,在生活中牛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书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数字拼图。
问:这些拼图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去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来?
四、教后小记:
数学教案练习一8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9捆小棒、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330×214×2
21×332×223×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右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21×332×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8×2=)
提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48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说明:因为48接近50,50×2得100,所以48×2的积大约是100。
2.教学算理。
(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48×2,方法不同。
(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①提问:48×2表示有几个48?如何用小棒来表示?(师生共摆。)
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
②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48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48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
演示说明,先算2个8根是16根,16根时有1个十,捆成一捆,6根单根不动,这一捆是1个十,放在2个40根的下面;再算2个4捆是8捆;就是8个十,8个十加上刚放的1个十是9个十,这样一共是96根,所以得96。
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
③提问;原来共是8捆,怎么最后成了9捆?(因为2个8根是16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
3.教学笔算过程。
(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说一说72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
(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8得16,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4得8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9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9,结果是96。
(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呢?
4.比一比:
提问:48×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48×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
(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数学教案练习一9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难点: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练习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里填入“>”、“<”或“=”
3+8○12 9+5○9+4 13-3○8
4+8○12 9+5○5+9 13-4○8
5+8○12 9+5○9-5 13-5○8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形如a+□<b的□里填合适的数。
在( )里填合适的数,最大可以填几。
( )+10<13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再次独立练习7+( )<14 ,交流反馈。
3、复习形如a-□>b的□里填合适的数。
在( )里填合适的数,最大可以填几。
12-( )<2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对比练习12- ( )>2
说一说和12-( )< 2 有什么不一样?
尝试练习,完成后,小组交流。
5、巩固练习
7+( )<16 7+( )>16
反馈交流,总结。
三、练习:
1、在( )里最大填几?
7+( )<11 20-( )<8 10+( )<17
( )+6<18 ( )-4<8 18-( )<9
小结,说一说你的好方法。
2、在( )里最小填几?
9+( )>17 ( )+10>15 ( )-8>4
12-( )>4 ( )-9>8 7+( )>15
说一说你的是怎么想的。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可以填入哪些数?最大是几?
6+( )<11 6+( )<15
12-( )>6 20-( )>10
2、最大填几?
7+( )<13 9+( )<17 6+( )<14
16-( )>8 11-( )>7 13-( )<6
板书设计:
比一比
( )+10<13 12-( )>2 12-( )<2
想: ( 3)+10=13 12-(10)=2 12-(10)=2
可以填:2、1、0 9~0 11、12
最大填:2 9 12
最小填:0 0 11
数学教案练习一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数学教案练习一11
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加减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练习。
算一算。(书P26第1题)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去算,算完后订正。并请有错的学生汇报一下,大家帮他们找找问题。
书P26第2题。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图中的“5~15°C”是什么意思?(小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低温度,大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差几度?怎么算?15-5=10师介绍: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的.就是就是这一天的温差。你能算出上海一天的温差吗?学生独立计算。
3、书P26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不讲方法。学生填完后,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
注意要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不算能不能判断出大小,如:20+3○2+30,右边的30比左边的20多了10个,而左边的3只比右边的2大1,所以2+30要比20+3大。
P26第4题。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种玩具的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说说:如果让你去选两种你喜欢的玩具买,你会选哪两种?算一算:买你说的两样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在书上列出算式。
如果给你50元钱,你可以买哪两种玩具?可以让学生在全班说,然后马上反馈。
三、实践作业:回家听天气预报,了解深圳明天的天气,并算出温差。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书P27第6题
1、观察书上的图,数数唱歌的有几个人,跳舞的有几个人,弹琴的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读懂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提问题。书P27第7题。观察第7题的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图的内容提出哪些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请列出算式。集体讨论。
三、游戏:信鸽送信。
数学教案练习一12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13-35+910-9
2+93+84+74+93+95+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他的秘密在哪里?
(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问: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游戏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同座互做。
NO:10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0-38+49-19-88+215+3
8+77+55+63+911-19+6
8+86+78+69+82+9
2、()里应填什么数?
(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3)练习
9+()=138+()=1512-()=2
()+7=14()+()=12()+()=19
二、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4题
(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
问:这题是什么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
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先说,再计算。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同座每人抽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根据这两张数学卡片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看谁说多,说的对。对于说的多和对的同学发红花给予鼓励。
数学教案练习一13
练习要求: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练习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第11题。
8÷0.50.32÷160.5×1.10.5+0.14
1.25×46.3÷2.10.92÷46÷1.2
0.4÷87.6-3.86.8÷1.70.56÷14
根据学生的情况限时让学生把结果直接写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填表。第12题。
被除数
273
2730
27.3
0.273
除数
13
1.3
0.13
0.013
商
21
21
21
首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第一栏中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或商与其它各栏中对应的数有什么变化,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填写各栏中的空格。学生填写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第14题。
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
(1)每道算式中的未知数J各相当于什么数?
(2)求每题中的未知数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3)让学生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集体订正。
2.P.23页17题。
⑴复习:12时=()分,1分=()秒。
⑵让学生看题回答,这类题改写的方法是怎样的?
⑶教师归纳:改写的`方法是根据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⑷生将结果填在课本上并集体订正。
三、攻破难题:
1.第18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1×0.5=40.581÷1.5=54
81÷0.5=16281×1.5=121.5
2.P.23页19题:按一定的规律在里填入适当的数。
6.252.510.064
答案:0.4和0.16
规律:前一个数÷2.5=后一个数
3.第20题:在一个汽车停车场停车一次至少要交费1元。如果停车超过2小时,每多停1小时要多角0.1元。这辆汽车在离开停车时交了1.4元,这辆汽车停了几个小时?
解:先算出按规定2小时交费1元,另外多交了多少元,再算停了2小时后又多停了多少小时,再算一共停了几个小时:
(1.4-1)÷0.1+2=6(小时)
4.思考题:某月有5个星期一,但是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不是星期一。你知道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吗?这个月有多少天?
解答时可以把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根据已知条件这个月有5个星期一,所以这个月的天数一定比4个星期多。因此这个月的天数只能有三种情况:29天、30天或31天。
如果这个月有29天,那么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必须都是星期一,否则不会有5个星期一。但是这不符合题意。因此这个月不会是29天。
如果这个月有30天,那么这个月要么第一天是星期一,要么最后一天是星期一,否则不会有5个星期一。这也不符合题意,因此这个月不会是30天。
只有最后一种情况符合题意,那就是这个月有31天,第一天是星期日,最后一天是星期二。
数学教案练习一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数学教案练习一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收集信息,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对难写的数字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更规范。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练习一第1题。
树上有多少只鸟?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对数字1~5的认识以及书写。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摆一摆。
1、学生拿出学过的0~5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按顺序数一数。
3、指导学生说说数的位置。
如:几在几的后面;几在几的前面;几的前面是几;几的后面是几。
4、看数字,摆圆片。
先填一填,填好后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第一题。
2、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3、练习一第8题
(1)看场景图,用学过的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看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说说要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
4、练习一第9题
指导学生写0、2、3、5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过程:
安排了“=”“>”“<”的练习,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是一一对应。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在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
“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数学教案练习一】相关文章:
《练习一》数学教案04-02
《练习二》数学教案07-14
混合练习数学教案04-04
《练习》数学教案(精选20篇)01-03
《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04-04
一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课》04-0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六》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数学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