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
【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4 )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 ÷ 4 = 3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3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7至第46页共3节内容安排3个例题。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二),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学生已经熟背乘法口诀表,初步学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下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意义,以及用2-6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感受平均分的用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重点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难点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并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数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抢答口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观察主题图片,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小组合作讨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每行有7面小旗,一共有8行,七八五十六7×8=56(面)
生2:每列有8面小旗,一共有7列,七八五十六8×7=56(面)
师总结:不论是先数行还是先数列,结算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都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师:有56面小旗,平均挂8行,每行挂几面?这是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生:56÷8=7(面)
师: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这就是平均分,根据七八五十六求出商。
师:有56面小旗,每行挂7面,能挂几行?
生:56÷7=8(面)利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算出答案。
小试牛刀:完成课本第38页做一做1、2小题。
教师巡视,大家完成后请一位同学订正答案。
总结:用乘法口诀求商都是利用以下公式
总数÷每行的个数=行数
总数÷行数=每行的个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第3小题。教师巡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4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五二十五。
()四十二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7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
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8
一、温馨提示:
提示一:与以往老教材的不同。表内除法以前是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本册教材现在是在第三册1-9的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的。
提示二:本册教材呈现的特点。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本单元先来学习用2~6的除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内容:(如下图)
平均分[P12-17例1、例2、例3]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P18-22例4、例5]
被除数不超过12[P23例1]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不超过36[P24例2]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29例2]
解决问题
(结合上面内容进行)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P31例4]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例题剖析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3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之一。
第一小节:除法的初步认识[P12-22]分6课时进行教学。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5×( )=10 2×( )=8 ( )×4=12
12÷3= 6÷2= 3×( )=9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新授知识
1.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们看,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
生:每屉蒸笼装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你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怎么列式吗?为什么?
生:用乘法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则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6=24(引导学生自己说出)
师:计算这道算式时想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教师:谁还能发现和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求每屉可装多少个包子?列式:24÷6=4(个)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又是哪句口诀?
生: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了6份,求每份多少个?用除法列式为24÷6=4(个),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教师:如何列式?用哪句口诀?
生: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发言)
生: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2: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3: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最后确定用那句口诀求商。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真的掌握这些知识了吗?
三、练习巩固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第1、2题。(说一说题意,你是怎样求商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
2、 课本第21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再确定用哪句口诀。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
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计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师:今天小明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的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小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大家愿意帮助小明吗?
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需要知道每个地球仪的价钱。
学生:求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
讨论:56里面有几个8?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算式是:56÷8=
追问: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说: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56除以8就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发现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微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检查解答正确吗。
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做的正确吗?
生:正确!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孩子,看来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了。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学生小组讨论。
生:24元钱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师: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用除法计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师:那我们做的对吗?
生:正确,一辆车4元,6辆就是4×6=24(元)
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27元可以买几个球?
(2)42元可以买几个玩具熊?
(3)买8个地球仪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些问题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掌握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答案:4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6×5=30(元)
36÷9=4(个)
答案:(1)30元(2)4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3个27元,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4.
40÷8=5(张)
答案:5张。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再找一找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列出相应的算式,再利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2、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3、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口算练习
4×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二、 合作探究
1、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 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3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4
1.集中安排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义教版教材对本单元内容是采取了乘法除法相结合,7、8、9各知识块分散教学的编排,具体内容为:
表内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乘法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关用7、8、9口诀
和表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求商共22课时(不
内除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
法(二)乘除两点计算式题
复习
而实验教材则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方法后,在本单元集中安排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具体内容为: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解决问题(1):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共计9课时
除法
(二)解决问题(2):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
有效地整合内容,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实现自己自主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2.更注重除法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
义教版的例题教学:(例2图略)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准备题、例2(图略)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实验教材的主题图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P49图(略)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上述各图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注重除法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通过主题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包含有用除法计算问题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而避免了义教版教材那干巴巴的实物排列展示。
而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新实验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这一节,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更直观、更具体、更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几倍”的数量关系,体会身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解决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再如教学两步计算式题时,不是单单地注重计算的技能,强调计算的顺序,而也是提供了学生租船这一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乘除两步计算的必要性和应用性。以上的安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除法计算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步计算式题教学
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
1.同
(1)表内除法(一)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内容的编排体系大致相同: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注重用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
2.异
(1)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之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发展学生迁移能力。
(2)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转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使学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具体课时剖析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P48~53)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用7、8、9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建议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内容:主题图、例1、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小提示:
主题图:主题图展示的是六一前,小朋友准备布置教室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制成课件,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有序观察,获取信息。
(1)从上到下或由下而上有序观察
(2)信息:
①56面旗,要挂8行;
②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③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
(1)平均每行挂几面?
(2)平均每个小组几颗?
(3)可以摆几行?
如果学生提出其它问题,或提不出上面的问题,教师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发挥必要的主导作用。
例1
1、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
(1)例1的教学情境是主题图的继续,教学时先利用主题图中的第1条信息和第1个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列出除数是8的除法算式:56÷8=
(2)变换条件(将“挂成8行”变换成“挂成7行”)列出除数是7的除法算式:56÷7=
2、运用迁移算出得数。学生在本册第二单元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算出“56÷8=”和“56÷7=”的得数。
3、独立解答,掌握方法。
主题图中的第2、3个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从而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做一做
例1之后的“做一做”,通过三组有密切联系的算式,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练习十一第1、2题
P50,练习十一第1、2题都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不同的是,第1题中的除数是7、8或9,而第2题中的商是7、8或9。练习时,可以采用人人参与和集体比赛同步的方式进行。如,计算第1题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这样,每人都完成了18道计算题,同时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计算第2题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题意,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因此,学生必须帮助小兔算出每组算式的商,判定它是否与小兔身上的号码一致。
第二课时: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与应用
教材内容:练习十一第3-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口诀求商
2.初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小提示:
第5题是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变式练习。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孕伏方程思想。如,4×□=36,式中的`“口”就是要求的未知数,将它用一个字母代替,就变成了一个方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
第7题利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解决了书本提出的问题后,应让学生再提供一条信息和问题,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用处。
第三课时:除法的应用
教材内容:练习十一第8-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除法的自觉性。
教学小提示:
9、11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2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背景中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适的算法。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题是“函数”式,通过计算商一定的除法,渗透函数思想(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这里只是渗透,让学生有直观感知即可。
第12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是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测试题。组织学生练习时,应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每分钟8道左右);
解决问题(P54~62)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和“应用乘除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建议课时:四课时
将例2、例3分课时的理由:“虽然他们已经在第三册学习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但相信仍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对”倍“的理解还是那么模糊。所以第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在操作中,通过自身的活动,摆一摆,说一说,深刻、清晰地理解”倍“的概念,来直观、充分地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第4题、第7题提供的也都是比较直观的主题图,在下一课时再进入比较抽象的转化、应用阶段。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材内容:例2、做一做、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小提示:
例2是通过3个小朋友分别用5根、10根、15根小棒摆出1架、2架、3架飞机的活动,找出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和分析方法,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例2之后的”做一做“,通过摆学具,使学生加深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含义,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是两个数量在比较:
(2)其中一个数量作标准,另一个数量包含了几个它,就是它的几倍。
操作活动可分以下两段进行:
1、由具体到抽象的操作活动。
教学例2和做一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含义。
摆一摆
同桌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用5根小捧摆一架飞机,另一位同学用10根(或15根)小棒摆两架飞机。
说一说
相互说一说所用的小棒根数之间和所摆出的飞机架数之间各有什么关系?(突出两位同学所摆的飞机架数与架数之间的比较和所用的小棒根数与根数之间的比较,第二位同学摆的飞机架数里包含了两个1架,第二位同学用的小棒根数里包含了两个5根,也就是5的2倍。5的3倍就是3个5。巩固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解决例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作好认知上的准备。)
摆一摆
每位同学各自用学具摆一摆,第一行摆12个△,第二行摆3个△。(教材P54做一做的个数,第二行有4个△,第一行有4个4个△,容易使学生混淆,且每行4个△一份分得太清晰了,不利于学生思考。)
说一说
第一行摆的个数是第二行摆的个数的几倍?(红色的△是蓝色△的几倍?)使学生懂得第一行摆的个数里面有4个3个,因此第一行摆的个是第二行的4倍。
2、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
用学具摆一摆,表示出”12是4的几倍“,使学生体会到摆出”12是4的几倍“就是指12个学具,每4个摆1堆,可以摆几堆?
第4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深化练习。第(1)题是封闭型的,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第(2)题是开放型的,它放手让学生通过涂两种颜色的圆片,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为使学生的涂色活动减少盲目性,增强思维含量,可设计表格(如下图)让学生先完成填表。然后自由选择表中的某一种方法涂色,并根据涂色情况提出问题。提问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可以将能提出倍的问题的与不能提出倍的问题的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你能提什么问题
1
2
3
4
5
6
7
8
第7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应用统计图中直观的数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指导练习时,先让每位学生看清条形统计图,明确每格表示2个单位,然后在统计表中填上每种活动参加的人数和第三种活动参加的总人数,最后让学生解决题中给定的问题。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例3、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3、5、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小提示:
例3是用初步构建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分析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校园文艺演出为题材,以两位小观众的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数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的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教材留出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用已初步构建的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获得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维模式”。
1、教学例3时应在学生看图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借助“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
(1)谁和谁在比较?[跳舞的人数(7人)与唱歌的人数(35人)在比较]
(2)以谁的人数为标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唱歌人数里面含有几个跳舞的人数?(35里含有几个7?)
2、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所以用除法计算。
做一做以3组学生分别进行跑步、踢球、练武术为素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各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该题目是例3解题思路的模仿应用,同时也是一道开放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完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的练习时,只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就算达到要求。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引导挖掘题意中提供的一切素材,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并解决。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第6题是为例4的教学做准备的练习。它通过让学生解答两个简单的乘、除法问题,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分析推理方法(分析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练习时,首先仍强调让学生自读题意,根据题中出示的问题独立分析解答。当学生作出答案以后,删去“一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的中间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分析解答过程,便能很快理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先求月季花的盆数(4×9),再求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36÷6)。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仅仅是算出了一个结果,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三课时:乘除两步计算问题
教材内容:例4、练习十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两步计算的意义,掌握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小提示:
应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例4情境图是由两幅连续的图组成,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就是第二幅图的条件。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仔细观察两幅图,真正理解图意,获取数学信息。
一、引导观察,理解图意,获取数学信息
图一:6条小船,每条船坐4人
图二:碰碰车每辆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运用信息,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反馈交流,展示解题思路。
当每位学生尝试解答后,应组织学生在班上汇报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学生清晰、有条理出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评价提炼,理解解题思路
思路一:要解决“我们这么多人需要坐几辆?”的问题,要知道总人数和每辆坐几人。
每辆坐3人是已知的,所以要先求出中间问题“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列式:6×4=24,24÷3=8或6×4÷3=8
思路二:根据“6条小船,每条船坐4人”,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的中间问题,再求出所需碰碰车的辆数。列式:6×4=24,24÷3=8或6×4÷3=8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四、突出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例4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乘除两步计算的式题,应结合解决问题借助算式的含义突出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为P61第4~5题的乘除两步计算式题作准备。
五、练习巩固
练习十三第1、2题是例4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认真解读题意的基础上,尝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乘(或加)、除的含义确定每一步的算法,正确计算出结果。指导练习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进行解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从他人的解法中感悟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不断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关于小括号,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学生初次接触,直到本单元前,学生再无关于小括号的练习,其实第2题及练习十三的第3、7题,都可利用小括号来列算式,因此,在解决本题时,可引导学生列出:18÷(3×3),提高小括号的利用率。
第3题是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它给出了运算的顺序,让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第四课时:解决乘除两计算问题
教材内容:练习十三第4-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两步计算方法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教学小提示:
第6、7、8题都是需要通过两步计算(而且涉及乘、除计算)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练习。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以上方式进行解答。
第62页的思考题应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顺畅了。
对折
再对折
复习(P63~66)
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通过两道习题概括本单元的内容。两道习题分别对应着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用乘法口诀求商,另一部分是应用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知识并非孤立成块,而是密切相联,其中用乘法口诀求商是解决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它不但影响着问题解决的终极结果,而且左右了学生计算技能、技巧的形成和良好数感的建立。
建议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学内容:P631、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有序梳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小提示:
一、以数学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多种方法复习整理表内除法算式。
1、卡片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复习)
(1)课前布置每个小组自制表内除法算式卡片,得数写在背面。
(2)按得数相同排列。
(3)按除数相同排列。
(4)找出被除数相同的算式。
2、表格法
(1)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如下图),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决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第2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教材因篇幅原因,只出示了12道题。实际复习时,可视班上情况适当增加一些。为了确切掌握学生口算情况,教师可采用计时方式,让学生在2分钟内口算20题左右,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选择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练习时,还应让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应让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述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听取同伴意见的必要,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P632、练习十四第6-10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2.主动地发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小提示:
解决问题的复习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数量关系和转化(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的数学方法。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答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但我觉得所提供的信息太散、主题不明确,不是很欣赏。我想不出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只有照搬参考书上的。)是一道开放型问题。它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题中用文字提供的信息有:“冰淇淋3元一根,雪糕2元一根”;用情境提供的信息有:“水中有组小朋友游泳,每组6人;岸边有3组小朋友,每组2人,还有2位小朋友在购买冷饮食口品。”学生提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作如下指导:
(1)引导学生按一定条件提问。如,要求学生提出关于两个数之间倍数关系的问题;或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
(2)将学生提出的与本单元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或有创意的问题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即时进行解答。如,用20元钱买冰淇淋和雪糕,可以各买几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此问题进行研讨,并思考出多种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延伸到课外。如上面的问题,课内研讨时间不够,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继续研讨。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了使操作更方便,活动时,可将题中的情境作如下调整:先由同桌2人进行猜想学具的个数,再过渡到同桌2人进行猜数活动。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分析法)的练习,不能作为面上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
÷+
通过归纳总结一般思路,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不能瞎猜,应沿着某种规律去寻找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15
课题名称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重教学目标 熟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分析 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如何培养学生观察、通过自主学习突破重点,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 如何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自己。
重难点
教学方法
1、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突破教学难点,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通过学生观察、自主学习来突破重点,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根据2 -6的乘法口诀求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你们的算说的能力了:看图说算式。点击课件出示练习。
2、同学们真棒,那么,你们能根据乘法算式说出除法算式吗?(点击课件出示练习)
小结:观察这几道乘法算式:他们都是关于什么的乘法口诀呢?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用7 、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教学新课:
同学们真棒,今天老师请来一位电影明星,他为人聪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爱开动脑筋,排除困难,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喜洋洋)
今天喜洋洋不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许多宝物呢?但同学们必须开动脑筋,闯关才能取得宝物哦。
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六一儿童节”,那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庆祝的?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庆祝哦﹗看,老师和同学们为了欢度这个节日正在布置教室呢?看看他们多开心呀,咦,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点击课件,个别举手描述)(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 还有的说出图中的大意)
教学例1:
(1)观察教学情景图,学会搜集信息
从上往下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关于数学的信息呢?(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已知条件,)
1、 我们做了一些彩旗。
2、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
3、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
(2)根据信息 提出适当的问题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想帮他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①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这题缺了什么?(问题)那么谁帮他加上问题呢?②我们做了多少面彩旗呢?你知道吗?请同学数彩旗?出示课件,这图是什么意思?(7个8是多少)那有多少面彩旗?教师板书:7×8=56(面)
(3)根据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够根据图片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好不好?
出示“有56面小旗,挂成8行,”课件这道题可以解答了吗?(不能)缺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给它添上个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教师要引导: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呢?)
板书:56÷8=( ) 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3、要是挂成7行呢?板书56÷7=( )让学生自己解答。
通过观察发现什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也许有的说,第一个数相同(也就是被除数相同,)有的说,后面两个数相反了(也就是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都用了七八五十六同一个乘法口诀,有人想说什么的吗?(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我们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或者被除数相同的话,他们可以使用同一个乘法口诀,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呢?
请看下一个问题:
3、同学们我们回顾刚才第二组同学提出的“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多少?”(你是怎么列式解决的?)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9÷7=( )
根据除数是7.你想到了什么口诀(七七四十九)
思考:这个口诀你能列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吗?(因为他们两个数字都是相同的。
4、做一道“篮球比赛”的练习题。
二(1)班同学有的正在布置教室,还有的正在操场上呢?同学们他们正在做什么?出示“篮球比赛”的练习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同学们学的真好,喜洋洋给我们送礼物来了?打开第一个宝盒。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实践应用:(第二关)
1、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练习:摘苹果老师的肚子饿了,我们有苹果吃了,你们谁能帮老师把苹果摘下来呢?谁摘得多?
2、请同学完成书上第38页的做一做。
基础练习:第3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师:(将学生作业投影交流)仔细观察每组题,通过练习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组中有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它们使用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用一句乘法口诀不仅能写出乘法算式,还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乘法和除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同学们学的真好,喜洋洋给我们送礼物来了?打开第二个宝盒。
设计意图:让小组充分发挥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点,让小组里的每个孩子思维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四、巩固练习(第三关)
1、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出示课件)
2、游戏:小鸟回家,吹泡泡,谁再棒。(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并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结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相关文章:
表内除法二教案11-23
《表内除法二》优秀教案03-04
《表内除法》教案03-05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11-20
二年级表内除法教案03-29
表内除法一教案04-10
表内除法教案(15篇)03-05
《表内除法》教案14篇03-12
二年级表内除法教案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