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要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
第一部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部分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学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五两小节。(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好,刚才看见同学们个个都很认真,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读读你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找出盘旋、陆续、投入等词语,在读中理解这些灰椋鸟的一小群一小群飞来的情状。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弄清排空而至的意思,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3、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队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4、让学生反复体味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表现的听到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师: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5、体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借助语言情境和对照插图,展开联想。(语言文字的欣赏)
6、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7、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倾注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呢?
8、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地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无法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次目睹这一壮观场面。(动画演示一、二部分,学生跟着画面小声的朗读课文。)
六、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同学们,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2
一、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板书:归林前:静得出奇)
归林中:
师:那灰椋鸟归林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圈出关键的词,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有什么特点。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4)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3.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理解“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4.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二)探究二:
归林后
过渡:归林前是安静的,归林中是热闹的,那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
悟:再读读,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灰椋鸟归林是怎样的。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作者是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从中你看出归林后是怎样的?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又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还有吗?(刺槐林和竹林比作俱乐部)可想而知作者通过两个比喻,将归林后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出这样的热闹。
3.“这上万只灰椋鸟……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4.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是喧闹而又热烈的,谁能将这种喧闹热烈读出来,我们来试试。
(三)学习第六小节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这鸟有什么好看的呢?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这样美的景色,是哪里来的呢?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指名读。
2.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林场工人为灰椋鸟创造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便在哪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师:正是由于林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鸟儿们才有了现在美好的景象。也正是有了像徐秀娟这样的爱鸟护鸟的卫士,我们和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5.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三、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大爱 大美
归林前 归林中 归林后
和
人——林——灰椋鸟 静得出奇 热闹非凡 喧闹热烈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灰椋鸟的1,2自然段,你所了解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回答:没什么好看的,因为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课件幻灯片2)。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鸟 作者只写了一只灰椋鸟吗 不,作者写了一群群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刺槐林与竹林去看一看。
自读课文3,4自然段。(出示课件幻灯片3)
谁带我们去刺槐林与竹林看一看 指名读第3自然段。
我们惊喜地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灰椋鸟刚开始归林时是怎样的场面呢
(指名读)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出示幻灯4)
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吗 (很壮观)(板书:壮观)
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壮观 用朗读告诉我们。
突出"没有几分钟",灰椋鸟归林的速度快,鸟儿很多。
突出"大部队",体会鸟儿多。
突出"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体会鸟儿归林时的声响,鸟多。
突出"整群整群",体会鸟多。
突出"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体会鸟很多。
你已经完全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了。
谁再来试一试,把灰椋鸟的多和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
指名一生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 (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出示幻灯片5,谁来读读这个词,看图体会排空而至的那种壮观气势(指读,齐读) 。
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返回幻灯片4)指名读,齐读。
难怪说它们大部队—— "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
鸟儿们终于回来了,它们的心情如何 它们会在讲些什么呢 指名说说。你说得真好。你感受到了什么 (鸟儿们很欢快)作者也感受到了欢快,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又像……(出示幻灯片6)围绕课文内容造句,鸟儿们好象在……又像在……
让我们再次感受鸟儿们的欢快吧!齐读"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这可真是一副壮观,欢快的归林图。
喜欢第4自然段的同学请你们走进林中一起回味。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像个俱乐部呢 (出示幻灯片7)
(1)(相机出示)"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在翩翩起舞哇!"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 (将灰椋鸟比作了少女)
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 板书:美丽
我们一起来欣赏在晚霞中翩翩起舞的灰椋鸟。(播放FLASH)那种轻盈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 指读 齐读
(2)还有哪儿可以看出
(出示幻灯片8)"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百鸟争鸣是什么样的情景 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百鸟争鸣 (这声音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这声音还似什么 如什么 指名造句。
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要不怎么这样热闹 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被感染了,也会像作者一样欢呼起来,会欢呼些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
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
我都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了,灰椋鸟多么自由,多么欢快啊!这都是谁的功劳呀 (齐读没有……没有……)(出示幻灯片9)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幻灯片10)
五,小结
全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及归林后壮观而热烈的场面,灰椋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让我们用心灵的窗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作业设计:小练笔,如果你是一只生活在这片刺槐林和竹林中的灰椋鸟你想赞美些什么 想说些什么 (出示幻灯片11)
板书:
灰椋鸟
(美丽)
归林图 壮观
闹林图 热烈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8、灰椋鸟,下面请同学看填空。
2、填空:
起初,“我”觉得灰椋鸟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后来,决定亲自去看一看灰椋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早早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里,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2、出示句子“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指名读,齐读,读出惊喜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灰椋鸟归林,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这是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重点。
2、轻声自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归林时)(时间先后顺序“一开始——没过几分钟”)
3、问:一开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
A、出示第一句:“一开始……投入刺槐林。”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盘旋着”、“陆续”、“投入”)
B、把“陆续”改为“连续”你们看行不行?
4、过渡:没几分钟“大部队到了”那又是怎样的情景?
A、出示:指读“没过几分钟……从我们头顶飞过。”
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壮观)
B、再把这些词读好,把句子读好,要读出壮观的场面。
(师:灰椋鸟灰压压的一大片向我们这边飞来,文中用了哪一词说出了这个意思?(“排空而至”)
5、这些鸟在林中又有些什么表现呢?
A、出示:“先回来……汇合。”
学生自读,说说体会。(板书亲密、友好)
B、指导学生用“好像……又像”造句。
6、小结:写灰椋鸟归林时突出了壮观、友好的场面。
7、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2、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交流、朗读。
3、“树林内外,百鸟争鸣,……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交流体会(板书喧闹、热烈)
B、讨论:“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写的是什么?(鸣声很大)
C、指导用“似……如……”造句
4、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齐读,读出喧闹又热闹的气氛。
5、作者被这场面疑惑了,产生了什么疑问?她果真不明白吗?是为了突出什么?
6、启发学生想象:作者也被这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作者会怎样欢呼?
指导小结:作者写灰椋鸟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我们读时要好好体会。
6、朗读
五、助你背诵
六、请你欣赏
七、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读背3—5节
板书设计
归林时:壮观友好
18灰椋鸟
归林后:喧闹热烈
请你欣赏: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节选自巴金的《鸟的天堂》
填空:
起初,“我”觉得灰椋鸟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后来,决定亲自去看一看灰椋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助你背诵:
一开始还是()地飞过来,(),()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有的围成(),(),()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 ),又像(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 ),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归林以后,灰椋鸟还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那几只又()。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树林内外,(),(),(),似(),如(),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言说“美”。
1、聊聊鸟——
话题:在你见过的大大小小的鸟中,你觉得什么鸟最好看?我所说的见过,可以使生活中、或动物园里见过,也可以是电视或书里看到。
白鹭:喙长,颈长,腿长,还有丝状的装饰羽,飞行时,腿向后伸,体态优雅,在作家郭沫若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天鹅:大鹄,羽毛白得发亮,脖子也长,它是鸟类飞翔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可以越过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
鹰:矫健有力,尤其是它的翅膀,很强大。
仙鹤:也叫丹顶鹤。它的叫声洪亮,诗经里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说法。人们把它叫做神仙的伴侣。
孔雀:羽色艳丽,尾部的羽毛长达一米左右,展开时便有了美丽的“孔雀开屏”。
鹦鹉:羽色有光泽,红的似火,绿的如玉,还有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小说《红楼梦》里贾府的鹦鹉就会说“林姑娘来了”。
百灵:娇小玲珑,歌声婉转。
燕子: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剪刀似的的尾巴,伶俐可爱。
2、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板书:灰椋鸟
注意“椋”的字形与读音。
你是否见过灰椋鸟?想象中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灰椋鸟”图片,聊聊灰椋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灰椋鸟的资料卡:
灰椋鸟:
别名:假画眉、竹雀等。
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叫声低微而单调。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较少。
这类资料卡的文字很简洁,往往抓住动物外表或者生活习性的最重要的特征来介绍。从这段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4、从这张资料卡中,我们知道了这种叫做灰椋鸟的鸟,长得不好看,叫得也不好听。这么不好看的鸟,有什么写头呢?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去看了灰椋鸟以后,写下了一篇文章《灰椋鸟》,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感知,发现“美”。
1、检查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正音:翘首 抬起头应和 跟着唱
扑棱棱 ABB式的叠词,有一部分按普通话的标准音调,是要变成第一声的,这跟北京的口语习惯有关。既然是习惯,就没有什么规律。同学们拿不住的情况下最好查查汉语词典。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课文理解以下词句。
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
注意句子中的反问,其意思是灰椋鸟不好看。(板书:不好看)
第2自然段
灰椋鸟都没有出现,作者写什么呢?(林)
写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不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或者花花草草的?
这样的林给你什么感觉?(静谧,舒适)
第3自然段: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黑点”指的是什么?用“黑点的移动”来写鸟儿的飞翔,是否恰当?)
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你不用往下看也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应该写什么?
第四自然段: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为什么要用“投”而不是“飞”入?“投”字表现了鸟儿的什么样的心情?)
第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归林)
我们在读课文时特别注意课文中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注意了这些句子,我们便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
第5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闹林)
第六自然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什么叫观赏?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观赏?板书:好看)
3、概括主要内容,回理文章的脉络。
(课文一开始写“我”觉得灰椋鸟不好看,接着写因为灰椋鸟的电视录像而产生了去看的兴趣,再接着写去林场,亲眼目睹灰椋鸟归林前后的热闹的景象,最后作者的想法有了变化,觉得灰椋鸟好看了。这种写法,我们叫它“欲扬先抑”。
比如像这篇文章,作者想说好看的,先说不好看;再比如,想说喜欢的,先说不喜欢;想说肯定的,先说否定;想要赞美的,先来批评;……这样的手法,就是欲扬先抑。这样写,有变化,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就有看头了。
三、精读入境,感受“美”。
1、鸟还是那些鸟,怎么会从“有什么好看”变得“好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到作者的文字里去发现。
2、布置自由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在作者的笔下,哪些场面让你也觉得好看了,在有关句段上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交流。
3、交流体会,分享“美”感。
气势美(壮美)
出示句段: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说说你的感受。
(2)为什么气势壮观?鸟多。哪里可以看出鸟多?
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3)有没有见过这么多鸟归林的场景?能不能展开想象,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来呢?闭上眼睛,心神专一,听老师读,看你能不能在文字里展开画面。
哪些同学的头顶有鸟飞过了?这是读书的一种新的境界,就是看着文字能想象画面,而且这画面是有层次的,有条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何读出鸟儿归林的浩荡声势来?
(4)小结:鸟儿归林的场面的确好看,这是一种气势上的壮美。
情趣美(和美)
出示句段: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说说感受。
(2)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
(3)“呼唤”和“应和”
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我呼:“喂——”,你和“哎——”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
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
这些鸟儿就像老师和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疑问:刚才老师给大家的资料卡中明明说灰椋鸟的叫声是低微而单调的,这会儿怎么又是倾诉,又是呼唤,又是应答,如此的丰富多彩?
板书:好像……又像……
这个描述鸟的叫声的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想象中融进了作者的情思。而资料卡中的语言,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一般介绍。
(4)引导注意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分号呢?分号之间在说什么,分号之后在说什么?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并且句子里已经有了逗号,那么就在两个句子之间用分号隔开。这是分号的一种用法。
男女生对读。
小结:鸟儿归林时的呼朋引伴场面的确好看,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和美。
姿态美(优美)
出示句段: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那种好看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把灰椋鸟的“飞”,说成“翩翩起舞”,姿态好看。羽毛成了金红色,那就是颜色好看,那时夕阳给它镀上的颜色,是大自然给它的装扮。又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少女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年龄,怎么说好看呢,简直就是好看极了)
集体朗读,感受灰椋鸟起飞时的那种轻盈美丽。
活力美(健美)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自由读,谈谈感受。
百鸟争鸣,会是怎样的声音呢?
2、播放录音,说说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感受。
作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是什么感受?注意她是怎样写这声音的(板书:似……如……),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声音再大,也是让人的耳里心里都听着舒服的,要是说如机器轰隆作鸣,你觉得好不好?(虽说写出了声音的大,但是这样的声音,就是一种噪音,是刺耳的,是不让人觉得美的。所以好的比喻,一定是能贴切地表达心中那种感觉的比喻。)
4、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长短相间,再加上对偶的运用,错落有致,有音乐美。
5、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
出示;欧阳修的《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结:是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怪不得它们的身上有如此蓬勃的活力。还有什么能比活力美更美的呢?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了灰椋鸟这么多的好看之处,这正应了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注重勾连,创生“美”。
1、出示句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我们选好了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2、读最后一段。
说说人、鸟、林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这就是一种大美,和谐之美。
林
鸟
人
美
2、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叫徐秀娟的姑娘为什么能写出灰椋鸟这样的文章来?
简介作者徐秀娟:
徐秀娟(19xx—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7岁开始在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跟随父母驯养丹顶鹤。1986年,徐秀娟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束后应聘来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她爱鹤如命,整天为鹤避暑、降温、驱蚊而忙碌,并成功地进行了越冬丹顶鹤孵化、饲养、驯养试验。1987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伴奏:张维良的《真》)
总结:只要真正爱鸟的人,才能走进鸟的内心。徐秀娟,她心中有爱,她眼里有情,她的笔下,才能写出像灰椋鸟这样的生命的赞歌。我们在她身上,又看到了一种美。
【板书设计】
不好看——归林—— 好看 欲扬先抑
闹林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灰椋鸟》教案09-06
《灰椋鸟》教案15篇02-27
《灰椋鸟》教案(15篇)04-02
《灰椋鸟》教案14篇09-07
五年级语文《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04-04
灰椋鸟教学反思03-20
《灰椋鸟》教学反思07-22
小学语文六年级灰椋鸟说课稿03-03
《北京》第二课时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