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特征、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的六个要素。
2.体会师生间的深挚感情,培养这种感情。
教学设想
本文忆写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出蔡老师的温柔善教和热爱学生,抒发了作者热爱、思念蔡老师的情怀,表现了师生间的深挚感情。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并在行文当中自然地表明、写出了六个要素。教学本文,引导学生从分析回忆笔法、叙述事件、描写人物的表现力量当中,体会蔡老师的温柔善教和热爱学生,体会作者对蔡 老师的热爱的和思念,体会师生间的深挚感情,理解六个要素在文中的表明、写出。把理解六个要素统一于分析文章的过程当中。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回忆笔法的表明时间、地点、人物,略写五个事件的表现力量。
教学过程
1.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好语文。
简要肯定上学期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所获进步;指出二册课文侧重记叙,具体生动,具有吸引力量;鼓励在新学期继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依据语文的特征学习语文,依据文章的特征阅读、分析文章,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掌握语文这个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积极的熏陶和感染。
2.由开始教学第一单无,引出《我的老师》(板书课题)。
3.简单指出:本文是作家魏巍写的怀念儿时老师的文章,虽系节选,却相对完整,可以视为一篇文章。
4.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5.引导学生辨析字的形、音、义。
即和既:即,右偏旁从“卩”,念jí,当就、就是讲,常组词为即使、即便、即将、立即等。既,右偏旁从“”,念jì,当已经讲,常组词语为既然、既是、既而、既往不咎等。
孤、弧和狐:孤,左偏旁从“孑”,念gū,当单独一个、幼年丧父讲,常组词为孤单、孤寂、孤僻、孤子(旧时幼年丧父之人的自称)等。弧,左偏旁从“弓”,念hú,指圆周的任意一段,常组词为弧变、弧光等。狐,左偏旁从“犭”,念hú,当狐狸讲,常组词语为狐狸、狐疑、狐媚,狐假虎威等。
卷和券:卷,下部从“X”,念juǎn,指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裹成圆筒形的东西,还用作成卷东西的量词,常组词语为卷铺盖、铺盖卷儿、一卷报纸等;念juàn,指书本、考试写答案的薄本子或单页纸、机关分类保存的文件,还是古代书的量词(相当于“本”),常组词语为试卷、卷宗、手不释卷、读万卷书等。券,下部从“刀”,念quàn,指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常组词为入场券、公债券等。
蜜和蜜:蜜,下部从“虫”,念mì,当蜂蜜、甜美讲,常组词为蜜蜂、甜蜜、蜜饯等。密,下部从“山”,念mì,指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部分之间空隙小,常组词为稠密、细密、亲密、秘密等。
6.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前一人读至“都急于模仿”)。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7.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怎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可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开头部分,末段为结尾部分,中间段落为忆写往事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还可以“都急于模仿”为界,分为两层。
如有学生把1、2两段合并为开头部分,理解为由现在的思念女教师,引出后文忆写往事,在肯定这样理解也有道理以后,指出:主体部分中还再次写出“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今天想来”等等语句,表达了现在的思念,故应把第2段归入主体部分。
(2)引导学生分析开头部分。
开头部分表明了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开头部分这句话中:“我小学时候”,表明了忆写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女教师蔡芸芝先生”,既表明了忆写的人物,也表明了未出写出地点的事件都发生在课内或课外的学校当中;“最使我难忘的”,表达了对女教师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引起了回忆。这句话表明时间、地点、人物,饱含感情地引起了关于女教师的往事的回忆(板书:引起回忆 饱含感情)。
(3)引导学生分析主体部分。
①主体部分的第1段属于什么写法?写出了什么?在这一部分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一段属于概括写法,写出女教师那时才“十八九岁”,和她的“温柔”性格、“美丽”容貌;起着统领后文忆写的事件的作用。
② 文中一共忆写了关于女教师的几个事件?略写几个事件?详写几个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一共忆写了关于女教师的七个事件。略写前五个事件,详写后两个事件。
③ 首先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首先略写出女教师假装发怒,像要打“我”(板书:略写老师假装发怒)。先总括写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表明老师的温柔,然后写出事件。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幼年作者的'淘气,老师扬起了教鞭;但那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而且在“我用石板一迎”,作出了有些失礼的反应时,却“轻轻地敲在石板上”,结果是“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样用“好像”形容“要落下来”的教鞭,用“轻轻地”形容教鞭“敲在石板边上”,并且写出学生们和教师都“笑了”的结果,形象地表现出老师哪里是真的要打淘了气的学生,不过是假装发怒,以资警诫罢了。老师的深深热爱学生(板书:深爱学生),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无拘无束,师生间的亲密融洽,都在这几笔描写之中表现出来了。幼年的作者“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调皮、机灵的儿童理解老师的爱,当然更爱他的老师,作者今日忆写这件往事,更是充满了思念老师的深情。
④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教“我们”练跳舞(板书:老师教练跳舞)。“教我们跳舞”,已经表现出老师善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更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喜爱(板书:喜爱自己),和课外生活趣味十足的情景。
⑤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引导“我们”观察蜜蜂(板书:老师引观蜜蜂)。先总括写出“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表明老师和学生的亲密关系,和利用假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丰富知识,然后写出事件。老师特地引导学生观察辛勤酿蜜的蜜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寓有教育的意义,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多方教导(板书:多方教导)。幼年作者从这里“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这往事至今犹萦心中,既是由于蜂蜜之甜在嘴上,更是由于老师引导观察蜜蜂自己得吃蜂蜜之甜在心上。
⑥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教“我们”读诗(板书:老师教导读诗)。先总括写出她“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表明老师善于读诗、教诗,善于教学(板书:善于教学)。然后具体写出老师当年教过“我们”的诗句,表现出老师教诗效果的良好和自己所得印象之深。最后写出“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不但“接近”,而且“爱好”,表明老师深深影响了作者从事文学事业的人生道路。
⑦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侧重写师生的哪个方面?和前写四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产生着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我们”模仿老师的写字(板书:学生模仿师字),侧重写学生方面,和前写的四个事件具有因果的关系。“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承上四个事件,表明老师深得学生的“喜欢”和“接近”,然后写出事件。“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和接近。“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枋”,“默默地”,神情专注地看着老师写字,“都急于模仿”,不只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更在模仿老师的书写字体;表现出老师深深影响了学生,学生深深喜爱老师(板书:喜爱老师)。
8.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分析过的课文。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深挚感情。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分析过的课文;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详写两个事件的表现力量,回忆笔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重抄上节课的板书。
1.由上节课分析过的略写的五个事件,引到分析详写的两个事件(板书:详写)。
2.引导学生分析详写的第一个事件。
(1)每一个写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的是老师排除学生们和“我”的纠纷(板书:老师排除纠纷)。
(2)是按什么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按引起回忆、忆写事件、结住回忆的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忆写事件,先写起因,再写结过和结果。
(3)怎样引起回忆?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先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那件小事,再用“但回想起来”一转,表明那件小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从而表明了事情虽小却深深打动过幼年作者的心,至今还时萦心中,充满感情地引起了回忆。
(4)写事件起因表明了幼年作者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事件起因是“我”的在军阀部队里的父亲“好几年没有回来”,母亲和“我”都非常“牵挂”他,担心他的“死活”,母亲
语文教案 篇2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五、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六、课外拓展。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2.读词语,读准字音。3.默读,想象画面。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5.选词,说句子。
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四课时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6.想象1课时
17.太阳请假的时候2课时
18.生态金字塔2课时
诗词诵读江村即事1课时
语文乐园(六)4课时
16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师: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忧郁轻响瞪眼睛使者吓唬橡皮橄榄枝病魔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劲儿的蓝”、“透明的水晶”、“喊一片”、“唤一片”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5、全班交流
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16、想象追求完美的世界
向往自由和平
()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逍遥”、“懊丧”、“摇曳”等词语的含义。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请假造成了哪些后果,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鼓励学生不断探寻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勇于探寻科学的奥秘。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太阳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
2、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一年365天,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有一次,太阳请假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去瞧瞧。(板书课题)齐声读课题。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17太阳请假的时候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了解到太阳请假的原因吗?太阳请假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4、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1—4节,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太阳请假?
2、全班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感伤——规劝——发怒
(四)学习课文5---20节
1、默读,思考:太阳请假带来了哪些后果?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白天同黑夜一样黑暗
(2)瀑布干涸
(3)风车无法运转
(4)气候变冷:轮船无法出海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森林中的动物被冻死;
人们无法耕种
4、除了书中所提及的这些,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请假后还会带来哪些后果?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21—23节
1、自由读文,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2、反馈交流
(1)人们的处境不好了
(2)人们要复工了
(3)人们请求太阳出山,人们大声赞美太阳。
(4)太阳出来了,人们欢呼雀跃。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结合插图,升华情感,使学生深深懂得没有太阳人类的生活将是一团糟。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原因:人们一齐罢工
没有光明
17、太阳请假的时候造成后果没有水关系密切
没有风
人们吸取教训请求复工
教学反思:
18、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鹰
山雀
蜘蛛
甲虫
青草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面请一位同学说一下,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态金字塔》。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思考:课文的叙述让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不懂的吗?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学生读文后交流,教师抓重点呈现问题。)
(问题:“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结构。”“绿树植物的重要性。”“人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
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有趣的生态金字塔的奥秘吧!
2、引导学习,呈现学法。
(1)谁来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是生态金字塔吗?
(学生读文回答,教师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学生齐读,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埃及的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那生态金字塔是怎样构成的呢?
(3)请大家读课文,画出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图。(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
(4)从图中,你能说说生态金字塔各级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读句子,教师出示“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5)“依赖”是什么意思?“只能”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营养级越高,消耗的能量越多。上面的图中,绿色植物的能量不能满足所以食草动物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其中的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当食草动物的数量过多时,绿色植物所生产的能量就不能满足于所有的食草动物,这时生态金字塔就会处于上大下小的状态。全球有不少这样,草场少食草动物多而造成的生态危机。)
(齐读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6)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生态金字塔各级之间的关系的?
(归纳学法:研词析句,读中悟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习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3.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做到正确、规范、整洁。重点指导写好横和竖。
教学重点: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习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出示漫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什么所有的路标都指向罗马,难道是路标错了吗?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小组交流。
2.出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
预设:
可以查字典,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想一想它的反义词、近义词;还可以分析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突破重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些合成词还可以用拆拼法理解。
3.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歌韵、辽阔、钥匙、棕色”等,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2)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来到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查字典或词典。
(3)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想一想生活中你做错了事,担心爸爸妈妈责备时的心情,心里的忐忑不安。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四季是如此美好,美好的季节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就会想到“暖和、温暖、春光明媚”等词语。看到这美丽的春天,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呢?一起来分享吧!
预设: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春花秋月莺歌燕舞含苞待放
2.相比春天的绚丽多彩,夏天就显出另一种美。一提起夏天,你就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
炎热酷暑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绿树成荫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3.与夏天相对的是冬天,一说冬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预设:
寒冷刺骨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冬腊月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岁暮天寒风雪载途
4.除了这三个季节,还有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美好季节——秋天。秋天来了,你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预设:
凉爽宜人丰收秋风落叶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秋收冬藏秋雨绵绵金风送爽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进行朗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晴好;树叶变化、大地丰收等。
3.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4.把这些词语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五、书写提示
1.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复习拿笔姿势,强调正确的姿势对于写字的重要性。
2.出示汉字,进行书写训练。
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六、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的学习方法?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写出漂亮规范的汉字?
语文教案 篇5
一、 前置性作业
自学本课生字,摘录重点词语并解释。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三、比读书,比认字(第一次先学后教)学生默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字词。(关注桑鹏)
(展示前置性作业1)
1.正确读出以下字的读音并组词:
礁、痒、蘸、攒、癣、腻、肆、苋、袒
2.会写以下词语并理解词义:
名副其实、千方百计、肆虐、恩赐、袒护、积攒、千方百计、烟波浩渺、 油腻。
四、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二次先学后教)
五、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解放军驻守南沙的原因是啥?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1.缺淡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饿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小结:
南沙群岛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艰难的饿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3.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六、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七、总结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再现了英雄的本色,为了祖国人民的饿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那就是“吃苦不是标准,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创造一流成绩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饿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
八、课堂练习
配套练习1、2、3。
九、布置作业
优美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忍不拔、舍己为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手上有许多小朋友给爸爸妈妈写的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教师读信)
2.你们觉得哪封信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给她的爸爸写信的。(板书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
2.同桌轮读,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露西在给谁写信?
(2)露西写了几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别写了什么?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过才能回来,所以露西想给爸爸。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1.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笔顺。(出示生字课件)
2.重点指导易错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
圆: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
灯:“火”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如果你有半年见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答:非常想念)那么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你们还记得露西吗,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吧!21教育网
二、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有谁来说说:露西为什么想要给爸爸写信?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①这段话一共有几个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从第1、2句话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给爸爸的信中写了什么?(不开心、冷清)
(2)为什么露西说“家里总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词。(家里只有妈妈和露西,没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觉得很孤单,很不开心)
(3)你有过和露西一样的感受吗?说一说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可是我写得不好。”为什么露西会这么说?你觉得露西写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重写的信里写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螺丝刀,看电影……)
(3)品读妈妈说的`话。(课件出示)
①“我们过得挺好。”(“我们”过得好吗?为什么妈妈要这么说?)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要知道螺丝刀放在哪儿有什么作用?)
②从妈妈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
(4)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写了比较开心的事情)两封信中你
比较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教师总结。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和我们的亲人、朋友分享快乐。
三、拓展课文,实践体悟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哪些快乐的事情?你最想和谁分享?那么我们也来写一封信吧。可以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给同学和朋友,还可以写给老师哦。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