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青蛙乘船》大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乘船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船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船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小结: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小结: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乘船的教案2
活动背景:
为了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我班进行了废旧物品大收集活动。没几天,许多(塑料瓶、纸盒、纸杯、方便面盒、小蛋糕盒、纸筒等)涌入了我们班。这个月我们又进入了《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的学习,我想,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利用这些废旧材料 组织一次活动呢?于是,就设计了《乘船去出海》这个活动。
设计思路:
1.利用诗歌展开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引导幼儿利用塑料瓶、糖纸等废旧材料大胆制作帆船、折纸船等,让幼儿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3.通过“出海”游戏,共同探索船儿向前行的科学原理。
活动目标:
1.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让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大胆制作帆船、轮船。
3.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蜡光纸、图画纸、油画棒、糖纸、纸杯、泡沫板、图钉、剪刀、碎橡皮纸、塑料瓶、橡皮泥、胶水、
2.扇子或纸板、大盆子和水。
环境布置:
墙面布置一个大海的场面,下面是翻卷的浪花,天空中是一个小蛋糕盒做的太阳。室外院子里布置两个装有水的大盆(游戏时当大海用)。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五指歌》
2.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出海》。念完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诗歌里说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3.老师用语言引导:
教师:我们出海要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幼儿:出海要坐帆船。
幼儿:还可以坐轮船。
教师:在大海上海和天是什么颜色?
幼儿:海和天都是蓝色的。
教师:浪花是什么样的?
幼儿:风小的时候,海水慢慢地晃动;风大的时候,浪花翻卷起来高高的。
教师:白云又是什么样的?
幼儿:天上的云白白的,有的像棉花。
幼儿:有的像绵羊,有的像小狗,好漂亮啊。
教师:海上有许多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飞着的是什么?
幼儿:海鸥,海鸟。教师:大海有多宽,美吗?
幼儿:大海很宽很宽,很美很美。
教师:大海是那么宽广,一望无际,你们想不想去大海瞧瞧?
幼儿:想。
4.教师小结:好!今天我们就来造船,造许多许多的船,等船造好后,我们就一起去看大海吧!哎?我们用什么材料造船呢?大家想一想,看一看,我们教室里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造船,怎样才能造成船呢?幼儿之间展开讨论:
幼儿甲:我想用纸杯做小船。
幼儿乙:我想用塑料瓶做小船。
幼儿丙:我想用糖纸折小船。
幼儿丁:我想用纸和笔画小船。
5.教师演示几种船的制作方法和重点难点。
6.小组活动,小友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想造什么样的船就造什么样的'船。
①小船设计组:画船。画完后可剪下,贴在墙上。
②纸工制作组:折船,完成后可贴在墙上,也可以送给你的好朋友。
③泡沫制作组:用泡沫板、纸杯和图钉制作帆船。
④塑料瓶制作组:用塑料瓶、橡皮泥、碎橡皮纸、胶水制作帆船。
7.待幼儿全部都完成了两件以上作品时,趁幼儿兴趣正浓,我鼓励幼儿选一件作品展示在墙上,美化我们的环境,剩下的我们带到室外去做《出海》的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出海》:小朋友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美丽、漂亮的船,现在我们一起乘船出海去吧。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船儿前行,怎样才能让它游得快。游戏中,鼓励幼儿相互讨论,互相谦让,不争不挤。
游戏中,在延伸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更是高兴,他们有的用嘴吹,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纸板当扇子扇,有一个小姑娘的小船老是在水中打转,她眯着眼睛想了一下,就跑去找来一根冰糕棒当桨在小船边划起来,我问:玲玲,你怎么想到要去找冰糕棒当桨呢?她俏皮地说:我在动画片里看见过。我说:玲玲真聪明,我还没想到这个办法呢?玲玲听了很高兴。这次活动前后用了一个多小时,幼儿的热情还没有减退。
活动后,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让船前行的,怎样才能让船行得快,可以借助什么力量等。
注意事项:
玩时不推不挤,不弄湿衣服,以防感冒。
(附)儿歌 《出海》
出海坐大船,海蓝天也蓝,浪花一卷卷,白云一片片,海鸟一只只, 帆船一点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老师的语言诱导,幼儿能大胆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诗歌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交谈,自由讨论,并在老师适时的帮助下,大量利用了收集的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帆船、轮船。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幼儿做好了纸杯和泡沫做的帆船,又想做塑料瓶做的帆船;有的幼儿用蜡光纸折好小船,又想尝试用糖纸小船;有的幼儿喜欢画船,他们画好了一艘又一艘;看到孩子对本次活动的热情,我深深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废旧物品(如:塑料瓶,卫生纸筒,纸杯等),经过处理也能派上大的用场,它不但丰富了班级的活动内容,而且能运用于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如:美工方面的手工操作,音乐方面的打击乐器,体育方面的体育器材等),并且,利用这些废旧物品不仅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相互交流,共同创造的能力,而且它们来得容易,既经济又实惠。
乘船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引导学生估计两只船够不够,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在些基础上,让演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
二、算一算。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对于是100-54,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应以鼓励为主。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
三、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
这道题不仅练习100以内的减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乘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教学主题图。
1、看懂图意。
2、运用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鼓励学生浓度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4、对于56-27+19,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加减法的算式列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二、练一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并说说理由,最后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后体会
乘船的教案4
活动准备
甘伯伯撑着小船去游河的画面。
兔子、猫、狗、猪、羊的简单动画。
记号笔,特种彩棒,深蓝色、淡绿色、白色的水粉颜料。
幼儿人手一张图画纸,将图画纸的一侧底边向后折起。用包装纸剪一艘小船贴在图画纸向后折起处,幼儿在图画纸上画完小动物后再把小船向前翻过来,以此表示动物们“乘上了小船”。
活动目标
感受遵守规则与安全的关系,乐意遵守规则。
比较和熟悉动物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想象中的游河情景。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比较角色特征
1.郊区有位甘伯伯,他家门前有条河。一天,甘伯伯划着他的小船去游河。
2.两个小孩说:“我们跟你去好不好?”(引导幼儿观察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甘伯伯说:“好吧,只要你们不吵闹。”
3.兔子说:“甘伯伯,我也一起去行不行?”(引导幼儿观察兔子和孩子哪些地方不一样。)
甘伯伯说:“好吧,请上船以后不要乱蹦乱跳。”
4.猫和狗说:“我们也想坐一次船。”(引导幼儿观察猫和狗有什么不同)
甘伯伯说:“好吧,猫不能拉兔子的尾巴,狗不能拉猫的耳朵。”
5.猪和羊说:“甘伯伯,我们可以乘船吗?”(引导幼儿观察猪和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甘伯伯说:“好吧,你们在船上可不能摇晃。”
二、谈论动物们怎样才能安全游河
1、一开始,大家都很安静,但是过了一会儿,大家看见美丽的风景兴奋起来,忘了刚才答应甘伯伯的话。猪和羊晃来晃去,狗去拉猫的.耳朵,猫去拉兔子的尾巴,兔子乱蹦乱跳,孩子们吵吵闹闹起来。结果会怎样?(船翻了)
2、大家只能一起游泳到岸边,甘伯伯请他们到家里喝了一杯热茶,然后说:“下一次再来游河吧,再见了。”
3、小朋友和动物们都好后悔,他们想下次一定要记住甘伯伯的话,安全地去游河。
三、大胆想象带动物游河的情景
1、今天甘伯伯又要去游河了。他请小朋友做船长带着动物们去游河。
2、小船长在码头集合队伍,想象几位乘客上了船(用记号笔画出人物和动物的特征),他们是谁,该怎样提醒他们。
3、给每位客人发一件救生衣(选用某种颜色的特种彩棒沿着人物和动物的轮廓勾边)。
4、一起去游河,乘上小船(将背面小船翻至正面)游河了(用水粉颜料涂抹河水)!
四、交流分享
展示作品:小船靠岸(将作品布置在幼儿熟悉的旅游背景上,例如:世博码头、朱家角、苏州河等)。
看看说说船上有谁,小船长怎样提醒他们或为他们做些什么,为安全抵达目的地而高兴。
乘船的教案5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一年
设计人: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
课题
乘船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掌握连减笔算竖式的写法及能够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减式题。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连减笔算竖式的写法及能够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1)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要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两艘船一共能乘坐多少人?
(2)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两艘船可乘坐70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6+44=70(人)
92-70=22(人)
探究
1、 出示主题图,口述题意,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有几位小朋友不能上船?
2、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列式:
(一)92-44-26=22(人)
提问:92减44是什么意思?再减26是什么意思?
(二)44+26=70(人)
92-70=22(人)
44加26是什么意思?92减70是什么意思?
(2)讨论计算方法
(一) 92 48
-44 -26
xx xx
48 22
(二)44 92
+ 26 - 70
xx xx
70 22
3、小结: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解题方法?
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第二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15
巩固与拓展
三、 巩固练习:
1、算一算 89-36-27= 100-54-38=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 96-39-45= 100-91-9=
3、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的小画报有多少本?小故事有多少本?
独立计算
先独立思考
回答问题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减法,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第一个数依次分别减去后两个数,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一起减。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乘 船
(一)92-44-26=22(人)
(二)44+26=70人
92-70=22人
92 48 44 92
-44 -26 +26 -70
———— ———— xx xx
48 22 70 22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乘船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五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1、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1)池塘里开来了什么?一共有几条船?(点数:一共有4条船。)
(2)这些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①颜色不一样。有红色船、黄色船、蓝色船、黑色船。
②长短不一样。黑色船最长,黄色船最短。
小结:池塘里的四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
2、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请你按照船的长短沿着红旗一边直直的河岸从上到下整齐的排排队,一条波浪上排一条船。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
小结:小船排队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这样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也可以是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这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
(4)幼儿再次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纠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PPT结合青蛙叫声)听!谁来了?小青蛙排着队来了,看!排成了几排?(4排)每排数量一样多吗?队伍长短一样吗?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条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请你根据青蛙的数量和队伍的长短帮小青蛙坐上合适的船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为什么要让青蛙这样乘船?
小结:青蛙越少,队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队伍越长,乘的船也越长。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1、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2、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3、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乘船的教案7
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
【活动目标】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乘船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谈一谈你旅游的体会。
生1:(自豪地)我去过北京......
生2:我去过青岛......我觉得旅游可以增长知识,锻炼身体。
师:(课件出示“乘船”画面)大家说得对,旅游时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你们看,今年暑假,光明小学的学生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去旅游,走在最前面举牌的是小明,他们正要乘船去领略大海的风光呢。
(评析教师从学生喜欢的话题“旅游”谈起,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板书“乘船”。)
(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
1.估算解决
师:(疑惑的面孔)看图画,大家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发现有两条船,小的可以乘坐26人,大的可以乘坐44人。生2:小明他们一共有92人。
生3:两条船够坐吗?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这两条船够坐吗?
生1:不够,因为把44看作40,26看作30,40加30等于70,70小于92。
生2:我也认为不能,因为把44看作40,92看作90,90减40等于50,50大于26。
生3:老师,还可以把26看作30,92减30等于62,62大于44,所以这两条船乘不下这些同学。
生4:老师,还可以把44看作40,把26看作30,92减30等于62,62减40还剩下一些同学。所以不能。......
(评析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估算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用连减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估算方法可真不少,既然这两条船乘不下这些同学,那么你知道还有几人不能上船吗?
生1:(急不可待)老师,还有22人不能上船。
师:这位同学算得真快!你们能够用综合算式来解答吗?然后把你们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开始独立解答,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评析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由于解答方法比较多,像综合算式有多种列法,笔算方法也有几种,所以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在组内交流,使学生掌握自己所没有考虑到的方法,有助于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再者交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用实物投影)
生1:列算式92-26-44=22(人)。
9266
-26-44
____________
6622
我们是用总人数减去小船可乘坐的人数,再减去大船可乘坐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数。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生2:老师,我的和他的有点不同,我的综合算式是92-44-26=22(人)。
我的竖式是
9248
-44-26
____________
4822
我们是用总人数减去大船可乘坐的人数,再减去小船可乘坐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数。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你们认为他们汇报得怎么样?
生:他们汇报得很有条理,而且能代表小组发言。不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都是用了连减。
生3:老师,我的竖式有简便方法。我的综合算式和他(生2)的一样,只是我的竖式和他们的都不一样。
92
-44
______
48
-26
______
22
师:(惊讶状)现在出现了两种竖式,第二种我们可以称它为竖式连写。对于他们的方法你想说什么?
生4:老师,我认为,生3的竖式连写好,省去了写第一步的得数,可以使我们计算得快一些。
师:大家认为呢?
生:好。
师:这种方法很好,请把你(生3)的方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好吗(生3把竖式连写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5:(慢吞吞,犹豫地站起来)老师可不可以这样,和连加一样,92
-44
-26
______
22
(这名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来。)
师:大家观察一下或者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有什么看法?
生6:老师,我们刚才已经试过了,这样很难算,而且很容易算错。
生5:是的,我刚才用了这个方法,也是觉得不太好,不过刚才我拿不准,现在我明白了。
师:是的,这样做个位上不够减,算时很难算。我们记住最好不要这样做。那这种方法什么情况下用好呢?
生:当个位相减不用从十位退1时很方便。
师: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评析教师的期待眼神和质疑的语气,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思考。)生7:(急不可待地)我们还有其他方法。
师:(惊讶)你来说说。
生7:我们小组的方法有的和他们组的一样,但还有一种不同的方法。
44+26=70(人)
44
+22
______
70
92-70=22(人)
92
-70
______
22
我们把大船和小船的人数加起来,再用总人数减去可乘坐的人数,就是还剩的人数,也就是还有几人不能上船。
师:谁还用的这种方法?谁能再讲一讲。
生8:老师,这样做是对的,我们组也用了这种方法做。
生9:(骄傲地)我们小组这几种方法都有。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的理由是什么?(生发表意见。)
(评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有独立思考,有交流方法,有评价,有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思想火花得到碰撞,组与组之间的想法和结论得到展示和交流,共同探讨出最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的、和谐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探讨中来。教师把所有未知算法都抛给学生,让学生去争论,去尝试,去探索,去获取。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从而使每个学生充分地思考和发现。在这个
过程中,多样化的算法得到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是学生,优化的过程带有学生自身的特色。)师:既然我们知道还剩下22人不能上船,那怎么办?(学生讨论。)
生3:我认为再有一条能乘坐22人的船就解决了。
生2: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再用一条可乘坐26人的船。
师:是呀,我们尽可能地用一条能够乘坐22人以上的船,并且接近乘坐22人的船最合适。
(三)练习巩固
1.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笔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96-39-45=100-91-9=(学生笔算这三道题后,用实物投影展示订正。)
2.投影出示。
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小画报》有多少份?《小故事》有多少本?
师: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答这些问题,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在组内讨论,共同解决。
(学生开始解答这些问题。)
师: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生3:老师,一班订的最少,我是用连加的方法求出一班一共订了97本,然后比较出来的。(学生都认可。)
师: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生4:(很快地站起来)1+7+0=8,那么个位上的数就是1,2+3+4=9,十位上的数就是2,合起来就是21,因此二班订了21份《儿童报》。
生5:我反对,老师,他只说出了答案,像这样没办法列算式。要算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应当用总数98减去37份《小画报》,再减去40份《小故事》。
生6:老师,我也反对,他只说出了答案,像他这样没办法列式进行计算,我们组是先算出《小画报》和《小故事》一共有多少本,再用98减去加得的得数。
师:噢,你们的意思是这样算不是一种好办法。
生7:那当然,只能在脑子里面想,又没办法写出来。
师:这样吧,我们继续算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生4:老师我已经算出来了,我还是用了这种方法。4+4+2=10,3+3+3=9,四班的《小画报》有34份,《小故事》有32本。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四班的合计数是100,那这几个数个位上的数加起来肯定是10,4+2=6,再加4等于10,所以《小画报》个位的数是4。这几个数十位上的数加起来也得是10,十位3加3再加进位的1得7,如果再加3就得10了,因此《小故事》的十位的数是3。
师:你用的是生4的办法呀!
生5:(不好意思)不用这种办法,我就不会算。
师: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可以谈谈。
生8:我觉得生4的方法虽然没办法写出来,但我觉得很好,这种方法既简便又算得快。
师:看起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方法用得巧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问题。像这道题就有三种方法来解答,同学们都想到了,了不起!
(评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但最恰当的算法,应该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辨别,找出的方法。教师在这里没有直接指出该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体验、比较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从刚开始的反对到最后达成共识,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的尊重,表现了教师对延迟评价的合理运用。)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
生:连减。
师: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可以小结一下自己或班内同学的表现。(学生总结和评价。)
师:是呀,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讨了连减计算,同学们得出了很多自己喜欢的算法。在这里向大家祝贺,祝你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智慧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反思〗1.重视学生算法的动态生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2.把计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决这个世界中发生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提供着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本节课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的算理。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点拨,选择教材和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乘船的教案9
一、教学内容:
设计秋游方案
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三、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核心过程推进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
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交流,好期待今年的秋游啊!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
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由生活实例引到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清晰表达。
老师参与学生活动,倾听并适当点拨,了解学生思维状况。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经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
师:请尝试用竖式计算。
师: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师:小结回顾两种解题思路。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90 45—45 —25 45 20
生2:90—45 45—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师,追问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先…再…”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完整的表述。
(如果方法列式出错,可以通过其他学生的质疑和老师的追问知道错误在哪里)
师适时点拨:进行连减计算时应按照什么顺序计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一定要认真仔细。
(借助板演题提示竖式计算时的易错点。请一两名学生说计算过程。复习:相同数位对齐……)
师:追问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完整的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开放延伸
随堂检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师巡视,交流,指导。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辅导学困生。
进一步强调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乘船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连减笔算竖式的写法及能够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减式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掌握笔算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式题。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4+618—1124+1727—920—9
96—1618—9—720—5—1016—4—9
2、笔算下面各题:
36—39—26—8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口述题意。
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有几位小朋友不能上船?
2、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列式:92—44—26=22(人)
92减44是什么意思?再减26是什么意思?
(2)9248
—44—26
4822
(3)列式:44+26=70
44加26是什么意思?92减70是什么意思?
92—70=22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89—36—27=100—54—38=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96—39—45=100—91—9=
3、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的小画报有多少本?小故事有多少本?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减法,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第一个数依次分别减去后两个数,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一起减。
乘船的教案11
小班科学:
小青蛙乘船(选自建构课程小班《冷和热》主题区角活动)
活动目标:
⒈ 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⒉ 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 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 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 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 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 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 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 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 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 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 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 :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乘船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1、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小结: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2、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1)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3)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1)(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4)小结: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1、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2、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3、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乘船的教案13
活动背景:
为了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我班进行了废旧物企收集活动。没几天,许多(塑料瓶、纸盒、纸杯、方便面盒、小蛋糕盒、纸筒等)涌入了我们班。这个月我们又进入了《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的学习,我想,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利用这些废旧材料组织一次活动呢?于是,就设计了《乘船去出海》这个活动。
设计思路:
1、利用诗歌展开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引导幼儿利用塑料瓶、糖纸等废旧材料胆制作帆船、折纸船等,让幼儿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3、通过“出海”游戏,共同探索船儿向前行的科学原理。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让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胆制作帆船、轮船。
3、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蜡光纸、图画纸、油画棒、糖纸、纸杯、泡沫板、图钉、剪刀、碎橡皮纸、塑料瓶、橡皮泥、胶水、
2、扇子或纸板、盆子和水。
环境布置:
墙面布置一个海的场面,下面是翻卷的浪花,天空中是一个小蛋糕盒做的太阳。室外院子里布置两个装有水的盆(游戏时当海用)。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五指歌》
2、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出海》。念完后,请家闭上眼睛想想诗歌里说的海是什么样子。
3、老师用语言引导:
教师:我们出海要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幼儿:出海要坐帆船。
幼儿:还可以坐轮船。
教师:在海上海和天是什么颜色?
幼儿:海和天都是蓝色的。
教师:浪花是什么样的?
幼儿:风小的时候,海水慢慢地晃动;风的时候,浪花翻卷起来高高的。
教师:白云又是什么样的?
幼儿:天上的云白白的,有的像棉花。
幼儿:有的像绵羊,有的像小狗,好漂亮啊。
教师:海上有许多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飞着的是什么?
幼儿:海鸥,海鸟。教师:海有多宽,美吗?
幼儿:海很宽很宽,很美很美。
教师:海是那么宽广,一望无际,你们想不想去海瞧瞧?
幼儿:想。
4、教师小结:好!今天我们就来造船,造许多许多的船,等船造好后,我们就一起去看海吧!哎?我们用什么材料造船呢?家想一想,看一看,我们教室里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造船,怎样才能造成船呢?幼儿之间展开讨论:
幼儿甲:我想用纸杯做小船。
幼儿乙:我想用塑料瓶做小船。
幼儿丙:我想用糖纸折小船。
幼儿丁:我想用纸和笔画小船。
5、教师演示几种船的制作方法和重点难点。
6、小组活动,小友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想造什么样的船就造什么样的船。
①小船设计组:画船。画完后可剪下,贴在墙上。
②纸工制作组:折船,完成后可贴在墙上,也可以送给你的好朋友。
③泡沫制作组:用泡沫板、纸杯和图钉制作帆船。
④塑料瓶制作组:用塑料瓶、橡皮泥、碎橡皮纸、胶水制作帆船。
7、待幼儿全部都完成了两件以上作品时,趁幼儿兴趣正浓,我鼓励幼儿选一件作品展示在墙上,美化我们的环境,剩下的我们带到室外去做《出海》的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出海》:小朋友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美丽、漂亮的船,现在我们一起乘船出海去吧。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船儿前行,怎样才能让它游得快。游戏中,鼓励幼儿相互讨论,互相谦让,不争不挤。
游戏中,在延伸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更是高兴,他们有的用嘴吹,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纸板当扇子扇,有一个小姑娘的小船老是在水中打转,她眯着眼睛想了一下,就跑去找来一根冰糕棒当桨在小船边划起来,我问:玲玲,你怎么想到要去找冰糕棒当桨呢?她俏皮地说:我在动画片里看见过。我说:玲玲真聪明,我还没想到这个办法呢?玲玲听了很高兴。这次活动前后用了一个多小时,幼儿的热情还没有减退。
活动后,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让船前行的,怎样才能让船行得快,可以借助什么力量等。
注意事项:玩时不推不挤,不弄湿衣服,以防感冒。
(附)儿歌《出海》
出海坐船,海蓝天也蓝,浪花一卷卷,白云一片片,海鸟一只只,帆船一点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老师的语言诱导,幼儿能胆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诗歌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交谈,自由讨论,并在老师适时的助下,量利用了收集的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帆船、轮船。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幼儿做好了纸杯和泡沫做的帆船,又想做塑料瓶做的帆船;有的幼儿用蜡光纸折好小船,又想尝试用糖纸小船;有的幼儿喜欢画船,他们画好了一艘又一艘;看到孩子对本次活动的热情,我深深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废旧物品(如:塑料瓶,卫生纸筒,纸杯等),经过处理也能派上的用场,它不但丰富了班级的活动内容,而且能运用于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如:美工方面的手工操作,音乐方面的打击乐器,体育方面的体育器材等),并且,利用这些废旧物品不仅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相互交流,共同创造的能力,而且它们来得容易,既经济又实惠。
乘船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各种不同的句式
3、抓住体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文中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句,弄懂文章大意,理解“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课文的翻译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世说新语》二则的《期行》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 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上课形式
1、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
2、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
3、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质疑探究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3、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
2、通过《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再评华歆。
【乘船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青蛙乘船》大班教案04-2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