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克和千克》教案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盘秤称物体的方法,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初步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有兴趣吗?游戏的名字叫背一背。请听游戏规则:请在小组内任选两名同学背一背,体验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背的是吴琼和薛原,觉得吴琼太沉了。
生2:我背的是高楠和卢丛琳,我觉得背高楠的时候都快背不动了,卢丛琳很轻。
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都感觉到有的同学轻一些,有的同学重一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轻重的问题。
(析:用学生喜欢的背一背游戏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建立初步轻重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同学们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含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调查的是食盐,净含量500克。
生2:我调查的是大米,净含量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用克做单位,有的用千克做单位。
生2:g表示什么?kg表示什么?(板书g和kg)
师: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析:学生在汇报交流课前的收集情况时,老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处理的自然、贴切。)
2、认识秤,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那如果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背的书包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1:用秤称一称。
生2:我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3:我在集市上见过盘秤。
出示课件。(各种秤)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呀!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盘秤的使用方法。
师:现在我要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想当售货员?,学生小组内活动。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称的是苹果,我们估计的1千克是3个,称出来的是5个。
生2:我们组称的是大米,估计1千克有2袋,称出来的是1袋。
师:你怎么知道是1千克?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认秤的?
生1:我们组是看指针,指针指着1,就是1千克。
生2:指针指着下面的时候,就是1千克。
生3:不对,我们称的指针指在左面的'时候是1千克。
生4:我看到了,他们的称不一样,一个是最多称2千克,指针指在下面是1千克的刻度;另一个称最多称4千克,指针指在左面是1千克。
生5:只要看指针指向刻度几千克就是几千克。
(析: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认称的知识在交流中越来越清晰。)
3、建立克的概念。
师:这粒花生米的质量大约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秤秤一称。
生2:老师我们秤得指针不动,太轻了!要换个小的。
师:所以一般很小的、很轻的东西不可用盘秤了,需要用天平。
师:出示天平,教师演示用天平称1粒花生米的质量。并让学生观察1克重的砝码。
请同学们再从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学具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
生1:2根小棒大约重1克。
生2:2个小正方体大约重1克。
4、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在同学们的桌上有4袋大米,(出示1克、10克、100克、1000克四袋大米),请同学们在组内互相掂一掂,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1克大米很轻很轻,就像手里没有东西一样;10克大米就像手里拿着一些棉花一样,感觉很轻;100克大米就像手里拿了一块小石头一样;1000克大米就像手里拿着两块大石头一样重了。
(析: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掂一掂,达到了可以借助某个物体,用对比的方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质量,说明学生真正有了一定的质量观念,形成了初步的的能力。)
出示1袋盐,请同学们估计这袋食盐的质量,看质量标识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板书:1000克。1000克的盐和刚才称的1千克大米比较(指板书),请小朋友猜一猜,谁重?
生:用盘秤验证:一样重。
师:一样重,那么1000克和1千克中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板书=,1000克=1千克。
《克和千克》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 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 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 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 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 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 西瓜 数学书 小朋友
4千克 30千克 300克 2克
3.填一填。
书包 | 桌上物品( ) | 体重 | 你喜欢的东西 ( ) | |
估一估 | ||||
称一称 |
《克和千克》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克和千克》教案4
1、在上这节课前,我请教了办公室的同事很多问题。结果都觉得学生对克这个概念基本没什么感觉。而对千克的感觉要好得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用的要多一些。所以本节中,我把克的概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感知、体验1克、一千克。通过体验,在需要中不断的发展,初步感受到计量重量的单位可能还有比千克更大的,也有可能比克更小的。对物体重量的判断可以看包装上的标示,也可以和某个物体进行比较,可以称一称,也可以掂一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我的重点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各种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会读出重量、会填写重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二节课我再具体讲述估计重量、称重、提问题等。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内容:
课本85、86、练习十八1、2、4、5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物体有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通过具体感知1克、50克、500克左右的物体,建立估计500克以内物体质量的支撑点。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准备:
教师:天平秤、弹簧称、盘称、一枚2分硬币、1千克的面,500克的盐2袋、10个一角硬币。 学生:每人一个2分硬币、500克盐一袋、1千克面一筒。(另外每个学生还可以收集2到3种上面标有重量单位的东西:10个一角硬币、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东西各一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玩游戏,那么今天老师就请三位同学上来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背完后请你说说有什么感觉呢?(有轻有重)。说得真好,其实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定的重量,有的轻,有的重。当然也有同样重的。那么有谁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呢?(有斤、两)“对”。但是斤、两是我国过去采用的重
量单位,现在我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并读2 遍。请记住: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现在,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一只手托一支笔,另一只手托一本书,比比看,谁更重一些呢?(书)那么,如果想要知道这本书和这支笔具体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用称称)。对,说得真好,如果物体上面没标出重量,而我们又想要知道物体的重量的时候可以用称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种称好吗?(课件2出示称)
2:(课件3)具体介绍天平。天平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它的最大称量是500克。
三.动手操作,具体感知1克有多重。
同学们,想知道一克到底有多重吗?请打开课本86面,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一克)对,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每个同学都掂一掂,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觉呢?(很轻很轻)对,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和它差不多重呢?找找看,(一个一角的硬币、一粒花生米)对!下面我们就用天平来验证一下。一个硬币重一克,那么10个这样的硬币重多少克呢?(10克)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10克的重量吧。老师这里有一个10克的砝码,请大家看一下。因为一克实在太轻了,所以天平的砝码盒中最小的都有10克。现在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是20个一角的硬币,会是多重呢?50个?100个?500个呢?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打开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袋子,找出100克或是500克。
四.练一练。同学们真棒!可现在小狗旺旺有一个烦恼,它不认识称上的重量,你们能帮帮它吗?请看(课件4)
五.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克”这个重量单位,500克的重量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如果有2个500克放在一起,会是多少呢?(500加500是1000克。)但是,克这个单位太小了,如果我们要表示比较重的东西怎么办呢?为了更加方便,下面,老师教大家一个更大的重量单位---千克。请大家找找袋子中500克和1千克的东西,一只手托2个500克,另一只手托1个1千克,感受一下怎么样?(一样重)是的,那么一千克和一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动画课件演示)2个500克是一千克,一千克=1000克。读2 遍。板书:一千克=1000克,如果有20xx个一克会等于多少千克呢?(2千克)5000个呢?
2: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先让我们用5秒钟的时间收好桌上的袋子,收好以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好朋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轻松2分钟好吗?(视频)
3:小结:看了好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知识,说说看,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什么作单位?(克)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又用什么作单位?(千克)。
4、轻松完以后,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精灵吧!它上课学得不太好,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课件5(指名回答)、课件6(抢答 )
5、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当当小老师吧!(课件7)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又是当老师,又是认识新朋友,你们开心吗?说说今天的收获吧!(我们学了克和千克)。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来做单位。但在有的时候,同一样东西,根据数量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比如一个苹果,可以用克作单位,而一袋苹果就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如果现在要同学们说说老师的体重,应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一支笔、橡皮的重量又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
如果让你估计一辆汽车有多重,你又会用什么做单位呢?(吨)这个我们长大后会学。
七.知识拓展和课外知识介绍。、
同学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去看看吧!
《克和千克》教案5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评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
生: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评析使用课件适时,恰当。)
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同学们把1克的砝码放在盘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指针稍微动了一点点。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学生分组结合砝码,熟悉盘秤的使用方法。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盘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一枚5分硬币大约是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是15克……
生:一枝铅笔大约是9克,一本书大约是65克,另一本书大约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约是35克,一个苹果大约是89克,10个回形针大约是23克……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评析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评析注重估测,同时发展1克的质量概念。)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苹果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评析加强估测,并验证估测,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反思的习惯。)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是1克。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6)借一借。
师:刚才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组他们在称一个大苹果质量的时候,在砝码的盘里除了有砝码,还有一个橘子,为什么?
(评析把问题抛给学生。)
王建:因为砝码的质量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大苹果的质量,所以我们用一个小橘子代替砝码。用砝码的质量加上小橘子的质量就是大苹果的质量。
师:那个小橘子的质量你们知道吗?
王建:知道,我们已经称过了。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
师:在我们称一个物品的质量时,如果砝码的质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质量时,可以用已经知道的物品的质量来补充。
(评析及时关注学生的“创举”,抓住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评析认识“克”这一环节,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盘秤、天平以及很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说一说、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1克的实际质量,并感受了几克的质量。使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xx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评析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评析若此处师追问一下为什么,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会更好。另外,若学生答不出,可结合长度单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导致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评析通过“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条。
生:6个馒头。
生:……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学生回答省略)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生:刚才老师说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两袋盐一样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评析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富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看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验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领着学生进入思维的空间。)
7.游戏。
师:在盘称里放一个不到1千克的物品,称一称,你发现了什么?
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支50克的牙膏,指针稍微动了动。
师:说明50克与1千克哪个大呢?
生:50克小于1千克。
另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袋洗衣粉,指针动了一点,但是还是在1小格里面。说明600克还是小于1千克。
第三个小组说:我们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半格。我们又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1小格。
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2个500克是1000克,刚好转了1小格,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包净含量400克的瓜子,500克的盐,100克的糖,算一算是多少?
生:刚好是1000克。
生: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天平来称看能发现什么?
生称一称。
生:多用了一个2克的砝码。
师:为什么会多2克呢?
生:因为称的时候是连同包装袋一起称的。
(评析学生通过游戏,不仅更深刻地感受到克与千克的实际大小及比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认识了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生: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生:1千克等于1000克。
生:我学会了称东西。
生:……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生:400克。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秤上标有单位g,并且最大数是400。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两个鸡蛋重多少?
生:100克。
师: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生:50克。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学生一边读着一边笑,读到最后笑得前仰后合。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他的单位全用错了。一般的床哪有2千米高,还有牙刷、餐桌、牛奶、鸡蛋、书包……
师:同学们今后再用到单位的时候应怎么做?
生:……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笑话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针对笑话中的问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四、编者点评
该设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究。如:“……通过抱和掂可以大体判断两个物品的轻重,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在砝码的盘子里,还放了一个橘子,为什么?”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在砝码不够时,如何称一个较大的物品。“质量达到1000甚至20xx多克,记录时还要写很多数,写起来是不是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注重让学生经历直观感受,在活动中学,如认识克(千克)时,教师都提出让学生去掂一下1克(千克)的物体,让学生建立具体的1克(千克)的质量概念。
《克和千克》教案6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 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 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 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称土豆(或西红柿)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
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教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
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
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四、 称水果糖
1、 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
2、 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计有多少块?
5、 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克和千克》教案7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克和千克》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条鲸鱼体重约34()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3吨=()千克5000千克=()吨
②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5千克=()克
7000千克=()吨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教案9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 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克和千克》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指导
仔细看课本85页和86页彩图,思考下列问题。
1、估一估:在超市小强和小丽看到的物品哪个重一些?
2、猜一猜: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4、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5、算一算:一袋砂糖500克,两袋砂糖有多重?
6、填一填:1000克=()千克
7、比一比:感觉一下两袋砂糖的重量和一个硬币相比,谁轻谁重?
8、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9、想一想:你知道怎样把物体的`重量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
(自学时间6分钟)
(二)学生自学
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带着问题开始自学。
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自觉认真的自学。
自学结束
师检查自学效果。
《克和千克》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
(5)一箱苹果重300g。( )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克和千克》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85-87页《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生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生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3:我在实验室见过天平。
生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
生5:我在菜市场见过杆秤。
生6:我家里有弹簧秤。
(当学生举例天平时,介绍天平通常用来量比较轻的物体。)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常用的秤——盘称。(实物展示)
(1)观察秤面,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在秤面上,指针指向0刻度,下面还有2Kg的字样,Kg就是单位千克,表示如果指针转了一圈,物体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标有100g的字样,g就是单位克,表示如果指针指向这,物体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
生:10克。
(2)称秤练习。称出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
生1:指针过了一大格又八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生2:指针离200克的地方还少了两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得的1千克盐都是两袋,而1千克的苹果个数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每袋盐都一样重,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一样。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4.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
生1: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
师:你们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
生2:一桶矿泉水。
师: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大约是19千克。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称物品前,要先将游码(指着游码)拨回0刻度,再将天平调平衡,也就是使指针指向正中间(演示)。称的时候,刻度朝自己,物品放在左边托盘(取下托盘让学生认识),砝码(出示砝码让学生认识)放在右边托盘。砝码不合适时可以拨动游码,砝码上标了重量,砝码的重量加游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3.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
砝码:100+50+10+10+5=175(克)
游码:3(克)
数学课本重:175+3=178(克)
(讨论)用盘称和天平,哪种称出的重量更准确?
生:天平。
4.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师:1枚2分的硬币重1克。
5.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师:说一说你对1克的感觉。
生:很轻很轻。
6.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图钉。
生2:一张纸。(随手撕下一张作业本纸,用天平称出重量,发现比1克重,一小张纸的重量才是1克。)
《克和千克》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教案14
教学内容:
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对质量的概念有感了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课时安排:
2课时
(48)课题一: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6~87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天平健康秤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1、背一背
我们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三人,一人背另两人,将背的感觉告诉大家。
2掂一掂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3、导入课题:
看来物体也有轻重之分。那么你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克和千克。
这个重,那个轻。
学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我觉得一样重。
二新授、1、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
你们在哪儿见过克和千克?
2、感知1克,5克,10克
师:2分硬币大约是1克重,每人拿一个硬币,感觉一下在小组内说一说。
掂五个硬币,然后10个硬币。
3、估计其他克数
估计一下如饼干,牛奶,干脆面。
4、感知1千克
掂一掂一袋盐的重量说感受
你还发现了什么?
5、认识秤
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就要用到秤。每组一个秤自己试秤准备的物品。
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等。
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
生1:一克很轻,根没有差不多。
掂一掂说感受。
饼干50克,牛奶250克,干脆面60克。
生:很重
比硬币重的多
1千克=1000克
秤出物品的重量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像这样大的一一块橡皮:
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
四、全课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小组内完成增加: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
可以帮爸爸妈一帮妈妈检查买的鸡蛋够不够妈做点什么?
如:
教后记:从"背人"的活动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由此可见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袋上的质量,可以看出克和千克本身就是身边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亲切。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结构紧凑,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先是初步感知,(从学生活动,到进一步的反馈调查情况)到认识称,(课件出示)然后认识克,(--估计--称一称)感知一克有多重,认识千克,(--估计--称一称)感知1千克有多重,再到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不足的是:在教学进率的时候,有些粗糙,不够细致,缺少有关的练习。导致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只能在练习课的时候进行补充。
(49)课题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复习汇报昨天回家完成的内容生1: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
生2:妈妈买的淀粉重500克
……
二、练习练习十八1、2题
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
第3题
调查物品重量
第4题
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第5题
第6题
先估测在实际测量
第7题
综合运用题
第8题
同位先互相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
将自己调查的结果汇报
让学生根据物体自己选择合适的单位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活动
先观察画面再说一说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千克()500克
600千克()6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三、小知识让学生读一读
教后记:
(50)补充练习
(51)练习
《克和千克》教案15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107页12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教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必要性。结合主题图,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物品的测量工具,并继续借助天平使学生对1克、1千克形成直观感受。借助前面学习中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通过估量解决问题,深化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练习用不同形式的题目将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有趣的呈现。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单元知识整理,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
2.通过举例、判断、交流,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表象,利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3.四人小组交流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用电子称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验证。
4.综合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估测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难点:质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和千克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表格等)把这个单元所学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
(3)你会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2.举例说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第八单元。(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复习)
2.交流梳理结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
(1)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克→1枚2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两袋500克盐的重量。1千克=1000克
(2)解决问题:想:1克、1千克大约有几个常见的物体重
估:通过掂量物体进行质量的估计
选:选择合适的单位
师:在这个单元中,记住1克、1千克的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决问题。比比看,谁记得最准
3.及时检测
(1)请举例说明1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一些。
(2)抢答: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有哪些?
(3)举例说明1千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
(4)抢答: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
(5)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7粒黄豆大约重1(),1包餐巾纸重5(),1瓶洗衣液重5(),1箱苹果重20()
(6)你能估计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质量?寻找身边最感兴趣的三个物品,先估一估,再用电子秤量一量。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并汇报。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复习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知识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老师是用这样的方式梳理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个单元学习之后都能养成这样梳理的好习惯。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克
下面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体是()。
①②③④
【答案】③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1克表象的建立。1克的质量不仅是克这个质量单位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更是学生估测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实际重量的标准,因此应在教学时格外重视。
【知识点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答案】克;千克;克;克。
【解析】注意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知识点3】改错
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孙子:小明 20xx年6月11日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答案】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千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孙子:小明 20xx年6月11日
【解析】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首先学生要对1克和1千克有正确的表象,其次要能够想象出物体的质量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物体,通过比较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了。
六、课后作业
1.排序
990克 1千克 90克 9千克
()>()>()>()
【答案】9千克>1千克>900克>90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关系的掌握,学会利用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它们各重多少?
【答案】12;6;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计算。题目的着手处是最后一幅图,容易使不够细心的学生误以为没有解决办法。
【《克和千克》教案】相关文章:
《千克和克》教案03-08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09-08
《克和千克》说课稿10-27
克和千克说课稿05-28
《千克与克》教案03-08
千克和克教学反思03-24
千克和克的教学反思03-29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03-31
《千克和克》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