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案15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瓣飘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花瓣飘香》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高尚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多媒体课件
课前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俯在摘下捧着拿着
不知所措惶恐舍不得
惹人喜爱懂事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6课花瓣飘香。
2、(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
3、(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出示小黑板:红艳艳、淡淡的清香
朗读词语。
这么美丽的花,喜欢吗?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文中的小女孩也很喜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4、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那么,小女孩究竟是怎么摘花瓣的?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摘花瓣做什么?
课件出示:(1)小女孩怎么摘花瓣的?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3)摘花瓣做什么?
2、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
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3、交流摘花的动作。
出示卡片:
俯在:课前查了字典,意思是什么?(低下)
看插图理解。(小女孩低下头,弯着腰)
捧着:捧着是什么样子的?做做动作。
4、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评价。
她是怎么摘的?(俯)
摘后怎么拿的?(捧)
一片小小的花瓣为什么用双手捧着?
学生交流:(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师小结: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5、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大家把3-5段连起来读读
(1)指名答
出示卡片:舍不得
为什么舍不得?
交流: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下来
师,他连两片都没有摘,只摘了一片,你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懂事)
(2)当小女孩被发现后,她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生交流:
她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出示词语:
不知所措:她的神态,不知道怎么办
惶恐:心里很害怕
惶:竖心旁,担心的意思
恐:心字底,害怕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此时此刻,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心里很难惶恐呢?
(这是别人家的花,她知道自己是不对的)
由此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
(懂事的孩子)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作者理解她吗?理解
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
(她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
(1)送给生病的妈妈。
(2)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妈妈)
出示6-9段,指名读。
读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读?
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很高兴)妈妈看到了,一定也会高兴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小女孩的话。
2、再读读还有哪里看出?
(1)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2)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写信叫小女孩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惹爸爸生气了吗?
没有。
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关心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
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嘱咐,让爸爸放心。)
(3)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很担心没人照顾的妈妈,恨着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敬爱父母,懂事)
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老师读、学生读,个别读,齐读。
(4)分角色读好6-9段。
老师当“我”,请一小女孩,其他同学读旁白。
3、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
(四)学习十一段
1、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连作者也被她感动,第二天早晨,引读第十一节。
2、“我”为什么会买花、送花?板书:买花
你对课文以“花瓣飘香”有什么新的体会?
交流小结:小女孩的爱心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我也用送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这进一步突出了小女孩爱心的感人之深。
3、分组迁移练习:
a、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会说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b、“我”把另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又将怎样回答?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花瓣的清香沁人心脾,小女孩的心灵纯真美好,老师忍不住想吟一首诗(配乐朗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四、随堂练习:
《语文天天练》第六课按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6花瓣飘香
小女孩摘花瓣
送妈妈(懂事)
《花瓣飘香》教案2
多“情”应笑我
《花瓣飘香》是一篇生动优美的散文,清新淡雅的课文意境,充溢其间的浓浓温情,让人怦然心动。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根据课文特点,着重通过情感线索的铺陈,有序组织教学,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把作者、小女孩、老师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营造了情感的课堂。
感知——撩起情感的帷幕
【情境重现1】
……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就在我们的课文中。请你认真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女孩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
师:谁来说说?
生:课文说了这位小女孩摘一片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
生:课文说的是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到别人家门前摘花瓣的事。
生:大家真会读书,一下子就了解了课文内容。
……
师:课文的哪一段说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看看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
【现象透视】
情感的激发需要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文本。而激发情感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感知文本。感知的主要任务是初知课文大意,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感“场”。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已经了解到“小女孩为妈妈摘花瓣”的事情,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小女孩和妈妈的世界中,可以说“感知”,已经撩起了学生情感的帷幕。
明像——积蓄情感之“势能”
【情境重现2】
镜头一:
……
师:谁来说说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是俯下身子,小心地摘的。
生:小女孩是双手捧着的。……
师: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小女孩摘花瓣时候的动作了,大家也来找一找,把小女孩摘花瓣动作的词儿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俯下身子、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师:大家找得真准,现在请你把这些词儿放到课文里,再用心地读一读,要读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小女孩。
生读。
师:现在你能上来学着小女孩的样子摘一摘吗?
生:上来演,俯下身子、小心地摘、双手捧着……
……
镜头二:
……
师:摸着这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小女孩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会说:“孩子,这花瓣摸着像绒布一样,真舒服啊!”
生:妈妈可能会说:“闻着这淡淡的花香,我的病仿佛好多啦!真是我的乖女儿!”
生:妈妈还可能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妈妈有你这样的女儿知足啦!”
……
【现象透视】
循文明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意象,也是语文课达成目标途中的重要环节。
在“镜头一”中,学生通过阅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过电影”,再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在学生直观生动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再现和理解。为什么这样小心?双手捧着?明像的同时,学生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而积蓄着情感生发的“势能”。
在“镜头二”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进行“二度明像”,想象出了妈妈摸到花瓣,闻到花香以后的情景,也为体会女儿对妈妈的情感累积着强大的动力。
感悟——掀起情感之波澜
【情境重现3】
师:不提到爸爸还好,为什么一提到“爸爸”,小女孩的眼里就闪动着泪花呢?想一想,此时此刻,她想起了哪些情景呢?
生:想起了和爸爸一起到公园快乐地游玩。
生:想起了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她生日礼物,她依偎在爸爸怀里的情景。
生:想起了爸爸在家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师:是啊,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但是现在,爸爸远在南沙当解放军,已经好久没有回来了,小女孩是多么的想念爸爸呀!这“闪动的泪花”,是思念的泪花呀!
师:爸爸不在身边的日子,小女孩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生:为妈妈做饭。
生:帮妈妈搞卫生。
生:可能还要为妈妈捶背、为妈妈按摩。
生:有可能要帮妈妈去买早饭,或者买快餐。有时候还要做饭。……
师:是啊,小女孩为了照顾妈妈,不知做了多少事情,她还是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啊,她是多么能干,不仅没有惹妈妈生气,而且一个人和承担起了照顾妈妈为家庭分忧的重任,此时此刻,她一定也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所以,这“闪动的泪花”,也是自豪的泪花啊!
师:孩子们,想一想,小女孩在给爸爸的回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生:她会说:“爸爸,请你放心,我没有惹妈妈生气,我还给妈妈摘了花瓣呢!”
生:小女孩会说:“爸爸,妈妈现在虽然在生病,但是我会照顾好她的,现在她已经好多了!您就安心在南沙保卫祖国吧!”
生:爸爸,你就放心吧,您的女儿很能干着呢!……
师:是啊,看到妈妈高兴,能让爸爸放心,小女孩也就幸福无比!这“闪动的泪花”也是幸福的泪花啊……
【现象透视】
对“闪动着泪花”的感悟,通过“想起了哪些情景”、“为妈妈做了哪些事”、“回信中会说些什么”三个问题的思考展开。充分激活了学生与课文情境相关的生活积累,感悟出了这是“思念的泪花”、“骄傲的泪花”、“幸福的泪花”!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方面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们与小女孩相似情感的共鸣,老师的富有激情的话语又进一步渲染了课堂的情感氛围。如果说,学生的情感是一池春水的话,那么,这样的感悟如同微风,吹皱一池春水,继而在池面上掀起微澜,而在水面以下,早已经是风起云涌了。
诵读——打开抒情之“闸门”
【情境重现4】
课文片段: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接“情境重现2”中的“镜头2”)
……
师:是啊,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妈妈摸花瓣时候说的话仿佛已经回响在她的耳边,闻到这淡淡花香露出的笑容仿佛也在她的眼前,所以她会怎么说这句话呢?谁来“说一说”?
生:读。
师:听出来了,妈妈生病了,你急在心里。花瓣这么美,这么香,你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吗?
生:再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小女孩心中装的全是妈妈,一心想要让妈妈开心,这片美丽的花瓣真的能让妈妈高兴吗?
生:再读。——“妈妈会高兴的!”
师:你的心里装的全是妈妈,你一心让妈妈的病好起来……你读得那么投入,相信你也一定是个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地读一读。
……
【现象透视】
“读”为心声。理解感悟的文字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将其间蕴含的情感有效地抒发和宣泄。而这引导抒发的过程便是对文本再次感悟提升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不断地通过“暗示”,引发学生对文字的再次感悟,从而“由内而外”地诱发学生将体悟到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表达。好的朗读不是“摹情”,而是真正的“动情”,一种自然真切的流淌。老师的朗读点拨,恰似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宣泄情感的“闸门”,浓浓的真情从中汩汩流出。
延伸——绵延情感之余波……
【情境重现5】
师:在下课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请大家帮忙,老师这里的一瓶月季花(课前老师特意去买的,作为教具使用)该怎么办呢?请大家为我出出主意。
生:可以送给那个小女孩。
师:找不到她啊,怎么办?
生:可以送给上课最认真的同学。
师:嗯,我想。这花包含着对同学进步的`肯定,不错的主意,谢谢你!
生:可以送给你的妈妈,表达你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看来课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你的建议,我想我也会用最好的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还有别的建议吗?
生: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大家都来欣赏。
师: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鲜艳的花,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
师:其实,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美的花瓣,因为我们的心里都有着一颗珍贵的爱心。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吧——
生(齐读)花瓣飘香!
【现象透视】
成功的情感课堂应该在激情澎湃之后余波绵延,余音缭绕。“给老师出出主意”的教学设计是延续情感的巧妙方式。看似平淡的问题将学生的“课堂情感”与“生活情感”有机衔接,激发的是学生对“善”与“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情感。不管是“送给妈妈”这样的与课文同层面上的建议,还是“奖励同学”或者“让人欣赏”的具有发散意义的做法,都表露着学生在体验了小女孩可贵的爱心之后的一种真实的情感。相信这样的情感应该是持久的,历久弥新的。
《花瓣飘香》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明白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具体表现,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俯 拿 捧 摘 惶恐 集市 舍不得 懂事 眼眶 花丛 阳台 清晨 不知所措 惹妈妈生气
(指名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
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 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5、师相机指导朗读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由图导入
1、出示课后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图中所画的一幕,(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些你想提出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而且只摘花瓣?B摘花瓣做什么?C小女孩为什么摘了花瓣就立刻跑了呢?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只要我们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第三至十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来,所以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由问题A引入:原来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生病的妈妈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她时,她妈妈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
2、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爸爸的照顾了,而她爸爸呢?
学生读相应句子。爸爸又是如何叮嘱小女孩的?你从小女孩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妈妈身边,小女孩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很难受,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3、未经主人允许,小女孩就去摘别人家门前的花瓣,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境体会小女孩的害怕心理,从而明白词语的意思。
4、面对小女孩惶恐不安,我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你觉得这两句哪句用得好,为什么?你能试着用上轻柔的语气来读一下吗?
5、正因为我的和蔼可亲,才使小女孩消除了恐惧感,对我讲出了真正原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6、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后面用的是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姑娘,你能把她要说的话补充完整吗?(生发挥想像,自由练说)
7、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小姑娘说,都想夸一夸这个小女孩,谁来试一试?
(鼓励学生说出原因,也是对课后四题的回答)
8、让我们一起用文中的话来称赞小姑娘吧!(齐读)
9、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⑴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2)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3)想像:小女孩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看到那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时,会是怎样动人的一幕呀!如果你就是那位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师扮演母亲和学生一起表演)
三、拓展
1、《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多么感人呀!同学们想把这动人的一幕表演下来吗?请小组合作进行演,小组长分配角色。
2、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给你的母亲吧!
四、写字
完成写字书上的内容。
《花瓣飘香》教案4
布置预习本课生字词,课前了解情况。
一、初读课文:(揭题、读题)
1、你解决了哪些字词。
2、串读课文
3、把你自认为读得比较好的句子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
讨论:课题是“花瓣飘香”,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花瓣”吗?说说你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请找出课文中评价小女孩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谈谈“懂事”: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三、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写女孩做的事情: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写女孩说的话:课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学习女孩“行为”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
2、划出小女孩的动作。
3、体味“动词”:说说通过这个动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将自己读成小女孩:完成一个角色转换。以小女孩的身份来叙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读
五、练习:
你已经成为小女孩了,你能将自己摘花时的心理写出来吗?
作业设计:
()花瓣
一天清晨,我从一户人家门前走过,看到那里有(),()。我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向家中。()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又见到我在摘花瓣,就叫住了我。我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心想:()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昨天特别优秀的作业。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对“语言”部分的理解
过渡:人的动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语言更是心灵的表述。今天我们来透过小女孩的语言,体会她的懂事。
1、读:
(1)练读(学生自由练习)
(2)师生对话(师为花的主人、学生为小女孩)
(3)同桌对话(角色变更,读两次)
(4)集体读
2、结合“懂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针对三次对话中女孩回答的内容来理解
3、通读小女孩的表现(课文2-9自然段)
读出作者对小女孩的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评价作者:
作者对小女孩的态度。
作者的行为。
四、花瓣“香”飘何处?
五、练笔:(二选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花瓣飘香》教案5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花瓣飘香》教案6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献给妈妈的小诗,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了妈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诗句。
请全体男生读,女生做评委。(点评)
读出对妈妈的感恩、对妈妈的爱。小诗语言优美,我们一起把感受读出来。(全体读。)
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苗,
妈妈,您就是那肥沃的土地,
让我茁壮成长......
假如我是一颗小星星,
妈妈,您就是那广阔的天空,
让我发出光芒......
假如我是一匹小骏马,
妈妈,您就是那辽阔的草原,
让我尽情奔放......
妈妈,我爱您!
假如我是一根小雪糕,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夏日里的凉爽......
假如我是一条小围巾,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冬天里的温暖.....
妈妈,我爱您!
妈妈,您的爱是多么无私,
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却从来也不求回报......
妈妈,我爱您!
(很懂事,很深情,我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
花瓣飘香
一、复习导入 7’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2.请大家回忆一下,文中的小女孩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请你试着用上“为了”这个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懂事 爱花 孝顺妈妈)
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
4.[过渡]请默读课文的2—10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读读,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懂事的?(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教师巡视指导。)
二、精读指导
大家都很投入地在学习,来展示你们的读书成果。交流画到的句子。
(一)感悟“爱花”的女孩 8’
1.(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为什么说这个句子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说说你的想法。(说明她非常爱花,也爱母亲。板书)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者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写出小女孩懂事。继续睁大发现的眼睛找一找。(俯 小心 一片 双手捧着)(课件红色显示)
师: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再小心一点。(指名读——齐读)
2.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谁来读出“不好意思”的语气,我想问问你小女孩,你为什么感到了不好意思呢?(未经主人同意摘花,感到羞愧,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女孩话语中省略的句子我们通过想象来补一补: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如果整朵花都摘了……(花儿就会失去了生命,非常可惜,人们也就欣赏不到这美丽的花儿了。)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二)感悟“孝顺”的女孩 9’
我们继续交流描写女孩懂事的句子。
1.(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作者终于明白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送给生病的妈妈,希望妈妈高兴,病快点儿好起来。)小女孩对妈妈非常(爱,孝顺)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2.还有哪个句子也能看出小女孩的孝顺?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自由读,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请告诉我你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生:我看到其他孩子在假期都有爸爸陪着我,而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他。
师:这是思念的泪花。
生:我在介绍时想到我的爸爸虽然是不在身边,但他是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去南沙当解放军的,我感到很自豪。师:这是自豪的泪花。
生:爸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学会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呢,妈妈身体马上就会好的,我很高兴。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
生:我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病了,我真担心她的身体。
生:我想到以前惹妈妈生气了,我很后悔。
师:带着我们各自体会到的情感,深情朗读这句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感悟“知错”的女孩 2’
(出示)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师:惶恐两个字的偏旁都和“心”有关,意思就是心里感到害怕。小女孩害怕什么?心里怎么想:( )小女孩很紧张,很害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很尴尬。用文中的词语形容(不知所措)。
(四)感悟“亲切”的“我” 7’
1.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写出小女孩的“懂事”,我想请两位同学和我合作读好这段对话。
为了对话的完整,我做了小小的改动。邢佳铭 黄冬梅(师生分角色朗读。)
2.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怎样的态度和感情?亲切 爱怜
3.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指名读。)宋嘉雯 施林琳 毛嘉磊
4.师: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一起读第十一自然段。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对她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能理解是为什么吗?
三、总结提升 7
1.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飘香”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师(总结)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四处传播。我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花瓣飘香》。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
露珠在花瓣上闪烁,
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
心儿在幸福中欢腾。
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
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2.分析父母的形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3.写话(二选一)(课外作业)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我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把花放在了阳台上……
《花瓣飘香》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爱,对父母有颗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读好课题。
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读得真好,老师就好象闻到了飘来的淡淡清香。
2、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学习课文1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来写丛月季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来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她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女孩?
三、学习课文2-10自然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板书:懂事(爱花爱妈妈)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欢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远了。
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读体会。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读体会。
(2)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体贴妈妈的。
卡1:“妈妈生病了,......妈妈会高兴的。”
交流,读体会。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妈妈生气。”
交流,读体会。
2、小结:为了......虽然爱花......但还是......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啊!
3、与小女孩对话的`还有一个我,我们来读一读我说的话。
读句子,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齐读11自然段。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动的?
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师范读这一段。学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还有一句原话:妈妈,我没有钱买礼物,但这是我亲手做的,意义不一样。
2、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3、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
(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花瓣飘香》教案8
教学内容:
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课件:一幅月季花图。同学们请看,这一丛月季花怎么样?让学生
从花的形状、颜色清新等感受月季花的美丽。
2、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月季花的美丽?(红艳艳)学生齐读一自然段。3、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知道《花瓣飘香》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你认
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自读感悟
1、提出自读的`要求: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用“﹏﹏”勾画出表现小女孩懂事的有关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铅笔在书上勾画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探索
1、孩子们读的多认真呀!能把你学习的收获向学习小伙伴说说吗?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
(三)、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相关的课文内容)
过渡:孩子们讨论得多激烈啊!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的成果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1。学习课文的5自然段。
1)、学生读出勾画的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教师跟着出示句子: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低着头不好意思。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觉得自己摘花做得不对)
过渡:你从哪些地方还看出小女孩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呢?
2、学习感悟3自然段。
1)指名读3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3)、教师引读:小女孩知道摘花不对,因此被人发现时不知所措,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能把小女孩没说完的话说完吗?学生想象小女孩说的话。
3、学习感悟2自然段。
过渡:你从上文的哪个自然段看出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指名回答读2自然段。
2)、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教师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3)、学生全体学小女孩摘花,师读2自然段。你就是这位小女孩,通过刚才的摘花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很爱花)
4)、让我们一起读2自然段,夸夸这个爱花的小女孩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4、5自然段。(读出作者温和的语气)
5、学习课文7自然段。
1)指名读小女孩懂事的句子。课件出示: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2)你读这一句的时候,心情怎样?(前一句难过,后一句高兴。)指导朗读,抽读、范读、男女生读想结合,师生评议。
6、学习课文9自然段。
1)、指名交流小女孩懂事的句子。课件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读了这句花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很难受。)因此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2)、指导朗读。
小结:真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呀!同学们想读读这懂事的好孩子吗?
7、同桌分角色练读4——9自然段的对话。
8、指名分角色读,评议。
9、全体学生分角色朗读,喜欢读那一个角色就读那一个角色。
10、读得真感人啊!此时,你最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小结过渡:其实小女孩送的不只是花瓣更是一份孝心,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打动了文中的“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四)、学习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指名交流。
2、齐读11自然段,读出我们心中的感动吧。
3、口语训练: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作者的母亲看见了月季花又会说什么?
三、总结全文
1、过渡: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课文用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她不仅爱花,更爱父母。她摘的花瓣的芳香飘到了她妈妈那里,她妈妈高兴;飘到了作者那里,作者也学着送花给自己的妈妈。孩子们,相信你们也闻到了花香,你们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虽然我们的手中没有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孩子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芳香。
2、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心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和懂事吧。也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吧!
四、作业:
1、抄写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
2、朗读课文。
板书:
6
花瓣飘香
小女孩
摘花瓣
送妈妈
(懂事孝心)
“我”买花
《花瓣飘香》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小女孩的懂事。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练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示实物)这是一枝月季花,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仔细观察它的枝、叶、花,然后告大家。
2、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月季花有关的课文。题目是——《花瓣飘香》
指导朗读:把香味读出来
3、过度:题目中一片花瓣很神奇,香飘四方,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完后,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2、花儿与花瓣哪个香味更浓,不需要我说,然而,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呢?
3、那么,小姑娘为什么摘花瓣,她是怎么摘的?老师对这些也很感兴趣。
下面请同学再把课读读,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段落。
四、再读课文
1、交流情况(节2、7)
2、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a、齐读(节2)
b、读后填空: 小女孩 地摘花瓣。
c、自由读,划出“小心”的词,指名回答,动作演示。
d、小姑娘为什么如此小心?是为了安慰病中的母亲,所以摘了一片
f、小结:这真是一个守公德、有孝心的'孩子。
3、节7:
a、小姑娘为什么要摘花呢?齐读后练说:小姑娘 她的妈妈。
再读,体会。
b、真是个 的好孩子。
五、过渡:花瓣的香味飘呀飘,飘的很远很远,哪些人闻到了花香?他们闻到了香味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下节课我们来讨论。
六、学习生字:
刚才我们读了生字,你以为哪个字最难?(根据学生所提)
1、范写,描红。
2、完成其余描红。
板书设计: 17、花瓣飘香
小心:俯、摘、捧、跑
《花瓣飘香》教案10
一、读课题。(第一遍读得不怎样)
师:使劲闻一闻,闻到什么了?
生:闻到花香了
再读课题,有味多了。
二、初识花瓣
师:课文中有好几个描写这片花瓣的词语,想读一读吗?
1、出示词语:红艳艳、露水、绒布、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用上以上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①:这是一朵红艳艳的月季花。
生②:这是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
生③:这是一朵摸上去象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清香的花瓣。
生④:这是一朵红艳艳的,有淡淡清香的花瓣。
师:我家门前就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引读
“红艳艳的花朵。”你有没有看到这美丽的花朵?再说一下。
三、感悟花瓣
1、那红艳艳的花朵多令人喜爱呀,可我有一天清晨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第二段,看你们能不能也看到那个情景。(自由读)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①: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摘花瓣。
生②:我看到小女孩在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生③:我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飞快地跑走了。
生④:我看到小女孩是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带露水的花瓣。
师:真会读书,一边读一边看到了那个情景。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看到的情景。(生齐读)
2、再细细读一读,看看哪儿引起了你的注意,想一想为什么会引起你的注意?
学生读后交流
生①: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生②:她为什么要小心地摘花瓣?
生③:她为什么要摘带露水的花瓣?
生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花瓣?
生⑤:她为什么要飞快地穿过田野?
生⑥:她为什么不摘整朵花,只摘一片花瓣呢?
3、是啊,小女孩的行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产生了疑惑。她的行为也让我,花的主人满腹疑问。一天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被我叫住的小女孩会是什么样子?
(相机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4、其实我是个有心人,我叫住小女孩,并不是要责怪她,而是要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会怎么问,小女孩又是怎么回答的?[
自由读课文4—9小节
5、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为什么这样读?(轻轻地,怕吓着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舍不得)
师:她为什么那么不好意思?
生:因为她很爱惜花,她也舍不得摘花,而她现在摘了别人的花瓣,她心里很不好意思。
师:“我”又为什么说话那么轻?
生:怕吓着小女孩,叫住她,不是要责怪她,而是想解开心中的疑惑。
男女生分读
6、摘花瓣做什么呀?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划出:“妈妈生病了”这句话谁会说?为什么这样说?
“妈妈会高兴的”充满希望的,再读一读,为什么妈妈会高兴?
生①:妈妈很喜欢这片花瓣。
生②:妈妈看到女儿送给自己的礼物,所以会高兴。
生③:妈妈看着花瓣,感受到了女儿的孝心。
生④:因为花瓣是女儿亲手为她摘的。
生⑤:妈妈看着花瓣就像看到了自己孝顺的女儿。
……
师:轻声练一练,读一读,指名读。我是花的主人,听了你这番话,心里真的很感动,谁还愿意说一说?说得真好,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听着听着,我的眼眶都要湿润了,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啊。
7、板书:让妈妈高兴
多么纯真,多么美好的心愿,小女孩是个爱花的人,她舍不得摘花,可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早点好起来,小女孩一大早从大老远跑到我家院子里,摘一片花瓣,一片带露水的花瓣。齐读第二段。
8、她飞快地跑远了,因为她希望妈妈早一点看到这片美丽的花瓣。这是个多么懂事的小女孩,这么小就懂得体贴妈妈,我禁不住要问了,“你爸爸呢?”
出示第9节,指名读,眼眶里为什么会闪动着泪花?她会想到些什么?
生①:她一定是想爸爸了。
生②:她看到妈妈生病了,担心爸爸也生病。
生③:她希望爸爸也一起来照顾妈妈。
生④:她希望一家人能团聚。
生⑤:她可能会想到妈妈在病床上,而自己在外面,家里饭烧糊了怎么办。
……
你们说得真好,因为你们也是懂事的孩子,小女孩越想越难过,所以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齐读9节
9、老师做花的主人,同学们做小女孩,我们也来对话。(分角色读)[
听了,小女孩的话,我不禁由衷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出示:因为她懂得懂得懂得)
学生练说。
10、再读课题,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花瓣?
生①:这是一片能让妈妈高兴的花瓣
生②:这是一片含有女儿孝心的花瓣
生③:这是一片饱含女儿对妈妈关爱的花瓣
……
11、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现在,我就是母亲,你们就是课文中的我。孩子,这花真好看,还有淡淡的清香,谢谢你,我的'孩子,你今天怎么会想起给我买盆花?”
你们,一定有好多话要和母亲说,是吗?把你们心中的爱都写下来吧。
几分钟后交流
生①:妈妈,我希望你永远健康、幸福。
生②:妈妈,这花的清香会让你高兴的。
生③:妈妈,这是带着我的爱心和孝心的祝福花。
生④:妈妈,谢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您辛苦了,希望这月季花能让你天天开心。
生⑤:妈妈,我想让你开心,让你知道我的孝心,让你快乐健康。
生⑥:妈妈,我祝你身体健康,不再寂寞。
生⑦:妈妈,希望你看到这盆花,就像看到我一样。
……
师:同学们都写得很好,但时间有限,不可能都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回家后请大家深情地读给你们的妈妈听,你们的妈妈一定会幸福地笑的。
四、总结
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和我们对母亲的爱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去感染更多更多的人,给身边的人带去幸福。(下课)
《花瓣飘香》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充分朗读,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领悟第一段。
1.自读,思考: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花美吗?课文是怎样写它的美的?
2.美美地朗读第一段。
三、精读领悟第二段。
1.自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会产生下列疑问:小女孩为什么只摘了一片花瓣?她为什么那么小心?为什么她要“飞快”地跑远?
请能解释的同学当场给以解答,不能解答的在学习下文后再回答。[
2.小女孩摘花瓣时既小心,又慌张,谁能把当时小女孩的这种情状读出来?(指导朗读)
四、精读领悟第三段。
1.自读,根据提示语把人物的对话读准确。
2.同桌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逐段(自然段)默读,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将自己心里产生的疑问向你的同桌提出来,看谁提的问题多。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存在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问,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交流,结合指导朗读课文。
(1)小女孩被“我”叫住后,为什么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2)“我”为什么“轻轻地问”,而不是大声责骂?
(3)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4)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
(5)小女孩跟我说话时,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结合将第二段中的疑问一并解决。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6.“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请用直线画下来,然后读一读。
五、精读领悟第四段。
1.自读。有什么疑问吗?
2.交流:为什么我要把买来的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小结:小女孩那么敬爱自己的父母,她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这个成年人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此把其中的一盆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希望她老人家见到后也能十分高兴。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小女孩的那美好的心灵作个比喻,你打算把它比作什么?(美丽的月季花)
小女孩那真挚、纯朴的亲情,使“我”这个成年人也受到深深的感染,就仿佛什么?(月季花飘出的浓浓的花香使人陶醉)
所以,课文用“花瓣飘香”作题。
板书:花瓣飘香
美丽心灵感动了“我”
六、练习:模仿课文中写人物对话的方法,从下列情景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人物的对话。
情景一:“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情景二:“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又会怎样回答。[
1.独立思考——同桌合作、设计对话——同桌练习对话——指名对话。
2.将对话写下来,注意写好提示语。
设计意图:
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主体,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上述情景,使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对话形式进行人物对话的迁移练习,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七、作业。
1.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把有关句子写下来。
2.仿照课文对话的写法,写一段人物的对话。
附板书设计:
5花瓣飘香
美感
丽动
心了
灵“我”
《花瓣飘香》教案12
目睹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发现作为课前准备的教材解读十分重要。我觉得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应先澄清几个问题。
1、解读≠教学
解读虽然不等于教学,但总是想为教学服务的。拿到一文章,当我们来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总是应该尽量读得透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我们并不需要把解读到的方方面面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但我们较全面的解读是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备无患、随机应变的,而不会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就拿《花瓣飘香》来说,读了课题和文本之后,马上产生了疑惑:如果仅仅看课题,往往会以为这是一写景的美文,可文本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懂事小女孩的故事,课题内容和文本内容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本指“花瓣”,更代指“小女孩”。“花瓣”有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外表(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我很不愿意用美丽的心灵等词汇来定义小女孩,那会使她显得遥不可及),“懂事”就是她“美”的具体化,“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花瓣淡淡的香味倾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浸染了“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美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抗拒,难以阻挡,于是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所在吧。
如果这课文仅仅是从小女孩的角度来解读的话,那是不够全面的。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我”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是一个爱花的人(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花是不是我亲手种植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它在“我”家门前,还开得红艳艳的。正因为“我”爱花,所以才会爱花朵般的小女孩(一年级的孩子就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呵呵),才会对被“我”家门前的花香吸引而来的摘花“小女孩”轻轻地问。这是什么?这是对心灵的呵护,对美的爱护。反之,如果小女孩不是遭遇到了“我”,或许她会经历完全不同的一次经历啊!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友的疑惑:“为什么作者家门前有月季,而又去买两盆呢?”此时该解惑了吧!
其实,只有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文本的解读,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含义。
2、懂情≠动情
当我们阅读一文章时,我们很容易明白文章要抒发什么情,明白什么理。比如《花瓣飘香》抒发的是爱父母之情,明的是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理。可问题是懂情并不等于动情,我们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情,情的教学才真正有了效果。当我们来阅读《花瓣飘香》时,我相信我们都感动了,被这样一个懂事的小女孩打动了。可我们是谁?我们是为人父母者,是成年人。就算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但因为你有了较丰富的经历和阅读史,你的情感也就显得更为丰富。可打动了我们就一定能打动了孩子吗?你只要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你问他们:“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定是滔滔不绝,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这说明他们也是很明白课文要抒什么情,明什么理的。可真正打动他们了吗?他们那根心灵之弦真的被拨动了吗?应该重重打一个问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说得天花乱醉,做得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说官话,说套话,说老师需要的话,而他们的心灵之门始终关闭着没有打开。作为教者,他就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这份情,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从而开启他们的心灵。
怎么让学生“动情”?那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出文中的“动情点”,从而使学生跟文中的人产生心灵的沟通,并且是符合他们那个年龄层次的心理成长期的心灵沟通。文中的小女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她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是想爸爸了?是担心妈妈了?是感动恐惧和害怕?是感动孤独和寂寞?让和小女孩一般大的学生去揣摩小女孩此时复杂的心情,他们就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真切话语。在用自身经验揣摩小女孩心理的过程中,学生和小女孩就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的课堂或许静寂,或许凝重,如果你看到一滴泪花,听到一声哭泣,那真是情之所动,何许音乐的渲染,何许教者的煽情。
3、训练vs燃情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最近听了一节好课,我便问他好在哪里?他说教室里是哭声一片!从他的回答中,可得知学生动情了,至于“情”是怎么动起来的,我们且不去考证,但仅从“情”的角度来教学是否成功,是有失偏颇的。许多一线老师发现,大多名师在进行公开教学时,都选择易动情的文章,搞得听课者和学生都情乎情乎的,呵呵!我想如果仅仅着眼于情,既不能体现年段教学特点,也不符合课程的要求。
《花瓣飘香》这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依据年段特点和课程要求,我觉得该重点抓住这一段的教学,训练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说了什么,课文中一目了然,无须多费口舌。该突出揣摩的是人物对话展开时的神情和语气。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丰富的,而面部表情和语气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表情、语气这些外部之表就抓住了心灵之根。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看着我。”小女孩是为生病的妈妈摘花的,她为什么还要如此不知所措、惶恐呢?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是知道摘花不对的,她也是爱花之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越田野,跑远了。),注意“小心地、捧着、俯”这些词。可她明知不对,却为什么要做,她为什么非摘花给妈妈呢?想想整天躺在病床上闻着药水味的病人最想看到什么,想想现实中人们去看病人为什么总爱带一束花去?在矛盾的冲突中,小女孩的形象才会更显丰满。对话中,作者还有多次对小女孩神情的描写,如“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透过“低着头、不要意思、闪动着泪花”这些神情,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的“懂事”还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尊敬长辈之孝道上吗?
“动情”不是教学的全部,但是此类课文教学的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必须借助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品词析句。只有在扎实的训练中,情才有所依,法才有所靠。
汪晓铅评:
非儿,我对你的三点意见持赞同的态度。
就备课而言,正确、细致、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处理教材、从而预设的前提。因此,作为执教者,解读既是自身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
教师要通过充分的解读,获得对课文的正解,以此来保障对学生语文学习价值取向的引领。这是教师的天职。同时,许多时候,教师还要尽量估计到对同一课文可能出现的别解、新解,乃至误解、曲解。这在个人独自钻研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新课文),但有了集体研究,特别是这样的专门的探讨,就容易办到了。
对教材的“解读”应该包含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即使是“正解”,也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至于“别解”、“新解”,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肯定;而“误解”则须消除,“曲解”则须纠正——我想这些已经成为共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总是先要读懂,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即由“懂情”到“动情”的。教师先行一步,为的是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时,积极、自主地经历由“懂情”到“动情”的过程。
《花瓣飘香》教案13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十年教书,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不但要言传身教,通过课文学习而授之于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花瓣飘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花瓣飘香》教案14
对生字的教学我是这样看的。
汉字的学习有好多种形态,比较常见的是音形义三缕胡子一把抓,读读音,辨辨形,书书空,强调一下笔顺,完了再理解下意思,组几个词,或者造两个句子。这是约定俗成的,大家这样做已经好久了,从没人质疑一下是否符合汉字的识写规律。以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法子就是大家思维形成定式的结果。其实,把眼界看得再宽些,汉字的识写无时不在进行中。在朗读初期,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痕迹,这时,音是最深刻的,形次之,义再次之。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数量的增加),汉字一遍又一遍在眼前出现,音由于掌握较易,形的记忆便逐渐成为主角,对于义,也由于阅读时对语言环境的熟悉而约略知道个大概。可以说,在反复阅读多遍后,许多的学生已然可以无师自通的识了不少生字。这种时候再来组织生字教学,怎么可能使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呢?并且,学生在这堂课掌握这些生字,看似默写出来了,实际上是一种“假相”不多久就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识写是在应用之中!汉字在学习之后如不加以反复应用,长久不见,它还会变成生字的'。为什么冷僻字难写难记,那是因为你老是见不到它。为什么大家只要正常学习都会掌握3000左右常用字,那是因为你学习之后总在用它,看书,遇到它,读报,遇到它,走大街上看广告,也遇到它,就是看个电影字幕,也遇到它,这样久而久之,多难的字记不住啊?所以,汉字的真正掌握在你反复的运用,并不在于你课堂上如何费心机施巧法,而在于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多读,多看,多用,自然就记住了。
汉字的识写形态既然是多样的,那么小语课堂非要第一课时学习生字也就大可不必。读书时不是识字吗?一篇课文在各种问题牵引下,学生要在嘴里眼里过多少遍呢?这难道不是识字?非要正正规规的先音后形再来义才叫生字教学吗?一些结构较简单明晰,音节单一的字我看不必费力,大胆放给他们自学便是,抓住难写易错易混的字进行点明强化一下足够。我们真该在生字教学上学学古人。举个例子也许没有普识价值,但可以说明汉字识写的特点。《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小时侯舅父口授《琵琶行》,她楞是凭记忆给记住了。后来她见到一本书中有此篇,就按照声音挨个认字,居然也识了字。后来渐渐学会吟诗填词,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要知道,那个时代可是不允许女子习文断字的啊。
学习汉字不应该“断章取义”,不能离开文本的大背景,集中音形义识写固然效率高,但如不加以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其效果不会好的。因此说,只要时机允许,随时随地就是汉字识写的时间。没必要限定在第一还是第几课时。
《花瓣飘香》教案15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还没闻到花的香味,请再读一遍。
2、课文中有好多词语来描述花的,你愿意来读一读吗?出示词语。
读词时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如读红艳艳这个词时,我们的脑海中要出现“红”而且是非常鲜艳的那种。再读词。
3、出示一朵月季花。这是一朵月季花,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来描述一下吗?
二、学习第一段。
过渡:多么美的月季呀!我家门前可不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引读第一段。出示第一段。
学习第五段。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吗?所以她说:——出示“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1、你也来舍不得地读一读。
2、好为什么舍不得呢?
3、从“舍不得”这个词中,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板书
(懂事)是的,她很懂事,这里的懂事表现在她对花的——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于是她摘了花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她摘花瓣的句子。
出示第二段。这句话中有很多描述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你能找出来吗?
1、交流。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要注意这些动词。
2、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要小心在摘呢?
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那么小心,生怕碰坏了别的花瓣。
3、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呢?
是呀,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双手捧着。
4、那边有路她不走,为什么要穿过田野,还要跑得这么快呢?
赶着回家给妈妈。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害怕,文中没有写出来的,你都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5、让我们带着这几份感受,一起读好这一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我的内心感到不解。于是在小姑娘又一次摘花瓣时,我叫住了她,她有什么表现呢?
出示:和“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1、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小姑娘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她怕什么呢?
2、虽然一片小小的花瓣不影响整丛花的美观,但小姑娘在我的面前,好像是犯了大错一样。读“她拿着花瓣……”
3、从她的神态,我们会到了她内心的不安。读……
4、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女孩,她摘了一片花瓣,又被人看见了,可以想像当时她的窘迫与尴尬。所以当我问她为什么摘花瓣时,她在回答时是——出示第五段
5、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除了舍不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难为情)你也难为情地读一读。
五、学习第十段。
过渡: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出示第十段。
1、你也来夸一夸她。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她。齐读。
六、学习第七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摘花瓣是为了什么呀?我们仍能从她的语言中找到答案。(送给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出示第七段。
第一次读这句话时,我就想如果我也有一个这么关心我,爱我的女儿,那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于是我把这段话读了一遍又一遍。
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1、(生病、难受)带着这种感受,你来读一读。
2、你呢,花瓣很舒服,带着这种感受,你也来读一读。
一想到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她的内心就充满幸福,让我们怀着幸福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3、为了安慰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她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指名说。相机评价。
(谢谢你这花瓣很香。
谢谢你,孩子,这花瓣比整朵花都好看。
真是我的乖女儿,我太喜欢这片花瓣了。
妈妈真高兴,我的病也好多了。)
4、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孝顺
七、学习第九段。
过渡:妈妈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照顾呢?作者忍不住又问:孩子,你爸爸呢?出示第九段。
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你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1、此时此刻,她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想到这里小女孩的眼眶里——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这是思念的泪花。
2、在妈妈生病的日子里,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话呢?生交流。
3、像她这么大的年龄,还需要别人的照顾,但小女孩却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妈妈的孝心。此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听话
4、多么听话的孩子呀!怪不得作者要夸她——齐读这句话。
八、体会我上个怎样的人。
1、文中除了小女孩,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那个词看出来?“轻轻”真不错,你已经会从人物说话的语气中体会到她的内心。老师送你一个词:“和蔼可亲”齐读这个词。
2、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所以我一直是在轻轻地问。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她们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九、升华主题。
1、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把小姑娘吸引到我家门前,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像绒布一样的花瓣,给小姑娘的妈妈带去了安慰和希望,懂事的小女孩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第二天清晨——出示第十一段。齐读
2、我想在这两盆花下放一张贺卡,贺卡上该写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生交流。
3、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的人有很多,假如你也有这么一朵月季花,你会送给谁呢?又会对她他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交流。愿意说给我听吗?
4、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个懂事的孩子!出示《懂事》
同学们,让我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让我们的爱心就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动情”不是教学的全部,但是此类课文教学的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必须借助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品词析句。只有在扎实的训练中,情才有所依,感才有所靠,依据年段特点和课程要求,我训练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分析人物的性格。教学时抓住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然后围绕“懂事”,立足于三组对话,展开研究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成为生活的课堂,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使他们“本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花瓣飘香》教案】相关文章:
花瓣飘香的教案03-02
《花瓣飘香》教案04-12
《花瓣飘香》教案09-01
《花瓣飘香》教案508-30
《花瓣飘香》教案15篇03-03
花瓣飘香教案15篇03-02
花瓣飘香说课稿05-21
《花瓣飘香》说课稿12-02
《花瓣飘香》教案优选(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