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1 07:56: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聪明的小松鼠尊重自然规律,边摘松果边埋松果的正确做法,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分析课题、质疑(5分钟)

  出示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出示松果图,问: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

  问: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揭示谜底:松鼠。

  观图答:松果。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质疑。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0分钟)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3、让学生分段朗读。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2)全班交流汇。

  (3)分段朗读。

  用投影显示生字,效果会好些。

  三、感悟文意、指导朗读(25分钟)

  1、 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

  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听读感悟后贴图画(按以下排列)

  高兴──动脑──担心──快乐。

  3、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时指导。)

  4、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

  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

  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

  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这篇童话的美──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并排列出来。

语文教案 篇2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同学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激励同学自身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同学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同学自主学词学字:

  ⑴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⑵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⑶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考虑: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同学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一起解答。(庄严、耸立、绿树成阴、络绎不绝……)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同学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昼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同学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昼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同学介绍自身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同学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身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讪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身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协助他人的人。(让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实际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昼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研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昼鹅是它是自身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假如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昼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同学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规范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ffice:smarttags" />

  2、丑小鸭假如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身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昼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同学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身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身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身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身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昼鹅,欣赏文章——《掌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同学谈谈自身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安排:

  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白昼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昼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身。

  3、在拼搏中才干真正认识自身原来也可以变成“白昼鹅“

  课后反思:

  1、教学依照理线索--明结构--知内容--辨形象--悟主题的思路进行,各环节衔接紧凑,思路清晰,同学在“辨形象“一环中,表示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在研讨丑小鸭变成白昼鹅的真正原因的争辩时,气氛热烈,思维敏锐,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认识。两则课外选文朗读,使同学对丑小鸭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2、分角色朗读对同学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缺乏:在处置“知内容“这一环节时教学时间偏多。以至于文中精彩片断朗读不够充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教学难点:

  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xx),当代作家,党员。北京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3、 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魅力(mèi) 萧瑟(xiāo sè) 陡壁(dǒu) 弥漫(mí) 绯红(fēi) 朦胧(ménglóng) 泛滥(làn) 精辟(pì)炽热(chì) 晨曦(xī) 窒息(zhì) 天穹(qióng)衣襟(jīn) 俯瞰(kàn) 无羁(jī) 簇拥(cù)矗立(chù) 迸射(bèng) 酣睡(hān) 黛色(dài)

  4、 互动学习

  1)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2)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日出图 观察角度 日出时节 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 景物特点

  海涅 俯视 冬季 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出… 云雾缭绕

  屠格涅夫 平视 秋季 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

  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柔和明丽

  刘白羽 平视 冬季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雄伟瑰丽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4)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5)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5、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5、板书设计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教学总结】

  《日出》与《长江三日》一样充分地体现了刘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阔的特点,是作者以新的审美观“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与某些描写日出、歌颂自然、礼赞生命的礼品不同,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使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刘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标。《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

  《日出》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五幅图画,前四幅全是辅垫,全是曲写,是“杨”前的“抑”,是欲扬帮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对此进行充分的、细致的、油画般的描绘——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它给人的思索与遐想,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绚丽、雄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妈妈”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妈妈的爱无时不在身边,懂得回报母亲无私的爱。进而增进母子亲情。

  《妈妈的爱》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小诗,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篇意义很强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

  本首诗里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家庭,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之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四、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五、设计理念:

  凭借教材把浓浓的亲情传递给学生,让孩子留意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妈妈的爱。,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字词,受感染。让他们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文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妈妈?

  说到妈妈,老师看出你们很自豪,今天我带来一首赞颂妈妈的歌,一起来听听,会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正如各种所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的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做什么?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

  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想怎样学这首诗?

  就按你们说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集体交流后,学生汇报。

  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喜欢她?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妈妈的爱为什么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联系实际,赞美母爱

  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从那里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朗诵这首儿歌,能背得背下来。

  3、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像书上那样写成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