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28 08:49: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颜色,以动物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训练幼儿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

  活动准备:

  1、图片-青蛙,狗熊,兔子,狐狸等,有色和无色各一张;

  2、头饰-青蛙,兔子,狗熊,狐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请来了几位好朋友,是谁呢?

  2、教师依次出现无色的动物图片给孩子们观察

  先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动物,之后让孩子说出动物的颜色,如果孩子说对了,就出示有色的动物图片。

  二、编儿歌

  1、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颜色来编儿歌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动物今天刚好过生日,咱们编首儿歌送给它们,好不好?

  (2)教师:先给青蛙编。

  老师引导幼儿:什么动物绿绿的?

  让幼儿说出:青蛙青蛙绿绿的。

  然后鼓励孩子将“什么动物绿绿的,青蛙青蛙绿绿的”串成一句。

  2、教师问:什么动物黑黑的?

  让幼儿说出:狗熊狗熊黑黑的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咱们把刚才编的'儿歌串在一起吧,教师一边拍手一边说:

  什么动物绿绿的?青蛙青蛙绿绿的,

  什么动物黑黑的?狗熊狗熊黑黑的。

  3、给兔子编儿歌

  请幼儿来编。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来编第一句:什么动物白白的?

  请另外一位小朋友说出:兔子兔子白白的的。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青蛙,狗熊,兔子,都有儿歌了,狐狸也想加入儿歌的队伍,快快快,

  咱们赶紧给狐狸也来编一个。

  鼓励幼儿仿照上面的句式给狐狸编。

  5、请幼儿试着将上面四个动物儿歌串成一串

  6、拍着小手,集体将儿歌再唱一遍

  三、做游戏

  1、教师将头饰发给小朋友

  2、告诉小朋友玩游戏的规则:

  当老师说到什么动物绿绿的,带青蛙头饰的小朋友应站起来,

  并说:青蛙青蛙绿绿的。

  其他小朋友则坐着不能动。

  四、教师出示几幅可爱的动物的图片,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延伸:

  让孩子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唱动物歌,并告诉爸爸妈妈爱护动物,不要吃他们。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句式“××去”。

  2.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呈现的细节,来推测相关情节,学习如何利用图画线索读图。

  3.能够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喜欢阅读这本书。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及文字、PPT

  活动过程:

  一、以小图形式分析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逐个出示小蛇、狮子、斑马、河马、大象的图片,并配以文字,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

  片,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

  提问:谁来了?对,是

  小蛇游的动作。(狮子、斑

  二、观察分析大书画面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 友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蛇。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马、河马、大象出示如上)

  师:今天呀,这些动物们都去参加了动物王国开展的一场运动会,动物们都好累啊!他们要回去睡觉了。看,这就是动物们睡的床。

  提问:这个床跟我们小朋友睡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这个是这个是用一块很大的布,把布的两端吊在两颗椰子树的上面,这样就变成了一张吊床。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⑴出示第一页,师:谁第一个上床去睡觉?(小蛇)床上还有些什么呢?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⑵出示第二页,师:小蛇睡在了哪个位置?又有谁上床去谁觉?(狮子)你们觉得狮子应该睡在哪里呢?为什么?猜一猜,接下来谁会上床去睡觉?

  ⑶出示第三页,师:狮子睡在了哪个位置?现在谁来了啊?(斑马)上床去睡觉了,小蛇和狮子看到斑马上床来睡觉,它们是什么表情呢?为什么?它会睡在哪个位置?

  ⑷出示第四页,师:谁又来睡觉了?(河马)它是什么表情?它会睡在哪个位置?现在还剩下几个枕头?为什么小蛇没有枕头?

  师:河马这么重,上床睡觉后吊床会变的怎么样呢?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它可能是谁?

  ⑸出示第五页,师:最后谁会来睡觉?(大象)

  哎呀,大象也来睡觉了,动物们欢迎它来吗?你从那

  里看出它们不欢迎的?为什么?如果大象也睡到了床

  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⑹出示第六页,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

  什么事了呢?砰,吊床它们都动物们好害怕、

  好紧张,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动物摔下来害怕的样子。

  师:动物们摔下来以后会怎样呢?

  ⑺出示第七页,师:动物都怎么啦?你怎么知道这里是医院?它们哪里受伤了?

  三、总结分享:

  1.请幼儿回忆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到吊床上睡觉。幼

  儿说出一种动物,教师就把相应的动物图片粘贴到黑板

  上。再请幼儿回忆这些小动物上床睡觉的顺序,教师根

  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排列动物图片。

  2.然后请幼儿根据排列好的图片发现小动物身材和体

  重的变化规律。

  3.最后请幼儿说说故事的结果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活动反思:

  我通过动物图片的出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了解到了一些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来表现每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形象特征,可以使幼儿更加牢记这几个动物。

  以故事的形式开端,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迫切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动物要上床睡觉的`欲望。其次小班幼儿对吊床这个概念还不清楚,如果让幼儿说说什么是吊床孩子们根本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在故事中采用了直接告诉幼儿的方式,然后边说边指着封面上的吊床,这样更直观一点,符合幼儿具体直观性思维,能更有助于孩子们进行理解,我觉得这样的效果很好。

  让幼儿大胆猜测,并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培养幼儿大胆想象能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

  并且根据故事发展情节进行推测, 让幼儿大胆推测,形成悬念,激发幼儿好奇心,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之前形成的紧迫感、好奇心迅速爆发出来,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提高幼儿积极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受伤经验进行讲述,并验证幼儿的猜测,让幼儿有成功感!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量的轻重,理解一一对应。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大意。

  3、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重点:懂得轻轻的丢下手绢并且快速的跑开不让后面的人追上。

  难点: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告知谁的背后被放了手绢。

  活动准备:手绢一条,《丢手绢》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手绢,欣赏手绢,引起幼儿兴趣。

  (1)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

  ——今天,我们要跟手绢一起做游戏。

  2、观看视频、学唱歌曲《丢手绢》。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学唱歌曲《丢手绢》。

  ——我们要怎么丢手绢,才不会让别人发现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如果我们把手绢放在别人的后面,大家能不能告诉后面有手绢的小朋友?(大家不要告诉他)

  ——丢手绢的小朋友把手绢丢在一个小朋友的背后以后,接下去他应该怎么做呢?(去抓后面有手绢的'小朋友。快点快点抓住他。)

  3、游戏:丢手绢

  (1)详细讲解游戏规则:

  首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当丢手绢,边唱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唱完儿歌前要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后面不能让她发现,并快速地跑开。

  其他小朋友原地围成圆圈坐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的歌;小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能告诉其他孩子。

  但是当你发现你自己后面有小手绢时你要马上拿起小手绢去追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而我们丢的小朋友要马上跑到那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去做好,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你捉住了,那就要请丢手绢的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个节目了。

  (2)游戏开始:

  ①先教师丢手绢,边玩边指导孩子。

  ②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丢手绢的人,增强规则意识。

  ③游戏3~4次。

  4、结束游戏。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图形的理解,体现同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圆形、方形、三角形鱼图片个一张,三角形鱼图片十个,圆形鱼图片十个,方形鱼图片十个,活动场地上画好的大三角形,大圆形和大正方形,小鱼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课前律动。

  师:小手拍一拍,小手放一放,小手拍,小手放,小手放在大腿上。

  2.复习巩固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圆形鱼图片)

  师:这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小鱼呢?(圆形)

  师:是由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拼成的,我们叫它圆形鱼宝宝(贴)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一看(出示方形鱼图片)

  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方形)由一个大的方形和一个小的方形拼成的,我们叫它方形鱼宝宝(贴)

  师:圆形鱼宝宝和方形鱼宝宝在水里游了一会,就遇到了它们的好伙伴了,你们瞧!(出示三角形鱼图片)这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三角形)由一个大的三角形和一个小的三角形拼成的,我们叫它三角形鱼宝宝。

  3.幼儿认识自己的鱼宝宝。

  师: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藏了一个小鱼宝宝,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它拿出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面(指导)

  师:现在再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的小鱼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什么鱼宝宝,可以跟自己旁边的好朋友轻声的说一说(指导)

  师:现在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什么图形的什么鱼宝宝了,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了(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认识地面上大图形。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鱼游”,小朋友们想玩吗?先跟老师来认识一下小鱼们的家吧。老师这里有三个大大的图形(带领幼儿一起认识)三角池塘,是三角形鱼宝宝的家,圆形池塘是圆形鱼宝宝的家,方形池塘是方形鱼宝宝的家,现在跟老师一起去鱼宝宝的家里参观一下吧!(放音乐)

  5.游戏“小鱼游”

  师: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师念儿歌后,找出错误的幼儿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师:刚刚小朋友们找自己家的时候太慢了,小鱼们不高兴了,我们再玩一次,这一次,小朋友们找快一点好吗?

  6.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游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在经历了看看、说说、之后再进行玩玩,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再次兴奋起来。游戏“小鱼游”的创设,既与主题相符,又调节了幼儿的`注意,同时,在小鱼回家(看图形找家)的过程中,幼儿再次巩固了对三个基本图形的知识,让幼儿知道要按照自己身上的标记找到正确的家,整个活动显得比较愉快、轻松。在刚开始的导入环节中,幼儿的回答并不在我的预想之内,我对幼儿的回答给于了否定,是反应能力不足导致的,而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鱼宝宝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幼儿,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也尽可能的避免了在小鱼找家环节中出现错误的几率。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手表示的“安静、真棒、好的”等动作语言。

  2、激发幼儿学习手势语言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能干的小手。

  1、谜语引出小手:十个小兄弟,天天在一起,有高又有矮,干活真卖

  力。(手)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手:你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

  二、我的小手会说话。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做这么多的事情,那除了会做这些事情,我

  们的小手还有一项本领,它还会说话呢!

  2、你知道小手怎么说话吗?谁来用手说一说?

  3、引导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7—18页。

  4、看看树上的.叔叔、老师、小朋友在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5、教幼儿学习“真棒、暂停、安静、好的、停车”的手势语。

  6、我们的小手除了会说这些话,还会说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说出知道的手势语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草地的图片,感受小草的密集、柔软。

  2、通过用手部提腕的动作,学习用向上的线条表现小草。

  3、初步尝试体验与同伴在同一张纸上绘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在草地上玩耍的经验,用小手摸过小草。

  2、草地图片,土黄色的长条画纸,深浅不同的绿色油画棒,水粉笔,红、黄、蓝水粉颜料。

  3、小兔子手偶一个,录音机一台,活泼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草地的图片,感受小草的细密。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请你们看一看,照片上是什么啊?

  2、感受草地上小草的柔软。

  (1)通过回忆在草地上玩耍的经验,感受小草的柔软。

  ①教师:小脚踩在草地上……②教师:小手摸在小草上……(2)在小草生长的情境中,学习用提腕的动作表现小草的生长。

  ①教师:冬天,小草还在地下睡觉呢。春天到了,小草要顶开厚厚的泥土长出来!谁知道小草是怎样顶开泥土的?谁能学一学? (这里要重点让幼儿理解生长的力度)②教师:小草用力顶呀,才能钻出泥土看到太阳公公,小草看到太阳公公,才能越长越高!(教师用夸张的语言暗示幼儿做上提的动作)要点提示1)引导幼儿把小手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小脚、腿上、肚子上等,表现小苹睡觉的样子。在说到"高"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幼儿做提腕的动作。

  2)教师在示范提腕的时候,动作可以夸张一些,注意提腕的力度与速度。

  3、教师以故事情节导人,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向上生长的小草。

  (1)教师出示小兔子的手偶,激发幼儿画小草的情感。

  教师:小兔子可喜欢在草地上玩耍啦!哎呀,小草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啊?怎么办呢?

  (2)教师出示土黄色长条画纸,示范画小草。

  4、幼儿三人一组画小草,教师指导。

  (1)三人一组,自由结伴。

  (2)教师用情境性的语言指导幼儿画密密的小草。

  教师:小兔子可喜欢去小草多的地方玩了!

  5、展览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教师:你们喜欢哪块草地?为什么?

  6.幼儿感受教师二次创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草地上还开满了许多的小花呢!有什么颜色呀?

  (2)教师:让我们一起去草地上跳舞吧!

  ●这里所指的第二此创造,是指教师用蘸了不同颜色的水粉笔在画好小草的图上对敲滴落在画纸上的不同颜色的点点就像盛开的小花。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操作方法。

  活动建议☆活动延伸可以对"小草"的'画面进行二次创作。提供红、黄、蓝三种水粉颜料,先用水粉笔蘸上颜料然后对敲,引导幼儿学习用敲打的方法给草地添画小花,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

  ☆区角活动美术区:提供蜡笔和水粉颜料,用蜡笔提画小草,用水粉颜料刷底色,感受油水分离法画小草的不同效果。

  ☆环境创设布置展区"美丽的草地"。

  ☆家园共育 ①带着幼儿一起去草地玩耍,观察小草,感受小草的细密、柔软。②了解有关爱护小草的知识。

  【评析】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草的生长,感受小草从下向上的生长趋势,并引导幼儿通过手部提腕的动作,模仿小草冲破泥土努力生长的姿态,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小班教案 篇7

  课题生成:

  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专家点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

  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

  反思与讨论:

  谈谈你对"生活化的数学"的认识,检验一下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是否有作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已经进行过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这一方法。本次活动“全家福”,结合主题,运用幼儿熟悉的家人为媒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活动采取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的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获得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学念《数数歌》,学习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

  活动准备:

  1、全家福PPT

  2、幼儿用书第一页

  3、小兔、小猫、小老鼠、小鸭图片。苹果卡片若干。

  一、小兔分苹果,复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创设情景《小兔分苹果》,引出主题。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小兔分苹果,大家帮他数数看分的对不对。

  二、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与相应的点数相对应。

  1、个别幼儿回答,请全体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验证。

  2、家里有几个人,就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初步了解数量与点数的对应关系。

  3、教师总结,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中运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完成练习。

  4、对于程度较差的幼儿教师鼓励运用《数数歌》手口一致点数。

  三、幼儿操作,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 翻到幼儿用书《数学》第一页,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第一题。引导幼儿了解该练习的操作方法。

  2、教师点评,运用《数数歌》进行校对,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创设小兔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闯关游戏颇具趣味性,增加数学学次的乐趣。

  《数数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执教者修改或反思

  1、手口一致点数的基本知识讲解的不够清楚: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往右。

  2、在幼儿操作环节,教师首先请幼儿回到座位上,然后教师分发书本,请幼儿翻到书本第一页。教师讲解示范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一拿到书就不听教师指挥了,自顾自看的,翻来翻去和人交流的,非常的混乱。在与刘老师交流后,刘老师建议可以先将幼儿用书放在桌子上,然后将幼儿操作的图片做到PPT中,教师在PPT上示范第一题,这样幼儿手中没有书,就会比较安静的听教师的示范了。示范完后,请幼儿回到座位上翻开书本第一页。

  3、由于时间紧迫,PPT设计比较简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将PPT的形式与幼儿操作上的形式更加一致,可以让整个活动环节的衔接更流畅,幼儿的思维方式更加一致。我采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点数,而幼儿操作上所采用的是一行五个圆圈,有几口人涂几个圆圈。在课后,我与部分出现错误的幼儿交流,发现他们能数出图上有几个人,但不知道对应的要涂几个圆圈。这应该就是游戏环节与幼儿操作衔接的不够一致性所产生的后果。

  4、幼儿操作时,涂圆圈的顺序没有强调,出现部分幼儿圆圈从右边开始涂起。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精选]07-24

(经典)小班教案07-25

小班教案【经典】07-28

(经典)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