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最大的麦穗》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大的麦穗》教案1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机会无时不在,我期待着大家在这节课上能大显伸手,牢牢握住你心中的那棵最大的麦穗,好吗?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二、练习质疑。
1、通过昨日的阅读,你又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归纳问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潜心会文。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选择一至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潜心默读课文,在对应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言。
1、学生默读批注。提示:你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句、重点词去品味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体会,还可以结合身边的人或事来想。带着你的感悟读一读。
2、导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读书感受。
(预设:
※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只许进不许退。”(读、悟、读)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却没有领会其话外之音,就走进了麦地。结果却是……?(自由说)(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体会此时弟子们的心情如何?
交流: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嘲笑”体会弟子们懊悔心情。
(2)带着这一份心情,再请一位同学读。
※ 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呢?(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请同学们默读3-5小节,把你的想法和同桌或前后交流交流。
(2)交流。(引导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来阅读感悟。)
(3)引导说话:机会就这样在犹豫不决、挑三拣四中悄悄溜走了。如果此时你就在他们身边,你会对他们怎么说?
(4)练习朗读。
※出示:第六小节。
(1)范读。
(2)交流。你听懂苏格拉底的话外之音了吗?
( 弄清:“最大的一穗” 指远大的目标。“刚刚摘下的一穗” 或指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3)练习朗读。
※出示:“人的一生……才是实实在在的。”
(1)苏格拉底用摘麦穗这件小事含蓄地告诉弟子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他们听懂了吗?
(2)自由轻声地读一读,尝试解决问题。
A、“麦穗”加引号: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当机会降临时,你要抓住机会,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B、“最大的一穗”: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眼前的机遇。
C、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两手空空吗?(弟子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道理是——指名读“追求应该……。”
……
(3)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结合生活事例或引用名言)
3、同学们,走出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你还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
四、走出文本,引导探究。
同学们,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世人处世的一种经典理论,被称之为“麦穗智慧” “麦穗哲理”。我忽然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假如今天的故事不是这样发展,而是有一个或一些弟子手中拿了麦穗走出麦地,苏格拉底会怎么说?再假如所有的弟子都摘了麦穗,苏格拉底又会怎么说?
前提是:不管在寻找最大麦穗中弟子们的表现如何,苏格拉底这一课是一定要上的。
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笔记上。
板书:
追 求 抓 住
最大的麦穗
↓ ↓
最大的 眼前的
《最大的麦穗》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述: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茶,越品越有味。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第十六课《最大的麦穗》,细细品味它。(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首先我们来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先听写三组词语
沉甸甸
颗粒饱满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听写,纠错,读了这三组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品读课文
1、(出示:一片麦地)这是一片怎样的麦地?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打开课本,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学生齐读)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4、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古希腊的一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指名读
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哪几个要求?
5、苏格拉底提这样的要求时会是一种怎样的语气呢?(生个别读,齐读,师相机评价)
6弟子们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了吗?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7、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8、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9、理解“如梦初醒”,问:他们到底明白了什么?
10、弟子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学生读有关句子,齐读,师相机点评)
11、在这段话中,苏格拉底还说了一句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2、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呢?(学生默读课文
三、四两个自然段,找出描写在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分别用﹏和—画出,反复读,体会)13按理说,他们这么认真,应该能摘到最大的.麦穗呀?可是————
14、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5、正是由于弟子们的挑挑拣拣,犹豫不决,他们才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这时又是怎样教育弟子们的?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学生自由读
16、苏格拉底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17、“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
18、苏格拉底也知道最大的一穗是很难摘到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面提的要求(再次指名读前面的要求)
那么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其本意是什么?
19、同学们都明白了苏格拉底的用意所在,可弟子们却没明白,这时,苏格拉底的话应该怎么读?(学生个别读,齐读,师相机评价)20、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绝非一无所获,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
(出示第七自然段文字: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1、你们读懂了吗?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22、你们的感受这么深,也一定会读的很好。(学生个别读,齐读。师相机评价)
23、同学们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24、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读读第七自然段。
三、总结新课,升华理解
1、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基本明白了课文所讲的道理,你们觉得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方法有什么独到之处吗?
2同学们充满智慧的发言真让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了,你们有自己的见解,非常的了不起。你们都有远大的理想,这是你们最大的一穗,但对你们来说,今天要摘取的眼前的一穗是——————
3老师跟你们一样也有远大的理想,但对我来说眼前的一穗是上好这节课。明天还有新的挑战,人生的目标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把握住身边的每一个机遇,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这样才有收获。
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名言,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出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巴尔扎克)
《最大的麦穗》教案3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3、背诵积累。
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
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二)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
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
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
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
《最大的麦穗》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明白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苏格拉底是怎样要求他的学生摘麦穗的?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
他的学生们是如何去摘麦穗的呢?请你轻轻地读读课文第二段,然后静下来,细细地品一品,看看哪些句子比较有深意,你读懂了,用笔画画,再做做批注。
2、交流你画了些什么句子,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讨论以下的句子:
①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2)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为什么两手空空?此时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3)练习朗读这一句话。
②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你有问题要问吗?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3)那你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
(4)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是他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呢?读一读,体会一下,在说的前面可以加一个什么词?理解之后再朗读。
4、再一次自己把课文第二段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感受一下弟子们是怎样摘麦穗的,同时再次体会苏格拉底那意味深长的话!
三、精读课文的第三段:
1、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默读课文第三段,体会一下其中的意思。
2、交流你的心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
4、师小结: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最后送大家两句名言,结束我们本课的学习。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2)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科尔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5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文献摘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好谈论而无著述,他的言行常见于其他人的一些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曾指出苏格拉底在逻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提出归纳和定义的方法。在伦理学方面,苏格拉底是最早强调知识和行为有联系的人。
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教案6
一、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1、师:“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丰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
二、抓住重点,师生共学
1、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
2、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3、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为什么呀?
三、学习2—4小节(投影出示第三小节)
1、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示和动作。
2、交流。指读段落,其他同学考虑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
(板书:埋头看看……;看看……又……。)
3、再读这一段。
4、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
5、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四、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1、过渡: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你认为用怎样的口气呢?为什么。
2、同学自渎体会、交流。
3、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讪笑”。
4、齐读
2—5小节。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
5、(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同学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丰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现傅祭识琳舛位啊?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同学们,含蓄地告诉同学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同学听懂了吗?
最大的'麦穗教案 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
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__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__哲理。
《最大的麦穗》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课文是苏教版11册24课《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生字只有两个,而且都是以前学过的,一个是“垄”,一个是“嘲”,所以不需要在生字上下太大的功夫。这篇课文的语句通俗易懂,因此只需要同学们进行反复的朗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二、设计理念
1、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效果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个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往往从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开始的。今天,我与学生第一次接触,特殊的师生关系、特殊的语文课堂给学生平添了一丝新奇,但同时多少也有了一点隔阂。为了及时让学生了解我,进入到教学的情境,参与到我的课堂教学中来,我先通过自我介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我,再鼓励学生作自我介绍,这样一来二去,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不知不觉地建立了起来,为我下面能够顺利地展开教学开了个好头。此时的我,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神圣的布道士,已经由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不再是口耳相授,我说你听,而是一种心灵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是平等的,是民主的。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可亲的,老师也是可爱的;老师既是学习中的导师,也是心灵的朋友。
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的人来看,处处尊重学生,处处为学生树立自信。有人说,自信是人成功的奠基石。课堂上,我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即使是不到位的答案,也我会真诚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不会因为回答错误而感到自卑,相反感受到的是我浓浓的更多的关爱。如在朗读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去指导、激励学生。如指导学生读“……”时,我……(请举例)再如,与学生交流“……”的感受时,我……(请举例)
2、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教育上,我们常常会听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
说法。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比教给学生死的知识有意义得多,我们不能一味“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无非是给师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的平台。教师正是要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渔”的方法。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请举例: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又怎么办呢?)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我……(请举例: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词呢?)当学生静心读文,沉思默想的时候,我……(请举例:不过在这一次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可以把遇到不会的问题动笔画一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是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一名老师,不正是要教给学生这样的知识吗?
3、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因而,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态度、体验和理解。汉语本身就特别具有灵性,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细微的差别和复杂的思想,用得巧妙,能够收到言近旨远,甚至言此意彼的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富有个性化的体验。如在学生读完了课文后,我便对他们说“那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马老师愿意倾听你们的想法”,这时的老师成了课堂的配角,是学生心灵表白的对象,这样的师生的.关系是和谐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体验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说,(请举例……)在交流对话中,学生渐渐地明白了所赋予文本的深刻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的教程中,安排了“对文本与大师的有价值的质疑”,并作出了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明白“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事情,对于专家、对于大师也是这样”,“做人要有自己的思想”。
4、读写结合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非常明确地给语文学科作了定性,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课文侧重于工具性,有的课文的侧重于人文性,相比较而言,小学语文学科更侧重于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地寻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应该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跨越时光的隧道,再次走近这位大师,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我还安排了“把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的心得体会写在书签”上这一写话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让学生所获得的内心的真实情感外化为活的语言,而且还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制书签,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用语文,用语文来创造生活,真正尝到学语文的甜头。
《最大的麦穗》教案8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2.教师要变一味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设计特色: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课前谈话)同学们!下午好!认识我吗?(不认识)那我自我介绍一下……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该怎么称呼我呢?(生答)那上课敢发言吗?(敢)敢大声发言吗?(敢)这么大胆?这么自信?好,我得检验一下,谁敢露一下手?(很少学生举手)自信的人都跑哪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有少部分的学生举手)好!你来露一下,你洪亮地、清楚地、正确地告诉我,你的名字是什么?(生答)我们握握手,老师相信你的自信和勇敢一定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没举手的后悔了吧?(后悔)上课读书、发言,都是你自己争取的,稍微一犹豫,机会就溜走了,可惜吧!所以我们要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会哟!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麦”的竖和撇是分开的,不要写了连起来,“穗”的一竖和提是分开的。
师: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不过你们能不能先告诉马老师,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生自由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又怎么办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双语的学生真不简单,因为你们有自己朗读的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老师更有理由相信:经过你们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畅。好,开始练练。
师:读完了?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1:……
生2:……
生3:……
麦垄大熟定夺
如梦初醒错失良机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词呢?
生1:……
生2:……
生3:……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词语。开始!
(生自由解决)
师:好,我们交流一下。
生1:……
生2:……
生3:……
(师随机问学生用的是哪种方法解决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生:想!
师: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正确、流畅呀?(生说能)有信心是好样的,但扎扎实实地读书更好,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们把课文再认认真真的、仔仔细细地读一遍,好吗?
(生再次自由朗读)
师:到现在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三遍了,谁愿意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
师:好,打断一下,你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们听好了,苏格拉底向他的弟子提了一个要求,怎样读才能让他的弟子听清楚提的是什么要求,听得懂,记得住,好!在下面练练,你们现在就是苏格拉底,在向他的弟子提要求了。
(生自由练读)
师:这样,还请你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比上一次读得更棒!
(生读)
师:老师真为你高兴,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这个要求一听就懂,记得住!同学们觉得她这一次读的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最大”、“只许”、“不许”读得很重……
师:你听得真认真,你也能像她一样读吗?
(生读)
师:读得真好!奖励你,接着往下读。
(生读)
师:暂停,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要求,就走过了麦地,现在你就不是你自己了,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也想一想该怎么做,怎么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生继续读)
师:请坐,谁接着读?
师:打断一下,老师觉得你的声音不够老,洪钟嘛!应该浑厚,凝重,大家在下面练一练,待会儿有人要挑战你。你也要好好地练哟!
(生练读)
师:再来第二次。
(生读)
师:大家满意吗?
生:(自由说)不满意。
师:那谁来读?
(指名读)
师:(问刚才读的男生)你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你还想跟他们赛一次?
生:嗯
(生读)
师:掌声鼓励!(生鼓掌)不过这掌声是老师替他要来的,老师认为我们应当该学会欣赏,在别人成功或进步的时候,要给予肯定和赞扬。接着往下读。
师:这样请你转过脸,让我们聆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那股投入的劲、朗读时那份专注的表情。
(生接着读)
师:如果我是你的弟子,我听你这样严肃地、认真地开导我,我一定会对人生有所悟,还有谁也想做苏格拉底,读一读地六小节这段话?我这次找个不举手的。
(女生读)
师:你的读书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滋润心田的开导,看样子,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小节,谁愿意读?谁愿意把握最后一次机会?
(举手的人很多)
师:哇!看到你们都想读,我也想读一读,愿意也给老师一次机会吗?
(师感情朗诵)
师:读的怎么样?
生:好!
师:那怎么还不鼓掌呀?(鼓掌)其实老师也想得到同学们的表扬呀!你们也能读得像老师一样吗?
生:能!
师:我们再练练,好吗?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为了展示最好的读书效果,让我们把书捧起来,抬头挺胸,两脚并拢,酝酿一下感情,准备好了吗?
(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了解苏格拉底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了,有的同学还能做到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古希腊的一位大哲学家的事,这为哲学家叫什么名字?
生:苏格拉底
师:那苏格拉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谁能用一句话说说?
生1:……
生2:……
生3:……
师:你们说的非常的好,苏格拉底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资料,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文字),读了以后,老师相信你们会对苏格拉底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读文章)
师:读了以后,你们对苏格拉底又了解了什么?
生1:……
生2:……
生3:……
二、批注课文文本对话
师:让我们跨越时光的隧道,再次走近这位大师,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不过在这一次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可以把遇到不会的问题动笔画一画,好,开始!
(生自由读,边读边批注。有声的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
师:你们读得那样认真、投入,有没有问题要提呢?
(生自由说)
生1:……
生2:……
师:呵!这个问题有质量,提的好!
生3:……
生4:……
师:真不简单,连标点符号也看出来,你读得真仔细!
生5:……
师:那么,这些问题提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问题该该问谁呢?
生1:……
生2:……
生3:……
师:(小结)问自己、问同学、问课本,这“三问”都是好样的,我觉得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如果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也许能把问题给解决了。好,试试看。
(生读。)
(师:苏格拉底把弟子们带到一块麦地,让他们从中摘取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弟子们却两手空空。经过苏格拉底的开导,弟子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追求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文的字里行间,有许多值得我们琢磨、品味。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就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以供交流。)
三、批注交流师生对话
师:读完了?那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马老师愿意倾听你们的想法。
生:我从“只许进,不许退”中体会到:苏格拉底是想告诉他的弟子,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师:机会失去了就不会重来的。
师:还有谁想要说的?
生:苏格拉底的弟子很认真,这从课文的第四节可以看出,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生:他们虽然很认真,辛辛苦苦,结果却两手空空,他们只会蛮干,而不动脑筋。
师:那他们为什么还两手空空呢?
生:因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师:是呀!我们不能把希望总寄托在未来,只有把握了现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不由使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生:我不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多。
师:是啊,“有失必有得”,表面上看他们没有得到麦穗,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人生道理。
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否则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的。
生:我认为:人生的理想应该是远大的,但必须抓住每一次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班部分同学将来要做科学………要想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我们必须现在认真学习。
生:……
生:……
师:是呀!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道高低各不同”,如果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最大的麦穗》一文,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譬方说: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一般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用的'却是麦穗。
师:那我不就不行咯,把你们关在教室里上课,你这不是在批评我吗?(呵呵)开玩笑,老师其实听明白了,你是说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在课堂,有一位名人说过,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知识的存在。
师:谁还有高见?
生:我觉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通过一件事,让他们最后悟出道理。
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很省事吗?何必兜圈子,绕弯子?、
生:直接告诉答案,可能当时会记住,但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忘了,如果是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往往不容易遗忘。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我赞同你的看法,有时靠别人告诉的,就好像戴在头上的假发,看上去很逼真,但却没有生命力,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要向苏格拉底学习。
四、活读课文内化延伸
师:大师级的人物就是不一样,用一根麦穗就能使弟子们悟出人生哲理。其实即使是大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么这位大师上的课,真的完美不缺吗?我们就不能找出一点毛病?
(生没有举手,出现冷场)
师: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生热烈地讨论)
生:我认为他也有不足的地方,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便随手扔了。”从“随手扔了”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苏格拉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加强爱惜粮食的教育。
师:很好,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生:我觉得苏格拉底有点强人所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有一种被“捉弄”的感觉。
生:我觉得苏格拉底的教育有问题: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言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无法进行比较,那么“最大的麦穗”也无法找到。
师:其实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要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
五、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师:同学们,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我们另当别论,但文章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粒麦穗,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师:其实许多名言警句也曾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书签,把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的心得体会写在上面,可以是一两句简短的话,也以可摘录有关的名言警句,待会儿我们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
生:
师:这样,我们把我们精心制作的书签送给后面听课的老师当作纪念,好吗?
(学生把书签送给听课的老师)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度过了美妙的40分钟,一起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我们双语六(2)班的同学们变了,变得更加聪慧,更加自信,老师相信你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双语的明天也会因为你们而变得更加精彩!下课。
《最大的麦穗》教案9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感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自然过渡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解读第一句话“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背后有什么深意。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仔细读读第一段,然后体会一下,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弟子会有什么难处?)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的?从第一段中找出理由来。(多媒体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指导朗读好这句话,指名朗读,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5、教师指着板书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觉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苏格拉底交给你的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投影出示:苏格拉底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说“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仔细读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是怎样去寻找那个最大的麦穗的。
(1)自读,并划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学会抓住重点的词语圈圈划划,并从这些圈划的词语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导学生从“埋头、低着头、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等词体会)
(3)指导朗读,要读出这些感受来。(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在指名读)
5、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为他们感到惋惜,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6、小结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四、解读。
第三句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六、欣赏名人名言,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七、总结、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3、课外搜集、创作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眼前的一穗。
远大的目标、抓住机遇、把握当前。
解读哲学大师的语言,领略智慧课堂的魅力,参悟人生之道的真谛,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
哪三句话?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解读语句,体悟内涵
(一)“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怎么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二)“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一下?
2、几个字?(七个字)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3、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4、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
5、出示:苏格拉底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7、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8、 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低着头往前走,挑挑拣拣……)
9、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摘到最大的麦穗呢?
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心里想:“ ”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体会“埋头”的含义(束缚思维,目光短浅……)
9、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手中空空如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比弟子们更清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10、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三)“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
2、你认为苏格拉底这句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呢?
4、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5、指名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翁之意仅仅在于“穗”吗?更在于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6、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
7、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看出?
(四)“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同学们把这一节读一读
2、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指名读
3、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5、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名说。(注意点评)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6、这两首熟悉的诗就是反映的这个道理,我们来看一看。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理解、齐读
9、今天的“每日积累”就送大家这样的词句,出示齐读
表示勤奋踏实的成语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失时机、一丝不苟。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三、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四、布置“每日一写”
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最大的麦穗》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你认为这个老师读得怎么样?(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弟子们听懂要求了吗?
过渡: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他们可能会说)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显示内容。
轻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评读,体会其语重心长)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他可真是一位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多媒体显示内容,指读。
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欣赏多媒体课件)
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些什么送给刚才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学生写。
大组交流。
机动: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最大的麦穗》教案11
教材依据: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十一册语文教材
设计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读、想、议’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验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思考和讨论,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 凭借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段,用摘麦穗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来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准备:
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认识和大概理解;关于机遇的一些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 人物简介,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请同学把收集到的资料简要地向同学汇报。
2、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讲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读后汇报:这篇课文讲的是苏格拉底叫他的弟子到一块成熟的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结果没摘到,从而悟出了一个道理。
三、 精读课文,悟出道理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苏格拉底是怎样要求他的弟子到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这是一块怎样的麦地?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细读体会。
2、 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重点讨论以下词句:
(1)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2) ……只许进不许退……
3练习感情朗读
4过渡: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到老师的要求后,是怎样摘麦穗的?有没有摘到最大的一颗麦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标记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出示2-5自然段文字,指名朗读课文,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 抓住弟子们的神态:“埋头”“看看、摇头”……
(2) 抓住弟子们的动作:“摘了”“随手扔掉”……
(3) 讨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摘不到一颗最大的麦穗?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4) 苏格拉底站在田边,看着他的弟子们摘麦穗的样子会怎么想呢?他是用什么样的语调对弟子们说话的?你能模仿着读一读吗?
(5) 那些小麦可能回怎样嘲笑这些弟子们?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6)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6、 过渡,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弟子,你打算怎样摘麦穗?换位思考,引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齐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语重心长”“意味深长”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
7、 思考:苏格拉底是不是就要求他的弟子们到麦地里摘麦穗?他知不知道他的弟子们摘不到一颗最大的麦穗?(知道)他的用意是什么?
8、 出示最后的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把你认为含义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3) 分组交流
(4) 重点讨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 ”
四、 补充深化,领悟道理
1、 学习了这篇课文,让你想到古代的一首什么诗歌?
出示《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 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说:( )
教学反思
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者能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说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说。在说中辨别是非,领悟道理。发散思维,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可是,对于一篇哲理性的文章,怎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的道理,需要笔者进一步思考。
《最大的麦穗》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
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指名说)
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二、解读第一句话
课件演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4、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平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六、 欣赏创作,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3、创作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教案1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体验,自主阅读文本,在合作探究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人生道理与此同时,教师紧扣文本,创设开放性的,挑战性的和富有体验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展开对话,从而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迪,获取情感体验。
二生成性教学内容分析
(一)文本内容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垃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二)文本生成点分析
(1)课文第3自然段中“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此句虽短,却是想象的丰富点,以次为生成点启发学生推想;弟子会想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文中弟子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丰富的想象,揣摩弟子的心理,感悟出弟子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但是犹豫不决,从而错失良机的同时为突破全文的难点,作好铺垫。
(2)课文的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悟出的人生道理,比较抽象,特别是结尾“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一句文本的重点与难点,更是学生感兴趣的疑点,教学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提不懂的问题,自主释疑,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时,教师要“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3)“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你喜欢吗?请发表你独到的见解”“弟子怎样学习的?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是多元的,因为学生深入与课文对话时,可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受等。学生通过多觉度地与文本对话,从而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迪;a真理来自实践b深奥的道理要靠自己生活中感悟,社会是神秘的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之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有丰富的知识。
三生成性教学步骤和策略
(一)选准切入点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1)配乐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怎么最后却两手空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答案。
(策略:以故事形式讲述课文的1、2、3、4、5自然段,既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又为精读第3、7自然段创造了条件)
(二)抓住空白点
(1)学生读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2)“重点指导;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摇了头”
(a)指名读、齐读
(b)
就是这句话,如果老师再给你们读一遍,同学们能听出些什么吗?(读第一遍,突出强调词语“摇了摇头”,读第二遍突出强调词语“又”)
3弟子会想些什么?预设没有学生可能答案:弟子会想
a前面还有更大的麦穗,这一株不要了。B后面有的是机会,何必现在就摘。C最大的还在前面,没有必要过早定夺………
(策略:启发学生运用想象来填补课文空白处,突出弟子犹豫不决以至错失良机,到底弟子怎么想,学生的感悟基本合理既可这就给阅读活动留下个性化解读的空间)
4学生揣摩弟子的想法,练习有滋有味地朗读(个别读、指导读、齐读)
5
小结: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弟子,揣摩他的想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读,有滋有味地朗读,就这么简单。
(策略1.学生在角色互换中自然地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进行阅读,使得阅读出现“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生动局面。
2.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阅读教学既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又要学生自悟自创,各自的理解方法。因为知识点的掌握是单薄的,易逝的,只有方法才是后重的,久远的。)
(三)聚焦疑惑(困惑)点
1过度;弟子们真的无所获吗?
2.学生读第7的自然段,教师相机映示。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映示的内容。
4学生默读发现并提出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2)“最大的麦穗”指什么?
(3)颗粒饱满的“麦穗”中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
(4)不失良机的摘下它“摘下”是什么意思?
(5)“追求最大的”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眼前的一穗”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拿”是什么意思?…….
5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即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6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并拿出笔圈圈、画画、写写。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各组代表汇报。(此时的教学无法再按预设的进行,而应依学定教,顺学而导。既学生汇报哪一个问题,教师就相机引导,这时课堂上呈现更多的是动态生成。)
(4)在随机汇报中重点引导理解。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是在在的。”
a学生理解句中不懂的词语,哪些如何理解。
b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C学生介绍(引导学生大范围,多角度地介绍;可在电视上、网络里、报纸上看到或听到的,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策略: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采用“问题”探究法严读重点段,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7“良言一句三冬暖”元旦既将来临,现在我们班召开“送祝福”活动,请大家互相曾送关于机会的名言或写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语句要精炼得像格言。(可列举格言)
(策略:学生曾名言或格言,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提升,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一种自己对人生道理的释。)
四抓住创新点
1.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欣赏《最大的麦穗》一课,比如“大学者苏格垃低的教学你喜欢吗?为什么?”弟子是这样学习的?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老师相信你们肯定回有许多发现的。
2学生的潜心会文后发表看法。
3补充苏格拉底的名言:“教育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
——苏格拉低
(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领悟文本,从而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才会频频闪现。)
《最大的麦穗》教案14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有句古诗这样说道“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到麦地里摘麦穗。我们先来听听他提出的要求。
2、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你认为这个老师读得怎么样?(评读结合,体会语气)(语气严肃的、严厉的)
苏格拉底要求是什么?
生: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不能走回头路。
师:遵照老师的要求,弟子们是怎样去摘最大的麦穗的?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课文2-6自然段。
二、学习探究。
1、出示要求:自主阅读课文,用“——”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用“~~ ”划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边读边思考,从中体会出什么,及时在书上写下你的感受。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多媒体显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2、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1)“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拿不定主义,不能当机立断。
(2)“……弟子们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看出弟子们摘麦穗时非常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目光狭窄。这样是找不到最大的麦穗的
(3)“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3、弟子们这么做,结果怎样?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幸子)
“你们已经到头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苏格拉底苍老如同洪钟的声音中你体会大了什么?(投影)(对弟子的表现惋惜、对弟子的方法不满意)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两手空空”说明了什么“如梦初醒”的意思是?弟子们此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1)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2)没有当机立断,错失良机;我很后悔,当时为何不……(3)我心里很失落……(4)心里很难受……(4)心中感到懊悔,明明已经摘到手了,干吗又扔掉……
如果你就是这块麦地中的一株小麦,你会怎么嘲笑这群弟子?
4、老师小结: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回头路。面对后悔莫及的弟子,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投影)
三、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1、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认真读一读每一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呢?
3、讨论交流: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2)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虽然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但是眼前的一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
4、苏格拉底真的只是在讲摘麦穗吗?他是用摘一棵最大的麦穗让弟子明白一个道理,他可真是用心良苦,循循善诱啊!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你认为“说”字前可加上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话。
5、老师:苏格拉底是用麦地在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机会,在给弟子们讲说人生的道理,你能否用上这些词谈谈你对人生的看法呢?自己先说说。
出示:“这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生1:人生肯定有许多机会,但我们未必碰到它,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好好地拿在手中,抓住机会。
生2:我想成为一名教师。但我未必能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即使我从现在开始努力也未必能成功的,因此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上好每一堂课。
生3:我想考上清华大学,但我未必成考进这个学校,即使我从现在努力也未必能成功。但我会把握自己的机会。
生:我想成为服装设计师。生:我想成为律师……
6、老师:两手空空的弟子,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心中感慨万千,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这两组关联词来说说这时弟子们的心中感受。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老师的话中受到了教育。
生: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生: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生: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四、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弟子们不仅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且还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1、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请大家认真读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3、交流。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生: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应该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录取了我,我就先去上南大,以后我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
……
4、关于机会,古今中外的伟人送给我们许多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读。(投影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5、感悟人生:学习了这篇课文,聆听了苏格拉底的教诲,诵读了伟人的名言警句,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和收获,让我们用一两句话将自己的感想、体会概括出来,并写在你的资料卡片上,作为自己的名言送给自己或那些需要你提醒的人。
6、书写名言,交流感悟。
生:人生有许多机会,我们要好好把握。生: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
生: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生:人的一生是不断前进的,我们的人生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不要让机会白白地浪费掉。
生:把握每一次机会,不让人生白白地浪费。
生: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生:“只许进,不许退”!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
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
7、老师总结:
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节课,我们走进“最大的麦穗”收获了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株最大的麦穗。这就是:抓住机会,把握当前。希望你们能紧紧抓住,铭记在心,落实于行。
板书: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六、巩固作业,升华理解。
1、造句。
2、摘抄名言。
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最大的麦穗》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寻找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原因,从而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背诵最后一小节。
教学活动:
一、名人简介,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人问大学者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低头深思的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告诉我们做人应懂得谦虚!
平淡的话语中折射出深刻的哲理,这是就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诱,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他们敬仰他,崇拜他,以作苏格拉底的学生为荣。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智慧大师的学生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次苏格拉底又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朗读,随机正音,理解词语。
3.苏格拉底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你知道吗?
三、精读课文,明白哲理
1.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我们一起把苏格拉底的要求读一读。
2.你听懂这样的要求吗?你说说呢?
3.弟子们也听懂了老师要求,走进了麦地,结果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自读课文你是从文中的哪里知道的?
4.在这个麦子丰收的季节里,弟子们走到尽头,却一无所获。他们所有人竟然没有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这是什么原因呢?
5.是麦地里就没有最大的麦穗吗?有最大的麦穗,你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文中有关句子。
6、交流探讨,读书明理
相关原因的分析
①不是地里没有最大的麦穗
l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长得多好呀,个个都颗粒饱满,这其中怎么会没有一个最大的呢?
我听你强调了……,为什么这么读?
你一眼就看出来了,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让我们感受一下麦子丰收的景象吗?
真好,仿佛看了到满眼的金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l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一望无垠,密密层层,一颗颗鼓胀的麦穗晃着脑袋像是在说:“我是最大的,你们怎么没有看到我呢?
你还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l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正因为地里的麦穗是一个比一个饱满,一个比一个大,弟子们才会在麦田里挑得眼花缭乱。
l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
过渡:地里有这么多大麦穗,里面肯定有最大的,可他们没有找到。是他们找得不认真?从哪里看出他们在很认真地找,再去好好读书,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②学生们不是找得不认真
l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采得很认真,还在作比较。这是一群认真的学生。
l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l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过渡:地里有那么多大麦穗,学生又是如此认真用心,投入地寻找,可学生为什么就是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呢?
7.请你仔细研读课文,用心去思考为什么摘不到最大的麦穗?可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自主学习,指导。
8.充分交流: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这段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能读懂吗?联系学生是怎样摘麦穗,读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l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开头的要求只许进不许退
不能后退,最大的麦穗有可能不在你经过的路上,(不在你经过的麦垄里)在你的眼前出现。正如狄更斯所说,机会不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
l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l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小结:弟子们虽然也在认真地挑选麦穗,但由于眼界不开阔,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好高鹜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机会面前,缺乏敏锐的判断力,犹豫不决或者轻易地放弃机会。总以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因此,最后两手空空。
苏格拉底的这段话非常有哲理,再次诵读。
9.同学们,苏格拉底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到麦地里,仅仅是为了让弟子们去摘到那个最大的麦穗吗?弟子们真的无所获吗?
(1)学生读第7的自然段,发现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说人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麦穗”指什么?颗粒饱满的“麦穗”中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不失良机的摘下它“摘下”是什么意思? “追求最大的”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眼前的一穗”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圈画思考。
(2)小结:是啊!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板书::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机会
(3)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和苏格拉底一样对机遇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机会造访每一个人,能够及时活用的人却少之又少。------李顿最大的一穗
请同学们读一读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最大的麦穗》教案】相关文章:
最大的麦穗教案07-20
最大的麦穗教案04-15
《最大的麦穗》教案02-17
《最大的麦穗》教案03-07
最大的麦穗教案范文06-20
最大的麦穗教案9篇07-20
最大的麦穗教案7篇06-21
最大的麦穗教案 9篇11-16
《最大的麦穗》教案(9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