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4 08:39: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数星星的孩子》记叙了张衡小时候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的好品质。通过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观察、思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根据“快乐读书屋”的教学特点,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中心问题,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在教师的适度点拨下,感悟课文内涵,体会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指、乱”等5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现张衡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语句。

  2.感受并学习张衡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老师要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成为我调查的对象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统计一下,在晴朗的夜晚,谁观察过夜空?谁数过天上的星星?

  2.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他是谁呢?为什么要数天上的星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数星星的孩子)

  3.读课题,提示学生注意“数”在这里读shǔ。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3.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先在小组内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指名来说说。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感知文中不认识的字,且能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抓住提示,深读感悟

  1.指名读一读文前提示,结合文前提示,明确重点解决的问题:张衡数星星,奶奶说他是傻孩子,你为什么说他不傻?

  2.学生再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听取别人的看法,补充自己的'认识。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老师抓住以下两处重点指导:

  (1)张衡的语言: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张衡怎么知道星星不是乱动?读这句话能看出张衡是怎样的孩子?

  B.联系上文奶奶的话,你又能看出什么?(一个“又”字说明张衡并不是就今天数星星,而是经常这样做,看出他不仅是认真观察,还坚持观察。看似随意地数星星,张衡却是用眼看,用心想,发现着规律。这样勤于观察,肯于动脑的数星星,怎么能说是傻呢?)

  C.有感情地读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2)张衡的行为:爷爷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A.回顾前文,说说爷爷说了什么话?

  B.从“爷爷的话是真的吗?”想象张衡心里还会怎么想?

  C.从张衡听完爷爷的话以后的做法中,看出

  具有怎样的品质?(张衡认真观察,认真钻研,用自己的观察验证了爷爷的话。看出张衡从小对天文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从文前提示入手,抓住中心问题,围绕文章的重点,组织学生有效地自主读书,在老师有的放矢地指导下,深层次地感悟。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的自主读书得到扎实的落实,独立阅读的能力得到锻炼,在交流汇报中个性感悟得到展现。)

  四、拓展资料,回归整体

  1.现在请你说一说,张衡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啊,正是这种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优良品质,才使张衡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对于张衡你还了解哪些?(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做相应的补充。)

  3.分角色再读全文。

  (拓展相关资料,更全面的了解张衡,有助于增强名人故事对学生的影响力;回归整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自主识字,合作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字,从文中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3.同桌之间用字卡互考,检查对字的识记。

  (在学生反复读书后,检查落实识字任务,体现自主识字。)

  六、走出文本,拓展阅读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君子一言》,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2.课外找一找关于张衡的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汇报交流。

  (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关心,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他人。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学习准备:

  灯片,风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风铃.孩子们都见过风铃,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我们来听一听,好听吗?有一个叫妮妮的孩子也有一串风铃,她会把它挂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紫色的风铃》。

  2、师:这一课的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今天又来和它见见面,打打招呼吧。

  (1)出示生字测读。(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读词,选择你喜欢的词造句。(抽读、齐读)

  愣住,照耀,皱纹,布满,舒展,寂寞,陪伴,风铃

  二、读中体会,品味感情

  1、(师:孩子们对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课文读得好不好呢?老师要请孩子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抽生评,正音)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灯片出示) ,()买来一串()送给妮妮,要把紫风铃挂在妮妮的床头,可妮妮把紫风铃挂在(),让风铃陪着奶奶,奶奶不再()

  3、孩子们,刚才我们知道了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把有关句子读一读(抽学生汇报)

  4、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再读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组内交流和感情朗读,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理解词语。采用换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上下文、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重在感悟。

  愣住:呆住了,没想到。(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愣住半天回不过神的样子)

  布满:散布、分布。

  皱纹:(奶奶)脸上因收缩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条纹。

  寂寞:清净、孤独。

  ②感悟句子。

  (灯片出示问题)

  ⑴妮妮为什么不把紫风铃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而要挂在奶奶的床前呢?

  (因为紫风铃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很好听,可以陪着奶奶,让奶奶不寂寞。妮妮很爱她的奶奶。)

  (妮妮这种做法可看出她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⑵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让奶奶不寂寞呢?

  (利用空余时间陪奶奶聊聊天;给奶奶讲故事;暖和的天气里用轮椅推着奶奶去公园玩一玩,到处看一看;和奶奶一起玩折纸游戏……)

  ⑶看来,同学们和妮妮一样都是懂得尊敬老人的孩子,所以最后紫风铃轻轻地唱起歌儿:“叮咚—叮咚—叮叮咚……”同学们想一想紫风铃在唱什么呢?

  (妮妮真乖;妮妮做得对;妮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妮妮真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5、紫风铃的`声音好听吗?我们来听一听。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抽学生回答)

  (1)课文中也有两句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我们来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并对比读描写风铃声音的两句话:

  ①风儿一吹,紫风铃“叮叮—咚咚”,声音真好听。-

  ②一阵微风拂来,紫风铃轻轻地唱:“叮咚—叮咚—叮叮咚……”

  自读后抽读。这两句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对事物实实在在的描写和拟人化描写的异同。

  (第一句是单指风铃的声音;第二句是包含着风铃在唱歌夸妮妮的意思)

  (2)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四、五自然段,体会体会风铃对妮妮的赞美吧!

  (3)孩子们表现真不错。请你们在小组内自由读一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读正确、读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边读边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6、抽学生汇报: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或觉得自己读得最有感情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一听?

  (先小组内练习读,要求人人动口,再自愿在全班读,读后评议。)

  7、你喜欢妮妮吗?为什么?

  交流:在家里,你是怎样对待长辈的?今后会怎么做?

  三、拓展迁移,升华感情

  妮妮是个关心长辈的好孩子,咱们

  班的同学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尊敬、关心长辈从古至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能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尊敬长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或把你这节课懂得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紫色风铃

  妈妈

  买、夸

  送

  奶奶、妮妮(尊敬老人)

  夸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初步读通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句,初步理解体会课文第二句的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5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文课件

  2.生字卡片及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子字:家,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2、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3、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卡片)想认识他们吗?引导识字读词。

  师: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师:答案就藏在我们课本83页,让我们一起帮这些小朋友找找家。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师: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请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指名请学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7、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请小朋友加上自己的动作)

  读了这么多遍,你能帮这些小朋友找到家吗?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并请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三、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2)认读生字。

  从词过渡到字

  师:生字宝宝从词语中挑出来,你还会认识它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总结】

  《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教学本文,我注重扎实训练:

  一、以词引意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理解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就是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词意,从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意,接着再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内容,让学生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学生快速动脑记忆的过程,学生发现其实意思很好记,多读几遍,多比较几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词意记住了。再花点时间背诵一下,就熟练了。

  二、想象说话

  本文可供训练说话表达的地方颇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比如苏轼还会埋怨些什么?比如创编词,等等。有的采用填空式激发,有的采用语言情境激发,有的.采用回忆讨论式激发。学生们在王菲的《水调歌头》的音乐中,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表达也自然顺畅许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教学到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苏轼的心绪不宁,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讲了许多开心的往事,以此铺垫,用自己快乐的心境和苏轼的孤独情绪相比较,从而深切感受苏轼的惆怅。适当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学生的理解。

  学完本文,我们一起吟诵了《水调歌头》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调歌头》,在音乐中,又一起吟诵了苏轼的其它诗词。那种氛围,我也似乎来到了苏轼的那个年代,来到了苏轼的心境,感觉飘渺但很愉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经典)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7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31

(精选)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27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