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4 09:02:1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范例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竹图展示,导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梳理: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体验拓展,走进童年。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 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2、课外延伸:

  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②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介绍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学习总分法,介绍清楚,说好一段话,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审题明义,激发兴趣

  1、板题提问:你学会了什么?

  2、回答:我学会了×××

  3、讲义:有条理地介绍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以后长大有什么经验、发明作介绍就有基础了。

  二、示例学法

  1、示例:我学会了做糖醋藕饼星期天,我在妈妈的指点下认真地操作起来。我把藕洗干净,轻轻地削去皮,然后切成薄薄的藕片,放在一旁待用。我从冰箱里取出精肉,放进绞肉机里绞成肉糊拌入葱花、姜末、细盐、味精等调料。接着关键的一道工序开始了:我用左手轻轻托着藕片,右手用一只小勺子把肉糊均匀地涂在藕片上,然后用另一个藕片夹住,最后把藕饼小心地放进烧热的油中,炸得黄里透亮,把佐料均匀倒在藕饼上,这样一道香味俱佳的糖醋饼就做成了。我吃着这藕饼,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使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2、讨论方法:先总,学会了什么?——再分,怎样学会?——总,得到启发?

  三、同桌对讲,尝试练习

  四、全班交流考核评讲

  五、小组交流考核评比

  六、作业:

  向你的好友介绍学会的本领,准备在班内开展“露一手”的中队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一、抗日根据地地图。

  二、生字新词卡片。

  三、《小英雄雨来》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什么叫门槛?

  (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什么叫晌午?

  你们查过字典吗?

  (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

  (“劫”是抢劫,抢夺。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

  (“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

  (“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

  (“唔里哇啦”。)(“吧嗒吧嗒”。)(“哐啷”。)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默读第三段。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板书: 小英雄雨来

  鬼子 雨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金戒指 (利诱)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 (威胁)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 (毒打) “没看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

  (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要求:(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预览:

  23.游恒山记

  教学目标:

  1、积累翳策跻等实词的含义。

  2、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音,读顺句。

  2、借助资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3、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记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文字图片资料。

  2作者简介

  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博览群书,鄙弃权贵,摒绝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奥秘,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是我们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的文字,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

  二、检查字的读音

  风翳(yì)净尽无攀跻(jī)劳虬(qiú)松萦(yíng)回

  杰坊(fāng)官廨(xiè)拾(shè)级庑(wǔ)门

  穹(qióng)碑攀蹑(niè)仰眺(tiào)槎(chá)枒(yā)

  辄(zhé)断折若堕(duò)洪涛汩汩(gǔ)不能出 久之棘(jí)尽

  俯瞰(kàn)山麓(lù)龙山西亘(gèn)比肩连袂(mèi)

  下扼(è)沙漠不啻(chì)崖隙(xì)

  三、疏通文意

  1、 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这一学习任务。

  2、 交流在疏通文意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报,组员补充。

  3、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周围的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四、 合作探究

  1、 速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并绘制作者登山示意图。

  明确:作者上山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示意图略

  2、 划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明确: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这样写,显出文章记游顺序清晰,条理分明的特点。

  3、 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明确:观察角度为俯视,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写景顺序为:按照北-南-西--东的空间顺序来写景,并且是由远及近的。

  多媒体展示恒山图片,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4、 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明确:课文第二段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这是写作者登顶经过的文字。

  从登顶经过充分表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5、 小结:

  这篇文章清晰地介绍了作者的游踪,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实践的精祌。

  五、写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逐一描写。再写登顶的艰难。然后是登顶后远眺四周的景色,把整个山系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写下山情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和天气情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间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下山的过程详写了寻找下山之路一节,其余的下山过程就一笔带过了。

  3.观察细致。

  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颜色等,写到每个景点,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

  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松影筛阴、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六、迁移拓展

  1、 查阅资料,探究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这种现象的成因。

  2、 利用图书馆,阅读整本的《徐霞客游记》,写好读书笔记。

  七、小结文言词

  1通假字

  还通环,转,绕。

  例句:还过岳殿东。

  2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峭:陡峭,这里是峭壁的意思。

  例句:循崖乘峭而上。

  2.名词用作动词

  室:屋子,这里是改成一间屋子的意思。

  例句: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像:雕像,这里是塑造的意思。

  例句:台中像群仙。

  3、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例句:但能钩衣刺领。

  于是 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转承。

  例句:于是石路萦回。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即飞石窟也。

  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加上即,加强语气。

  译文:就是飞石窟。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例句: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宾语虎风口之松柏前置。

  译文: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②状语后置

  例句:有一人飘摇于上。 状语于上后置。

  译文: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

  ③定语后置

  例句:北瞰隔山一重。 山的定语一重后置。

  译文:向北远看,隔着一重山。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推荐阅读《徐霞客游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弄明白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⑵

  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⑶

  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⑴

  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⑵

  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

  (“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留心观察“我的发现”,并总结出认字的规律,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更多的认字方法。

  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自学“我会学”中的生字,总结识记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理解“读读想想”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我的.发现”、“我会学”、“读读想想”的学习中,学会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月我们要争当什么星吗?(自学之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同学们请看屏幕(咖啡猫),咖啡猫是来给我们当导游的,它带我们到聪明城堡去玩一玩,听说里面还放着一颗很漂亮的自学星。只要同学们学会发现,多动脑筋,我们肯定能拿到自学星,你们有信心吗?好,出发!

  二、我的发现。

  过渡:我们已经来到第一站“智慧门”,这是通向城堡的唯一通道,可是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钥匙,怎么办呢?没关系,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过了四关之后钥匙就会出现,到时候就能打开城堡拿自学星了。

  1、齐读题目“第一关,我的发现”。

  2、读题目要求(个别读-老师读-齐读)

  3、自由读生字词,小组内互相交流:你是怎么学生字的?

  4、个别学生汇报(读一读

  说学习生字的方法)

  5、继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想想,这两组生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相机板书:减一减。

  6、齐读生字词。如:漂字去掉三点水就是“票”,火车票的“票”。

  7、拓展学生思维。(你还可以用“票”,“元”组词吗?)

  三、我会学。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减一减”的方法学习了“票、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下面的生字,看看你还会用什么方法学?

  1、齐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值、篇、遍”。(师巡堂,适当指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红旗比赛)“你是用什么方法学这

  些字的?”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偏旁识字。如(“遍”字跟之前学的哪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相机板书:加一加。

  4、进一步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如:为什么“植”字会有一个木字旁?

  (让学生初步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5、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口头组词识记生字。“你能用“篇”、“遍”组词吗?”(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满山遍野”)

  6、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四、我会认。

  过渡:我们已经来到第三关,这一关要求同学们认读生字,这就需要同学们动动脑筋,把刚才所学的生字响亮而正确地读出来,我们就能过关了。准备好了吗?

  1、齐读生字。

  2、小组读生字。(进行红旗比赛)

  3、各小组派代表读(打乱生字的顺序。)

  4、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

  拓展: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交上了朋友,你会忘记它吗?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或加一加的方法来学的?

  五、读读想想。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关了,胜利在望,我们要继续加油啊!

  1、读读题目要求。

  2、自由读词语

  齐读。师: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个“张”字。)

  3、理解词义。(让学生通过动作表达出教难理解的词义,如:“张贴”、“东张西望”等)

  4、小组讨论“选词语,说句子”。

  5、小组派代表上台,利用课件选择答案。

  6、齐读。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终于拿到了自学星。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只要学会仔细观察,多动脑筋,肯定会有所发现。让我们人人争当自学星,好吗?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漫游语文世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自选内容:

  ①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之间、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

  ②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

  ③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使用的语言;

  ④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招牌、报纸刊物、互联网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如此等等,都在搜集之列。

  2、自选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自由选择小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3.自由展示:将搜集调查到得有关同一类型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自选形式成果展示。(关键:通过成果汇报、才艺表演、现场再现的方式展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了语文课,你是怎样理解“语文”一词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不仅仅是“人”“手”“口”;也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更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篇篇习作!今天让我们放下手中的语文课本,走出教室,擦亮慧眼,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吧!

  二、成果展示

  (一)准备要求:各组成员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总,将重复的、代表性不强的内容去掉,留下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本类语言特色的资料整理并适当归类,用小卡片、大条幅、书画作品、录音磁带、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稍作指导,由小组长负责落实。

  (二)展示要求:每组派几名同学选用一种较合适的形式将本组获取的语文材料成果进行编排,各组展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内容包扩本组搜集的主题,展示汇报和畅谈收获三个环节。

  展示内容尽可能主题明确,不可涉猎过多。可在以下方面展开搜集(仅供参考):

  ①成语组。查《成语词典》、阅读《成语故事》等,搜集有关人品及外貌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体会成语文字简炼、语意深刻的特点。

  ②农村谚语、童谣、箴言组。走访农民,搜集二十四节气歌;与农耕、天气有关的谚语;一些浅显易懂的箴言;充满童趣的乡村童谣。了解这些语言贴近生活的特点。

  ③荧屏广告组。收看近段时期经常播出的广告,记录广告词及画面、动作设计。结合生活中相应商品的销售情况,思考这些广告形式的宣传效果。

  ④街头推销、叫卖、吆喝组。上街走走看看,记录各商场、店铺、小贩们推销产品使用的各种方式及辅助工具,模仿几种有特色的叫卖吆喝声。初略了解浏阳市井文化的一个侧面。

  ⑤店名组。逛街,边逛边罗列出浏阳城区几条主街道的酒店、花店、小吃店、服装店、鞋店、日用品店等店名。思考各店名蕴含的文化内涵。

  ⑥对联条幅组。去书店看书,走访本村曾担任村组书记工作的长辈或上户调查,搜集记录一些婚联、寿联、春联、挽联、商业庆联等。想一想对联的特点。

  ⑦匾额锦旗组。参观一下装饰店和部分大酒店、机关单位大厅,留心并记录墙上悬挂的大小匾额、锦旗,思考匾额、锦旗上图画及文字的意义。

  ⑧标语警示组。到附近几所学校、公园、各主街道看一看,有哪些校园标语、公园警示语、交通警示语,想想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⑨影视栏目组。在家收看几个主要电视频道各时段的电视栏目,记下名称;上电影院及影碟租卖店看广告,了解近段时期热播的电影电视名称。想一想影视栏目内容的广泛性及影视与当前时期(如国庆期间)的内在联系。

  展示形式可提前指导(仅指参考):

  ①说相声。在你说我说之中展示语文现象。如成语,教师可根据《教师用书》提供的《成语新编》和学生搜集的成语改编,指定两名学生表演。

  ②一问一答,说说唱唱。如二十四节气歌、农谚、箴言、童谣等。

  ③动作语言配以实物摩拟。荧屏广告、叫卖吆喝声。

  ④征集摹拟。如店名、招牌、匾额设计等。

  ⑤小品笑剧摹拟。如表演公园、街道城管值勤。

  学生和教师可针对每组的展示情况适当点评。

  三、小小辩论

  生活中的语文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乱用成语的店铺,书写错误的标语,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生活中的语文对于我们的学习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结合实例长叹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作为其中一位辩友抒发自己的观点,不作统一点评。

  四、结束语

  在生活的世界里漫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游,我们发现生活的外延同语文的处延是相等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每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我们要用慧眼去观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你会时时发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其实妙不可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经典)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