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

时间:2024-05-19 09:59:36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例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我们上节课研究了什么知识?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怎么求?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为什么乘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为什么乘4?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今天就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5。

  1.阅读理解。

  (1)默读例5,收集数学信息。

  (2)反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最短”?(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拼一拼:将准备好的学具(16张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形状?(小组活动)

  (2)拼法反馈正方形:(一种)16=4×4

  长方形:(二种)16=1×16=2×8

  (3)画一画: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

  (4)画法反馈:共有几种拼法?(三种)周长各是多少?

  (5)拼法、画法对比:共有三种拼法,结论是否一致?哪个图形周长最短?

  (6)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交流。

  拼成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回顾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只有拼成正方形周长才最短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求怎样最节省胶带,也就是要使捆的胶带最少?

  (2)有几种捆法?先画一画,也可以捆一捆,再算一算。(引导出:只要画出12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的捆法就行)

  (3)反馈画法或捆法:12=1×12=2×6=3×4,三种。通过计算三种捆法的周长,发现12=3×4周长最短。

  (4)将本题与例5比较。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那么拼成正方形最短;不能拼成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短。

  2.练习十九第4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说说为什么这时贴的花边最少。

  3.练习十九第5题。

  (口答:(1)有几条路可以走?(2)哪条近?哪条远?为什么?)

  4.练习十九第6题。

  (1)尝试完成;(2)反馈演示,说理由。

  5.练习十九第7题。

  (1)独立完成;(2)板演齐练。

  6.练习十九第8题。

  (1)尝试完成;(2)反馈:第1问求什么?第2问如何理解“至少”,这时哪边靠墙?

  7.练习十九第9*、10*题。

  通过比较、演示或计算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大胆让学生拼一拼,通过小组协作探索出各种拼法,并计算出周长。通过对比各种拼法的周长,得出哪种图形的周长最短。拼一拼,算一算是基础,比一比后发现规律是提升,是关键。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2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数学活动(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观察和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对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周长的。估计学生对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和长乘2加宽乘2的方法求周长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对(长+宽)×2的方法求周长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探究时,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2.作业和练习时,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乘2,因此,教学时注重指导,加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2、通过抽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抽象。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图形,经历描、指、说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一、上课交流,探索新知:二、测量图形的周长:三、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五角星一周的长度就是五角星的周长

  新月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新月形的周长

  丝带一周的长度就是丝带的周长

  长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三角形三边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课 后反思

  教 学环节

  课 堂实录

  一、 上课交流,探索新知:

  1、同学们,什么是周长的小卷子你们做好了没有?(做好了),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卷子的第一题。说完后选一个你们组最喜欢的图形来说说他的周长。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谁愿意上来一边指一边用一句话概括出你选的图形的周长?指周长时你要说出是从哪里开始指又到哪里结束的。谁愿意上来指五角星?......

  板:新月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新月形的周长

  五角星一周的长度就是五角星的周长

  丝带一周的长度就是丝带的周长

  长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三角形三边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2、归纳小结:

  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摸一摸它的边线。

  二、测量图形的周长

  大家都找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要测量图形的`周长,那我们首先要知道图形的什么?(各边的长度)假如各边的长度不知道,要测量物体边的长度可以用到什么工具?

  (尺子,皮尺)

  用尺子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首先要看零刻有没有磨损,再就是要看尺子的最小刻度单位是什么。

  板:

  (1)长方形的周长:

  (2)三角形的周长:

  (3)梯形的周长

  三、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周长》小研究

  ___年__班姓名:_____

  1、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请你用蓝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标出始点和终点),说一说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并试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并试用卡纸剪出下面的图形。

  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新月形五角星丝带

  新月形――――――――――――――――――――――――――――――――――――

  五角星――――――――――――――――――――――――――――――――――――

  丝带――――――――――――――――――――――――――――――――――――

  2、量一量,算一算上面(1)-(3)的图形的周长。

  你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图(1)的周长:

  图(2)的周长:

  图(3)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4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这片大树叶的一周呢?(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描树叶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生用手指着,说出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拿下树叶模型,大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面?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4)刚才我们进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动,知道了树叶有一周,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平面图形也有一周,那么,它们这一周的长叫什么呢?(板书:在“一周”后添写“的长”)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好不好?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1)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体会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点、难点:

  1、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尺子、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题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

  2、方形和正方形都是_______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它们都是______。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它们的角都是_______;长方形相对的_______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呢?大家猜猜看?齐读课题

  2、学习例2:

  (1)我们先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看正确的测量方法请读出测量结果。同学们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老师相信你们,试试看?叫学生板演,最好是方法不一样的]

  (2)集体订正

  (3)出示,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计算。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3、练习:打开书看42页第一题,你肯定会做,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能用三种方法更好。叫学生板演。

  4、小结:作为长方形求它的周长时,我们用(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比较好,作为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

  5、学习例3

  (1)出示:求它的周长就是求几个5的和,[口答算式]

  (2)小结: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6、练习:43页的第一题,能不能围一圈必须先求什么?还要注意单位,请独立完成。叫学生板演。订正。

  师:如果是70厘米够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请打出手势]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就等于它的边长。()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4、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12厘米。()

  (二)填空题

  1、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厘米。

  2、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__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

  4、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_它的边长应当是________。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长是_______厘米。

  四、能力拓展:[如果你能闯过这一关,就说明你是最棒的]

  1、用两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操场,边长30米。明明沿着操场四周走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两圈走了多少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下图),其它三面墙围上一圈铁丝。铁丝长多少米?

  3、书44页第二题,量出它的长与宽,求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6

  说明:

  本案例运用北师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第五册。它在前一课经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并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案例:

  一、 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字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就是围绕树干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到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含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对!现在,一个操场的长和宽已经量好了,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校操场是来一个长方形,长105米,宽80米,小强绕操场四周走一圈,走了多少米?),求小强走了一周,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操场的周长怎样算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105+80+105+80=370(米)

  周长=长+宽+长+宽

  (2)1052=210(米)

  802=160(米)

  210+160=370(米)

  周长=长2+宽2

  (3)105+80=185(米)

  1852=370(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操场的周长了。

  (学生争着要说,课堂有些吵闹)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表示认同)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显得嘈杂)

  师:同学们,我们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了,再想想它说得对不对,这样才对我们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对于有些吵闹嘈杂的课堂,教者进行及时进行了有效的调控与引导,保证后面的进程的顺利进行。]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后来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所以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多媒体发出掌声和你真棒!的表扬声)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自己的喜爱填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

  [肯定学生各种算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强调哪种方法最简便,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思想。]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并填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同学们阅读并填写)

  师:现在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现在有一个操场,它是正方形,已知它的边长是90米,它的周长和刚才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比,哪个长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生:还是长方形长一些。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904=360(米),而长方形是370(米)。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三、 周长计算的应用

  1、 周长的基本应用(此步略)。

  2、 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55页的第5题:A、B的周长相等吗?

  师:计算B图的周长,光靠图上提供的数据行吗?

  生:不行。

  师:那么,还必须知道哪些数据才行?

  (请一名学生到说出来,并上面指出来,同时电脑闪烁显示)

  师:这样,没有标出数据的两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生: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是这样算的: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02+52=30(厘米),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5+7+2+3+3=30(厘米),它们是一样长的。

  生:噢!我发现──(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想说,教师示意他到前面来指着B图形接着说))如果把这两条短边分别移到外边去,就和A图形是一样的了!所以B图形的周长的算法也和A图形是一样的!

  (教师用多媒体配合演示,下略)

  [对于B图,学生用逐次计算每条边长度或通过移动,知道与A图算法一样也均予以肯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发展。]

  案例评析:

  1、 以持续发展为着眼点,重组教材,引导探究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教者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教学,充分反映教者了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

  在联系实际复习周长的含义之后,教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看上去周长差不多),哪个周长长一些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滚、围、先量再算等多种策略。对于这些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处地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两个操场,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呢?又一次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学生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之中了。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这不仅验证了刚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时又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个挑战的问题出现了:图A与图B,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再一次进行学习与探究、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三轮的学习探究与讨论交流中,教者始终没有以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指出哪个方法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合理的,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显然,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我们就不仅应当承认这种时间差,而且还应承认路径差。正如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所说:(学生)所选用的策略,在教师眼中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眼里并没有好坏之别,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合理性,就值得肯定。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又不应该追求任何强制的统一。在类似的计算周长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算法,对他们的不同算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到公式中去,可以让他们说说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会掌握用周长公式计算的方法。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意义的。

  3、采用多种有效策略,调控探究进程,做到自由而不散乱

  新课程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就必然要引导学生。但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又可能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因此,面对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充分讨论,又保证学习进程的顺利进行呢?

  对于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能够有一颗平常心,同时有一些容忍,即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吵闹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必须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本堂课讨论过程中,学生也有些吵闹。教者首先是宽容与容忍,但教者并没有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恰恰相反,通过一些科学的调控手段,有效地控制了课堂的学习探究进程,保证新一轮讨论、交流与探究的进行。教者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来改善课堂一些不良状况的:

  一是重复和确认。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瑞思尼克曾: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是教师控制教室对话的两种最明显的策略,这两种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发言,从个体自我意思的表达,转化为全班可以共同沟通的语言。在讨论三种算法时,有同学对第一种解法的同学显得不屑一顾,而且显得有些不耐烦,这时教者及时肯定并重复这名同学的发言,使课堂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其二,还可以通过强化和淡化的策略来改善课堂的不良气氛。即对于教室运作有用的信息就予以增强,对于干扰或暂不能处理的信息则予以忽略或淡化处理。这样,有用的信息将被有意的放大,而无效的信息则被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忽略不计了。如当有同学说他喜欢第二种算法时,又有同学显得不耐烦,这时教师通过语言提醒学生听取别人的发言,既是尊重别人,同时对自己学习也有帮助,同时对随后的学生发言鼓掌表扬,强化倾听别人发言的交流风气;对随便乱发言的人不予理睬(淡化),一下子就改善了课堂中出现的不良状况。

  其三,要充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策略在本节课也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教学中,教师能尽量退到后台,尽量缩小自己(的权威)。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这样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建构起自己对学习的自信心。此外,通过多媒体中设置的鼓掌声与表扬语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

  正方形

  方法一:5 3 5 3 =

  16(米)

  方法一:4 4 4 4=16(米)

  方法二: 5× 2 3 × 2

  =16(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 3)×2 = 16(米)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给予学生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探索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树叶、直尺、磁钉、棉线。

  学具准备:三角尺、学具袋、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淘气的小动物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非常着急。为了保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办法,他打算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学生交流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围上了篱笆,保护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学生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国旗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

  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漂亮。(老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同时板书)。

  3、完善周长概念。

  师:米老鼠看到唐老鸭把图形的周长描得这样好,也不甘落后,找来了4个图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图形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

  生:......

  师:象第二、第四这样没有围拢,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没有周长。第一、第三这样首尾相连,围拢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他们才有周长。

  师:现在你觉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完整吗?如果不完整,还应该加上什么词语才准确。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适当板书封闭图形,完善周长概念,然后读一读,要求读出里面的重要词语)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能不能利用周长帮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准备多长的篱笆才能把菜地围好呢?

  (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小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圆的周长。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帮王老伯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难题: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师:同学们的量得很准确,也计算得很细心,唐老鸭想和他家比试一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欢迎来到智慧宫,现在进入第一关"1、火眼晶晶辨真假。"

  2比眼力,考智力。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能多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五、布置作业

  回家找找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

  2、会描绘平面图形的周长。

  3、能推导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培养学生归纳和推导公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周长的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自己买过衣服或裤子吗?

  生:没有。

  生: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胖约了小丁丁陪他去买裤子,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媒体演示:裤子太大了)

  师:如果你是小丁丁,会和小胖说什么?

  生:再换一条小点的试试。

  生:这样太麻烦了,先要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师:你能向小朋友解释一下什么是腰围吗?

  生:腰围就是腰这里的周长。

  师:谁想来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呢?

  生边演示,边说明:从一端绕腰部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

  师:刚才同学还提到一个词,就是周长。我们平时说不说腰这里的周长呢?那什么时候才用到周长,周长的概念到底如何?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

  二、主体探究

  1、周长的概念

  媒体演示

  师:你知道小青虫爬的一周是桑叶的什么吗?

  生:桑叶的边长

  生:桑叶的周长

  师:对了,从桑叶的一端开始沿着它的叶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那你说说我们在描叶子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把叶柄也描进去,它也是叶子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叶子,描描它们的周长。

  生操作。

  师:除了树叶以外,看看我们的教室里,你想知道哪些物体的周长吗?

  生:桌子、黑板、椅子……

  生:周长是指平面图形的,应该说桌子桌面的周长。

  小结: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师:你知道周长的单位是什么?

  生:是长度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举例的黑板、桌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推导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1)计算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

  图A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图B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2)猜测

  长方形的周长和_____________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和_____________有关。

  (3)证明你的猜测

  (4)结论

  长方形周长=_____________,正方形周长=_____________。

  三、练习阶段

  1、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

  讨论:需要测量哪些边长?

  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转换成长方形,测量出其长和宽。

  比较:(2)、(3)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相同但是面积不同,面积指的是图形的大小,而周长指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2、请你自己设计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是周长不同。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经过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索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实例,体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有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长的含义

  (1)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

  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讨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

  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4)归纳:没有缺口的图形或者说“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指出实物的周长

  (1)同学们看,一片树叶、一面国旗,它们都有周长吗?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长的方法

  (1)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周长是什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提出问题:小蜜蜂为运动会准备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奖牌。屏幕出示:

  如果给每个奖牌装上一条金属边,每个奖牌要用多长的金属呢?

  (2)动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3)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2

  一、认识周长。

  1.理解边线。

  师:今天老师有机会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所以我特意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蜡笔小新、史奴比、机器猫的头像)老师把它们藏在了你课桌中的1号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剪下来。(学生动手剪)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样剪的?

  生1:我选的是机器猫,我把边上的白纸剪掉。

  师:也就是怎样剪的?

  生2:我是照着轮廓剪的。

  师:也可以说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师:老师还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剪的。(出示学生没有沿边线剪的作品)你觉得哪个剪得好看?(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样剪得。)

  师: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剪的。和大家一样,也是沿着边线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体上的边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和图形,你能找到它的边线吗?(学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选择的是剪刀的边线。

  师:哦,真不错!

  (其他学生说一说)

  3.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

  师:我们把生活中的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就能得到这样一些图形,你把它们的边线描出来吗?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来描一描。

  (生打开书,完成第2题。)

  学生交流。

  师:他描了多少边线?

  生:围了一圈。

  师:她是描了一周的边线。(板书:一周)

  师:一起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描的。(电脑展示)

  4.揭示周长概念。

  师:其实,同学刚才摸了这些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这一周边线的长有个名字,就是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学生指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

  师:这个半圆呢?

  (学生指半圆的周长。)

  师:请你选一个图形说一说,指一指。(同桌活动)

  师: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长在哪里?

  (学生分别指出了信封、练习本、钢笔的周长。)

  师:钢笔选择一个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长。

  师:老师在我们常熟实验小学里拍了一些镜头,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谁的眼力好,找得准,找得多。

  (出示树叶、树干、画、钟面、操场跑道……等图片)

  师:说一说你找到了谁的周长?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长,是最外面的那条线。

  生2:我找到了树叶的周长,就是它的轮廓线。

  生3:……

  师:顾老师觉得我们三(4)班的同学真得很厉害。

  二、测量周长并计算。

  师: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币、明信片)

  师:你认为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长最长,硬币的周长最短。

  生2:我认为五角星的周长最短。

  师:最长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个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生:可以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长。

  师:每个小组已经选定了一样东西,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学生小组活动)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是怎样测量的。请你们来交流。

  (请一组学生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测量出这些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测量出两条边,因为它们相等,就可以了。

  师:只测量2条边的同学请举手,有没有测量4条边的?

  生3:我们有另一种办法,是用线把明信片裹起来,再量一量线就可以了。

  师:用尺量的请举手。用绳子围的请举手。有的同学用直尺量,有的用线围(板书量、围),都得到了这张明信片的周长。若要选择一种方法,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生:用直尺量。

  师:同学们,测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先把线把五角星围起来,把多余的线剪掉,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2:我们只要量出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因为10条边一样长。

  师:测量硬币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们用线把硬币围起来,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在测量五角星时,我们用了量一量和围一围的办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在测量硬币时,我们只能用围一围的办法。

  师:在测量这样的直线图形的时候一般用尺量比较方便,而测量象硬币这样的曲线图形用围的方法比较好。你的方法用对的请举手。

  师:老师给你一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吗?可以直接报出答案。

  (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师: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生:都是算的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出示一个正方形,没有边长数据。)

  师:有的时候不需要测量也可以。(出示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师:把你的纸拿出来看一看。请你算一算它的周长。

  生:4×4=16(厘米)

  师:真不错!同学们不仅方法多,还能从中选择最好的办法,学会了算周长。

  三、应用。

  师:顾老师建议,不妨我们自己也来创作一个图形。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绳子。它们的长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来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使它的周长是60厘米吗?

  (学生先自己围一围,再上台展示。)

  (有一组学生在围的过程中发生重合——)

  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段重合了。

  师:下面的同学围成的图形周长是60厘米的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都创造出了自己的图形,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都是60厘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因为绳子是一样长的。

  师:当周长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图形。

  师:我们常熟实验小学(3)班的同学,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书签。后面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书签就在你的2号信封里,请你课后把这个书签剪下来,并测量一下它的周长。

  因开放而深入――《认识周长》教学随感顾惠芳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教材。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进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最近,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颇有感触:

  1.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边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图形――找物体一个面的边线――描平面图形的边线――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找到生活场景中的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自己指出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看到了几十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这得益于对举例的开放。

  2.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不至于费时太多,教学中我安排三个图形――圆、五角星、长方形同时让学生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3.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展示意义建构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围一围”的活动,让学生用60厘米长的绳子围一个图形。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围成的图形有:心形、近似圆、椭圆、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它们的周长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那些图形的周长都比60厘米小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周长是多少?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这是对周长的认识这一课学习的回顾、总结、提升……

  开放让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开放让概念凸显本质,开放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计算相应的周长、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只要今天能获得三颗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师奖励的礼物了。

  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封。请你打开,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学具?你能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学具来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一)围一围。(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看,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围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呢!

  (钥匙、松树、五角星、三角形)

  2、师:你能用一根丝线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线围一围。

  要求

  (1)要把老师给你的线都用完。

  (2)把你围好的图形形状填在作业纸第一张表格里。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师: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用线围成的图形真好看。

  4、师: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好吗?

  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把线拉直,用尺量一量)

  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填表格,在小组内交流。

  5、评价:完成老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评价表里贴好第一颗星。

  设计说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线围出美丽的图形。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摆一摆。(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请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长度是多少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师:你打算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

  把你围好的结果填在作业纸第二张表格里。

  交流:我摆的是长方形,它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我摆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4、互相评价:同桌两人交流、评价。为成功的小朋友在评价表里画上第二颗星。

  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学具,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用纸头来玩游戏吧。

  老师帮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小纸片(长:10厘米,宽:6厘米),你能从这张纸上看出有哪些数学问题,并提问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吗?

  生:这是什么图形的纸?回答:长方形的。

  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回答: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生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生:它的周长是多少?回答:长大约~厘米,宽大约~厘米,周长大约是30厘米。

  师:要确切知道这张纸的周长,怎么办?(量一量)

  请大家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并汇报你是怎么量的,看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结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设计说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评价同学的回答。给他们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提问、猜测、评价、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剪一剪。

  师: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师:对,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其实就是这个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板书:宽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下面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把这个正方形剪下来,注意不要剪歪了。

  学生动手剪正方形。

  师:你会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64=24厘米)

  师:你能再把这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剪。

  师:现在,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方法一:46=24(厘米) 242=12(厘米) 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 3+6=9(厘米) 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结:大家刚才想出了几种方法,这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说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在折、剪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特征,熟练周长的计算。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还有什么学具我们没用呢?

  师:读要求: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小组合作,小组长记录填表格。

  2、小组交流。(课件出示)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3、师: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师:都是由十二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5、师:在我们拼出的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排出的图形越长,它的周长越长,排出的图形越方,它的周长越短。)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拼一拼,培养学生协作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拼图形和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观察、比较、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4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例3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15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西师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数学教案06-15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04-03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02-26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04-15

《圆的周长》教案06-04

周长的认识教案02-28

圆的周长教案10-17

圆的周长教案07-05

《圆的周长》教案07-13

《什么是周长》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