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5-25 07:01:2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知道更多动物尾巴的不同用处,并能大胆讲述。

  3.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殊用处,并能大胆交流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处。

  2.物质准备:《动物的尾巴》PPT课件;自制动物尾巴每人一条;操作图四份;黑色彩笔16支、桌子四张;小椅子四把为一组,共16人;《虫儿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藏小动物尾巴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对应的小动物名称。

  2.观看视频,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

  播放视频《这是谁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小动物的尾巴以及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猜出是哪一种小动物。

  二、结合故事《谁丢了尾巴》,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结合故事内容,了解小燕子、啄木鸟、松鼠尾巴的形状及用处。

  (1)提问:小燕子、啄木鸟、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

  小猴拾到的'尾巴究竞是谁的?壁虎的尾巴又有什么作用?

  小结:小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一样,可以用来保持平衡控制方向;啄木鸟的尾巴像小椅子一样,捉虫子的时候可以用来支撑身体;松鼠的尾巴像毛茸茸的大围巾一样,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可以防止摔伤,也可以当作厚厚的棉被盖在身上;壁虎尾巴有断尾自教的作用。

  (2)提问;如果动物的尾巴相互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帮助起跳,有的可以维持身体平衡;有些动物的尾巴是他们的武器,可以用来自卫和捕食猎物:有些动物用尾巴来驱赶蚊虫;有的也用尾巴来表达感情。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连连看,探索发现更多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

  1.幼儿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将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找一找、连一连,并相互讨论连线的依据。

  2.请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派一名小代表来说一说他们组为什么这么连。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游戏《揪尾巴》。

  2.益智区探索更多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几种果核,了解它们的特征,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2、学习分类,观察比较果核的不同。

  3、在集体前面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各种果实的'果核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经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时候都吃过哪些水果呢?

  2、教师:在我们吃的水果的里面会有什么呢?(果核)

  3、教师:小朋友们都吃过哪些水果里面会有果核呢?它们的果核都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所吃到过的果核。)

  (二)引导幼儿观察果核,说出它们的特征,并比较不同。

  1、教师出示各种果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看,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都是哪种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大胆描述它们的牲,比较差异。

  教师:这些果核它们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

  (三)巩固幼儿对果核的认识。

  1、教师请翻看幼儿用书,请幼儿给果核找家。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画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里面还有很多的果核,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个水果宝宝里面呢?

  2、请幼儿先说一说这些果核都住在哪个水果宝宝家里,再把它们连起来。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果核,以后小朋友们在吃水果的时候也可以去多多观察,看看这是什么水果,水果里面的果核又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一说。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的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14个装有礼物的纸盒,幼儿操作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5以内的序数,知道“第几个”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歌曲《汪汪队立大功》片头曲,带领幼儿入场

  2、谈话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汪汪队的故事吗?汪汪队里有谁?有几只狗狗,他们叫什么?(幼儿回答:莱德队长,毛毛,阿奇,灰灰、、、、、、)今天我们就去狗狗们的家去参观,你们想去吗?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PPT出示莱德队长)

  二、基础部分

  (一)创设情境,感受序数的方向性

  1、美食大作战战,在左右方向点数序数

  师:莱德队长现在在哪里啊?(幼儿回答:厨房)现在莱德队长要给狗狗们喂早饭了,孩子们,你们愿意来帮忙吗(幼儿回答:愿意)

  师:现在有几碗狗粮(7碗),说明有几只狗狗需要喂食(7只),每只狗狗想吃不一样的食物,我们先来看毛毛想吃什么

  师:毛毛想吃第几碗,有哪位小朋友看懂了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符号的意义。

  师:阿奇想吃2碗狗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阿奇找到他的食物

  小结:在左右方向可以使用序数,代表从右往左数,代表从左往右数

  幼儿按顺序帮助其他狗狗找到想吃的食物7,4,3,2,

  2、快递领取战,在上下方向点数序数

  师:狗狗遇到麻烦了,他们的快递到了,放在架子上拿不到,你们愿意帮狗狗们拿快递吗?

  师:这是阿奇想要的快递,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

  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2的意思,并说出阿奇的快递在从下往上数第2个柜子

  师:现在毛毛的`快递在第几个柜子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3的意义,并说出毛毛的快递在从上往下数第3个柜子

  小结:在上下方向也可以使用序数,代表从下往上点数,代表从上往下数

  幼儿依次帮助狗狗拿出想要的快递(1,6,4,3,7)

  (二)操作活动:零件收纳大作战

  师:灰灰说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收拾零件,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师:这是灰灰的收纳图,上面一共有几层(7层),每层里面可以放几个零件(7个)

  师:这是灰灰需要你们整理的零件,你们能看懂图片的意思吗?

  幼儿猜测图片上符号和数字的意思,教师带领幼儿操作2——3次

  小结:要先根据确定从上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再根据确定第几列。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并点评幼儿的操作

  三、结束部分:礼物大作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序数

  师:莱德队长感谢我们小朋友今天的帮助,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不过需要通过莱德队长的考验才能拿到礼物。

  在地面上摆放14个纸盒,里面装有小礼物

  摆放示意图:

  师:现在礼物装在了藏宝箱里,小朋友们需要从看提示,从不同的小狗处出发,走规定步数到箱子中领取礼物。(例如从阿奇那里出发,走到第三个盒子那里;从小栎拿出发,走到第四个格子那里)

  教师引导孩子逐一上台按提示领取礼物。

  提示示意图:

  活动总结

  首先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于游戏情境很敢兴趣,能主动猜测不同符号所带来的的意义并积极投入游戏,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的不够细致,有幼儿不理解怎样先看排再看列,来确定零件摆放的位置。与此同时在对序数进行名词解释时,表达不够精确。其次我在上课过程中,语速略快,声音比较平淡,在点评环节时过于简单,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成果。最后在幼儿操作用具上制作的不够细致,没有完全塑封,出现了漏气的现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藕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秘密,并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欣赏农民伯伯挖藕的场景,初步了解藕的生长环境,感受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藕、录像、小刀、藕制品、记录表,记号笔、颜色贴、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一、逐步展示藕的几个部分,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为什么认为它是藕呢?

  二、观察藕的外部特征

  2、师: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得象什么?(象小朋友们的小胳膊,小腿等)

  (幼儿通过看、摸、捏、闻等表述藕的'颜色、形状、节结、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师幼,集体记录。

  三、探究藕的内部秘密

  1、师:藕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你们知道吗?(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猜测。)

  2、幼儿验证,表述并记录发现。(师幼:藕里面的颜色更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像蜂窝、望远镜……),切开的藕有细细长长的藕丝连着,还有白白的藕汁,有的里面有水。

  四、观看录像,了解藕的生长环境。

  师:藕长在哪里?(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回答。)

  2、观看录像。(教师适当配以介绍)

  师:“你们知道藕长在哪里了吗?它有叶子吗?农民伯伯们是怎么找到藕的?

  教师出示带荷叶的藕;农民伯伯们顺着荷叶下的茎用脚先探到藕,然后使劲的用手把它从水下深深的泥里挖出来。看了农民伯伯们挖藕你有什么感觉?(他们很累,很辛苦)

  五、藕的作用

  师:藕有什么用呢?可以怎么吃?师幼谈谈藕的吃法、营养。

  师幼:炒藕片,煮糯米藕、作藕粉、作藕圆、藕罐头、藕汁等、

  六、结束活动

  幼儿观看藕制品,品尝生藕片。(猜谜语)

  师:农民伯伯们挖藕那么辛苦,我们能不能浪费呀?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拥有宽大的草坪,有多条小路,有树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绿了,桃花开了,一些小虫子也出来了。孩子们很爱在草坪上玩过家家、挖土、玩沙。有时老师会听到几个男孩子说:“老师,我捉了一只西瓜虫。”引得其他孩子都来观看,都来找西瓜虫。西瓜虫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虫,因名字感觉亲切,还会像变魔术一样变成西瓜样子,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关注。

  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样子?在哪里容易找到西瓜虫?西瓜虫吃什么?……等问题都是孩子们爱问的问题。教师由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西瓜虫”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了解、认识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小虫子,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2、认识西瓜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3、学会使用辅助工具(放大镜)研究西瓜虫。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捉到西瓜虫装在观察瓶中;

  2、放大镜、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虫图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伙伴,了解西瓜虫的生活环境及名称

  今天小朋友到这里来玩,还带了一个小伙伴呢。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虫吧。)

  你是在哪里找到这个小伙伴的?这些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原来西瓜虫喜欢住阴暗、潮湿的地方。姜老师告诉你们,西瓜虫还有一个大名,学名叫“潮虫”。

  二、观察西瓜虫,认识西瓜虫的身体、外形特征和习性

  1、我们的小伙伴太小了,用什么可以帮我们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镜

  现在你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西瓜成身上有什么?(它背上有什么、头上有什么?有多少对脚呢)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教师指导观察,了解幼儿观察情况

  2、交流西瓜虫的外形,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

  让我们的小伙伴休息一下,我们轻轻坐到这边来。

  提问:你看到西瓜虫身上有什么?

  ①你知道哪边是头吗?

  ②你数清它有几对脚吗?

  ③西瓜虫为什么可以蜷起来?

  小结西瓜虫外形:

  头、触角、躯干、许多节、七对脚

  (以上边讲边看图片)

  3、西瓜虫什么时候会蜷起来?它为什么要蜷成球形?

  西瓜虫真的死了吗?

  教师小结:西瓜虫蜷起来是为了躲避敌害,假死。是一种自我保护。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会这样自我保护?

  4、跟西瓜虫游戏

  (大块积木,纸棒)

  你可以把小伙伴请出来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虫的小房子里玩。你可要照顾好你的小伙伴,别把它弄丢或踩到了。

  幼儿自由玩虫。

  5、结束

  1)我们要带小伙伴回去了(集中幼儿)

  2)你跟西瓜虫玩的快乐吗?我们玩了昆虫,要把手洗干净。

  活动延伸:

  1)你知道西瓜虫吃什么吗?它是益虫还是害虫?

  2)我们回去喂西瓜虫就会知道答案了。

  3)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小朋友要耐心观察,看谁先发现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反思:

   首先,从内容选择、材料准备方面来看。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西瓜虫因为会蜷起来而显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会太害怕。西瓜虫很容易找到,材料准备上,每人一只虫、一个观察盒,方便孩子仔细观察、亲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这一过程中,让每位孩子照顾好自己的小伙伴,介绍伙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虫的关系,又反映了孩子对西瓜虫已有的经验、认识。认识西瓜虫首先从观察身体结构开始,观察西瓜虫实物,用放大镜能看得更清楚。看图片可以准确的认清头、触角、几对脚和变成球形的样子。孩子们很惊喜地发现西瓜虫身上一条一条的线。认识西瓜虫也是为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做准备。因为西瓜虫的身体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来。

  在“假死”讨论这一环节,孩子们对“危险—自我保护”讨论不够,教师就在操作活动中再引导、观察、讨论。跟西瓜虫做游戏孩子们可开心了。利用积木、纸和笔,让西瓜虫爬、滚、比赛,让西瓜虫的有趣发挥得更好,还有几个孩子自发地给西瓜虫画像,把自己的认识展示出来。

  总的来说,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提升了经验,知道了“潮虫”这一名字,对西瓜虫的生活环境、西瓜虫的身体和“假死”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活动中,孩子和老师、孩子和虫、孩子之间亲近、愉悦,乐于探索,较好地达到了三个目标。课后,孩子们对兴趣更浓了,纷纷要求带回家去喂养,延伸活动很自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目标

  1、在拣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大蒜、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1、拣菜。

  —(出示一筐菜)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小下大,又扁又宽;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2、种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取部分韭菜、大蒜、葱,切下其下半段。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得高。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建议

  引导幼儿观察韭菜、大蒜、葱的生长情况,启发幼儿探索、发现根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部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要有洞都能吹出泡泡。

  2.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猜想和探究结果。

  3.通过创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体验探索泡泡秘密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有洞都能吹出泡泡。难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猜想和探究结果。

  活动准备

  视频、轻音乐、PPT、泡泡液、盆子、毛巾、泡泡棒、小篮子、鸡蛋分离器、钥匙、

  儿童剪刀、纸筒、叶子、毛根、实验记录单、黑板、磁铁、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吹泡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田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们看!哇!好多泡泡!好美啊!请你们找一个喜欢的座位坐下吧。

  (二)泡泡棒引入,巩固已有经验1.出示材料教师:你们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吗?那你们知道吹泡泡需要哪些工具呢?(依次出示盆子、泡泡水、泡泡棒、毛巾)教师:那吹泡泡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不对着小朋友眼睛吹;不把泡泡水弄洒)2.幼儿尝试吹泡泡教师: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等会小朋友自己找一个泡泡棒去尝试,不用抬小椅子。成功吹出泡泡的小朋友请把泡泡棒放在前面的篮子里,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音乐停止请回到座位。3.幼儿分享经验,教师小结

  教师:谁来分享一下成功的秘密。

  教师小结:吹泡泡先要蘸一点泡泡水,让这里结上一层薄薄的泡泡膜,然后用嘴轻轻的吹。(三)幼儿对4种工具猜想验证并分享1.教师出示介绍材料(钥匙、鸡蛋分离器、儿童剪刀、纸筒)教师:除了泡泡棒,田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出示材料并简单介绍)。

  2.教师介绍记录单

  教师: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田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实验记录单。一共4种材料,钥匙、鸡蛋分离器、儿童剪刀、纸筒。问号表示你开始的.猜想,小手表示实验后的结果。如果可以吹出泡泡用什么表示?不能吹出用什么表示?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两种符号表示能与不能。请小朋友先完成问号下的猜想。还是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音乐结束后拿着记录单回座位。

  3.幼儿完成猜想部分并分享教师:谁愿意来分享自己的猜想。你为什么觉得**吹不出来泡泡?谢谢你的分享,还有小朋友来分享吗?

  4.幼儿实验并记录教师:那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我们都去试一试。你们在实验时要记得记录小手下的实验结果哦。带着记录单去实验,要注意保护你的记录单不被泡泡水打湿。给小朋友两分钟的时间,完成记录单后请用磁铁贴在黑板上。

  5.个别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这是谁的记录单,请你来分享一下你的实验结果,好吗?(请失败幼儿来分享)

  6.教师总结教师:这四种材料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那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恩,对!有洞的材料就可以吹出泡泡。

  (四)幼儿改造叶子、毛根,再次探索

  1.教师出示树叶、毛根,幼儿猜想教师:田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这是树叶,这是毛根。它们能吹出泡泡吗?谁有好方法?

  2.幼儿实验

  教师:田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毛根和树叶,请你们先去操作台把你们的想法变出来,然后在用泡泡水试一试。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请把你变好的材料放到前面的篮子里。

  3.幼儿分享,教师总结

  教师:这是谁的?你成功了吗?请你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教师总结:没有洞的材料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变成有洞的吹出泡泡。(五)结束活动教师:除了田老师带来的这些材料,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吹泡泡,需要我们善于发现。我们一起去幼儿园找一找,继续探索泡泡的秘密!

  活动总结

  小朋友们对吹泡泡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活动主题十分贴近幼儿生活。探究是科学活动的主题,而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探究,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同时,在探究中使用记录表进行及时的记录,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习惯。小班语言领域《小兔乖乖》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反思幼儿园大中班爱国教育《我爱祖国》国庆节主题课件ppt下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目标:

  1. 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 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 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 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 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 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 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反思:

  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2.师:不倒翁真的不会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开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个圆圆的,滑滑的底部,那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是粘在中间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把它粘在旁边会怎么样,猜猜看(往一边倒,试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间。

  3.师:把底部反过来,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紧,又会怎么样呢?(试验)证明:中间的重物不仅要粘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有益的学习经验:

  区别里外,增加空间知识。

  准备:

  1.1个菜盘,7个茶杯。

  2.纸盒1个,里面装一个玩具小狗。

  3.地上画圆圈、梯形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纸盒,把盒盖打开,拿起盒子使幼儿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来,放在纸盒的`旁边,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诉幼儿纸盒里也叫纸盒内。幼儿跟着说: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盘子和杯子,盘子里摆4个杯子,盘子外面摆3个杯子,让幼儿说出盘子里外各有几个杯子。

  3.指地上的圆圈,向幼儿解释,圆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圆内、圆外和圆上。请5、6、7个幼儿分别站到圆内、圆外和圆上,让幼儿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各有几个人。注意说出里外。按口令,幼儿站到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让幼儿说出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各有几个人。

  4.关上房门,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在房子里面玩,让3个幼儿站到外面,启发幼儿说出房子外面有3个小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幼儿在玩玩具时,经常在观察、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开?车灯为什么会亮?对电池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活动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探索的时间、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电池,了解电池的外形特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安装电池,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及作用,并体验安装成功的喜悦。通过操作、摆弄电池、探索电池的奥秘。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尝试自己安装电池,使电筒亮起来。

  3、感受探索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2、5、7号,)

  电筒若干个、电筒的横截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比较电池。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了了什么?“电池宝宝”

  (每个幼儿拿一个电池观察)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教师给电池分类,最胖的一号电池,依次是2号,然后是五号最小的七号电池。

  3、师生共同小结电池的外形特征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电筒安装电池。

  1、教师提问:“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

  2、“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电筒,请小朋友帮忙把电池装进去使他们亮起来”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3、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请把电筒亮的小朋友来演示“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把电池倒出来看看是怎样排队的)

  把没有亮的小朋友的电池也倒出来观察装的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电筒的横截面图片,演示正确的装电池方法

 三、幼儿进行二次操作

  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幼儿交流互相帮助

  四、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安装方法

  1、(要找合适的电池,把电池排好队才能使电筒亮起来)

  2、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3、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4、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教学目的:

  1、通过玩瓶子变“魔法”的游戏,初步感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可变成另一种颜色。

  2、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并从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装好半瓶水的魔法瓶,有颜料的瓶盖

  2、伴奏带

  3、颜色几时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教师扮演魔法师的'角色,邀请幼儿去瓶子世界参观。

  二、出示瓶子,引发幼儿兴趣

  1、邀请幼儿和瓶子一起跳舞,让幼儿主动发现瓶子里水的变化

  2、请幼儿给自己瓶子贴上颜色标志

  三、老师换瓶盖继续“变魔术”,进一步引发幼儿发现瓶子里的秘密。教师的瓶子里水的颜色再次发生变化后,带领幼儿也来玩这个魔术。

  提问:为什么你们的瓶子里的水没有发生变化?(引导幼儿回忆老师在“变魔术”前的小动作,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瓶子里的“秘密”)

  四、幼儿相互交换瓶盖(不一样的颜色),并做上颜色标记。

  五、再次玩变魔术的游戏,让孩子自己发现水颜色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幼儿邀请老师一起和瓶子跳舞。

  七、活动结束

  让幼儿回去试试其他的颜色混合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变成什么颜色。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哪些是危险的.事

  活动难点: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

  “胖胖喝进了盐酸”胖胖是一个虎头虎脑,模样长得十分可爱的中班男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胖胖从外面与小伙伴一起玩好,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烧饭,胖胖擦了脸、洗了手,就忙着找水喝。这是胖胖突然发现雪碧瓶里有“饮料”,捧起雪碧瓶就喝了起来……十分庆幸的是胖胖的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长海医院工作,而且他们的家也住在长海医院的职工大楼里。因抢救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胖胖又能正常地进食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胖胖的妈妈将盐酸拿回来,是为了洗马桶,打扫卫生用的。没想到一时疏忽险些酿成惨剧。

  二、讨论活动

  1、胖胖为什么会生病?

  2、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平时不能随意的去碰、去吃一些物品。

  三、看几副安全教育的图片

  图片一:下雷雨是小朋友在大树下避雨

  图片二:一个人在摸插座

  图片三:陌生人敲门马上把门打开

  说说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那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每组提供普通白纸、卫生纸和挂历纸纸若干、用三种不同特性的纸折好的小船若干、活动记录每组一张、喷壶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通过摸、捏、折等方式感知三种不同的纸。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纸,请小朋友说出什么纸?普通的白纸、卫生纸、挂历纸。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一些东西,请小朋友来看一下。

  师:现在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三种纸,老师想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这三张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小朋友通过触摸:如摸一摸、捏一捏、折一折,比较,说一说对纸的感受。

  2、猜测三种纸船的沉浮速度,观察并记录结果。

  ⑴师:这是用这三种纸折成了小船,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我们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这三种不同的纸折成的纸船遇到水会发生什么事情?

  ⑵请每组的男孩子将三种纸船同时放进水里,找出哪种纸做的船下沉最快,哪一种纸船下沉最慢?

  ⑶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幼儿比较说出:

  卫生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最快,白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较快,挂历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最慢。

  ⑷ 教师把实验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3、寻找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⑴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⑵请每组的女孩子操作“吸水性实验”:幼儿分别将水撒到三张纸上,观察纸的吸水速度,并与纸船实验结果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下沉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的快,谁就下沉的快。

  4、延伸活动:我们平时也会用很多不同的纸,那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那我们再来实验一下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中班科学活动纸教案03-26

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教案06-11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3-13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学活动沉浮教案10-28

中班科学活动《磁铁》教案01-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冰01-2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