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时间:2024-05-26 18:06:1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通过等号的再认识强化等式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发思考,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强化数量关系符号意识和数感;

  2.在观察、交流、讨论、思考中,掌握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悟移多补少,减多加少的策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提高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强化三个关系符号的意识;

  2.感悟移多补少的`策略及应用;

  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移多补少策略的突破;

  2.减多加少的规律探究;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人民币样币 教学课件 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起题。温故而知新

  2.解题。旧知与新识

  3.引题。学与思

  二、破题。

  1.出示符号。听学生谈谈认识。创设矛盾,刺激学生,引发思考。

  2.思考。

  3.交流。直观辅助,小结方法。结合学生的发言,重点讲述移多补少法和减多加少法。并在交流中提炼算式,感悟方法。

  4.利用数字再强化关系。14 = 8 12-()=()+()

  三、延题。

  1.变换成不等式。出示大于号及相应的数字,借助学生的经验解决问题。思考可以是几,最小是几,最大是几?归纳形成范围。

  2.探究规律。强化方法,找到共性。

  四、试题

  1.我会补算式。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熊大和熊二在抢红包。熊大抢到了20元,熊二抢到了10元。熊大应分给熊二( )元,两人的红包就同样多。

  五、思题

  我们学会了什么?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数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计数器表示的数。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符号正确比较。

  会用语言描述两个或几个两位数的大小关系,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验答案的不唯一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计数器、教学图片。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回答 激发兴趣:只要敢于挑战,我们就会成为勇者,今天大头蛙给我们设计了几个活动,你们有信心顺利完成吗?

  创设这一情境,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机勃勃,学生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开始活动

  学生独立数。

  汇报自己的数法。

  可能有:先数10个的,再数5个的;

  1个1个数的;

  两个两个数的。

  指名数,其余学生小声数。

  学生按要求写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按要求填空。

  全班订正。

  学生充分观察,说图中信息。

  根据信息说几种动物的关系,猜出羊、马的数量。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做,在集体汇报,并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小组一块研究探讨,全班订正。 活动(一):数数游戏

  1、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a、投影出示红果图,看谁又快又准地数出红果的个数?你是怎样数的?

  b、师说要求,生按要求数数。

  58—100、34—78、49—81

  同桌互数。

  c、师说要求,生按要求写数。

  12到25之间的数,大于39小于46的数有哪些?

  d、看计数器写数

  活动(二)比较数的大小

  1、电脑出示55页图,你看到了什么?

  2、填>、<、=。

  活动(三)数学冲浪

  师出示55页最后一题。

  只要我们能顺利完成这项活动,我们就能开启勇者之门,得到相应的礼物。

  不管学生怎样数的,只要数对即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做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复习,学生的兴趣浓厚,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经历参与数学活动,自主的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 引导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 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播放视频,菲菲的苦恼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菲菲吗?

  生:愿意

  师:那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重点复习,梳理知识

  1、思维导图概括复习所学内容。

  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思维导图边说边展示)。那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计算(板书:计算)都学了哪些?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

  2、计算

  (1)识别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信封,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出示许多算式卡片)

  师:这里哪些是我们这单元学的退位减法?哪些不是?为什么不是?

  (2)计算方法回顾

  师随机选几张卡片,问你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生的阐述,(板书: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口诀法)

  如学生无法全说出来,师引导帮助学生说出。

  (3)引导观察20以内减法表

  老师这个信封里展示的只是一部分的算式,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把它们一起请到了课堂(出示杂乱无序的口算卡)。看到这些算式卡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应该怎么整理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整理排列的方法。

  ①竖着观察

  出示十几减9的一列算式,引导生观察说出这一列的特点和接下来其他列的算式。(边说课件边出示,展示整个减法表)

  师:排好了这个表格,我们现在来找找藏在表格里的秘密(遮盖了其他列,只出示十几减9),引导学生说出特点“都是减9,即减数相同,被减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

  ②横着观察

  师用手引导生横着观察,师:对了,不觉间我们把大家说的按被减数相同排列给排好了,那么我们就来找找横着看有什么秘密呢?第一行都是11减几,接下来是......引导生说出12减几,13减几,14减几,15减几,16减几,17减几,18减几

  师:(遮盖其他行),找一找横着看又有什么秘密呢?都是11拿来减,也就是被减数相同,减数越来越小,差越来越大

  ③斜看

  师:那你们能找出得数为9的算式吗?

  生答,说一个出示一个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像一个楼梯,是斜的'

  师:让我们再来找找得数为8的算式

  生答,师出示

  师:得数为8的算式也是斜的,那么接下来应该是得数为7,6,5,4,3,2(师用手比划)

  三、巩固提升

  游戏一:

  进行一个口算小热身吧,快速说出得数。认真听老师的要求(配合使用白板功能放大镜),分别全班,男生,女生,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游戏二:

  谁是口算小能手?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口算pk。

  游戏三:

  比比谁写得多?全班参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得数为7的算式最多。(通过倒计时,播放音效,用小助手拍照展示)

  四、解决问题

  1,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老师改考卷算分数的时候要用到计算,买东西的时候也需要计算,那我们就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奶奶家有鸡11只,鸭有8只,鹅有7只。

  (1)鸡比鸭多几只?

  (2)公鸡有5只,母鸡有几只?

  师:回顾一下,刚才在解决问题是用了哪些步骤?

  引导生有序概括出:看,标,列,验。(板书)

  2,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明白每个数字的含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根据“14-5=9”这个式子(利用自带板中板功能),出一道题吗?老师先来说一说吧,我有14支铅笔,用了5支,还剩9支。谁想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五、归纳总结

  谁愿意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出示母鸡下蛋图让学生观察,问:左边这只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右边这只呢?谁一个月下的蛋多?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节复习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进行回顾和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线。

  第二,引导学生整理算式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第三,灵活运用、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

  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六、教学准备。

  课件;每小组5人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粘性展示板等。

  七、教法学法。

  1、兴趣激励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小组竞赛”的情境,在“竞赛情境”调动下,孩子们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也兴趣盎然。

  2、合作探究法。按顺序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及不同方向观察发现规律,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整理和复习)今天的数学课有些与众不同,我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哪个小组积极动脑、团结协作、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就奖励个哪个小组一些小红花,下课时根据红花的多少评选优胜小组。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小组竞赛”的情境,在“竞赛情境”调动下,孩子们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也兴趣盎然。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1、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线。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生自由答)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但这些知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想不想把它们穿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师: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例题,每个例题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请看大屏幕。这是例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预设:从小标题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学过的“十几减9”)

  师:你真善于学习!用找小标题的方法,找到了学习内容,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如果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到学习内容。我们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学习内容。师课件出示电子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成知识网络。这是?(十几减8、7、6)这是?(十几减5、4、3、2)这三部分都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部分。

  师:谁来出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考考大家?(预设15-9)

  师:计算15-9都有什么方法?(预设破十法,先算10-9=1,在算1+5=6,还有连减法,15-5=10,10-4=6,还有想加算减法)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把每种方法都讲得这么清楚,也奖励你一朵红花。

  师:谁再来说说例5的学习内容?(预设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没有小标题,你是怎么知道的?(踢进4个求没用,是多余信息)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例6呢?(预设: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是少几的问题用什么运算方法列式?(减法,用多的数减去它跟少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部分)你讲得真清楚!也奖励你!例5和例6属于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部分。

  【设计意图】面对学过的零散知识,整理时需要按照一定的主线梳理,把学过的知识重点提纲挈领地提取出来,这是整理复习课的第一重境界,这种把一本书读薄、读透的能力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能力。所以在这里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先全面看,从书中提取纲要性信息,这样为下一步的梳理知识点提供了一条主线。

  2、 整理算式、形成退位减法表。

  师: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有36道算式,(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么多的算式摆放得杂乱无章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吧!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摆,才能整齐呢?(预设1:可以把被减数相同的摆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预设2:被减数相同的摆一列,再按照减数从小到大排或是从大到小排更整齐。预设3:也可以减数相同的一行在按被减数从大到小排。也可以差相同的排在一起。师:同学们的真是太棒了,想出这么多的摆放方法和顺序,我们选择其中一种来整理吧!请看屏幕!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生读)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好,开始(生活动)

  师:这么快都摆好了!哪一组先来展示?有不一样的吗?

  师:刚才各个小组把被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横行,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竖列;对36道退位减法算式进行了有序的整理,并进行了计算。(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散落的知识点,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规律进行系统的整理才会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结构,经历这个过程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与课本上相同的表格。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张退位减法表,请仔细观察这张减法表,你能从不同方向发现它有什么规律吗?先独立观察,然后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活动自主观察屏幕上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师:谁最勇敢,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1:我发现竖着看,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就一个比一个多1。)

  (预设2:我是横着观察的,我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

  (预设3:我是斜着观察的,发现被减数和减数都加1,差不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同学们的观察的这样。(课件展示第一列)请继续观察其他竖列,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再找一列算算看。

  (学生活动找一竖列计算、观察、发现、汇报)

  师:回顾一下刚才咱们是怎样找排列规律的。

  (预设观察每一竖列、每一横行、每一斜行的算式特点,发现规律后再任选一列、一横行、一斜行算出结果验证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引领学生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寻找和发现,并适时总结出具体的步骤,这样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找规律和联系的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真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想不想带上你们这单元学习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去闯一闯数学城堡?好,出发!要进入数学城堡需要先通过智慧门,哪个同学来打开这三个密码锁?

  1、出示第一关:开智慧门

  11-6=()11-7=()11-8=()

  ()-7=5()-7=6()-7=7

  11-()=2 12-()=2 13-()=2

  师:这三个同学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密码破解出来了,奖励它们组每组3多红花。有么有信心闯第二关?请看第二关:搭桥过河

  2、出示第二关:搭桥过河

  不计算,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13-0 13-8 13-2 13-5 13-4 13-9

  师:认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不计算怎么知道谁的得数大谁的得数小呢?(预设: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

  师:谢谢你!帮大家搭桥,让同学们可以顺利过河,奖励你们组3多红花。

  3、借助红花榜,探究问题的解决。

  师:最后一关,红花榜优胜组才可以进入数学宫殿。现在我们来看看红花榜,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少)几朵?……)

  师:哪些信息跟这个问题有关系?那其他的几个信息对解决这个问题来说就是什么?(多余条件)用什么运算方法列式?(减法)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红花都能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红花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

  (四)总结收获。反思升华。

  师:说一说本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就一个比一个多1。)

  (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

  (被减数和减数一起都加1,差不变。被减数和减数一起都减1,差也不变)

  (我知道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有36道算式)

  (我知道了有序整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是的,有序的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希望今天这节数学课能在你们的心中种下一棵整理复习的种子,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整理复习的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出一朵美丽的大红花!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9

  教学内容:

  第93---95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二、基本练习。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 74+5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三、拓展延伸。

  1、 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 学 后 记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9、小熊队:15 + 7 = 22

  小兔队:10 + 7 + 7=24(最多)

  小狗队:10 + 10 = 20

  假日小队

  教学内容:

  第96---97页。

  教学目的:

  1:借助“假日小队”这个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每个假日小队中存在的数学,感受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假日小队”挂图,课件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使学生熟悉本课内容并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再通过师生共同反馈,让学生懂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更能体会书本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起。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将举行一个“小团队”活动,谁能说说我们将举行哪些活动呢?

  2: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3;教师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二:小组合作,获得新知。

  1;出示;“唱歌”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唱歌的有几人?伴奏的有几人?

  (2)谁能说说蘑菇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3)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汇报,板书:15-3=12

  (5)你能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6)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出示:“浇水”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两个条件?

  (3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要求“已经浇了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板书:35-8=27

  (5)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指名回答

  3:出示:“看节目”情景图

  (1 )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教师强调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出示:“照相”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 )小组讨论、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4 )提问: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5 )小组讨论、汇报。

  (6)教师强调:剩下的胶卷是:36-29=7(张)。还有9个小朋友,每人照一张需要9张胶卷。所以剩下的胶卷不够其余每人照一张。

  5:出示“捡废电池”情景图

  (1 )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 )根据图上的三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小组讨论。

  (5)各组汇报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分别板书出来。

  (6)教师带领大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三:教师归纳整理全课内容。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独立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一)”这节课主要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教材提供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练一练”等素材,帮助学生复习测量、平面图形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观察与测量知识,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世纪欢乐园大幅宣传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一(1)班的张老师想组织同学们去世纪游乐园放风筝。但是他们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二)设置问题,共同解决

  1.准备工作

  (1)师:大家想一想,要想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桌两位同学讨论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1:需要租车!

  生2:要买门票!

  生3:要买好吃的和带上风筝!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好,要先选好车、订好门票才能去。

  (3)师引导,帮助订票。

  师:张老师已经专门去调查了世纪欢乐园的一些购票要求,请大家认真观察,从购票要求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门票购票要求)

  世纪欢乐园购票要求

  身高在1米10厘米以下免票

  身高在1米10厘米~1米40厘米之间半票

  身高在1米40厘米以上全票

  生1:我知道身高不到1米10厘米的同学可以不用买票。

  生2:身高1米10厘米到1米40厘米买票,只需掏一半钱。

  ……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那么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生1: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生2: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 与 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生3: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

  票。

  师:你们的办法真棒!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测量身高时应注意什么,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1:测量时,不能踮脚尖!

  生2:测量身高时,应注意尺子的0刻度线和脚底板对齐!

  生3:尺子的上端和头顶平行!

  生4:我们测量身高需要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真好!请你用手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大约长度,同桌互相看一看。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物品的长度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测量教室的长度用米比较合适!

  生2:量课桌的高度和宽度用厘米比较合适!

  ……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生:1米=100厘米。

  (4)师:大家联系前面的学习,帮张老师解决了订门票的问题。刚才有同学还提出了租车问题。这是张老师在车站调查的每种车的座位情况,请大家来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本第46页第2幅图。)

  生1:我知道大客车可以坐48人,面包车可以坐6人,中巴车可以坐10人。

  生2: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42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48-6=42(人)。

  生3: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中巴车一共能坐16人,因为6+10=16(人)。

  生4:三辆车一共可以坐64人,因为48+10+6=64(人)。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他们班有66个同学,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请你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租的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租车的方案,全班汇报交流。)

  生1:租11辆小车!因为每个小车只能坐6人,租11辆正好66人。

  生2:太麻烦了,而且都租小车还会比较贵。我觉得租1辆能坐48人的大车,再租2辆能坐10人的车就行了!因为48+10+10=68(人),多2人,所以够坐。

  ……

  (师生一起讨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5)师:在停车场有一辆漂亮的汽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46页第3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车的哪个部位?汽车上美丽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会用七巧板拼吗?

  生1:小男孩看到的是车的尾部,小女孩看到的是车的侧面。

  生2:图案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它们分别有几个?

  生3:正方形有1个,三角形有5个,平行四边形有1个!

  师:你们会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吗?你还能拼出其他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到达世纪欢迎园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一(1)班的同学终于顺利到达了世纪欢乐园。

  (1)吃果子(第47页第1题)

  师:张老师请大家品尝带来的果子。

  ①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放风筝(第47页第2题)

  师:吃完了樱桃,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起风筝来,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每个风筝上都写有一道算式题,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你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做小花(第47页第4题)

  师:同学们的风筝放得可真好,张老师要发一些小花,当作鼓励。他请了两名同学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情况吧!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游玩归来(第47页第5题)

  师: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方法和答案。)

  4.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三)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了很多的收获。那请同学们回忆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同伴说一说。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等。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四)实践作业(第47页第3题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课下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的情境,将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有机地串联起来。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积极主动地帮助(1)班的同学,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解决购票的问题中,有学生想到比一比的方法,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从学生的回顾中发现,学生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有:数豆子、观察物体、七巧板、猜数游戏、测量等,稍一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喜欢的是那种动手、动口,寓教于乐、于活动的数学课,这样的课也应是自己今后教学的设计方向、努力方向。

  〖案例点评〗

  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作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在完整的问题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吕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灵活地运用教科书上所创设的情境图,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整节课让学生在完整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教师则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整理复习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走进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如:设计现实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虽然难度较大,但因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有的学生说:“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与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还有的学生说:“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说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已达到一定的程度,能灵活运用、综合思考问题,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1

  【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系统整理,并观察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沟通联系,合理,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算式卡片,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课前谈话: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喜洋洋是只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的小羊,希望小朋友们和他一样,做个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孩子。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看大屏幕。

  12-9=3 17-8=9 15-7=8 15-6=9

  11-5=6 13-4=9 11-3=8 11-2=9

  问题:

  1. 我们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时都用了哪些方法?

  2. 用破十法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板书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复习,沟通联系

  (一)整理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1. 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材料:

  (1)20以内所有退位减法的算式卡片。

  (2)一张表格

  问题:谁来说一说你们想怎样整理?

  提示:想一想组内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整理得又快又好。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问题:

  (1)说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2)请同学们快速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并把它写在算式的后面。

  (3)在算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4)为什么会出现后一道题比前一道题差多“1”的情况呢?(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算式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多“1”或一个比一个少“1”。)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

  1.小丽得了12朵花,小林得了9朵花,小东得了10朵花。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12-9=3(朵)

  问题: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要求这个问题怎么想?

  (3)谁能列个算式?

  (4)为什么用减法算?

  (5)解答正确吗?

  (6)根据所给信息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小月说:“我们一共折了14只纸船,其中黄色的有6只”。小军说:“我折了8只”。小月折了几只?

  14-8=6(只)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什么?

  (3)你怎么没用“我折了8只”这条信息啊?

  (4)能列个算式吗?

  (5)为什么用减法算?

  (6)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掌握了吗?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25页练习六,第4题。

  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板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

  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在表下面出示。

  38

  +6

  9872

  -16

  6638

  +27

  5598

  -6

  38

  教师: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21页第10题和第122页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我们还是在练习口算过程中来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5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教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

  教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出示第123页第15题,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得非常普遍,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24,125页,完成书上第16,17,1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3

  课型:复习

  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24页: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借助表格,画图等方式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渗透函数,统计,转化等数学思想。

  2、通过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理解算理,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教学重点:

  观察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发现并总结规律,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体认识。

  教学过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复习

  1、口算

  11-2=9+7=14-8=12-4=8+6=

  13-7=15-9=14-6=16-8=11-6=

  12-5=17-9=13-4=15-7=11-3=

  想一想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你怎么知道的?

  2、“1?—9=?”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1?—8=?”“1?—7=?”你能全部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得出结论:十几减9,去十尾加1。

  十几减8,去十尾加2。

  十几减7,去十尾加3。

  十几减6,去十尾加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表的初步模型,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二、探索规律: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题: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1)请同学们快速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并把它写在算式的后面。(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感受。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也越大

  3、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每一个算式的被减数(增加或减少1),减数就会(减少或增加1)而它们的差不变。引导学生得出:

  斜着看,算式的结果都相等。

  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算式的结果都是:一个比一个多“1”或一个比一个少“1”;

  斜着看,算式的结果都相等。

  想办法,怎样才能记住这36个算式呢?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

  四、归纳整理,巩固练习:ppt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课堂总结: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

  14-8=?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让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次的课堂上已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说1?—9=?的算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产生了智慧的碰撞,出现了比预想要好的效果,比如:课前没有想到的排列方法,此时却出现了许多种,这些思路闪现着孩子们灵动的火花。至于在巩固练习中由于知识,生活经验的不同,在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把握也不同,在设计练习时,由易到难,形式上也力求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力求与课堂上讲得遥相呼应。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利用表格得来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要尽量全面照顾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等的情况,而对于教材的探究与深入应力求做到更好!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100以内的加、减法算理和算法。

  2、形成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及进(退)位的口算,以及解决问题等知识。为了使大家进一步的掌握这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复习讲授】

  1、整理100以内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图。

  师: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加法计算?

  生: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又分成哪两种类型?

  生:两位数加一位数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两种类型。

  师: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减法计算?

  生: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小结:整十数也是两位数,我们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纳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那么本单元所学知识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结构图。

  2、复习加法。

  (1)出示教材第81页第1题。

  57+2= 57+20= 57+9=

  75+2= 75+20= 75+9=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①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②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为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3)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75+9)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9=14 70+14=84

  生2:75+5=80 80+4=84……

  (4)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3、复习减法。

  (1)出示教材第81页第2题。

  57—2= 57—20= 57—9=

  75—2= 75—20= 75—9=

  师:这些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减法。

  师:对!你会计算吗?

  生:会。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①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②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

  (3)突出退位减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75—9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15—9=6 60+6=66

  生2:10—9=1 65+1=66

  ……

  4、复习连加、连减和含有小括号的计算。

  出示教材第81页第3题。

  13+7+54= 67—8—50=

  38+(46+4)= 83—(27—20)=

  师:这几题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含有小括号的计算。你能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生1:连加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

  生2:连减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往右算。

  生3: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说得对!请按它们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计算,集中订正。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的第1、2题。

  第1题和第2题是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可适当选择一些题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的第3题。

  此题是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含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练习时可选取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特别是含有小括号的计算的顺序要重点强调,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反馈。

  答案:

  1、第1题:40 86 45 22 39 64

  第2题:33 37 66 77 38 58 43 79

  2.31 5 8 68 74 85

  3.96—4=92(本)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口算的时候应该是相同位上的数相加减,即个位数加、减个位数,十位数加、减十位数。要算得既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及不退位、退位的计算;另外还复习了连加、连减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计算时,要先想好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还复习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题意,再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05-2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整理与复习04-08

数学复习教案08-22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11-24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07-1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2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2-27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2-12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