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7 16:07:0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4○25○12○3

  3、看图回答

  ○○△△□△□○□△☆△

  一共有()△。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44

  13223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9+5= 9+2= 9+4= 9+8= 9+6= 9+3= 9+9= 9+7=

  (二) 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例图。 教师:大家会经常去游乐园玩吗?游乐园里除了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卖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你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买气球呢!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球图列算式: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能求出还有多少个气球?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列式:15-9=。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师:15-9,你想怎样算?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圆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

  ②因为9+6=15,所以15-9=6;

  ③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3.比较、优化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汇报的几种计算方法:说一说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学生个别汇报,全班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2、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出示菠萝图和苹果图,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减数都是9。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小结:今天我们学的都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在计算时,可以用破十法,把被减数里分成10和几,先算10减9等于1,再把1与几相加求出最终的得数;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4、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列这几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个别汇报。

  5、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强调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四)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破十法 想加算减 连减 10-9=1,9+6=1515-5-4=6 1+5=6 15-9=6

  作业设计:

  《学习辅导》

  2)9+( )=17 9+( )=16 9+( )=14 9+( )=11 9+( )=12 9+( )=13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

  (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

  (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

  (3)你注意过没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 组织学生模仿敬军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

  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

  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 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

  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

  (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

  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习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哪面?

  (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

  学生可能说出:

  ①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

  ②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学生 说不出来,可以直接提问:看图想一想,小明和小刚的位置 是什么关系?)

  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④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学生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游戏。

  (1)讨论: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好 朋友吗?

  (通过讨论并汇报,进一步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 眼,左脚、右脚。)

  小结:我们身体右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左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

  (2)谈论:人的手、脚、耳、眼都有左右之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要求听老师下达的口令,做动作。

  ①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②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③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楚在谁的哪一面。

  2.说一说。

  (1)坐在你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前)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3)(三位小朋友站成一横排)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再次强调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3.看图说一说。

  学生可能更多地用上、下描述物品之间的关系,要提示还可以用左、右来描述面包和牛奶的关系。

  4.摆一摆。

  (1) 把数学书摆在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

  (2) 把文具盒摆在中间,把数学书摆在文具盒的左面,把学具盒摆在文具盒的右面,最后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5.排一排。

  请一个小组6个学生上讲台,侧面对着底下的学生。

  (1)提问:(指第二个同学)XX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请第三个同学照样子说一说。

  (2)底下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说一说。

  6.看图说一说。

  (1)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2)月季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 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 ?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 8+2=10

  教学反思: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试一试”和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尺子上读10~20各数,帮助学生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感受数的大小。

  2、借助顺着数、倒着数等数数活动,积累加减法的活动经验。

  3、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和数的概念,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尺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计数,用11块小石头来表示11头羊,如果表示12头、13头或者更多的羊时,是不是也用一块小石头来表示1只羊呢?答案是否定的,古人也是很聪明的,想不想知道是怎样表示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计数。[板书课题:古人计数(2)]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十几。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问题三情境图。

  (1)让学生尝试解析12的两种表示方法。

  生:一块大石头表示1个十,2块小石头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12。

  生:一横表示1个十,2竖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12。

  (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让学生同桌互说后汇报。

  生:一块大石头表示1个十,3块小石头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13。

  生:一横表示1个十,3竖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13。

  (3)小练习:你能用上面的方式表示15吗?

  (4)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16吗?让学生独立创造后交流。

  生:用一个大圆表示1个十,用6个小圆表示6个一,合起来是16。

  生:用文具盒表示1个十,用6支笔表示6个一,合起来是16。……

  2、读一读。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的尺子图。

  (1)让学生尝试读出尺子上的数。

  顺着读: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着读:20、19、18、17、16、15、14、13、12、11、10。

  跳着读:10、12、14……;11、13、15……。

  (2)15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呢?

  让学生对照尺子明白前面的数更小,后面的数更大。

  (3)13与16中间有哪几个数?18与20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让学生先圈出已知数,然后再找中间的数。

  3、比一比,谁大?谁小?

  (1)你知道12和14谁大谁小吗?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后交流。

  方法一:数数法,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

  方法二:摆小棒法。12是1捆加2根小棒,14是1捆加4根小棒。4根比2根多,所以14比12大。

  方法三:借助计数器比较。……

  4、小练习:同桌两人一人报一个十几的数,然后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小结: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每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1。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填空,然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9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自己尝试用打结的方法表示数。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8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拓展提升

  1、按要求在里画“√”。宁老师家来了15位客人,每位客人吃一个苹果,选择哪一篮苹果合适?

  2、小白兔有8根萝卜,小灰兔有10根萝卜,兔妈妈又拿来4根萝卜,怎样分,两只小兔才有同样多的萝卜?再分给小灰兔1根萝卜,小白兔3根萝卜。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跟你的同桌一起说说。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4、5、6、7题。

  学生回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尝试理解并大胆表达。独立创造。用不同的方法读数。借助尺子理解。尝试比较。完成练习。动脑思考。回顾课堂。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2)

  11、12、13、14、15、16、17、18、19、20

  12<14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借助尺子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让学生有物可循。

  不足之处:学生比较数的大小时叙述不完整。

  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在相互的摩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才能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p6-p7、练习一 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e、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半时:1时半

  6:001:3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 )=10 8+( )=10 ( )+7=10 6+( )=10

  2.口答

  8+2+4= 7+3+2= 6+4+7=

  3.口算: 9+5=

  4.比一比:8+5= 7+5= 6+5=这三个算式与9+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它们都是加5的`算式;

  不同点:加法算式中前面的加数不一样……

  在9+5=的算式中,用凑十的方法把5分成4和1,9加1等于10,10加4就等于14.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这些计算方法来学习8、7、6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算法:8加几的算法

  (1)计算8+5=?

  请同学们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算法:

  a.从5个中拿出2个和8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从5个中拿2个和8凑成10,其实就是把5怎么分?(把5分成2和3,8和2凑成10,10+3=13)

  b.把8记在心里面,伸出5个指头,接着数……

  (2)学生口述师板书8 + 5 = 13

  ∧

  2 3

  10

  (3)师述:从5中分出2,跟8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3,就等于13。

  (4)动手操作,摆小棒

  请同学们把8+5=的算式用小棒来摆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提问。

  师进一步明确摆法:左面摆8根小棒,右面摆5根小棒,从右面的5根小棒中取出2根,放进左面的8根中,8添上2就是10,右面还剩3根小棒,10加3就等于13.

  2.自主探究7、6加几

  师:结合9加几和8加几的算法,你会算7+5=,6+5=这两个算式吗?

  (1)学生思考交流.

  (2)生口述,师板书7 + 5 = 12

  ∧

  3 2

  10

  (3)请一名学生板演6+5=的计算过程,师生共评。

  3.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课件显示,完成教科书91页“做一做”第1、2题。

  2.解决问题:课本91页的主题图。

  四、课堂总结

  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题1、2、3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

  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

  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84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学生说说数的方法。

  师:还可以怎样数?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你能比比6和7的大小吗?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学生活动:填符号: 5○6 6○7。 板书:5<6 6<7。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5()();

  ②号5○6 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 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乐园04-09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2-20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4-17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4-0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