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初中教案

初中教案

时间:2024-05-31 11:53:31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教案

初中教案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已经走向世界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等多种功能。健身长拳具有套路短小精炼、展现北方拳种的攻防技法特色、易教易学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特色身体运动方式和基本攻防技法的运用;形成端正的身体姿态,提高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勇猛顽强、积极进取、尚武崇德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水平四的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在之前武术学习的基础上,对基本的步型、手型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武术的动作路线正确、动作姿势的准确等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涨。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武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武术的攻防技法,学会闪身躲避伤害,能初步展示健身长拳第一段前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游戏比赛等方法,发展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塑造正确身体形态和朝气蓬勃的尚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起势、开步双劈、按掌前推、搂手勾踢、缠腕斩拳

  【难点】

  动作的协调连贯有气势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完整练习法:通过完整动作的学练,帮助学生建立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练习。

  4.游戏比赛法:通过游戏与比赛的穿插,帮助学生在乐中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练习效率。

  5.分组练习法:通过体育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组间竞赛,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6.递进分解练习法:便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课前对于着装的检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8分钟)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你说我猜”抱团游戏

  方法:所有学生以教师为圆心围成一个圆进行慢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回答字数进行抱团,如教师提问“中国男篮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第几名?”学生回答“第8名”。学生根据答案数字进行抱团。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专项练习

  冲拳、推掌、顶肘、闪身按掌、弹踢。

  【教学意图】游戏的形式可以增加趣味,也可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快慢结合,负荷适宜;配乐韵律操替代了传统的徒手操,在活动关节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放松心情,融入课堂。通过专项练习可以在进一步热身的基础上提升对武术基本功的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示范导入

  【教学意图】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健身长拳的动作特点。

  2.示范及讲解

  (1)示范健身长拳第一段完整动作。

  (2)讲解前五式动作要领

  【教学意图】边讲解边做示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分解动作更好的理解,使动作理论迅速回归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练习

  从第一式开始,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1)整体性练习:起势。纠错:双拳收抱腰间时头部前探。

  (2)开步双劈的领做模仿练习,教师进行纠错指导。纠错:抡臂时两臂的肘关节弯曲,不能借助身体之力。

  (3)整体性练习:起势+开步双劈。

  (4)按掌前推的领做模仿练习。纠错:闪身时上体不动,只是摆头。

  (5)分小组进行起势+开步双劈+按掌前推的连贯练习,教师进行纠错指导。

  (6)搂手勾踢的领做模仿练习。纠错:直腿向前摆。

  (7)缠腕斩拳的领做模仿练习。纠错:右手的缠腕动作不明显。

  (8)起势+开步双劈+按掌前推+搂手勾踢+缠腕斩拳连贯动作练习。

  【教学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教师的个别纠错与集体纠错,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回归正确动作,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4.比赛——武术套路大比拼

  比赛规则:全班分为4组,分小组进行练习,然后分别展示,小组互评。

  【教学意图】分小组展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能力及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小组互评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总结,表扬优生,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意图】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机体稳定状态,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强化本节动作要点。针对本节课进行鼓励性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场地器材

  田径场、录音机1台、磁带。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十、课后反思

初中教案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而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只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显著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处理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而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展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教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而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正如高尔基说:猎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猎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

  〔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2〕实验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一样,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一样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受力面积一样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只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原因是什么?学生会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稳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展处理: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能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展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结合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完毕后给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形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初中教案3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队的具体情况,做好训练、比赛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发展队员的身体素质,学习和改进专项技术水平。培养队员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训练成绩,把学校田径队工作做得更好,力争在中山区田径运动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现状分析:

  我校田径队有24名队员,从以往了解情况来看,由于我校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学生经验不足,训练不刻苦。和其他兄弟学校比起来,确实有许多不足,强项不强,弱项没有提高。根据这些现状和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训练目标和计划:

  三、训练目标:

  1、增强队员的体质,全面恢复队员的体能;

  2、通过训练巩固提高队员参赛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3、通过训练提高队员各项专项成绩,争取100米有提高,200米成绩更新幅度1-2秒,400米成绩更新幅度为5-6秒,800米、1500米、3000米成绩涨幅20-30秒,田径项目上争取人数有增加。

  四、训练重点及计划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跳高、跳远、铅球和接力项目,以争取在区运会上获得好的成绩。

  1、训练时间:

  周一到周五下午2:40——4:10;

  2、训练地点:

  学校操场

  3、训练方法:

  每周重复训练法

  4、训练对象:

  初

  一、初

  二、初三的队员

  5、训练内容:

  (一)素质训练:小跑步、高抬腿、后踢跑、交叉跑步、后蹬跑、纵跳、蹲起、跨步跑、行进间压腿、行进间踢腿、蹲走;

  (二)速度训练:5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400米、行进间 30米、超前加速跑;

  (三)力量训练:单足跳、蛙跳、三级跳、立定跳、跳台阶、俯卧撑;

  (四)耐力训练: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米、领跑、计 时跑;

  (五)反应训练:加距离触地往返跑、反方向起跑训练、听信号做起跑练习、听哨音做跑停练习;

  (六)柔韧练习:压肩、压腿、劈叉;

  (七)专项训练: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跳高、跳远、接力4×100米、4×400米;

  6、训练安排:

  星期一速度训练:①准备活动:a、3000米跑;b、压肩、压腿;c、30米小

  跑步、高抬腿、交叉步跑、行进间踢腿各两组;②100米、200米、150米各两 组;③放松;

  星期二力量速度训练:①准备活动:a、3000米跑;b、拉韧带练习;c、30 米单足跳、30米蛙跳各两组、30米加速×3;②200米2组、立定三级跳、纵跳30下;③放松;

  星期三耐力训练:①准备活动:a、5000-6000米跑;b、拉韧带练习、压肩、压腿;c、原地30米小步跑、高抬腿各两组、蹲起50下各两组;②800米限时 跑、沙坑跳远;

  星期四专项训练:①准备活动:a、领跑;b、行进间拉腿、踢腿各两组;

  c、30米行进间小步跑、高抬腿、跨步跑;②根据学生专项测试;③放松练习;

  星期五调整训练:①调整训练800-1000米、加距离触地往返跑;②压韧带练

  习5分钟;③基本练习:小跑步、高抬腿、踢腿;④游戏等。

  五、训练时间:

20xx年9月1日—10月12日共计五周。

  指导教师:

初中教案4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力的测量原理。

  【 教学难点 】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 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 实践活动 】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 教学反馈 】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初中教案5

祝福青春

  教案示例

  组装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具:4.5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8根。

  教学过程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1.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3)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的通路。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并联在电路中。

  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

  (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

  5、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是控制支路),若开关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开关在支路中,应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初中教案6

  :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

  教具:影碟机 影碟(唱段实况) 幻灯片 幻片机 彩电等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京剧的简介,使学生了解京剧基础知识。

  2、 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 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内容。(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剧种?)

  2、 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根据内容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1) 京剧的形成: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演出,皮黄腔风靡京城。后来,留京徽班艺人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因为它久居京城这种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以致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剧。

  (2) 京剧音乐:

  1) 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西皮腔源于秦腔,形成于武汉一带。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二黄的起源在江西,形成于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2) 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器组成,常用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唢呐、笙等(出示挂图),

初中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xxx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

  教师讲授:xxx和xxx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xxx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xxx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xxx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

  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xxx。)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初中教案8

  一、教材、学情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课件(没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流程

  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分布统计图

  1、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小学里已经学过,有印象吗?能回忆起来是怎样的一个图吗?学生回答(是一个圆分成几部分),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 4 12.5%

  球类 8 25%

  水上项目 8 25%

  力量型项目 9 28.125%

  田径 2 6.25%

  体操 1 3.125%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引入设计说明:

  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统计图。

  2、出示课本学生快餐营养成份统计图,学生观察、思考,老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问、第二问学生回答;

  第三问先说明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课本上有摩天轮图(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向学生介绍,用事先准备好圆纸片对折,再对折,把圆分成相等四部分(如图1),这个直角就是圆心角。

  图1

  图2

  还有奔驰汽车的标志(如图2),把圆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圆心角为120o。

  这样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理解了圆心角的概念。

  总结: 圆心角的度数为所占的比例乘以 360 o。

  请一个学生回答第三问。

  3、做一做,P152,第(2)小题后面部分,老师分析。

  4、合作活动,师生互动(主要让学生学会画扇形统计图)

  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

  问题: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交通情况。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点数,另一个学生记录,得出有关数据。

  不妨设有50名学生,统计数据若如下(根据现场统计情况有不同的数据)。

  ①步行 20人 40% 144o

  ②骑自行车 15人 30% 108o

  ③坐公交 10人 20% 72o

  ④其他 5人 10% 36o

  画图步骤:

  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

  学生再看例题:气象资料统计图,计算圆心角度数需用计算器。

  5、课内练习,学生板演,一个学生计算数据,一个学生画出扇形统计图。

  6、作业 1)P153 ①②③④,思考题⑤

  2)收集扇形统计图,渠道来自报纸、杂志、上网查询。

  3)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用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

  五、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六大基本理念,更加侧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节课突出生动有趣的特点,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设计是学生身边的问题,例题采用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画图,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课本的气象资料更具有感染力。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初中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花圃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花圃。

  教师:多媒体(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 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

  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 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 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初中教案10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学反思

初中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是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管理的重要一步,为学习后面的管理文件夹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件的命名、类型

  (2)能力目标:掌握文件的建立、保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用文明的文件名。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件的建立、保存、命名难点:保存的方法、通配符的使用

  四、教学方式

  理论部分采用直接授课的方式;操作部分采用举例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五、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第一章学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师问: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什么?生答:计算机技术师曰:对,所以在计算机上存放着的就是各种信息,比如:有哪些信息?生答:文章、音乐、图画等。师: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保存在我们的计算机里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如何在计算机上书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录入一首歌曲,然后把他们保存,了解这些的信息在计算机上的保存过程。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看10分钟的书,然后我们一起来掌握这堂课的内容。

  (2)讲授新课

  (一)文件的建立看完书之后请同学起来回答:我们如何来建立一个文件呢?生答:操作过程(一、写字板,师解释除了他还有记事本,今后要学习的word;二、画图;三、录音机)

  重点:解讲写字板的建立、保存。解疑难:上节我们学习了窗口的相关知识,复习窗口的组成,通过文件菜单我们可实现文件建立、保存等,然后演示给同学们看。要求一学生来作演示。思考:当文字输入到工作区的右边界,“写字板”是否会对文章自动提行?

  (二)文件的保存保存的两种类型以及他们适用的场合(保存:在第一次建立是适用,另存为:在原文件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文件,他的功能是不影响原来的文件内容的情况下,把新做的改动在另一个地方也就是文件中保存下来,便于管理),观察保存的'界面(保存的位置、文件名、保存类型)。

  (三)文件的定义我刚才观察了文件保存的界面,发现保存的类型有所区别,其他都差不多,因此说明一个问题:师:是什么问题?生不能答师释疑难:认识了文件就知道了信息保存形式,比如:如果是文档文件扩展名一般是:doc,图画文件:bmp,声音文件:wav。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掌握什么是文件。

  (四)文件的命名引题:外国的人是如何取名的?姓中间小圆点然后是名,比如:冯·诺依曼。讲解:

  1、文件的构成

  2、文件的命名规则(共阐述3点)

  1、文件长度和不能包括的字符;

  2、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之间用半角状态的小圆点分隔;

  3、主文件名不能是空格,当扩展名是空格时,中间的分隔符可省略。练习指导:下列哪些文件名是不合法的docadocaw?w资料

  (五)文件的类型提问:凡是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都视为文件,文件不乱套了吗?引题:为了便于查找,文件按内容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型,用扩展名加以区分。讲解:文件的类型(针对常用类型)com或exe、bat、wps、doc、txt、bmp、avi、wav注意:windows用不同形式的图标来代表不同的文件类型。练习指导:请说出下面的文件类型声音。wav图像。bmp文档。doc(六)思考如何文件的查找(这也是下堂课的主要内容)引问:我们怎样才能从磁盘上寻找指定名称的一篇文章、一幅图或一首歌曲呢?小结(出示提纲,学生回答)

  1、文件的建立、保存

  2、文件的构名

  3、文件的命名、哪些字符不能用文件的命名?

  (3)学生探索思考和练习

  1、abc。?能不能用abc。*来代替。

  2、练习课后练习1.2.3.4.5题。

初中教案12

  一、活动主题:

  吴店镇历史文化研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走访等活动,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自主阅读、资料收集、处理、分析评价能力,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历史的意识,展示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协作探究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3、调动学生多种感观调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历史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意识。

  三、活动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背景:

  吴店镇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这片仅数百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就曾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及其族兄更始帝刘玄。但是,吴店的辉煌还要推前几十个朝代。在开创东汉两百年基业的公元前约三四世纪,这里就曾是楚国的近都。 9月份,学校针五六年级开展了“吴店历史文化研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乡景点入手,关注、关心吴店历史文化。同学们通过考察、采访、查资料等调查方式让学生自主研究家乡“吴店”的历史(含自然遗存,轶闻趣事,典故传说等)。由对文物景观的关注,知道吴店丰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

  五、活动准备:

  1、多角度、多渠道的了解,搜集吴店历史变化资料。

  2、根据调查对象,组织调查小组,并让小组明确分工,如:小组长、记录员、小记者、汇报员等,各小组自主搜集有关资料,合作讨论,整理。

  3、学生在实地调查时强调要注意安全。

  六、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

  小课题的产生。

  导入:吴店镇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国十大名君之一光武帝刘秀就曾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但是,吴店的辉煌还要推前几十个朝代。在开创东汉两百年基业的公元前约三四世纪,这里就曾是楚国的近都。由此激发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最想研究的小课题。

  (1)白水寺的是怎样来的?是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要建?

  (2)白水寺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建筑格局?

  (3)白水寺有哪些优美历史传说?

  (4)汉光武帝是什么年代的人?他有哪些动人传说?

  (5)九连墩的传说?九连墩始建于什么年代?

  (6)九连墩是否有金头?墓主人是谁?

  (7)九连墩出土了哪些方面文物?

  (8)在出土的文物中有哪些是首次发现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9)母亲河———滚河的传说?

  (10)白水源头在哪儿?

  (11)流传描写家乡吴店方面的诗歌有哪些?吴店有哪些风俗民情?

  第二阶段:资料搜集阶段在学生确定了探究的主题情况下,我利用学生在五年级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法,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摘句法、概括法,以及美术、音乐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如在资料的整理收集当中确定自己的文字表述内容,研究的主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了解吴店的过去与现在,真正的让孩子学会学习。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搜集积累与吴店历史文化有关的资料。

  (1)上网搜集或去文化馆查询,进行下载或摘抄。

  (2)外出走访询访查证历史传说。

  (3)实地调查,取得调查对象第一手影像、文字资料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游览,调查取证。学生在此环节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体会与心得,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兴趣。

  第三阶段:分类整理资料阶段

  此阶段是成果展示的前奏。在此段时间内本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特性让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把搜集到的第一手信息加以提炼、去粗取精,学习系统化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评价和核实,赋予信息资料以新的生命,使之在自己的活动中体现出新的价值。

  1、学生相互交流、传阅收集到的资料

  2、各小组成员合议,整理出最能代表吴店历史文化的资料,并进行汇报的演练。

  3、分组长开碰头会,避免汇报方式的重复和雷同。

  4、设定汇报方式,确定汇报内容。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成果展示方面是对前三个阶段研究的总结性回顾,更是让大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快乐。分组交流展示则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受一次锻炼的机会,组织的小组汇报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举行成果交流会

  2、课堂活动展示

  (1)导入:(出示白水寺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大家知道吗?(导出课堂内容)

  (2)资料欣赏(课堂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

  (3)汇报交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意向分成“白水寺文化”、“九连墩文化”、“滚河文化”三个小组进行汇报)

  (4)教师小结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1、活动中的主要成果

  (1)在活动中取得的成果

  (2)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

  2、活动中的问题

  (1)活动中问题

  (2)对历史文化不利影响因素

  教师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我想大家一定深深的感受到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他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才能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本质。我想在活动结束时大家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大家可以把它写出来,放在课外继续交流。

  第六阶段:活动延续、展望未来

  从同学们热烈的汇报中,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乡吴店的热爱。我们不仅要爱吴店的历史文化,更要爱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下一阶段你们又想研究些什么呢?展望未来,为下次活动铺垫。

初中教案13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画讲究画的格调、气息,中国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意韵和情趣。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体验笔墨的情趣,了解中国画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

  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七年级学生,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2、对花鸟画的诗情画意、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3、进行简单的花鸟画表现尝试。

  教学重点:花鸟画特殊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教具:课件、笔墨纸砚

  学习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这节课我们就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板书课题:笔墨藤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宣读。

  三、游戏实验:

  1、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用笔和用墨,它就像一个人的血肉筋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先把毛笔沾水,然后沾墨,第一小组在纸上点,第二、三小组在纸上画线,第四小组用侧锋在纸上皴擦,其它小组在纸上大胆肆意涂抹,每个小组都一直画到笔干墨枯为止。

  小组讨论:展示实验成果。

  展示提示:1、画面中出现的点、线或面是怎样产生的

  2、画面中墨色出现了那些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板书:笔:勾、勒、皴、点。墨:浓淡干湿

  笔墨大师们正是运用笔的勾勒皴点,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的,他们是怎样把画面表现的充满情趣的呢?

  2、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种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老师出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的。

  1、“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竹子)

  2、“只留清气满乾坤”“凌寒独自开”。(梅花)

  3、“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4、“不有君子心,飘拂同芳草” 。(兰花)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植物,诗人们根据这些植物的自然特征给它们赋予了相应的品格,梅花凌寒而开,兰花香而不艳,竹子四季常青,菊花傲霜吐香。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些植物在大师的笔下表达出的意境

  四、经典欣赏:

  1、播放大师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作者的托物言志。

  2、讨论:(1)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一模一样吗?

  (2)透过画面,你能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怀?

  3、学生个性作品欣赏

  看了这些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作品,是不是觉得画中国画并不难,它不追求形似,重在表现画面情趣和抒发情感,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

  待了。但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得先构思一下你打算表现什么?给画配上什么样的诗句或题目。

  学生自由回答、

  没想好的同学不必着急,干脆就信手拈来,随意画,然后根据画面意象确定主题吧。

  五、教师示范:

  以兰花为例,总结作画步骤。

  构图-落墨-题款-钤印

  六、实践练习

  题画诗、诗配画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品一件(能用简单的笔墨语言,画一幅具有一定寓意的画)。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己的情感。

  2、给自己的作品配上相应的诗句或题目。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七、展示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优点和缺点

  八、总结

  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 。现在,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我希望同学们能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内心的喜悦和高尚的情怀。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抒发我们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守住这片精神家园,并将它发扬光大。

初中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了解一些黄土高原的文明特点,知道她曾孕育了华夏文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通“风成说”初步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验证自己的假想,体验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文明特点。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景观、人们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产生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

  看后猜猜看她属于我国哪个地区?你对什么印象深刻?导入新课内容。

  【活动】一、文明的摇篮

  [板书]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3页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有哪些文明的特点。(黄土地、宝塔、窑洞、白羊头巾、信天游等)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文明的特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课文后续内容教学作铺垫。

  【活动】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观看下列一组反映黄土高原文化特点的'图片:黄土高原地貌、窑洞、信天游等。

  学生活动:看图、思考,了解黄土高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特点。

  设计目的:以图片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讲授】一、文明的摇篮

  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回答问题。

  1、区域、阶梯及“四至”。

  2、所跨省区。

  [板书] 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板书]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学生读图6.25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跨越的主要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能根据地图信息回答问题。

  【讲授】文明的摇篮

  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请大家在书第24页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图上用笔描出黄河的轮廓。“几”字形轮廓。

  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华夏文明的视频。

  [板书]3.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学生活动:动手在图6.25上描出黄河的轮廓。看视频,获取书本之外的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就是这边土地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加深学生黄土高原是我华夏文明摇篮的印象。

  【过渡】导入本课时第二部分。学生看阅读材料(P26),然后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将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学生看书,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风吹来的黄土

  [板书]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利用动画和视频分别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风成说”原理。

  结合“活动”,请学生讨论并回答支持“风成说”的依据。

  活动第2题留着课后思考。

  看视频,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讲授】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第26页有关黄土地貌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的特征。

  黄土塬: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岳。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

  [板书]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沟壑纵横;

  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初中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其他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课题

设问过渡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学生动手

制作过滤器

学生讨论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预留问题

设问过渡

投影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阅读探究

预留问题

阅读探究

教师提问

投影练习

设问过渡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深思

总结教育

布置作业

同学们,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河水、污水,请大家看一看。请前面的学生闻一闻自备的玉带河水,能否尝一尝,为什么?

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投影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饮用的是河水,还是井水?你们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水进行简单净化的?

教师见机提问:

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实例: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教师表扬学生,夸奖他们是生活有心人)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

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倾听、总结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教师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进行指导

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教师倾听

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

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

大家参看教材p57~58,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

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

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长时间烧开水的茶壶内壁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形成?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刚才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操作净化后的水能否用作医疗上的注射用水?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投影蒸馏装置,并展示实物),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

一位学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饮用纯净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该学生闻一闻,尝一尝。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洁净的水的有关物

理性质。

学生回答:

井水、河水……加明矾……

把明矾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

(有白色物质生成)

阅读教材p55,回答。(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质,能够吸附悬浮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它们从小颗粒变为大颗粒,从水中沉降出来。)

学生激烈讨论……

学生甲:用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学生已: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

学生思考,归纳。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过滤器,并过滤加明矾静置后的井水。

学生回答: 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学生回答: 仍有臭味、仍显黄色。

动手制作简易活性炭净水器,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把过滤后的玉带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处理。

学生回答: 基本无气味,无颜色。

课后讨论探究,解答。

学生回答:长江水,东城河水……

欣赏观看。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两位学生分别用硬水(准备的井水),软水(教室里的纯净水)(用水槽盛装)加肥皂水洗涤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6内容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4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不能,因为净化程度不高。

学生回答:汽化和液化。

学生集体回答……

写调查报告。

通过熟悉的事物进入课题。

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借助课件告知目标。

发挥学生运动智能。

发挥学生语言智能,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以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现和发展学生运动、人际关系智能。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并体现运动智能。

。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展现和发展自我认知智能。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体现建构知识。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初中教案】相关文章:

篮球教案篮球教案初中01-22

初中足球教案11-23

数学初中教案11-18

初中地理教案11-04

初中惯性教案08-29

爱莲说初中教案04-01

《春酒》初中教案04-01

初中《梅花》教案02-27

初中浮力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