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

时间:2024-06-14 08:20: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这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基础。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本节课拟采用诱思探究→实验论证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验论证→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实验器材】: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真空铃实验装置。

  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发声体(小收音机、两个塑料袋)、水槽两个、水、CuSO4溶液、白纸、气球、树叶、四季润喉片瓶子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第一组:共振音叉。

  第二组:发声体(小收音机、两个塑料袋)、水槽两个、水、CuSO4溶液。

  第三组:长钢管。

  3.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

  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教师接着提示: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

  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

  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

  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3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1分钟):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2分钟):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

  注意: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1分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早期机械唱盘表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2.通过类比引出声波的概念(2分钟)

  教师重复刚才得出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水滴使平静的水面发生了振动,形成了水波。)能否以水波作一个类比,思考一下: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

  板书:1.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通过分组实验加以验证,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5分钟)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4分钟)

  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怎样防御声波枪。假如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保护起来呢?注意: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但它却仍然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教师动员学生大胆猜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御声波枪?

  学生可能提出的办法有:

  ①用隔音材料做成盾牌(教师评议:声波枪所发出的次声波很特殊,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损耗很少,用一般的材料很难吸收,到现在还没有攻克。)

  ②将声波枪发出的声波反射回去(教师评议:把次声波反射回去或想办法对它进行干扰,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这些中学生暂时还没有能力去进行研究。)

  ③潜入水中,用水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④进入真空,用真空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⑤用固体物质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2)分析方案,提出假设(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加以分类,区别对待(前两种方法尽管偏离了我们的课堂研究方向,教师也要向学生简要解答一下,并予以鼓励,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探究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上来,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假设:

  假设一: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三:气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四: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动手实验。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

  教师提示:不管我们研究的是哪一个问题,都要尽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例如在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液体、气体影响到我们的实验;同样,在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固体、气体对我们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推荐1-2名代表,从三个方面交流实验感受。(1)你的假设是什么?对不对?(2)你是如何验证的?(3)你的结论是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它办法,只要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就可以了。

  学生代表交流验证过程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板书: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联系生活,巩固新知(5分钟)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和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地球上的动物大多数都具有听觉。而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就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在河边钓鱼的人最怕别人在旁边追逐打闹,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纶》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说:一个小孩儿学大人们钓鱼,侧着身子坐在水边的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手,因为害怕惊跑了鱼而不敢回答。

  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据说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30多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耳疾,听力完全丧失,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将木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键盘上感受旋律,继续自己的创作。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美妙的旋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认识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知道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能力与过程

  通过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与人合作能力。

  2、重点难点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形式。

  3、教学用具

  听诊器、水杯、砂纸、木尺、声强传感器、土电话等。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一、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课下十分钟,你们都做什么呢?

  生:我们经常到楼下、操场上活动、玩耍。

  师:十分钟过后,你们为什么又回到教室呢?

  生:因为上课了,所以我们回到教室里。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知道已经到了上课的时间,应该回到教室了?

  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招回教室。现在,老师正在讲课,你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吗?这位同学呢?你呢?还又你呢?坐在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师: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很普通,很平常,但是,它们却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吗?

  生:想!

  师:要想了解这些,我们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同学们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那些问题呢?

  (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

  生:我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生: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生: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样的?

  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这一问题来展开研究。(“物体传声”板书课题)

活动2【导入】自主探究

  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交流)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传播。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在尺子中传播。

  (教师把学生猜想的结果板书)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

  师:课前,老师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前,请看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j·y

  实验完毕后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验证的是什么?怎样验证的?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因为老师讲课,我们都能听到。在老师和我们的耳朵中间隔着空气,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组的观点吗?

  生:我非常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上课铃声一响,我们都能听到,在电铃和我们的耳朵之间隔着空气,声音就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师:假如没有空气的真空环境,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录像了解这些问题。

  (播放录像)

  师:能听到声音吗?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可以传声。

  师:说的真好,接着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结果!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桌子中传播。因为我们组有个同学挠桌子时,我们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挠桌子的声音。在挠桌子时和我们的耳朵中间隔着桌子,这说明声音能在桌子中传播。

  师:其他小组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同意他们的观点,我组认为声音不仅能在桌子中传播,还能在玻璃瓶中传播,我们组有一个同学轻轻敲玻璃瓶,另一个同学用耳朵贴在玻璃瓶上,能听到敲玻璃瓶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玻璃瓶中传播。像玻璃瓶,桌子都是固体所以我们实验发现: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生:老师,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隔壁的阿姨用什么东西在墙上划,我就听到“唰唰”的响声,这说明声音能通过墙壁传到我的耳朵里的。这也是固体传声。

  生:我们组也是这样的结果,打土电话时,声音是通过电话线从这一端传到另一端,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生: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土电话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是固体传播的,因为两个人之间隔着空气,声音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异议,那我们就做个试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能听到这位同学的说话声,而离得近的同学不能听到呢这位同学的说话声呢?

  生:这说明这两位同学之间是靠线来传播声音的,所以说土电话是靠固体来传播的,而那两位同学是隔着空气,所以听不到这位同学的说话声音。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生:我们认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我把砂纸放在盛水的水杯中,让砂纸摩擦,我能听到敲击声,声音是通过水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师:可以这样说,但更确切地说声音是通过水、杯子、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师: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

  师:很好。那么声音的传播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认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在操场上玩时,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学生,当铃声响时,各个角落的学生却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是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我们了解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又是怎样通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师:来一位学生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看到声音像水波一样向远处传播。

  生:我认为声音像山峰一样向远处传播。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好,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这样就会形成声音的波浪,就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活动3【导入】巩固练习

  三、巩固训练,延伸提高。

  师:你们知道了这么多科学知识,能不能解释一些现象呢?请看第一题

  1、出示课件:在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人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的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

  师:说的真完整,哪位同学再说一说?

  师:同学们解释的真清楚,看第二题你们能难住你们吗?

  2、出示课件: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借助无线电通话机通话?

  师:大家真聪明,我这里还有一道难题看你们能不能解决?

  3、出示课件:一位老爷爷在岸上钓鱼,鱼正要上钩时,从岸上跑来三个小朋友,这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1-c-n-j-y

  师:同学们真棒,已经把这些现象解释清楚了,那你们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物体传声的现象呢?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听诊器,大家感受一下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与体验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大家积极动脑,你们一定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有没有信心?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2-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9-0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03-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02-1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5篇03-05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2-2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06-2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06-13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11-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9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