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6 13:57:5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15篇(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15篇(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脉络。能正确、熟练的读写生活中的小数,能将这些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

  3.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复习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方程和有关知识。

  教学设计:

  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小数,平时你注意了吗?

  1.第102页第一题。

  (1) 读出或写出下面的小数。

  (2)将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的.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将第二题的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

  2.请同学们把你收集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游戏

  找座位第102页第2题。

  三、计算练习:

  1.口算比赛:第102页第3题: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笔算:先估算积或商,再计算。

  第103页第5题(生板演)

  说出计算方法。

  3.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

  第103页第8题。

  说出简算过程:

  四、解决问题:

  1.第103页第3、5、题,第104页13、14题。

  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2.看算式编题,并解答:

  第103页第10题。

小学数学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

  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

  (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来估测。

  3、总结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再统计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三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师小结:同学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看从家到学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7页下面“做一做”。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估测,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测更合理、更准确;然后对大家的估测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剪一剪 ,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小学数学教案4

  课题: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慨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钟表,你能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读出的?(时针指到3,分针指到12,所以是3时)说明我们在认读时间时既要看分针,又要看时针。

  2、师出示课本p90例1上课时间,问: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学生认读。

  你们读的正确吗?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8时05分时,8:05)(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8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8:05”)。

  (2)学习例2。(课件出示例2图让学生认)

  (3)看钟面写时间。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表。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四、课后小结: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个大格是()时;

  3、分针走1个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是()分

  5、1时=()分。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87页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圆形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了一些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但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如硬币、钟面、圆桌面、cd唱片等,这些物体形状是不是直线形?(不是)是什么形?(圆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圆的一些基本特征。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征。

  1.通过对比认识圆。

  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教师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逐一出示。)与老师手上的圆有什么不同呢?(圆由曲线所围成的)

  (1)找圆心。

  请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说明: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与直径。

  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1

  第四单元

  再让学生量一量在自己的学具圆用笔画的通过圆心的线段(折痕),问:通过量度,你又发现什么?(学生得出:这些线段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说明: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说明:这两个是等圆。通过刚才的量度,你发现了什么?(在两上等圆里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问:“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或者说半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

  d板书:d=2r或r?2

  小结: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阅读课本,让学生把课本中有关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读一遍。

  练习:做第86页上面的“做一做”。

  2.圆的画法。

  (1)认识画圆的工具和使用。

  画圆的工具有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有铅笔尖(或粉笔)。使用时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

  正是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我们才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2)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a.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即半径)。

  b.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

  c.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学生阅读课本第87页的内容。

  提示学生注意:在画圆的`过程中,定在一点上的圆规的针尖一定不能移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在画圆的过程中不能改变。

  小结:圆的位置和大小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无关。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总结:

  ①圆的半径与直径是射线呢?直线呢?还是线段?

  ②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关系怎样?说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公式?

  ③“两端都在圆是的线段,叫做直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第四单元

  ④用圆规画圆要按哪三个步骤?

  ⑤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⑥圆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5、6题。

  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和动手测量的过程,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知道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3.能运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选一选。

  (1)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小强画了一条(   )长5厘米。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二、故事导入

  1.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2情景图)

  2.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三、新知探究

  先观察情景图,了解、交流图中的信息。

  (1)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学生讨论,实际数一数,了解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

  (2)你估计小明去学校会走哪条路?为什么?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但要使学生明白,走中间的直路比较近。

  四、测量验证

  点A和点B的三条连线中,哪条最短?(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3)

  1.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从A到B的三条连线中,哪条最短,大约有多长,然后再实际测量。

  2.交流测量结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中体会、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最后指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五、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提问:为什么乘坐三种交通工具所行的路(航)程不同?

  组织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自己画,测量出长度后,再交流。熟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1 2 3 4 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8

  预习内容:

  在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准备PPT课件来展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引入环节: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杠杆原理”。你们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事实上,杠杆原理背后隐藏着数学原理,那就是反比例关系。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它的奥秘。

  实践与操作:

  1.明确活动要求,本次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制作实验用具,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2.小组合作,自主完成实验,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展示制作实验用具的情况。

  4.汇报探索到的规律。请观察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操作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1:如果在左右两个塑料袋中放入同样数量的棋子,只有移动它们到与中点距离相同的位置才能实现平衡。

  生2:如果满足左边所放棋子数乘以左边的刻度数等于右边所放棋子数乘以右边的刻度数,竹竿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生3:在左边所放棋子数乘以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右边的刻度数增加,则所放的棋子数会减少;右边的刻度数减少,则所放的棋子数会增多。

  生4:在左边所放棋子数乘以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右边所放棋子数和所在的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

  5.活动小结。

  在物理学中,“左边所放棋子数乘以左边的刻度数等于右边所放棋子数乘以右边的刻度数”被称为“杠杆原理”,而拴绳的那个点就是杠杆的支点。

  例题分析:

  你能够利用杠杆原理算出左边物体的质量吗?

  分析:解答这个问题需要运用杠杆原理,即“左边物体的质量乘以左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等于右边物体的质量乘以右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

  解答:500乘以5除以2等于1250(克)。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杠杆原理的应用与相关计算。

  周末,小明和他的妹妹跟爸爸一起去了公园,想在跷跷板上玩耍。小明体重为44千克,而妹妹则为35千克。如果要让跷跷板达到平衡,有哪些做法呢?

  2. 小组讨论并分析解答。

  3. 交流并汇报提出的答案。

  (答案多种多样。)

  ⊙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并有了哪些收获?

  ⊙布置的作业

  探寻身边哪些实际场景运用了杠杆原理。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左侧棋子数量 × 左侧标志数 = 右侧棋子数量 × 右侧标志数。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29、P30 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

  一年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五年 3.60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 探究思考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小学数学教案10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5、6、7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小学数学教案11

  1. 课程描述:主题为利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百分数的应用”这小节内容的生活化和应用型的延伸。

  2. 学习目标: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所得税20%);了解百分点、千分数及存贷款利率调整的意义;初步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有效交流的能力。

  3. 背景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xx年2月21日起第8次降息,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及各商业银行的通知宣传,为《利息》的教学提供了绝佳的丰富的信息储备,教学更显时代特色和应用价值。

  4. 时间安排:3课时(共120分钟),学生搜集、调查、整理“利息”数据信息的时间跨度为2周(实际为2月28日星期四至3月4日星期一)。

  5.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师(故事引入,媒体出示:玫瑰花债务案) :1984年,法国与卢森堡两国之间发生了一件轰动全球的债务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起纠纷竟然是由一束玫瑰花引起的。原来1797年,法国总统拿破仑偕夫人访问卢森堡,在参观卢森堡一所小学时,向女校长赠送了一束玫瑰花,价值3个金路易,他还在致词中说:“只要法国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上一束玫瑰花,作为法卢友谊的象征。”可是拿破仑后来并没有兑现这个诺言。你想法国那么大,内政外交的事务那么多,他怎么会记得这个小小的许诺呢。然而卢森堡没忘。时隔187年后的1984年,卢森堡政府通知法国政府,要求赔款。法国政府的官员们哭笑不得,想不到卢森堡为一束玫瑰花当真起来。赔款的数目怎么算呢?卢森堡提出,自1797年起,按每年3个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复利计算。法国政府官员开始很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区区小数,可是当电子计算机将结果打印出来时,官员们全都傻眼了,这项赔款竟高达138万法郎。于是一件国际债务案由此产生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项巨额债务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与利息有关的问题。(板书: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例题,两人一组研究,并互相选题自行练习。

  学生汇报。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如何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比如,现在存1000元的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88%,5年的利息总和就是1000×2.88%×5=144,那么5年后到期时银行付出的本息总共是1144元。

  生2:实际上得不到这么多的利息,因为要扣除20%的利息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所得税20%)。

  生3:再说现在又降息了。

  师:是这样。现行的银行存款利率是多少?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或实际调查一下。

  (教师辅导: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查询时,可以键入利率、利息、降息等词搜索中文网页。选择点击打开网页,并做好资料的摘录。推荐网址:

  第二课时

  学生交流。

  生1(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剪报):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存款利率由0.99%下调为0.72%,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调为1.98%,下调0.2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其中六个月期贷款利率由5.58%下调为5.04%,下调0.54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利率由5.85%下调为5.31%,下调0.54个百分点。

  生2:一千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按最近一次调整前的2.25%的利率计算,在扣除了20%的利息税后,一年期利息收入有18元;而按1.98%的新利率计算,一千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扣除了20%的利息税后,一年的利息收入将降到15.84元,比原来的利息收入减少了2.16元。

  生3:百分点是什么意思?

  生4:我是这样理解的,百分点就是百分数中分子部分。

  生5:百分点主要用于两个百分数的比较,如由2.25%下调为1.98%,2.25-1.98=0.27,即下调0.27个百分点。又如,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1996年的0.2%提高到20xx年的1.4%,增长了1.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24个百分点。

  生6:我们还发现年利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月利率用千分数表示,如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72%,月利率为0.6‰(学生出示资料、实物投影仪显示,生7:我们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在取款时很少是正好到期就取。多为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

  师:你们有没有问问这样利息怎么算?

  …………

  师:据我了解,张明今年春节期间收到200元压岁钱,他的父母让他自己管理这笔钱。你们帮他出个主意吧。

  张明:我想把钱留到3年后上高中时使用。

  生8:可以存3年定期。

  生9:我建议张明一年一年存。

  生8:这样很麻烦。

  师:可以使用银行的自动转存业务。

  生10:应该参加教育储蓄。我的压岁钱就是这样。教育储蓄是国家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推出的新型储蓄品种,它的存款方法和零整一样,但是所采用的利息又是定期利息,所以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储蓄品种。(师:呵,很专业吗。)

  生11:可以购买三年期国债。国债的利率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

  生12:关键是要让钱再生出钱,(学生笑) 要学会投资。投资方式除了储蓄、购买国债外,还有集邮、炒股等。

  …………

  师:如何管理这钱,学问真不少。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课后可以继续研究。你还有哪些想法,请整理一下。

  第三课时

  生1:我们小组算了一下,老师你讲的玫瑰花债务案好像不应该有138万这么多。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2:一束花3元,不对,3个金路易,187年买花的钱为187×3=561个金路易,年息0.5%,187年的利息是3×0.5%×187=2.805个金路易,一共……

  生3:这样算不对。3×0.5%×187只是一次的,总利息应是3×0.5%×187+3×0.5%×186+3×0.5%×185+…+3×0.5%×2+3×0.5%×1=?

  生4:好像这么计算也不会有138万。

  生3:1个金路易折合多少法郎?

  生5:卢森堡提出,自1797年起,按每年3个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复利计算。复利是什么意思?

  生6:反复的多次的'利息计算。

  师:我们经常说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多少多少,这个利率指都是单利,我们平时的储蓄利息计算方法全是用单利。单利就是不管你的存期有多长,你的利息都不会加入你的存款本金重复计算利息。与此相对,还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法,那就是复利,玫瑰花债务案就是按复利的方式计算的。那么什么是复利呢?(教师出示网上整理的资料)

  学生阅读材料,然后介绍心得。

  生7:复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生8:我知道了,银行各种存款的利率折合成为复利,一般不会相差太大。

  师(出示“美国政府都还不起的一笔个人债务”):十四年前,美国人德哈文(J.Dehaven)的后代上诉美国法院,向联邦政府追讨国会欠他家族211年的债务。事情的经过是,1777年严冬,当时的美国联军统帅华盛顿将军所率领的革命军弹尽粮绝,华盛顿为此向所困之地的宾州人民紧急求援,大地主德哈文借出时值5万元的黄金及40万元的粮食物资,这笔共约45万美元的贷款,借方为国会,年利率为0.6% ,211年后的1988年,45万美元连本带利金竟然已滚成1416亿美元,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足以拖垮美国政府,政府当然要耍赖拒还了。此故事足以说明复利增长的神奇力量。

  生9: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白,我国为什么要连续8次下调利率?如果说下调是让老百姓花钱而不是存钱,为什么银行储蓄仍红红火火,银行储蓄总额仍在上升?

  师:问的好。我这里有一份晚报,你课后读一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就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答记者问》吧,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生10:存钱是为了更好的花钱。

  师:好!怎么花钱?花钱干什么?

  生11:买房,买车。

  师:你们谁家刚买了新房?花了多少钱?(生:8万、11万、7.6万、3万)

  师:3万?多少平方米?

  生12:120平方米三室两厅。首批付款3万,以后每月付款298元。

  生13:分期付款呀。

  (教师投影出示一份中央花园的房产广告,上有798元/m2、首付3万、银行提供15年贷款、分期付款等字样。)

  …………

  师:这次降息,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贷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这次贷款降息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愿意通过贷款来买房,买车,圆了一个梦。咱们老百姓呀,今个真高兴。

  师:与利息有关的话题还有很多,大家以后继续调查,继续研究吧。

  (准备下课)

  生:老师,我还有个问题要问,我国银行存款利息连续8次下调,以后还会降吗?利率会为0吗?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什么?

  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

  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

  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问题探究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白兔现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想办法,你喜欢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体验感悟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 样列式的?

  隨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争着进行回答。

  各小组讨论汇报:

  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

  实践应用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 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把这们表填 完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兔子,3间可以住15只小兔,而现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独立做在书 上,做完后组长负责检查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

  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看第2题,请同学们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 的结果读给大家听?

  3、电脑出示第85页第3题:

  二(1)班有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请你们帮他们设计一下,怎样排队,请画出相应的图,并列出算式,看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一组一问一答。

  学生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在书上。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把图画下来,列出算式。

  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及时对讨论好的小组发放小红旗,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小结。

  4、请同学们打开书上85页,看第四题,谁得第一。小组之间展开比赛。

  5、电脑出示第85页的第5题,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然后教师订正。

  教师小结。

  学生说图意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于笔算乘法,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找个别同学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其余的同学对其中进行补充。)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1)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二第1题)

  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2)用竖式计算。(练习二第2题)

  37×2= 73×2= 329×3= 293×3=

  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找四名同学板演,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反馈。

  (3)火眼金睛:(练习二第3题)

  先让学生同桌进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同桌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指名回答,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2. 74 146 987 879

  3.找错略,改正如下。

  2 8 1 1 3 1 5 2

  × 3 ×  7 ×4

  8 4  7 9 1 6 0 8

  4. 84  166  248  85  1065  2739  946  20xx

  5. 78 60 72

  6. 114×5=570(分)

  7. 300×4=1200,318×4>1200,能都有座位。

  教学反思:

  这一节练习课主要是对前边学习的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进行系统的'练习。计算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练习课又是数学课堂上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课型,教师和孩子都很苦恼,教学中我通过激趣导入、基本练习、巩固练习、解决问题和拓展训练,让孩子们快乐的进入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在竞争前进的心境下,进行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14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2、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3、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3、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8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1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9-06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