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四、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沙漠之舟》北师大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舟船”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第二篇。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本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身体特点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课文的语言简单明了,段落之间联系紧密,层次分明,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是一篇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优秀范文。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四年级,经过前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概括段意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阅读这样的文章,重点是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对话,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写法特点,学习合理修改选择的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因此,学习本文,除了要求学生知道把“骆驼成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以外,还要了解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随课文学习课后的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1个生字。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能将课后的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它能帮助人们穿越沙漠之海的原因。
2、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适当地选择和组织材料,并将课后补充的资料插入课文中,完善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 、学生查找有关沙漠和骆驼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有关沙漠和骆驼的知识。
2、课件:
(1)有关沙漠和骆驼的资料和图片。
(2)阅读要求。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随课文自学15个生字。
2、知道词语“胼胝”的意思。
3、通过概括段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引出课题,激趣质疑
1、介绍“舟”,引出课题
(1)板书:舟。
边写边提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两个点。
学生念一念这个字,念准字音。
(设计意图:写这个字,正确的笔顺是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两点,然而习惯上容易写成先写上面的点,再写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并用板书示范,随时进行写字教学,把写字教学和讲读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写字训练在阅读课中的体现。)
(2)什么是舟?
生说说自己对舟的理解(2--3人)。
(3)师做总结:“舟”和汽车火车一样都是一种交通工具,所不同的是,汽车、火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而“舟”,却是水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舟”,不在水上,而在沙漠里。
(4)板书完课题:沙漠之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舟也是水上交通工具”出发,为尽快找到“舟”与“骆驼”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帮助学生化解难点:为什么把 “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做好思想上铺垫。同时,从课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1)舟是水上的交通工具,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怎么会有舟呢?
(2)沙漠里的舟会是什么样呢?
(设计意图:注重在学习中的提问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克服困难,才是真正学会学习。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发现疑点、产生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被动地学变为“我要学”、主动地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词
1、课题中说的“沙漠之舟”究竟是什么呢?从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下面请大家自由小声地读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课件出示):
(1)遇到生字,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以后,再往下读;
(2)哪一句读得不通顺,再回过头来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顺了,再往下读;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专家于咏正说:“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是一个老话题,之所以老调重谈,是因为有些人对阅读教学的目的仍不甚了了,有的即使明白,但又不知如何去做。”让学生读书,就要教他们读书的方法,怎样去读,读到什么程度,作为教师,都要给学生明示,对于阅读要求,要提得清楚明了,要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来说明,让学生不仅能理解,还要记得住,才能实现带着问题读书的目的。但是,有部分学生读书在读的过程中总是出错,究其原因,就是不能静心,在把文本交给学生前就在“怎样把课文读正确”上提出明确的要求,长期地训练,学生便能提高阅读能力了。)
2、课题中的“沙漠之舟”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板书:骆驼) 3 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给学生短暂的时间思考)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担心的不是你们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担心你们把课文读得怎么样了。把课文读好了,答案自然回有的。
抽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训练读不顺的句子。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2)谁来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这三个自然段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呢?(学生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把这三个自然段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之所以花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形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是因为阅读课,是以“读”为本的。这篇课文语言清楚明了,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略做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繁琐的分析。而指导学生读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十分有必要在学生读书的时候去巡视,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这个过程,是化解学生读书问题的过程,也是传递读书方法的过程。经历了这样实实在在的读书后,学生不仅能把课文读熟,还能知道,反复练习,字字入目,沉下心来读书,不慌张,是读好书的唯一途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把课文读熟后,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去。)
三、再读课文,概括段意,理解“沙漠之舟”。
1、刚才我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读流利了,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古人告诉我们读书要“把厚书读薄”,就是说读书要有一些概括,才能更好地读懂课文的意思。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把段意批注在这个段的旁边,再往下读。
(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相机做引导,归纳,并板书每一自然段段意的关键词: 第一段:身体特点
第二段:带路
第三段:预测风沙
第四段:驮物品
2、我们读懂了课文,概括了自然段的段意,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请用关联词“既……又……;还……所以……;”来说说“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学生先自由小声说一说,组织好语言。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总结:在茫茫的沙漠中,骆驼既能给人们带路,又能预测风沙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还能帮人们驮物品,是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带领人们穿越沙漠之海,就像“舟”帮助人们渡过大海,所以被称为“沙漠之舟”。
(设计意图:我们常常感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语言也没有逻辑,是因为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学生说什么,怎么说,都应该给学生明确的提示,这样,学生说起话来,才“有米下锅”。课文读到这个程度,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再给学生一组关联词,学
生就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了;四、回扣课题,感受语言魅力;1再次齐读课题“沙漠之舟”;2课题短短四个字,却隐含了两个比喻,你能发现吗?;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把沙漠比做大海,把骆驼;五、整体感知,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课文为我们讲述了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语言清;1学生默读;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归纳;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把课文读得熟练;学生就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了。课文的难点也就突破了,相信经过这样的指导,就连语文成绩不太好学生面对这个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吧,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常常感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知道说什么,语言也没有逻辑,是因为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学生说什么,怎么说,都应该给学生明确的提示,这样,学生说起话来,才“有米下锅”。)
四、回扣课题,感受语言魅力。
1、再次齐读课题“沙漠之舟”。
2、课题短短四个字,却隐含了两个比喻,你能发现吗?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把沙漠比做大海,把骆驼比做舟。
五、整体感知,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语言清楚明了,我们通过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就弄懂了这个原因,那么,这三个段落与第一自然有没有关系呢。如果课文没有第一自然段行不行,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看全文。
1、学生默读。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归纳:第一自然段写了骆驼身体的特点,正是因为骆驼的身体有这些特点,它才能生活在沙漠里,带领人们穿越沙漠,所以,没有第一自然段是不行的。
六、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还通过概括段意,知道了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下节课,我们来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怎样写骆驼身体特点的。
【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8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10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4-21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02-24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01-17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案02-27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3-20
四年级下册语文《花的勇气》教案07-15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