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数学课教案

数学课教案

时间:2024-06-21 13:42:42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课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课教案

  数学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感知9以内数量,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铅笔、橡皮、小积木若干、保鲜袋若干(贴有数字)6-9数字卡片一套;

  2、分别画有四种不同点心的卡片四张,每张卡片上均有九个点心;点心筐四只,教师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数点心

  1、逐条出示画有点心的卡片,请幼儿说出点心名称并点数。

  2、这些点心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4、9可以表示9个点心,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包装点心

  1、点心屋的营业员阿姨请小朋友忙把点心装进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积木)。

  2、幼儿将各种点心分别按袋子上的数字逐一装进袋里,然后看看装得是否正确。

  3、老师随意得抽三包,集体进行检查。

  三、点心装筐

  1、点心装好了,要分开放到篮子里,瞧,这里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上面都贴有数字,看一下数字娃娃是几?你的袋子上是几就装到几的篮子里。

  2、请个别幼儿示范,再集体将点心包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3、老师请四位家长当营业员,每人拿一个篮子,检查孩子是否放对。

  四、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教师作业纸)点心送好了,要请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对操作题进行讲解示范,幼儿进行集体操作(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思: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运用统计图表对数量进行比较。孩子们学习了10以内数量的简单统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性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礁:5以内的序数认识

  活动背景

  幼儿园就是为了小学打基础的一个过程,数学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既可以开发智力,也可以让幼儿提前熟悉一些基本的数学教程,认识序数这种比较简单的过程让小朋友们现在就学过后以后就能在小学学习时印象更加深刻。

  活动目标:

  1、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体,并能圈出来。

  2、学习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数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箭头方向牌、黄色球4个,球1个、数字卡1-5小个一个、三角形4个,圆形1个5红苹果4个,绿苹果1个6情景动物图片5个

  学具:

  (三角形图片4个,圆形图片1个)幼儿每人一套、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学习找不同的物体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球,看,喜欢吗?(请几个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

  2、请幼儿观察球有什么颜色?

  二、出示苹果图片,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不同物体

  1、师:小朋友真棒,我还想考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2、谁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3、师:我刚才发现有些小朋友数得时候有的从左边数过来,有的从右边数过来,这样就不规范了,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示箭头方向牌,告诉幼儿数物体时从箭头指示的方向数过来)这样既方便又正确。

  4、师根据幼儿说的数序,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送上数字卡,并请幼儿不同的苹果排第几的数字圈起来。

  5、表扬幼儿的聪明。

  三、出示三角形图片,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的方法,确认物体的排列数序

  1、图上有什么图形?都是一样吗?

  2、不同的是什么?从箭头方向数过来,它排在第几?

  3、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4、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尝试练习。

  5、检查评析,表扬幼儿。

  四、游戏:排排队

  1、师叫五个小朋友出来,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请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

  3、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排队的幼儿送数字卡。

  4、请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几?

  5、请全体的幼儿读一次谁排第几(按箭头方向读)

  6、小结并表扬幼儿。

  五、结束部分

  1、出示情景动物图片,指导幼儿观察,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它们分别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2、指导幼儿完成书本练习P28

  六、延伸部分

  将学具投入区内,幼儿日常中继续学习操作序数排序。

  数学课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式的构成

  2)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和复制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编辑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自定义公式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讲练结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生活阅历,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接触EXCEL电子表格的机会很少,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EXCEL电子表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功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掌握

  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有来自于城市学校的,也有来自于农村学校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基础、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动手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属于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自定义公式》的第二讲的内容,属于EXCEL电子表格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算总分,平均分。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本节课作为本教材的第二节二讲的内容,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自定义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含的主要知识点有:

  1)自定义公式的构成;

  2)自定义公式的输入方法;

  3)自定义公式的复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的公式。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的编辑使用公式,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实例练习法,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4.课时要求: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应用经验,但是由于它们现实生活中接触EXCEL电子表格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在练习环节尽量设置跟他们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比如导入时设计给姚明的宝宝预测身高,算总分、平均分也跟他们的学习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学生练习题是给他们自己计算信息成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而后边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公式的编辑、复制等都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做练习题,让他们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导入时设计了给学生喜欢的篮球明星姚明的女儿身高预测,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利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所以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选择了更典型的.两道练习题,并且两道练习题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室。

  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播放姚明家庭照片

  2、播放身高预测公式

  3、提问:有什么方法能最快预测一下姚明女儿的身高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1、ppt演示公式的定义

  2、ppt动画演示输入公式的步骤

  3、练一练:学生快速预测自己的身高。

  4、提问 。如果让你计算全班人的身高需要一个一个编辑公式吗?

  5、编辑带有变量的公式。

  6、小组协作做练习二——计算他们班的信息成绩

  7、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组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八、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优点:

  1)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得当,没有照本宣科,设置的 练习题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由教师讲授,其余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而学生是主角。

  缺点:

  数学课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理解平均数含义。

  2.引导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特征,体验平均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

  出示:某工厂两个生产小组进行制作海宝比赛。

  每位工人1时加工情况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1)你认为哪一组工人获胜?

  2)比总数公平吗?怎么比比较合理?

  3)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平均每人加工的个数?(揭题:平均数)

  a.用移多补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b.列式计算

  (7+8+6)3=7(个)

  (3+7+4+10)4=6(个)

  4)观察:6是哪个工人加工的.个数?

  5)归纳: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哪一组的成绩好,一般比平均结果比较公平。

  2.平均数的概念 出示条形统计图:上海世博会9月1日至9月5日参观人数统计图。

  1)尝试计算

  2)观察交流:什么是平均数?

  3)归纳: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

  4.平均数的特征 出示10月1日至10月5日参观人数统计图

  1)估计平均数

  2)计算、交流、分析

  3)观察讨论:观察一下这几个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也就是说,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的大小是在这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4)思考:9月份5天的平均数代表什么?是某一天入园的人数吗?你怎样理解这个数?10月份的呢?这两个39万人的意义相同吗?

  归纳:所以说平均数并不代表某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指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数,也知道通常情况下可以用总和除以个数来计算平均数,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的大小是在这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平均数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指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数学课教案 篇4

  教学分析:

  本章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变换中重要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和(二)基础上来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圆满地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二、复习引入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五、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2)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六、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课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观察图一,说图意。相机板书。

  2、简介怀素。

  3、读题。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5、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自学生字。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数学课教案 篇6

  第2课时 图形与测量

  设计说明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剪刀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整理一下,并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整理后与同伴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生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学生独立动手画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集体总结:

  (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单位换算的方法:

  高级单位乘进率除以进率低级单位

  2.结合实例复习周长和面积。

  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生2:树叶表面的大小是树叶的面积。

  ……

  师小结:周长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用恰当的长度单位去度量的(度量的时候有时需要化曲为直);面积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它是用恰当的面积单位去度量的。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长方形。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上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学生个体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得到的)

  (4)回顾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实际操作,体验面积单位的大小。

  师:同学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纸剪出1个1平方厘米和1个1平方分米大的图形。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好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面积单位有更直观地理解,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填空。

  (1)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 )倍。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4米,宽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3.下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单位:厘米)

  数学课教案 篇7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教育原则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具备了问题的意识,并且随着逐步增强,会促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探索、思考,激活认知的冲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目标。小学生一开始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敢于补充。问题的质量高低、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参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思考、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逐步形成实践求知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例如:教学“圆面积”时,第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将圆拼割后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第二环节的重点就是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①拼割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么求?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边操作、边观察的分析方法,通过小组的`讨论,探索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优化组建合作小组。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评定,然后分成4-6人的若干学习小组,有1人任组长。组长一般要求学校成绩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了便于公平竞争,组与组之间力求均衡。还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每月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组员,这样既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把握合作学习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的参与者,在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调控时间。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明白题意后,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合作讨论的空间,在此,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释疑、把握航向,以便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当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鼓励补充,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还应用鼓励性语言“别着急,慢慢讲”,“你的想法真妙”等,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信任。

  四、引导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能力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他们思考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适量的自学活动。对学生自学内容要心中有数。内容的选择要做到:1.文字叙述较多,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2.与前边讲过的知识有着相似的道理,便于学生类比;3.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联系比较紧密,且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概括、总结。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要“少而精”。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而不是和盘托出。学生自学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及阅读、书写的情况,掌握学生自学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当然自学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来强化,并要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考、先复习后做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求教师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形成具有综合特点的自学习惯。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我们只有不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发展,培养数学能力,才能使新课程标准正常实施,杜绝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数学课教案 篇8

  第11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内容:

  教材p59~60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 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加两减四道算式,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加两减四道算式。

  教学准备:

  挂图、花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足球场看一看。(出示例题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引导列式。

  (1)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算?(板书:6+4=□,4+6=□)

  看看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10-4=□10-6=□)怎样想10减4等于几?

  2.比较交流。

  提问:同样的一幅图,我们列出了几道算式?这四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完成“试一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2)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3)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三、巩固提高,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游戏:拿卡片,说算式。(学生准备0~10的数字卡片)

  提出要求: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他们相加等于10,再说出算式。

  同桌二人合作完成,一人边拿边说算式,另一人监督检查,然后交换进行。最后集体交流评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游戏:小兔撑伞。

  出示:拿着“10―”花伞的小兔,小朋友拿出数字卡片当花伞,用10去减它,再说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集体交流评价。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得数。(时间:2~3分钟)

  集体交流订正。交流时提问:计算时怎样想算的比较快?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1010-□=□。

  提问:你能填出几道算式?能按顺序说出来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图。提问:树上原来有几只猴子?

  要求学生图文联系起来说题意。提问: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先独立填写算式,再集体交流订正,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图。提问:图上篮子里放着3盘向日葵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图文联系起来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学生先独立填写算式,再集体交流订正,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31页。

  数学课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本节学习教材在书本第15页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对话的方式体现十几减几的生活原型。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情况抽象了数学问题,使学生感知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感性认识中探索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相关的计算题,并具有初步的用数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话、操作(摆实物或学具)、分析和推理等学习过程,探索出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体会交流的重要性,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有跟同伴探究疑难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1-9=

  ( )+7=15

  ( )+6=11

  14-9=

  8+( )=13

  ( )+4=11

  16-9=

  7+( )=14

  3+( )=12

  2、对话激趣。

  让学生观察15页小猫观鱼图。

  图中有什么动物?(金鱼和小猫)

  小白和小花都给大家提了个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在观看小猫观鱼图和两只小猫的问题后,独立思考两只小猫提出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怎么解决。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减法。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

  (1)计算十几减8、7、6有几种方法?

  (2)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方法计算十几减8、7、6 有什么不同?

  (3)计算十几减8、7、6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二)出示自探提示:

  (1)要求黑金鱼的条数怎样列式?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

  (3)求花金鱼的条数怎样列式?

  (4) 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口算的?

  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2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也可以一人说,其他四人听。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如自探提示中的第3、4小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各自不同的'意见进行评价,最后汇报交流。

  1、从两只小猫的对话中知道了黑金鱼有5条,花金鱼有8条。

  2、一条一条地仔细地数,花金鱼有8条,黑金鱼有5条。

  3、要求黑金鱼的条数,13-8=5。

  求花金鱼的条数,13-5=8。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13-8=5和13-5=8两个算式的算法。

  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8,等于2,在把2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5,所以13-8=5(条),黑的有5条。

  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5,等于5,在把5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8,所以13-5=8(条),花的有8条。

  ④见减想加,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

  8+5=13

  13-8=5

  13-5=8

  ⑤连减的方法,算出答案。

  13-9=4,13-8=5(少减去1个,就得5)13-5=8(少减去4个,就得8)。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从小朋友刚才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喜欢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比较好,当然其他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也可以用。告诉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反馈练习

  课本上做一做的第1题。 结合练习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计算十几减8、7、6方法还有哪些?

  2、计算十几减8、7、6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3、用什么方法对十几减8、7、6的算式进行检查呢?

  四、运用拓展(7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课本上做一做的第1题。

  3、树上有7只猴子,树下有6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4、一共有13只猴子在玩耍,树上有7只,树下有几只?

  5、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7 6

  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 )条。

  13条金鱼,黑的有5条,花的有( )条。

  13-8=( )(条)

  13-5=( )(条)

  想:10-8=2 10-5=5

  还可以这样算: 2+3=5 5+3=8

  8+5=13

  13-5=8

  13-8=5

  数学课教案 篇10

  这次活动,开头引入以猜谜的形式引入,出示灰太狼的帽子、耳朵、牙齿、身体——引出灰太狼,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在引入灰太狼的烦恼是它的老婆红太狼的生日快到了,想用宝石做皇冠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红太狼,而去宝石岛的路上迷路了,遇到一群小鸟在排队,让幼儿复习颜色相同,大小不同的`规律排序的,灰太狼听小鸟说按着箭头的方向走就回到宝石岛途中,又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才引导幼儿有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小相同,颜色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等有规律的进行引导自己排序出有规律的小船,才能启动开往宝石岛。终于找到了宝石岛,选宝石做皇冠,引导幼儿接下去往下排。作为新老师,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经验进步,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升。今天这数学活动课有几点不足的地方:

  1、教师应给与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间,他们可以怎么排?然后再思考回答,才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2、在分组制作材料的要求和的提出中要体现,提醒幼儿按照二或三个为一组好朋友的规律来排序,才能让幼儿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幼儿操作材料时,因幼儿撕贴纸的技能还不够,有待教师多指导加强,从而想到材料的适宜性,可换为泥工板或过胶纸和沾水贴的技能;操作材料不够多样性。

  3、教师语言不够简洁,要体现让幼儿清楚,控制缩减时间。

  通过创设此活动《灰太狼的皇冠》,使幼儿能根据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按特定规律进行排序,从中感谢各位教师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闯关游戏中,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完整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2、培养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体验竞赛的乐趣。

  环境创设

  PPT课件、图片、记分牌等

  重点与难点

  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完整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一个神秘的王国,名叫芝麻王国,一起去看看吧!

  二、第一关(9记5)

  1、芝麻王国里藏着许多的宝物,要进入芝麻大门,首先要学说它们的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我们一起说一说!

  2、里面藏着什么宝贝?有多少土豆?

  3、有的格子里有土豆,有的`格子里没有土豆,一会儿土豆就会消失,如果你们能说对土豆的位置,土豆就会再次出现,你们就能闯出第一关了!

  4、你们是怎样找到土豆的?

  三、第二关(9记5)

  1、进入第二扇门,别忘了念咒语。

  2、你们发现了什么宝贝?

  3、三角形也会好很快进入不同位置的格子并消失,这一次,难度增加了。要求小朋友:第一,说对三角形的位置,第二说对三角形的颜色。

  4、你是怎样又快又准地找到三角形?

  四、第三关(8记8)

  1、你们真厉害,可是第三关难度更高,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2、念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

  3、有些什么宝贝?(蔬菜和水果)

  4、这次精灵要求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水果队,一组蔬菜队来进行比赛!

  五、第四关(12记8)

  5、比赛规则:

  61557;每一队必须找出属于自己队的食物。

  61557;如果说对一件宝贝的位置和名称,你们小队就能获得一分,说错了不得分。

  61557;比赛轮流进行,如果有一队踩到地雷,则停猜一次,让另一队连猜两次。

  61557;最后哪一队先获得4分,他们就胜利了。

  小精灵送礼物给获胜队伍。

  数学课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习)9、10题

  教学目标:

  1、建立本学期所学的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2、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换算,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认真审题、质疑问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图片、小黑板和检测卡等等。

  教学过程:

  1、出示情境图片(动物王国),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好吗?(出示动物信息,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填空)。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小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主要有由情景图片引到问题情境中去,有图片资料转入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然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小结并揭题:

  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这些单位。我们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单位?谁来说一说?(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板书课题)

  数学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蓝色、黄色。能根据颜色标记,进行相应的归类练习。

  2、能耐心的完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蓝、黄色的大卡片各一张,有三色标记的白纸各一张;

  2、三种颜色的玩具若干,三种颜色玩具筐各一个;

  3、三色彩笔和幼儿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三种颜色。

  1、认识红色

  请一个孩子扮演卡通造型的红娃娃,向幼儿问好:“小朋友们好,我是红颜色。”教师:“今天红颜色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送给这个朋友,但是红娃娃只喜欢红色的东西,请小朋友把红颜色的玩具送给红娃娃。

  2、小朋友找红色

  教师:你们刚才找出了许多红色的玩具,还将它送给了红娃娃,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找出红颜色吗?

  3、认识蓝色

  (方法同认识红色)

  4、小朋友找蓝色

  (方法同找红色)

  5、认识黄色

  (方法同认识红色)

  6、小朋友找蓝色

  (方法同找红色)

  二、幼儿自由分小组进行桌面操作

  第一组请幼儿将红、蓝、黄三种颜色卡片分类摆放。

  第二级按红、蓝、黄的.标记给白纸涂色。

  第三组做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果串。

  第四组进行幼儿活动材料的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三、教师针对每组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总结

  四、延伸活动。

  和红、黄、蓝三位卡通娃娃一起做游戏。

  数学课教案 篇14

  【教案目的】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学习倒数、倒接数。

  【教案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板人手一份。

  【教案流程】

  一、以三只小猪学数学引入。

  1、今天三只小猪要给小朋友们讲三兄弟捉迷藏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教师配合课件,讲故事“三只小猪捉迷藏”)

  2、概况故事中的发生的数学趣事,老大不会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更不会10以内的顺数接着数和倒数接着数。

  二、请小朋友们配合课件“数苹果”,一起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教师小结:顺数是从小的数开始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顺数的方法就是1、2、3、4、5、6、7、8、9、10,倒数就是从大的数字往小的数字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0,倒数的`方法就是10、9、8、7、6、5、4、3、2、1。

  三、欣赏童谣《我们一起数房子》,通过欣赏和跟唱童谣,巩固学到的顺倒数知识。

  四、幼儿操作活动。

  1、猪妈妈喊小猪回家吃饭了,可是小猪的花园旁有坏狐狸在蹲着,想要吃他们三兄弟,猪妈妈在花园里布置了道路迷宫,只有走对正确的路才能

  回到家。正确的路上按照倒数的方法表示着10、9、8、7?的数字,请小朋友们用笔按照倒数的方法把所有的数字连起来,帮助小猪回家。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表扬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幼儿。

  五、游戏活动。

  翻牌接龙游戏:用倒数的方法接龙,教师翻开一张牌(如红色6),手持红色数字6的幼儿要立刻站起来大声的说出“6”,而手持红色数字“5”“4”“3”“2”“1”的幼儿依次接上,要求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数字。

  六、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1、电梯上下楼时显示的数字顺序;红绿灯;微波炉等。

  2、出示“快乐暑假倒计时”课件,让幼儿先用顺数的方法数一数今天离放暑假还有几天(跟着标记好的日历,全班一起数),得到数字是“7”,引导幼儿想想,今天过完了,明天还剩几天?后天还剩几天?大后天呢?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到倒数的方法在计算重要日子时的使用方法。

  七、结束。

  老师在班级活动厅里画好了“跳房子”的格子,小朋友们回班后可以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一起玩“跳房子”。

  附:小猪学算术

  六只小猪,呼噜呼噜去读书,排排坐呀坐整齐,呼噜呼噜学算术。小猪有几只?谁来数一数?

  我来数,一二三四五。我来数,一二三四五,我来数,一二三四五,咦?怎么丢了一只呀?快快找呀快快找

  唉!原来没把自己数。

【数学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教案05-20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1-26

中班数学课教案11-17

版数学课程教案02-21

高中数学课教案03-13

大班数学课排序教案04-01

小班数学课教案《干净的厨房》09-29

初一数学课题完整教案01-23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