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教案 推荐度:
-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的母亲》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母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母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语言朴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
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导语: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三、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
四、理解字词
1、要求读准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辍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五、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
六、布置作业 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赞美了母亲哪些品德,把握选材特点
教学环节:
一、提问字、词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三、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在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说明母亲具有朴素阶级意思,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与支持?
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四、总结: 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
指导学生读文。
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
读文并圈划。
讨论并回答 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独立总结。
五、作业 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
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
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出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题:
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
2、选了哪些小事?
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整日忙碌 勤劳俭朴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退佃搬家 反抗压迫
送我读书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坚持劳动
《我的母亲》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写在日记上即可)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教学过程:
1、导入:
2、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 准备工作)
3、速读课文,结合已有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合作探究
【A】探究题目一: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对学内容)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b】探究题目二:从文中母亲的几件事中,哪些话语或是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群学内容 ,组长指导)
5 小结,预习:
其实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按照下面例子,再找出几例试着体会作者在运用词语方面的分寸感。
如:⑴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5、达标检测
a、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1 小组展示
2 总结探究
准备展示目标:
1 概括事件,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教学过程:
四、设置报道站,小组准备
五、按照目标,小组展示
3,教师归纳,问题探究
a、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b、文章最后一段写什么?
c、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d、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任何体现的?
5 积累 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名言。
拓展延伸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50字以内的片段。(写在日记本上)
课内反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①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②.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③“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④.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⑤.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⑥仿句练习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同题美文欣赏: 我 的 母 亲 邹韬奋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探究:
1、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典型片段
2、感受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两文的异同点
《我的母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 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l 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 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我的母亲》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
字音:文绉绉zhò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眼翳yì
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明确: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每个同学说几句诗或者几句歌词歌曲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3、课外阅读推荐:《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本文是写血浓于水的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饱蘸深情,写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板书:母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母亲》邹韬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
(1)扫除字词障碍,
(2)抓关键词句,
(3)通过联想与想象作批注。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你动情的理由。
四、写法总结,点拨升华
1.感情真挚
2.截取法
3.细节描写
4.叙议结合
5.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课下,请同学们下列题目之一做一做
1.截取自己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2.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看有哪些异同。
3.如果你觉得过去母亲给你留的印象不深刻,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认真观察活动的细节,细心体会,写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第2课时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求助互助: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2)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4.教师补助:(一是截取法,二是主题的拓展)
5.课堂巩固: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6.课后续助:《同步练习》“合作探究”题。
课题:《我的母亲》 班级 姓名
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生字词注音。
瞥见 人影憧憧 元宵 惺忪 娓娓动听 颊上
呜咽 万籁俱寂 女红 歉疚 辗转反侧 唏嘘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分别朗读这四段,并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课堂巩固: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 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 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 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 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3.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续助方案:
1.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我的母亲》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
3.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问题,从而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散文的鉴赏方法。结合散文的文体特点,一般从形与神,情与境的角度去鉴赏。今天,我们介绍一种散文的鉴赏方法,那就是以文题为切入口去鉴赏散文。(板书:鉴赏散文的方法:形与神 情与境 以文题为切入口)
(二)整体感知
1.通读文本,理解文题的含义。
(1)请大家看文章的题目,看到题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什么时候故乡代替了母亲,为什么故乡可以代替母亲,故乡代替母亲能干什么,文题中“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2)学生通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语段作答。
(3)明确文题的含义:
①爱母亲,所以爱故乡
②爱故乡,因为怀念母亲
③故乡代替母亲给人以力量和慰藉。(板书)
2.把握文章的主旨。
由此可以明确本文是一篇写母亲的回忆散文。
(三)鉴赏品味
1.感知母亲的形象美
(1)要求学生再读文本,在文本中尽情搜寻,勾画出能够揭示母亲品质的语段,并且进行概括,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2)两人一组,一生读勾画出的语段,一生用“母亲是……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小结:母亲是一个爱子如命、有远见卓识、勤劳简朴、坚忍不屈、宽厚仁慈、眷恋故乡的人。
2.体味作者的.情感美
文中写母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那么作家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小结:爱母亲;敬母亲;感激母亲;报答母亲;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母亲去世,充满悲伤;怀念母亲。
(四)比较阅读
将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比较阅读,让学生探讨两文的异同,并且互相交流。
明确:两篇文章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而本文却是截取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五)活动体验
1.说一说
如果让你讲一句你对母亲最要说的话,你说什么。
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说一说。
2.写一写
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六)课堂小结
有一种爱无与伦比,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无法忘记,那就是母亲。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当他索要完母亲的一切之后,母亲问:孩子,你还要什么?孩子说:我要你的心。于是,母亲把心挖出来给了这个孩子,于是孩子就高高兴兴的跑出了门,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母亲的心啪的一声就掉在地上,然而母亲的心说出的话却是: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爱,一个愿意永远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一种爱!母爱是温馨的,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心目中举足轻重、独一无二,歌颂母亲的语言可以是华丽的,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稚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语言都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其中都蕴含着我们对母亲浓浓的深情,让我们理解母亲并学会爱自己的母亲吧!(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我的母亲》教案 篇8
一、导入
(一)课间播放《兰花草》
师:这首名叫《兰花草》的校园歌曲,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但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文坛领袖胡适于1921年所做的人便寥寥无几了。
其实,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东西需要我们珍藏。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总有一些风景值得记忆;虽然生活已经改变,但总有一些美好无法穿越。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近这位大家――胡适。
(二)胡适简介
屏幕显示:胡适,1891―1962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1917年任北大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让学生齐读,用一句话表达对胡适的印象。
有一句名言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胡适这位大师的背后就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授课
(一)心灵碰撞
师:课下同学们都读了文章,现在我们来心灵碰撞一下。
屏幕显示:这是一位的母亲。(鼓励学生利用课文中的词。)
师:作者对这样的一位母亲集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怀念,感激)
文中有两个自然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感激之情。(4、13)
轻读这两个段落,将感情放进去。
第4段
请一学生读。请同学点评(停顿、感情、重音)
齐读。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课文中的词“做人的训练”,要善于从课文中找信息。)
第13段
想听谁读,请他点评全班同学的齐读。(停顿、感情、重音)
师:这一段作者要感激什么?(课文中的词“极大极深的'影响”)
师:通过这两段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作者强烈地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感激对自己做人的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那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训练和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在1
文中找答案。
(二)合作探究
1、师:屏幕显示,仔细阅读5――7段,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做人训练?
学生回答(严厉,慈爱,期望)
师:体现在哪里?结合具体实例。
母亲的期待,真正认识这位学者。屏幕显示,齐读,让学生说对胡适的感受。师:母亲给了胡适许多,但母亲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境遇呢?
屏幕显示:请迅速阅读8――12段,思考:结合具体实例谈谈,这是一种怎样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作者感受到,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刚气。哪些词表现了他的刚气?
对两个嫂子,对大哥,对平常人。
(三)小结
师:母亲对胡适做人的训练和极深极远的影响伴随胡适一生,最终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
(四)写作训练
师: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当他已过不惑之年,充满感激之情回忆自己的母亲时,他最想对母亲说的是什么呢?仿写,屏幕显示:你那句“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让我的人生之路有了方向,从此不再迷茫。你那让我。
师:胡适受母亲的影响,成了一个完全的人。有时上苍真的不公平,1918年,胡适母亲因病去世,年仅46岁。胡适在《先母行述》中写到:生未能养,病未能待,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留给胡适的是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尽哀痛。
(五)说话训练
师:母亲的怀中是个蓝蓝的海洋,抚育了你终于成青春的脸。挥挥手告别的光阴不再回头,抬头看看那苍老的目光依旧温柔。回眸你的母亲,在她的身上你看到哪些美德,这些美德对你是否有影响。
(六)品味经典(布置作业)
阅读胡适杂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悟胡适文风,完成读书笔记一则。
《我的母亲》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感悟伟大的母爱。(重点)
3.品味文章平实如话的语言风格,及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用母爱的故事和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交流作者及背景为学习这篇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梳理内容
2.划分层次
三、细读,理解母亲形象,体会选材特点。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小组合作,概括典型事例,感悟母亲形象)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体会课文选材典型组织材料巧妙的特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跳读,体会作者情感。
跳读课文,勾划重要词句,说说,你读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些情感。
(感激和怀念,教育和影响。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博大情怀体会领导人的伟大。)
五、再读,感受语言特色。
1.勾划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和记叙部分的关系。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参考课后练习题第四题)
六、小结本课,一课一得。
七、作业。
1.用课文所学的方法,试着写写你的母亲。
2.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
板书:
忆母亲爱母亲爱党,爱人民
典型时间
《我的母亲》教案 篇10
一导入: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首诗:
母亲是一艘大船,载着我们驶向大海去追寻生命的奥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母亲是一座高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们成长,强壮我们的身心;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用她那优美的曲调颂吟着祖国的历史;母亲是一缕春风,吹生着世界万物,盈盈的步履间带来勃勃的生机。
师:这是一首关于母亲的赞歌。母亲是人世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份母爱,共同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
板书:我的母亲
胡适
请同学读一下学案上的字词:
文绉绉(zhòu)麇先生(jūn)庶(shù)祖母...
眼翳(yì)绰(chuò)号佃(diàn)户...
恭(gōng)敬筹(chóu)备摹(mó)画...
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纠正。
二、作者介绍: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1917年任北大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师:这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但也有人这样批判他:
1954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运动,后砭秃鋈蛔向批判俞平伯的老师胡适。
胡适由学界泰斗一下变成声名狼藉之人。扣在他头上的帽子有:“实用主义的鼓吹者”、“洋奴买办文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师:面对批判,胡适是怎么反应的呢?一起来看大屏幕:
对这种批判,胡适“不以为耻,反以这荣”,他一再和友人说:
“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r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因为……我个人四十年淼囊坏闩力,也不是完全白M的?”。
师:胡适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成就和性格?文中有没有给出答案?
明确: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板书:
母亲的教训
母亲的影响
三、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师:母亲的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督促“我”学习
2、训练“我”做人
师: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
明确:到天大亮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师:“我”又没有去上早学?
明确: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
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师: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儿又一例证一起来看一下:
?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
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
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页
师:母亲可以说在不惜“重金”栽培胡适。母亲的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
都是一样的。但当时的胡适并不能理解母亲的这一举动,这儿有一例证:
?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
亲来请禹臣先生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
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
来问我道:“`,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
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
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
钱。
?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25页
师: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
3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其它内容好像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
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突出了母亲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师:母亲是如何训练“我”做人的?
明确: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
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2、。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3、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
一顿。
师: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极其严格的,但不仅仅严格,还有什么?
明确:慈爱。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师:眼翳“可以用舌头去舔”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但母亲
为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这其中包含了多少的母爱啊。
师:母亲在胡适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有哪些?
明确:慈母、严师、严父、恩师
总结: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慈母的教诲。
板书:慈母的教诲
师:我们再一起来谈一谈母亲对我的影响体现那些地方?
明确:和家人的相处。
师:有哪些家人?又是怎样的家人?
明确:(一):“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时,母亲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
(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三):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师:母亲在家中是何身份?
资料补充:
?(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师:在这个家母亲的身份?
明确:寡妇、后母、穷家的当家人
师:这个家不好当,尤其又有这样的一群人,母亲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一线了母亲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一)、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宽容、善良
(二)、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我母亲只装做没有听到。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后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容忍温和
(三)、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刚气
总结:母亲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刚气。母亲对我的影响是一个榜样,当家的榜样。
板书:当家的榜样
四、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师: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明确:“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师: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质朴真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童年的视角回忆童年的往事,没有成人的姿态和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敬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师: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明确: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五、练笔:
本文运用了通过具体事例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请运用这一方法写一写母亲对你的影响。
板书:
我的母亲胡适
母亲的教育慈母的教诲
母亲的影响当家的榜样
《我的母亲》教案 篇11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任何文本或话语都是由一定言语材料组合而成的,它外显为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二、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文章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二)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两部分内容: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教案《浙江省优质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2、母亲对待他人和对待胡适的态度是不同的,胡适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细微处,找到母亲与其他人相处时胡适的所见、所感:母亲如何对待我的败子大哥,如何对待我的两个极难相处的嫂子,又是如何面对浪人五叔。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母亲的宽容、仁慈、温和的性格;同时学生也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3、引入材料:梁实秋谈胡适、彭红《好人胡适》,具体感受母亲对胡适极大极深的影响。
引入材料: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四)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节课。
设计创意:
1、直入主题:课堂一开始,学生在问题"胡适对母亲最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的引领下进入作者心灵,直接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在品读词句中深化自己的感受、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2、促进生成:在"与文本对话"环节中,问题: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这一教学问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促进课堂的生成。
3、文本细读: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微处品读文章,在咬文嚼字、反复涵咏的过程中交流感情、碰撞思想,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的母亲》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解、思考母爱及深远意义。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3.从文中获得有益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4、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探究法 ,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
五四运动前后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为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也是最早尝试白话新诗的创作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论学近著》、《白话文学史》(上)、《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等。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选自《胡适自传》。
三、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
文绉绉( 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穈( mén)
庶( mén)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 翳( yì):旧时称祖父的妾
2、理清脉络
(一)“我”的童年 1-4 铺垫引入
(二)“我”的母亲 5-13 主体叙述
四、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切入对课文主体的学习。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提问:哪个词语最能反映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感谢)
作者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赏析探究
1、在第一部分找出一个能概括“我”性格特点的词语。说说形成这一性格特点的原因。
文绉绉—— 身体弱 母亲管束 乡人认同
2、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的哪些事件?作者感到惋惜的事有哪些?
(1)童年学习和游戏:喜欢看书爱学习 最活泼的游戏
(2)失去了两次机会:不能学音乐 不能学画画
3、前3段及第4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童年生活,除了看书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撼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前3段为下文写母亲作铺垫,而且与结尾相呼应。
第4段自然过渡,引入对母亲的回忆。
4、4-7自然段哪些句子概括母亲的品行?在文中划出。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是我的
严师,我的 “慈母。”
5、 文中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来表现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 每天要“我”反省错误
(2) 督促“我”勤奋学习
(3) 惩罚“我”说轻薄话的行为
(4) 为“我”舔病眼
6、 概括这些文段的内容?
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与慈爱。
五、体会情感
文章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激之情,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 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从这些极为平实的叙述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六、课堂小活动
(本文段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日夜操劳,作出了无尽的奉献。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下面,请大家仿照本段落的写法,讲讲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七、作业:完成一课一练。
《我的母亲》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九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 自然段,写了母亲 (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的人。
参照:
(1)第八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八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八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十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十一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十二段。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十二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参照】: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第九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良好的生活习惯)
(2)第十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好客的习性)
(3)第十二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软而硬的'性格)
(4)第十七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参照】: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称作是“生命的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知识,讲道理,而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女深情的母亲,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这幅画面如此生动感人离不开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
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
(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第十二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
第15~十七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5.文章为我们展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体现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请同学们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段自己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
总结
有一种爱是不能被怀疑的,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道也道不尽,写也写不完,就让我们把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实际行动,用爱,用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
【《我的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09-12
《我的母亲》教案09-19
《我的母亲》的教案03-06
我的母亲教案10-18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04-08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02-27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03-08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02-17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