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2024-07-13 17:10: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体会“我”对刘老师的爱戴和感激,以及“我”内心深处难掩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认识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内在含义,体会“我”对刘老师的爱戴和感激,以及“我”内心深处难掩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小风筝5只

  学生:读课文并搜集苏叔阳的生平,了解作者。

  课型:新授

  课前谈话: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谈话:听到歌曲,你想说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当时什么心情?作家苏叔阳每逢看到放上蓝天的风筝就会想起——(他的刘老师)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认识,刘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

  三、讲读课文7—9自然段

  过渡:“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文中哪里写刘老师放风筝?(课文7—9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感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写出感悟。

  2、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一读。

  放轻音乐,学生自读自悟,师巡视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预设:

  A、交流第8自然段。(送出第一只装满勇气的风筝)

  (1)心灵手巧的人。(各式风筝,以读带过。)

  (2)热爱生活的人。(做风筝有情趣,放风筝努力为生活添乐趣)

  (3)有童心的人。(笑得那么天真,风筝放得那么好)

  适时指导朗读

  理解点一:刘老师放风筝时是快乐的

  映示图文: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的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A、看图感受快乐,指导读。

  B、理解“漾”字。(适时送出第二只装满快乐的风筝)

  C、为什么他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他在想什么?

  理解点二:喜爱亲手放风筝,实际是喜爱亲手放飞理想。板书:放飞

  B.交流第9自然段

  (1)指名读

  (2)谈感受。

  ①刘老师是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的人。(适时送出第二只装满智慧的风筝

  每说一种感受读一次。

  ②体会刘老师喊出的是什么?

  所以,当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时,生接读——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③理解“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过渡:这样一个生命力旺盛,对生活时刻充满激情的老人,在分别近30年后,会是什么样呢?

  四、讲读第10—11自然段,升华主题

  指名读第10自然段前半段两个“倘若”。

  理解“……”的含义。

  过渡:是啊,这样一个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刘老师,是永远年轻的。

  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1、指名读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送出第四只风筝——装满哲理的风筝

  2、表面刘老师放飞的是“风筝”,在我的心中,他放飞的是什么?(理想、自信、快乐、童心……)

  其实,刘老师放飞的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绝不言弃,微笑着面对生活。

  过渡:正是刘老师的(对照板书)放飞理想、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乐观自信、永不言弃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所以作者由衷的呼唤: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指导朗读,注意两个“深深地”,读出这句话表达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缓、低沉)

  理解最后一个省略号的含义。(思念无止境)

  过渡:作者用最普通的语言,最深情的呼唤,道出了对老师的感激、崇敬和怀念。我们一齐再来用心读一读,读出作者心中的话。

  五、小练笔:写回贴

  我在网上搜索了《理想的风筝》一文,意外地发现,作者竟将这篇文章放在百度里,并有无数个跟贴。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一篇小学课本上的课文,竟然引来了那么多深情的回复。让我们拿起笔,也给作者跟一个回贴吧。

  学生写回贴在书本插图空白处,师巡视。

  交流。

  我相信作者看到你这深情的跟贴,一定会把你当作知己。送出第五只风筝——装满感恩的风筝

  四、延伸

  让我们也跟着刘老师理想的风筝去放飞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理想,并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理想吧!送有关理想的名言。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俄】

  美满的人生,是在使理想与现实两者切实吻合。

  ——劳伦斯【英】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古希腊】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德莱塞【美】

  五、板书设计:

  放飞

  理想的风筝

  追逐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难点: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从而理解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三、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 回想一下,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板书:谈腿疾 讲历史 放风筝)从前两件事中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乐观幽默、敬业爱生)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饱含着他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你能读读吗?(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思念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思念他对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关爱,然而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二、 品味语言,体验“思念”

  1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画出相关语句,点出重点词语,把感受到的用简练的语言批注在旁边。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所画的语句。

  2 学生自学,批注

  师:已经学完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同桌交流。

  3 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通过自学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预设:

  (1)刘老师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的人。(出示:课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2)刘老师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人。

  第一处: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重点理解:

  预设:谈“亲手”,体会出刘老师身体条件不利于奔跑,但是亲手去做,把自己当健康人看,展示自我。

  师:谁也找的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引导:他绝不肯放弃的是什么(欢乐)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自己读

  过渡:刘老师不仅要亲自去制作风筝,而且还要亲身去体验生活带给他的欢乐。刘老师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处: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A、学生谈,抓故意体会(引导:谁也找的是故意这个词,还有其他感受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刘老师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这是对刘老师放风筝时动作的你描写,找找看还有吗。(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

  再读这句话,用你的心去感受,看看从这些语句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除了高兴、顽强,还有别的体会吗?

  (范读:从老师读当中你还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指导朗读:怎么读呢,自己读,谁来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

  教师:整合出示放风筝的语句,读一读看看这三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亲手)

  教师:从作风筝、放风筝到追线拐都是亲自去做,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教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

  教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去感受刘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

  教师引读:(配乐)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学生接读:制作风筝)虽然刘老师的腿不便于奔跑,然而(接读)刘老师不但要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感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有时候还有意散开手,去追赶风筝,你看。

  教师:刘老师仰望蓝天,看到翱翔盘旋的风筝,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这么艰难为什么还会如此的快乐,你觉得刘老师会想什么(想好后和同桌交流;汇报时说不到位结合课题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引导)

  过渡: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意思,你能读读吗

  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师:这是我们从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中体会到的,他在其它方面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吗(对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关爱都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三、 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教师: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正是刘老师的言行默默的影响着他的学生,苏叔阳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示:苏叔阳的资料,指名读)苏叔阳: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xx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问:透过这段文字我们深深的被感动了你觉得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与刘老师有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体会题意: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虽然苏叔阳历经磨难,但是他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理想的风筝。

  师: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无数次的呼唤:再次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齐读)

  四、抒发真情,放飞“思念”

  1、练笔表达:……变红,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拿出你的'笔,写一写:刘老师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学生交流

  3、回题:让苏淑阳难以忘怀的仅仅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吗。刘老师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希望刘老师的风筝也能播散在同学们的心间。

  板书设计: 20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深深的思念 讲历史 敬业爱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挑战自我

  《理想的风筝》课后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讲历史、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永远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字里行间浸透着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的美好理想。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比较长,在教学中尝试着长文短教。题目是理想的风筝,通过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令作者受到了启迪难以忘怀。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品析刘老师放风筝时的语句,初步了解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通过补白、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深入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这一点,在课堂上能够落实,收到了一些实效。

  整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从整体入手,回忆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引出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的思念,在课的最后又回归整体,深入思考让作者思念的仅仅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吗,同时理解了理想的风筝的含义,解决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以及困惑。

  不足之处:

  1、课堂上设计了不同方式的读书,但是缺少学生理解后的多角度的朗读。如:“你不要管,我自己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会谈到感受到了老师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也有的孩子会感受到刘老师很坚强,还有的会说刘老师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交流之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样会进一步的帮助孩子体会刘老师的品质,从而为突破难点服务。

  2、课外资料的引入缺少层次感,没有充分的起到辅助作用。这段资料很感人,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段资料先来找一找苏叔阳与刘老师有什么相同?然后说说他的这些行为表现与刘老师有什么关系?最后出示苏叔阳写的《谢谢老师》。这样的设计,会很自然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3、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方法单一。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学习方式都是找重点词,从词语中去谈体会出什么,然后读出感受。例如:对刘老师放风筝时的三句话的理解,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例如:第一处:可以用换词比较,筛掉“亲自”;第二处:学生交流后,想象画面读出不同的理解。第三句话:补白刘老师的心理活动。

  修改之处:

  1、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课堂上虽然搭设了突破难点的平台:看到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学生补充的时候很少有学生想到刘老师是在借风筝寄托自己以及对学生的美好祝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才理解到的。所以课堂上感觉有些牵。在评课中于校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这个环节给学生一个有层次的支架,设计为: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很快乐,他想到了自己就像风筝……;

  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很快乐,他想到了( )就像风筝…… 这样设计学生会理解到老师不仅借风筝在寄托自己的理想,而且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希望。

  2、在第三个环节对资料的引入进行修改。让学生先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苏叔阳的表现与刘老师有什么相同?然后进一步引发思考,这与刘老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两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刘老师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苏叔阳,在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后,出示:苏叔阳写的《谢谢老师》。

  课后,老师们通过在教案上批注和当面评课等形式,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使我受益匪浅,再一次对这些老师中肯、坦诚的帮助表示感谢!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2. 进一步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弄清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3.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4. 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习惯,运用补充的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设疑,引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述: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作题目?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设计理念:由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入,学生学起来会更专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教师引述:一是(谈腿疾),二是(写板书),三是(放风筝)。

  这位刘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让我们深入研读这三件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感悟刘老师形象,理解“理想的风筝”的一层含义。

  1.请自由读这几部分的描写,画出最能表现刘老师特点的句子或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读到的刘老师的特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读书】

  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的刘老师。别人发言时要耐心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不同收获可以发表。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句子,引导进一步体会,练习感情朗读。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风趣、幽默、乐观)

  抓住“笑着”体会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为什么不写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选材。

  (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圈出描写刘老师写板书动作的词,仔细体味,你从中体会出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的跳跃旋转多少次。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想想为什么要对“写板书”描写得如此细腻?

  刘老师工作上认真,坚强不屈的个性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不坐下来?透过这几个字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工作认真、坚强不屈、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乐于奉献、意志顽强等)

  你此时有什么感受?把你对刘老师的敬佩之情带进去读。

  文中像这样细腻的描写还有多处,我们要细心体会,只有会读书的人能够成为它的知音。

  一个残疾教师对工作如此认真,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严格,为什么?

  (3)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绝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乐观、开朗)

  理解“漾”的表达效果,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乐观坚强、自强不息)

  刘老师去抓风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刘老师说什么?他为什么还非要自己去拿?想象师生对话,揣摩刘老师的内心。

  出示想象题:看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刘老师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他一定在想: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02-21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6篇02-21

《理想的风筝》教案03-07

理想的风筝教案07-01

《理想的风筝》教案(优)03-27

《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10-14

《理想的风筝》 教案优秀08-22

《理想的风筝》教案(推荐)03-28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14篇)10-21

《理想的风筝》教案2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