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三字经》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三、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三字经》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三字经》教案5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三字经》教案6
引言: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一本概述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它以简明的三字一句式表达深刻的道理,透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本教案旨在通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2.掌握《三字经》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感受《三字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三字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背景:讲解《三字经》的作者王守仁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关注。
3.解读篇章:逐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每一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道德观念。例如,
-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让学生理解人性本善的.观念,探讨善恶的辨析。
-第七课:“七善八恶”、“十恶不赦”,让学生认识到何为善行何为恶行,并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评价。
-第十五课:“父母呼,应勿缓”,让学生了解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要求。
-类似方式解读其他篇章。
4.深化理解:围绕每一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例子说明自己对其中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5.反思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并和现实生活联系,探讨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到日常中去。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撰写一篇关于他们对《三字经》解读的思考和体会。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案例分析:引入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面作业整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学生展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3.书面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质量、思考深度和观点独特性进行评估。
结语:
通过解读《三字经》,学生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三字经》的内涵,发扬其中的优秀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字经》教案7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源于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其实上学期要求我们学习的读读背背里就有一篇关于论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一起背)(羊跪乳,鸦反哺……德有伤,贻亲羞)谁能说说讲的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案8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 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 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 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9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1、导入揭题
2、学文晓理
3、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补充: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
(6)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字经》教案10
经典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具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堕
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字卡:山、远、近
“多闻之星”贴纸
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
〔一〕诵读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二〕识字
6、“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咱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7、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的‘山’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8、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三〕知行合一
9、“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10、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带小朋友来表演创编《妈妈生病了》。
三、活动结束
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多闻之星”。
延伸活动
1、好习惯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给爸爸妈妈倒杯水。
2、亲子共读
今天我学了《三字经》,回家要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字经》教案11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五行五常六谷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解释七情八音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七情: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喜爱,憎恶,欲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要正确对待。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连九族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三字经》教案12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伏羲女娲繁衍人类、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三字经》教案13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三字经》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背诵古典诗文的兴趣。
2、通过了解《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的故事,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体会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会背“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背诵“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
2、感知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由故事导入“三字经”。
1、出示图片(古代私塾)
2、提问: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看一看它的摆设,有桌椅, 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再想想?(我们学习的地方叫学校,古代人们学 习的地方就称为“私塾”)
3、那你们知道古时候的孩子都学什么书吗?(三字经 百家姓 千 字文 弟子规)
4、出示图片:(三字经)
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三字经》(板书)
二:复习:齐背“人之初 性不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三:新授:
1、师导:你们知道为什么起名叫《三字经》吗?《三字经》,三 字一句而得名,三个字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背起来也不难,可这里 面可藏着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呢。
2、播放视频:《孟母三迁》。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
3、边看边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孟母搬了几次家?最后搬到了 哪儿?为什么?这个故事精炼起来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字经》里的六个字。
4、出示板书:“昔孟母 择邻处”(拼音文字一起出现)
5、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6、谁来试着读一读?(三人)纠正字音,读正确,读充分。(互相读、 齐读)
7、播放视频《孟母断机》
8、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故事:《孟母断机》。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 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 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 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 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 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 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9、妈妈为什么生气?(孟子逃学)机杼断了结果怎样?(不能织 布了)妈妈想告诉孟子什么?(孟子逃学学习不努力就如同这织布机 没有用,成不了才)
10、三字经里也用六个字记录了这个故事。
11、出示板书:“ 子不学 断机杼”。读正确、读充分。
12、连起这四句一起背一背。(全体、个别、拍手)
13、讲五子登科的故事。
14、播放视频:动画音乐《三字经》,大家一起唱。
四:拓展总结:
师: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生自由畅谈。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每时每刻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让我们 珍惜他们的付出,努力学习,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教室里都会传出诵读《三字经》的朗朗 读书声。《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三字一句, 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记得小时候,似乎对《三字经》的了解和认识一直只停留在它是 一本古老的书、篇幅很长,一直不以为然。偶尔从网上得知联合国教 科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 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 一个熏陶,为了传承经典诵读,为了给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 我认认真真读了这本书;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通过研究学习 我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学生,甚至 成年人来读一读。
《三字经》采用叙述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 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 的书。这本读物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 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而又言简赅。 我为了实现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已开始教孩子们理解朗读《三字经》里面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们 的品德、礼貌、文化修养。更好的实现养成教育。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 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k;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有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 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 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 对孩子们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 所作所为就是当代中小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 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 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 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如果你的家中还有有待教育的子女, 如果你想提高自身修养,《三字经》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三字经》教案】相关文章:
《三字经》教案02-28
《三字经》教案05-18
三字经教案06-14
三字经的教案11-18
小班三字经教案03-05
《三字经》教案[热]06-01
《三字经》优秀教案05-08
小学《三字经》教案02-02
《三字经》教案(15篇)03-08
《三字经》教案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