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古诗》教案

《古诗》教案

时间:2024-08-08 13:38:25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诗二首》教案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 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古诗二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古诗二首》教案3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认字。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堤”字容易误读,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柳”字的声母是l,学生容易与n混淆,要提醒学生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2.写字。书写时,左右结构的“诗、村、妆、绿”要写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童、碧、丝、剪”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

  阅读理解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学生通过自主练读,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感受早春之美。

  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记忆古诗。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景的古诗,丰富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等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活动1 话题交流

  1.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参加哪些活动?心情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春游、放风筝、一家人陪奶奶去山上挖野菜;心情愉悦。

  活动2 借助插图,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画中人物当时的心情。

  2.导入: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

  4.教师介绍本诗的作者。

  课件出示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诗——《村居》。

  5.过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看见的。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操作指导 借助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可以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所以在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引导观察顺序。除了直接从春天这个季节引入新课,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欣赏描写春天的诗句,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可提醒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板块二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活动1 自读古诗,认读生字

  1.教师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范读古诗。

  2.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

  3.指导学生自读古诗。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活动2 检查学习成果

  1.指名读,教师正音:“莺”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醉”是平舌音。“堤”读dī,不读tí。

  2.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醉:“酉”表示酒,“卒”表示极点、极端。“醉”指喝酒过多,神志不清。

  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们是怎样“拂”着堤岸的?通过想象,感知“拂”的意思。

  3.出示放风筝的情境图,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分别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字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4.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纸鸢”即风筝。

  活动3 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村居》朗读动漫,学生认真倾听,然后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写的是什么情景?

  预设:

  (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黄莺、杨柳、儿童、东风、纸鸢……这是春天的景色。

  (2)写的是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教师指导朗读: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才好听。

  3.小声练读,小组交流,划分这首诗的节奏。(“二、二、三”的节奏。)

  4.学生练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是否读得正确、读对了节奏。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操作指导 在学习生字环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足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交流过程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交给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的方法,设计好学习流程。

  板块三 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活动1 抓住代表性事物,感知春天的特点

  1.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

  活动内容

  默读古诗,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在春天里有哪

  些特点?

  古诗

  描写的事物

  事物在春天里的特点

  《村居》

  2.学生默读古诗后完成活动卡内容。

  3.小组交流自学收获。

  活动2 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小草、黄莺、堤岸、杨柳、春烟。)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黄莺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大概是公历的三月份左右,这里指早春时节。

  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水、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醉:迷醉,陶醉。

  3.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想象:

  (1)“拂堤”的“杨柳”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动作理解“拂”。

  (2)“醉春烟”是什么样的一种景象?引导学生理解“醉”。(迷醉,陶醉。)

  (3)春光明媚,走在河堤上,放眼望去,还能看到什么景象?

  4.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明确:早春二月,小草发芽生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鸣叫。杨柳柔软而细长的枝条轻轻地拂扫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按照七言绝句的节奏来读一读。

  活动3 学习后两句诗

  1.指导学生理解“散学”是放学的意思,“东风”在这里指的是春风。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或同桌交流,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就回来了,急急忙忙趁着春风正好,放起了风筝。)

  3.引导学生想象后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1)借助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2)引导学生由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活动时的情景想象古诗中孩子们活动的场景。

  (3)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以这些事物为依托展开想象,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4.指导朗读:孩子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因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吧!读时把自己想象成诗里放纸鸢的孩子,一定会产生共鸣。

  5.指导背诵。

  活动4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这首古诗的?

  2.教师总结归纳:

  ―→―→―→

  操作指导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插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孩子们的快乐。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交流自己理解感悟的时间,不要牵着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会,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诗、村、童”3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诗:“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的.“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村: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的点要相互避让。

  童: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

  活动2 临写生字,反馈交流

  1.学生注意书写要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要求做到写得正确、美观。书写时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2.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操作指导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节语文课要有至少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二年级语文课在写字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可以在指导中总结一些写字规律、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位置的安排规则,如“诗”的言字旁要写得窄一些,整个字左窄右宽。评价环节不能省略,通过师生评价书写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板块五 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小组交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课件出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布置作业:你在春天最喜欢做什么?用笔画一画,再给家人讲一讲。

  操作指导 拓展环节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时间,时间紧张可以直接带领学生欣赏诗句,可以配上插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积累兴趣。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并能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图片激趣

  1.(课件播放不同地点的柳树图片)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出示教材第二幅插图,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看到这张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

  生1:这些柳树真漂亮。

  生2: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生3:我仿佛看到春天来了。

  活动2 揭题解题,了解诗人

  1.导入:我们喜欢柳树,赞美柳树,这种情感诗人贺知章用一首诗——《咏柳》概括出来了。(板书课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题,齐读课题,交流题目的意思。(歌颂、赞美柳树。)

  3.出示贺知章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与诗人相关的资料,或者朗诵自己知道的贺知章写的诗。

  课件出示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操作指导 可以通过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课前布置观察柳树的作业。解题时可以联系学过的《咏鹅》介绍咏物诗的特点。

  板块二 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活动1 自读古诗,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认读生字。

  2.检查读文情况。

  (1)指名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

  活动2 自学生字

  1.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咏、妆、丝、绦、裁、剪”,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小组同学教一教,并商议识记的好办法。

  (1)“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也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咏——泳。

  (2)“裁”为平舌音。本义是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引出“栽”“载”,通过比较,加深对“裁”的理解。

  (3)“绦”,创设情境,通过想象感知“绦”的意思。

  2.再读古诗,巩固读音。

  (1)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句诗。

  (2)小组互评,读好生字的字音。

  活动3 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咏柳》朗读动漫,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倾听。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先自己试一试,再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预设:全诗适用“二、二、三”的节奏来读。

  3.小声练读,小组间相互指正。

  4.学生练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柳树。)主要特征是什么?(绿。)

  5.学生齐声朗诵古诗。

  操作指导 《咏柳》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有些同学有诵读基础,能准确背诵。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情,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板块三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活动1 自读自悟

  1.过渡: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每读一遍,它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引导学生画出诗中描写的事物,想想这些事物在春天里有什么特点。

  活动内容

  默读古诗,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在春天里有哪些特点?

  古诗

  描写的事物

  事物在春天里的特点

  《咏柳》

  3.学生小组交流,完成课堂活动卡。

  (1)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可以根据同学的表达补充自己的活动卡。

  (3)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不理解之处,如果同学能够为你解答,就认真听清楚他的想法。

  活动2 自由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1)第一句诗:抓住“碧玉”“妆”“一树”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①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思考:“碧玉”指的是什么?(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叶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②指名朗读第一句诗。注意强调“碧”“高”体现柳树的绿和高大。

  ③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件中的画面。(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是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一样。)

  (2)第二句诗:抓住“万条”“绿丝绦”体会诗意,感受柳枝的茂密、柔软,以及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美。

  ①出示“万条垂下绿丝绦”,思考:画面中的柳树具有哪些特点?(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颜色翠绿、轻柔美丽,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②理解“丝绦”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绿丝绦:这里指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③教师诵读这句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柳树的样子。

  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绿丝绦”读得慢一些,感受柳枝如丝带一般在风中飘摇的美好。

  ⑤理解第二句诗的诗意。(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3)第三、四句诗:抓住“裁”“似”“剪刀”等字词体会诗意。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这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①想一想:诗中的“剪刀”指的是什么?

  ②拓展:春风是美的创造者,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的柳叶,自然也能“裁剪”出其他事物。请同学们想一想,它还能“裁剪”出什么。

  2.小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想象,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3.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这首诗的意境。学生想象一下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教师提问:谁能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4.指导朗读:多么美的遐想,多么美的春天!现在,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诗人,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5.背诵全诗。

  操作指导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村居》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理解方法理解《咏柳》的诗意,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在理解过程中重视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既要掌握七言律诗的节律规则,也要读得入情入境,读出赞美的语气。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先结合插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板块四 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课件集中出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请学生再次观察,找出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出示课件,以书写动漫的形式逐一展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的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课件出示 (1)“碧”由“王、白、石”三部分组合而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相平衡。

  (2)“妆”的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让出空间。

  (3)“绿”的左边为“纟”,第二笔“”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起笔。“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

  (4)“丝”上长,下宽。四个“”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横从左下格中间起笔,写至右下格中间。

  (5)“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部的“月”“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方“刀”的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4.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活动2 学生临写,反馈交流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评价。

  3.根据大家的反馈,重新书写不美观的字。

  操作指导 教师要在写字的重点、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将字写正确的同时提高对字形结构的书写要求。

  板块五 选读诗歌,课外延伸

  1.出示《春晓》《绝句》《忆江南》等,学生朗读。

  2.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

  操作指导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精选同类古诗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古诗体系”,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乡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于是,我在上课伊始,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扫着堤岸,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动画的整体展现,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对《咏柳》的感悟与理解。首先展示“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面,先是新叶颜色鲜亮翠绿,像碧玉,然后密密层层,挤满整棵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画面,重点体现柳树的枝条和绿色丝带的相似点,多媒体提供的画面,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古诗二首》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小池》。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和稚子学犯错误的形态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的含义。

  (2)小组逐句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3、配乐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情趣地朗读。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五、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总结学法

  二、学习《小儿垂钓》

  1、指导解题。“垂钓”指钓鱼,“小儿垂钓”即小子学钓鱼。

  2、简介作者——胡令能。

  3、自学古诗。

  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

  (1)指名读全诗,读准字音。

  (2)齐读诗句。

  (3)理解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蓬头:头发散乱。

  稚子:稚,幼小。指小孩子。

  垂纶:纶,诗中指钓鱼用的线。指钓鱼。

  (4)指导看图,讨论。

  哪个词写出了小儿的外貌特征?哪个词写小儿垂钓的姿势?路人向小儿问路,小儿为什么“遥招手”、“不应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儿垂钓得怎样?

  (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小结。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小孩?

  (2)引导学生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方法,课外自学其它古诗。

 三、作业

  默写古诗《小儿垂钓》,再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古诗二首》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李白的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课件介绍李白

  2.导入课题《秋浦歌》。(板书《秋浦歌》)

  (课件出示《秋浦歌》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二、抓字眼/知诗意

  1.理解诗意

  2..汇报。师指名说诗的大意,疏通诗意。(课件诗意)

  3..下面诗请大家带着理解齐声读这首诗(生齐读)

  4.告诉老师,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

  预设一:炉火照天地(课件前两句)

  预设二:红星乱紫烟

  预设三:赧郎明月夜(课件后两句)

  预设四:歌曲动寒川

  小结:看啊,月夜的冶炼场面,是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壮观!请同学们齐读全诗--

  三、悟诗情/入诗境

  1. “乱”中感受艰辛

  2.小组讨论:诗人描写这幅如此壮观的冶炼图,他要表达的.什么感情呢?(课件出示)(赞美和同情)

  四、适度拓展

  1.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生谈)

  2.叩问李白:那么你有问题想问问李白吗?(学生自由问后)师:所有的问题只需这一问:李白呀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入睡,而你却不能入睡,偏偏要来到这冶炼现场呢?追问:那李白究竟有什么心事呢?【课件介绍背景】

  3.介绍背景,阅读第十五首诗

《古诗二首》教案6

  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

  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法

  (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2)谁怎么样问童子?

  (3)问什么?

  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2)学生借助投影片描述画面。

  (在一棵高大挺拔、古老苍翠的古松下面,身穿蓝布长衫的`贾岛问一个正在树下读书,头上扎着两个发髻的小孩:“小童子,你的师傅到哪儿去啦?”)

  (3)鼓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同学讨论,板书:兴奋)

  2、根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

 三、总结学法

  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诗意。

  (二)提问题、想诗境。

  1、学生针对诗中字词提“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1)小童子是怎样回答贾岛的?

  (2)师傅什么样?他怎样采药?采什么药?

  (3)山里都有些什么?

  2、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内容是“青山白云”,请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填充画面内容并加以描述。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提问:诗人虽然没能寻到隐者,但是当他想到隐者的生活是那样自由自在、富有情趣,会是什么心情呢?(同学讨论。板书:羡慕)

  2、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吟诵这几句。

  3、追问:贾岛寻隐者不遇后会怎样?(描述画面)心情又会如何?(同学讨论。板书:向往)

  4、配乐吟诵。

  教师播放古曲,学生配乐吟诗,从而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体会诗人羡慕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和神往之情。

五、独立运用学法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二)限时集体默写《寻隐者不遇》

  二、学习《题西林壁》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请学生结合课外知识,先来讲讲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题的理解。

  2、教师归纳小结。

  这首诗是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庐山时,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因而名为《题西林壁》。

  (二)抓字眼、明诗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生字“缘”的写法:左边不要写成“幺”,右边不要在撇上加点。

  3、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4、抽学生试讲,教师订正。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正面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看;“侧”,从侧面看。“岭”,是山岭;“峰”,是山峰。

  ①“岭”和“峰”有什么不同?

  “岭”——连绵起伏。

  “峰”——高耸峭拔。

  ②“各不同”指的是什么不同?

  指的是看到的山的姿态不同。

  ③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查字典,找出“缘”的几种解释;结合诗文,选择合适的一个。(因为)

  ②结合“身在此山中”理解“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说说前后两句是什么关系?(果因关系)

  ④用“果因”句式说说诗句的意思。

  作者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⑤追问:为什么诗人在庐山之中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因为诗人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因而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看不全面。)

  (3)学生自己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三)悟诗理,诵诗句。

  1、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什么启发?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2、举例说一说。

  3、指导有感情地吟诵、背诵。

  4、默写《题西林壁》。

三、布置作业

  将《寻隐者不遇》改写成2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古诗二首》教案7

  教学目标

  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4.多元识字。

  5.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

  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识字入题,从而引入古诗。】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7)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课件出示9)

  小娃撑,偷采回。不解藏,浮萍开。

  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撑,采。藏,开。

  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课件出示10)

  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萍( pín pínɡ)泉(quán qán)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萍(pínɡ)泉(quán)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杨万里。)(板书:杨万里)

  (课件出示13)老师简介: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数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课件出示14)

  无树爱尖角(板书:无树爱尖角)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1)熟字带生字:对—树用—角友—爱

  (2)编儿歌记忆:二儿——无上头小下头大——尖

  6.再读古诗,看谁把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课件出示15:《小池》)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荷花在夏天开放。

  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的蜻蜓最多见。(板书:夏天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师简单讲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课件出示16:《小池》)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识记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体现教材的特点。】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学习诗句的词句。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齐声诵读,更能读准节奏,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诵读古诗,课后延伸

  1.齐背古诗《池上》《小池》。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板书

  内容泉眼惜

  小池树阴爱生动有趣生机勃勃

  小荷露

  蜻蜓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ài xī jiān jiān jiǎo cǎi yònɡ dà shù

  ()()()()()

  二、区别字组词。

  踪()原()何()青()

  粽()泉()荷()蜻()

  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小池

  泉眼,

  爱晴柔。

  小荷才露,

  立上头。

  【答案】

  一、首先爱惜尖尖角采用大树

  二、区别字组词。

  踪(跟踪)原(原来)何(如何)青(青草)

  粽(粽子)泉(泉水)荷(荷花)蜻(蜻蜓)

  三、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尖尖角早有蜻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

  2.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4.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5.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1.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加入一些游戏活动的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出农民的艰辛和欢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颇有争议性。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只而多采竹筏渡过的。另一个定义则是可以让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况下安全横过,或者水浅得阳光能够直达塘底。池塘也可以指人工建造的水池。

  通常池塘都是没有地面的入水口的。它们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进池。因为如此,池塘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都跟湖泊有所不同。池水很多时都是绿色的,因为里面有很多藻类。

  在亚洲,池塘常见于庭院,小区之内;而在欧洲,池塘经常见于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资源丰富,池塘很常见。

  【其他资料】

  描写夏天的古诗: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首角

  无采

  爱尖

  二、比一比,再组词。

  首采

  自菜

  无角

  天用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

  形象。

  四、重点段落品析。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这一句的意思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读一读,注意画出停顿。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参考答案:

  一、略二、一首自己采花白菜无法天地一角用处三、白居易儿童四、宋杨万里小荷叶水里的荷花还和小孩子一样,刚刚一点点。

《古诗二首》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老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老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揭示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认识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可爱,并带上这种成功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可爱,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 认识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古诗二首》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早发白帝城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诗中的3个生字及1个多音字“还”,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齐读课题《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四、指导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复习[y1]“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六、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作业:

  1、必做:背诵并默写古诗。

  2、选作: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小池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诗中的1个生字,并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新授: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y2]?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y3]。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y1]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y2]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y3]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古诗二首》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

  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介绍作者,诗名

  《春雨》唐杜甫

  《春晓》唐孟浩然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古诗以及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齐读古诗。

  三、解读诗文,读通诗句

  《春雨》

  1、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2、重点理解:

  好雨——

  知时节——

  乃——

  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朗读

  《春晓》

  1、重点理解:

  眠——

  不觉晓——

  啼鸟——

  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人们对春天有怎样的`感情?

  3、朗读

  四、理解诗情,读好诗句,熟读成诵

  1、欣赏感受。听老师介绍和古诗有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情,练习朗读;

  2、指名诵读,品评指导

  3、齐读(配乐)

  4、背诵

 五、课后作业设计

  1、收集2—3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2、朗读背诵《春雨》、《春晓》;

  3、预习生字

  第二课时

  六、朗诵古诗,巩固复习

  七、拓展体会

  1、小组汇报收集的诗歌;

  2、老师评点。

  八、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老师重点指导:随、晓

  4、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九、课后作业设计

  1、“春天的歌”诗歌朗诵会

  2、“我爱春天”书法比赛

《古诗二首》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古诗二首》教案12

  第2课

  古诗两首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枯等7个字,会写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趣。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读、识记生字。

  学习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如古筝或其他轻快、

  优美的乐曲。

  2、彩笔和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励引入

  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哪些小朋友会呀?大声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背诵)

  2、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学了那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古诗。(板书出示课题:草)

  二、范读激趣

  1、老师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指名汇报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

  得最有味道。谁读得好,我就给他配上音乐。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指名生诵读,配乐朗读。

  3、大家都想配乐读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吧。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1、老师简单描述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

  3、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4、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5、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

  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诵古诗。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枯荣

  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

  6、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

  7、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8、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9、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七、配乐诵读全诗

  4、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5、试着背诵古诗。

  6、配乐朗读、背诵。

  八、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枯荣

  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呀?

  3、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这里还有一个字烧,也会写吗?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赏图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从图中猜出是什么季节吗?

  2、古时候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杨万里,他也觉得这个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了一首诗。(出示全诗)

  教学批注:

  3、老师朗读全诗。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大声朗读全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遇到绳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发现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听老师范读,体会朗诵古诗的节奏,学生模仿范读,练习朗读古诗,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三、诗画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老师讲解。

  3、引导把诗画中的情景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四、有感情地读全诗,纤细背诵

  1、自由练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伙伴合作朗读。

  2、读给小朋友听,互相评议。

  3、练习背诵,先自己背,再同捉交换背诵。

  4、配上优美的音乐,集体吟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篱、疏、未

  2、你们都记住这些字了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未、追、宿、菜

  5、学生书写。

  六、复习背诵

  指名、分组、集体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古诗二首》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写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图中春天的景色的。(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范写“村”字)

  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居住在乡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玩放风筝的识字游戏,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识记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对比识记:拂—佛堤—提

  (2)重点指导:“柳”是边鼻音;“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

  (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次配图、配乐,师范读,再齐读)

  3、出示第三、四句诗,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1)边读边想象,图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乐)

  (2)你能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吗?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归来早、忙趁”,读得快而重,来体会欢畅、快乐的心情。

  4、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古诗大意,然后全班交流。

  5、拓展: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的学习之中。)

  四、朗读积累,背诵古诗

  1、师总结前两句诗的诗意,生回答对应诗句。(课件依次出现诗句)

  2、师带领生诵读一遍古诗。

  3、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4、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学写“诗、童”两个字。

  1、出示生字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诗:注意右边三横的写法,三横的距离相等,第二横最长。左窄右宽。

  童:“立”字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以上,“丶”要写在竖中线上。“里”的竖画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找关键笔画,再由教师补充讲解)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村居》。

  2、(出示白鹅在柳树围绕的.池塘里划水的图片)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大白鹅在水中游泳,柳姑娘的头发随风飘扬、轻沾水面。大家想到学过的哪首古诗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讲解“咏”的含义,可先让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边读边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咏:读yǒng。妆:翘舌音。绦:读tāo。)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与听后感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再想一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2)课件出示“丝绦”图片,“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思考:“丝绦”和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3)指名读。教师指导断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句的理解。(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样,垂挂着千万根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枝条。)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教师相机指导断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同学们观察柳叶的形状,并出示图片作对比讨论。

  (3)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不仅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4)学生谈诗意。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出来的啊!)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四、指导写字

  1、学习“碧、妆、绿、丝、剪”五个生字,学生观察、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上部分笔画较多,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绿:左边是“纟”,右边“录”字的第三笔要穿头;“录”的下半部分与“水”字作区别,第二、三笔分别是点和提,笔顺多次书空,巩固记忆。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3、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遍。

  [教学板书]

  1古诗二首

  村居草、莺、杨柳

  儿童:放纸鸢生机

  快乐

  咏柳树高

  枝叶:绿、多、细美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而且极具画面感,所以我采用了以图导入,先描绘画面,再来理解诗意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好意境,我结合朗诵和图片,让学生对古诗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让他们自主阅读感知诗的意境。

《古诗二首》教案14

  18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2.收集与诗人有关的资料,写作背景。

  学生准备:1.搜集其他乐府诗及李白的其他作品。

  2.收集诗人的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古诗接龙,激趣导入

  1.游戏:古诗对对碰。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

  2.导入:呀!你们积累的古诗还真不少呢!这些古诗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大家知道是谁吗?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3.简介作者:(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个人资料。)

  操作指导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古诗,在指导学生参加古诗对对碰的游戏时,要创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活动1多种形式读出诗的节奏

  1.引导学生听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特别要注意听自己不认识的字。

  2.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读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读出节奏。

  3.学生自由练读,展示评价。

  活动2多种方法合作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读不准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强调“辰”是翘舌音,要正确读出“摘星辰”。

  4.师生合作读。按诗歌的节奏,老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5.男女生合作读、分组读、齐读。

  6.师生间,生生间适时评价。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反复诵读,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让学生在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识记生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块三随文识字,品读古诗

  活动1品读,体会楼之高

  1.引导学生品读第一句。

  (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住在深山的一个寺庙里,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这个楼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危楼高百尺”中感悟出楼很高。

  (3)板书“危楼”两个字,相机学习“危”。

  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出示载有危险易爆物品的车上标注“危”字的图片,加油站中带有“危”字的提示图片,路标上带有“危”字的提示图片,有一些警示“危险”的提示牌中有“危”字。

  ②引导学生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适合本诗中的解释。出示字典中的三种解释:A.不安全,跟“安”相对。B.损害。C.高的,陡的。

  ③引导学生理解“危”在这里是“高的,陡的”的意思。(教师在寺庙的后面画上楼的简笔画。)

  (4)引导学生再读古诗第一句,思考:还可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这楼很高?(高百尺)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百尺”是虚指,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楼高。

  (5)指导学生用惊讶、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一句。可以把“高”字读得响亮一些。

  (6)小结:这首诗的第一个字就是“危”,和后面的“高”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呀!齐读——危楼高百尺。

  2.引导学生品读第二句。

  (1)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诗里还能感受到这座楼很高吗?

  (2)引导学生从“手可摘星辰”感受楼之高。相机讲解“星辰”就是天上的星星的总称。

  ①引导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辰”:晨-日=辰。

  ②鼓励学生用组词的方法来巩固识记:生辰、星辰……

  (3)引导学生再读一读这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楼非常高,仿佛离天很近,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

  (4)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带着轻松、喜悦的心情来读。

  (5)课件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引读: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山上的高楼,楼如此之高,星星离我们是那样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摘到。诗人李白不禁惊喜地吟诵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小结:同学们,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理解诗意的好方法。

  活动2识字,体会作者想象之妙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不敢高声语。

  (1)相机学习生字“敢”。

  ①引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敢”:敢——放。

  ②鼓励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记:勇敢、敢于。

  (2)引导学生质疑:李白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呢?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他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2.学习第四句——恐惊天上人。

  (1)相机学习生字“恐、惊”。

  ①形声字识记:“恐”上面的声旁提示读音,下面的形旁表示与心有关;“惊”左表形、右表声。“恐”下部是心字底,“惊”左部是竖心旁,“恐”和“惊”都与心情有关,它们还可以组成词语“惊恐”。

  ②字谜识记:有心(忄)住京旁,可是总不安。(惊)

  (2)引导学生质疑:天上真的有神仙吗?伸手真的可以摘下星星吗?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3)引导学生轻一些、慢一些地读一读后两句。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随文识字,分散识字的热情。借助课文插图、课件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内容大胆想象画面,再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表达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诵读、想象。

  板块四反复诵读,积累古诗

  活动1观察图画,感悟意境

  1.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描述诗中的意境,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1)夜里住在寺庙中,发现如此之高的藏经楼,诗人又惊又叹,登上这高楼,仰望星空,似乎伸手即可摘到星辰,这真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夜空如此美丽,真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唯恐惊动了那住在天上的神仙哪!——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引导学生借助书中的课文插图,自由读整首诗。

  活动2借助图画,背诵积累

  1.引导学生扮演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来读,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2.结合板书中的简笔画,师生配乐合作读。

  3.学生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背诵。

  操作指导

  学生开展多样化朗读,看画面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请学生扮演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从而达到入情入境地诵读的目的,最终积累背诵古诗。

  板块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活动1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学间相互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发现。出示本诗中要写的生字:危、敢、惊。

  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明确书写要领。

  危:“W”居上居中,首撇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W”,“X”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敢: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右部第六笔竖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

  活动2摹写互评

  1.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的字。

  3.师生进行评议。

  操作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重要笔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关注细微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把字写规范端正,提高书写质量,掌握书写要领。

  板块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古诗背诵给家长听。

  2.选择性作业。(二者选其一)

  (1)结合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发挥想象给诗配画。

  (2)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操作指导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把学到的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第二课时

  板块一借助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歌曲腾格尔的《天堂》,展示草原风光。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后和看后的感受。理解题目“敕勒歌”的含义。

  3.导入:歌曲中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很多年以前,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也生活着一个民族——敕勒族。一个民族一首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民族流传下来的一首民歌——《敕勒歌》。(板书课文题目)

  操作指导

  教学时,老师可播放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使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初读古诗,理解字词

  1.过渡: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把经典读给你听。(老师范读,学生倾听。)

  2.引导学生自由认读。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字理识字。

  (1)认读“似”,知道这是个多音字,还读sì。组词:相似。

  (2)认读和理解“穹庐”。借助图片,知道“穹庐”就是游牧民族生活的毡帐,我们现在叫“蒙古包”。

  (3)在理解“似”和“穹庐”的基础上,理解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顺势理解“笼盖”就是“笼罩”的意思。

  (4)学习“苍”和“茫”。字理识字。(老师板书“苍”的古体字)知道“苍”的本义是指草的颜色,后来引申为青黑色。并引导学生理解“苍”和“茫”都是形声字。通过诵读李白的《关山月》,体会和想象“苍茫”的意境。

  4.引导朗读《敕勒歌》,相机正音。要点:了解“见”同“现”,显现。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听音乐看风光时,要关注全体,重视词语的运用,为理解诗意打基础。指导学生读诗时要关注个别字和停顿,运用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

  板块三学习吟诵,想象诗境

  活动1了解诗体,多种形式吟诵诗句

  1.引导学生了解古体诗的特点。

  看《敕勒歌》吟诵标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相机讲解: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只讲究“入短韵长”。

  2.引导学生根据吟诵符号,自读、合作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练习吟诵。

  活动2吟诵古诗,想象画面

  1.学生听老师吟诵《敕勒歌》,想象画面。并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看到了什么。理解诗意,想象诗境。

  2.学生跟老师学习吟诵《敕勒歌》,在声音中体会和想象画面。

  3.学生结合插图描述想到的画面。

  操作指导

  教师要注重古诗的朗读,可开展多样化朗读,看画面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请学生表演读,跟随古人诵读,从而达到入情入境地诵读的目的,最终积累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时可以指导孩子结合重点词和生活体验。

  板块四学写生字,展示全篇

  活动1教师范写,互评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似、野、苍、茫”的字形,老师通过示范讲解。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

  (1)“似、野”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似”是左窄右宽,“野”是左右等宽(或左右相当)。“野”字左边的最后一笔变横为提,右边“予”的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2)“苍”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茫”下面的“氵”和“亡”要写得紧凑。

  2.引导学生描红、临写,并把生字填入田字格中。

  活动2拓展积累

  1.引导诵读《折叠》译文。

  折叠(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男女生对读诗和译文。

  3.师生合作吟诵译文。

  4.总结课堂,再次吟诵。

  操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进行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重要笔画,帮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范写,关注细微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写规范、写端正。评价时关注榜样的力量,激发书写兴趣。拓展折叠(译文),感受语言之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以读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时,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句的优美。

  1.将识字、学词、理解词义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例如在学习生字“危”时,通过讲述“危”的字理来帮助学生牢牢记住“危”,然后出示“危”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让学生理解“危”在诗句中的意思是“高的,陡的”。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两首古诗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想象。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在想象画面中渐渐感悟到古诗的意境。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生想象自己仿佛一抬头就看到星星在眼前眨着眼睛,一伸手就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更是想象到了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很多肥肥壮壮的牛羊的画面。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正是学生个性理解的再现。

  3.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词语时,图片介绍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图片的选用一定要恰当,不能滥用图片,不能剥夺学生的想象力,最好在学生想象之后,或者学生想象遇到困难时再加以运用。

《古诗二首》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四、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挂图。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的古诗吗?谁愿意背一背呀?(同学们背诵古诗)

  2、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三)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五)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七)课后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你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欣赏了李白的《夜宿山寺》,感受到了山寺夜晚奇特的景象,让我们共同再欣赏一下那美景吧。(一边放课件,一边背诵。)

  2、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一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三)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四)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六)课外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两首古诗。

  1、练习朗诵两首古诗,边读边体会诗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背诵。(播放课件,请同学看着课件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练习,全班齐背。)

  (二)学习生字。

  1、请同学自学会认字。(大声地读,读不准的字请多读几遍。)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请同学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可以用儿歌的方式,结合诗的意思记忆一些字。

  3、请学生分组汇报学习的情况,说说: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请同学们给本课的字组词。

  5、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最难记?

  6、针对学生的疑问,老师和同学共同想办法解决。

  独:右边是“虫”字,下面的一笔是提不是横。

  寻:“寸”的一横最长。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后的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通过课件,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由于本课反犬旁的字比较多,有四个字,所以要提醒同学在写的时候,不要把反犬旁写得太直。

  3、另外,本课有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学生注意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请学生练习描红,然后自己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占格,注意眼睛和书本的距离。)

  (四)评比发奖。

  老师请写完的同学拿写好的的字在全班展示,请同学们互相评比,给写字正确规范的同学发小红花。

【《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教案03-07

《古诗》的教案05-31

古诗的教案03-15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蜂古诗教案12-16

大班古诗教案02-23

古诗《咏柳》教案04-02

古诗《草》教案01-20

古诗春晓教案01-20

关于古诗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