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0 12:53:4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文本研读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三、拓展延伸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四、诗歌小结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发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未来。学习课文,体会想象的神奇,培养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释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释题:

  移植的意思是:

  ①把播种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

  ②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

  问题:在这篇课文中,移植应该选哪种意思呢?

  二、检查复习字词

  请同学们认读以下字词:

  教授硕士蝴蝶苦涩嫁接努力移植启迪博士幻想有趣

  探索创造奇迹实现现实不懈

  坚持不懈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指同类丛聚。后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

  三、自读提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活该是多么有趣。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问题: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节总写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活该是多么有趣。第二至第四节描写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后的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

  (学生朗读)

  四、指导朗读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不能读破诗句,还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读出诗的韵味。这首诗押的是“i”韵。

  五、想一想

  (1)假如你有了爷爷的记忆后,会看到些什么呢?

  (2)爷爷看到的你是如何顽皮的?

  (3)假设宇航员或潜水员他们都移植了对方的记忆,他们见了面,会说些什么?

  (4)记忆移植能实现吗?

  明确:移植不仅限于植物。人体骨髓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六、合作探究

  问题:假如记忆能移植,你想移植谁的记忆呢?

  七、拓展练习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美。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近美丽的广玉兰,让我们美美地喊一喊她的名字,齐读课题。

  2.我们知道作者陈荒煤非常喜爱广玉兰,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喜爱之情吗?(指一生回答)

  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作者爱的是广玉兰的什么呀?

  (板书:幽香 纯洁 旺盛的生命力)

  3.上节课,我们从花香入手,品味了广玉兰的淡淡幽香,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品味它的纯洁和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A:品花瓣的纯洁之美

  1.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洁净高雅的花朵缀满枝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出了广玉兰花瓣的纯洁之美的呢?(板书:花色 花质)

  2.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为什么连这样一个大作家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和质感呢?抓住关键词好好体会,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3.交流

  理解“玉琢冰雕” (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

  4.广玉兰具有独特的美,白中泛青,柔中寓刚,富有弹性,美得连这样一个大作者也“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美!能读好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5.广玉兰花瓣的确美,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纯洁,怪不得作者感叹道——(引读)总之……

  B、品花朵旺盛的生命力

  过渡:是呀,优美的词句也不能概括广玉兰的全部内涵,这纯洁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它花开的形态更是美不胜收。(板书:花形)

  1.请大家速读文章的第三小节,看课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交流: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完全盛开 已经凋谢

  2.哪种形态的花更让你着迷呢?下面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形,再次细细地品读,可以根据花的特点写出喜欢的理由。

  出示:

  有的含羞待放,……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3.交流:(随机)

  我最喜欢的是……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喜欢它 “含羞待放”的样子,象个害羞的娃娃,喜欢它“碧绿”的颜色,“鲜嫩可爱”的样子),老师可以根据回答说:你能读出她的可爱吗?你能读出她的羞涩吗?你能读出她的腼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好像不是广玉兰花了,而是一个害羞的娃娃。适时地指导朗读,读出可爱。(女生齐读)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喜欢它迷人的幽香,把小蜜蜂都吸引住了,也把我们陶醉了),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感受广玉兰花的幽香,指导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

  (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哪个字写出了迫不及待呀?你能读一读吗?读的时候要稍微快一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花香引来的'蜜蜂越来越多,男生齐读)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喜欢它如婴儿般 “洁白、柔嫩,惹人喜爱”的脸。如婴儿般娇嫩,忍不住想要去摸一摸),指名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

  (虽然没有盛开的广玉兰花那样的洁白、甜美,没有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花的羞涩……但却有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指导学生看图,教师讲述:这些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现在花凋谢了,但有了这些种子,这种子是生命的象征,来年还会生根、发芽、长叶,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我想请我们六( )班的男子汉来读!把广玉兰花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多么可爱的小颗粒啊;)(这就是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4.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广玉兰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还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远远看上去,——

  出示:

  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齐读这句话。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联系广玉兰说)。

  (理解得真好,能为大家读好这两个词吗?)

  (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你的感受会更深。)指读,齐读。

  师述:这个大家族之所以能数世同堂,生生不息,那就是因为它有着——指着板书(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5.是呀,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清香四溢,盛开着的洁白柔嫩,凋谢了的正孕育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广玉兰。(配乐齐读)

  6.指导认识课文第三小节的结构

  广玉兰美,文章写得更美。作者先写花开的各种形态,接着具体介绍了花开的四种形态,最后写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大家族,这就是 “总――分――总”的结构。

  7.相信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充满生机的广玉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学生练习背诵这段)

  出示第三小节相关词语帮助背诵。(师生合作背诵)

  C、品叶子旺盛的生命力

  1.过渡:广玉兰的花如此美丽,富有生命力,其实它的叶子也是那么富有生命力(板书:叶子)

  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找出体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⑴.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

  密集油亮的绿叶,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寒冬的萧瑟里,看不出有什么衰败的迹象,这就叫“终年不败”,这就是它旺盛生命力的又一体现。

  生气和活泼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孩子)这里指的是什么?(广玉兰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谁能把广玉兰叶片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齐读

  ⑵.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

  是啊,广玉兰的绿叶终年不败,多么富有生机,即使――引读“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这是一种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齐读。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

  1.广玉兰是如此的幽香与纯洁,它的生命力又是如此旺盛,难怪作者要情不自禁地说——第6小节。齐读

  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作者爱,你爱吗?(板书:爱,更爱)

  3.再次齐读。

  4.广玉兰的确美,它本身就是歌,就是诗,让人倾倒。老师把今天所学的内容整理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小诗)

  (四)、写法迁移,表达美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林荫道边平常的广玉兰,在作者眼里却是那么美丽、独特,我相信同学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花,如果你想把它介绍给别人,你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具体介绍(师指板书述说)。

  1.课后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仿照第三自然段的总分总结构,写出花的特点。

  2.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一背。

  板书设计:

  幽香 花香

  花色

  18、广玉兰 纯洁 花质

  爱 花形

  旺盛生命力 叶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an,轻捷,油蛉líng,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

  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

  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

  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

  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语文教案 篇6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教案:论民本

  【学习目标】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今、苟、胜、就、刑、衣、王、诸、盍、几、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

  【学习过程】

  自学自导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重点字词、句式,用10分钟时间做“基础扫描”。

  2.讨论5分钟,解决“基础扫描”遗留的问题;尝试着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基础检测”。

  一、基础扫描

  1.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②诛之,则不可胜诛:

  ③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④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⑤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⑥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⑦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⑧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辨析下列词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⑴莫:①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②从者病,莫能兴:

  ⑵就: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②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⑶诸:①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②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⑷者: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②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③二者不可得兼: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二、基础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jì) 粢盛(shèng) 桀纣(zhòu)

  B.所恶(wù) 走圹(kuàng) 不赡(shàn)

  C.仓廪(lǐn) 孝悌(dì) 狗彘(zhì)

  D.艾草(yì) 鸡豚(tún) 庠序(xiáng)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积聚,储藏) B.其何能淑,载胥及溺(相互)

  C.诛之,则不可胜诛(责骂) D.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埋怨)

  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B.则诸侯皆为之驱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4.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丛驱爵者,r也

  B.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式结构相同的两项是(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

  B.为丛驱爵者,r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就、随之)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7.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三、提升训练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译文:

  3.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译文: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译文: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多种方法处理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让学生学会怎样过一个有意义、有计划的暑假,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大方活泼、积极主动地与伙伴进行口语交际是本课的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挑选合理、科学的方案并制定计划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言描述,营造交际情景

  1、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又将迎来一个快乐的暑假,一般情况下你们在寒假里都做些什么呢?这些事情是谁给你布置的呢?

  2、播放暑假生活图片,进入暑假生活情境

  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交流感受

  4、引出课题

  这么多的事情,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的完成好,不漏掉一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与同桌商量商量吧!

  二、尝试探究,获得成功

  1、同桌交流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教师简单板书:

  记在本上

  制定作息时间表

  制定学习计划表

  那么,选定哪些内容才能让暑假过得愉快又有意义呢?

  3、课件出示:暑假计划内容

  4、课堂交流:他的这份计划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打算怎样过好暑假呢?

  1、小组讨论:

  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根据自己小组的具体情况选定内容,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然后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用“我们组的小朋友打算这样过暑假……”为开头介绍。

  2、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四、学习制定个人计划

  (1)、课件出示:各种计划表

  (2)、交流:你觉得这几种计划好吗?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能提出好的'建议来吗?

  (3)、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制定自己的暑假计划。

  四、观摩活动,开放评价

  展示个人计划表,把自己的计划表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为你打星,看谁的计划表人气指数最高。

  板书设计:

  我打算这样过暑假

  写作业制定作息时间表

  运动制定计划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

  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诗意导入

  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

  温故知新走进《诗经》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

  诵读涵咏

  感知诗意

  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

  3、全诗梳理

  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

  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

  品读鉴赏

  探寻诗情

  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

  明确:相约、相赠、相悦

  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

  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细节和心理描写;

  (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

  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活动四:

  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

  《诗经》中的爱情恋歌

  1、《诗经·周南·关雎》

  2、《诗经·秦风·蒹葭》

  3、《诗经·郑风·子衿》

  全诗总结

  学生赏析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

  教师点拨指导

  让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后作业

  用最精彩的语言改编《静女》,形式、文体不限。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课后点评

  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板书

  情人相约图

  静女情人相赠图

  情人相悦图

  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