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记录原始数据和打√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的统计作初步的分析。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第68页16题完成的记录,每人准备自己家的四次电费发标,老师准备一些表格数据、三种学具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说明生活里很多事都可以通过记下来,理一理的方法,把它们整理清楚,并能根据整理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想知道的情况。
2、 举出一些统计好的简单表格,如各小组人数,某户收各种粮食的千克数等统计结果给学生观察,知道一些简单表格反映的数据,结合表内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比较,说明记录、整理这些数据的作用。
3、 指导打√方法记录
4、 出示一些学具(如□○⊿)等,说明要知道这些学具各有多少,可以用打√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先分类列出名称(或用图表示),老师每取一个图形相应说出名称,学生在相应图形后打√记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结果各有多少个。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说明这节课要根据前面的天气记录,认识天气情况。
二、组织活动
1、 让学生分小组理一理,填一填
学生分组活动,先核对记录情况,再按打√方法整理每种天气各多少天。
请你把整理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的电费情况。
先认识电费电费收据的各项内容,再按日期次序排列起来。
要求学生把千瓦时数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学生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己调查:小组讨论还准备调查什么内容,组织调查活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P30—31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70毫米
20厘米2分米
7厘米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能解决乘法进位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挂图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水彩笔吗?有几种颜色?老师这里也有水彩笔。
揭示挂图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48×2
2、教学笔算:
①先让学生并思考:我们已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谈话:个位乘积超过10怎么办?这节课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②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a,各人先摆小棒算一算
b,再和同学交流
c,指名学生演示小棒的根数是如何满10变成1捆的。
③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合作练习
4 8
× 2
———-
1 6……8×2=16
8 ……4×2=8
———-
9 6……16+80=96
教师示范并讲解一般写法:
4 8
× 2
9 6
3、小结,这节课学习的乘法题与前面学习的'乘法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讨论16×4,十位上满20,如何向百位进位的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共同评议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向同学们介绍?
五 作业:
“想想做做”第2.3题
教 后 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的勤奋团结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到的小标志最多。你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争分夺秒做闯关练习,好吗?
【设计意图: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学习形式,充满趣味的主体情境,将数学的工具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游戏对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二、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整堂课以“闯关”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闯关中巩固知识。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关
(1)自主练习1。
谈话:比比看哪个组完成地有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谁能保证自己计算准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养成做完题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继续渗透培养学生的`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这种累计积分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 )来验算。
A.146+204=350
B.350-204=146
C.204-146=58
2、258+132=390,用( )来验算。
A.390-132=258
B.132+258=390
C.390-258=132
D.258-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知识的不同展现方式,同时以丰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继续用小组累计积分的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3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将182和247相加,在用它俩的和与440比较。
提问:怎样能避免计算有误?
学生可能回答:仔细算,验算。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再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加仔细观察图画,发现有关的数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2、书自主练习6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3、书自主练习7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4、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联系,比一比哪一组摆的算式多。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有层次的递进。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现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奥运开幕的显示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
1、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用具:
课件、时钟模型、钟面图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乒乓球球赛、排球球赛)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竞赛?(生回答)今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老师很期待这两项竞赛。同学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是在什么时候举办的呢?(生回答)
2、出示:视频(北京奥运开幕)引导学生交流奥运开幕的情境。介绍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出示文字):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开幕。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生回答)师:8时08分在钟面上时针应该指向数字几?(生回答)(出示:钟面8时08分)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奥运开幕》认识钟面上的学问。
板书课题:《奥运开幕》钟面知识
二、新知探索
1、衔接迁移
(ppt出示钟面)师:请同学观察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哪些信息?(强调: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秒针是最细最长的但是本节课暂时不研究分针。)
2、认识钟面上的学问
师:你还想知道钟面上哪些信息?(生回答)(1)认识大格、小格①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拿出钟面图纸,观察钟面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后四人小组交流。问题: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②反馈展示——请学生上台介绍
师:大格,从哪里到哪里为一个大格?(例如:从数字1到2),小格有几个你是怎样数的?③ 总结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就有12个大格;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数小格可以5个5个地数,也可以背5的口诀。(课件显示数小格的过程)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大格、小格所表示的.意义。
①课件显示:钟面9时到10时时针的运动过程
师:观察钟面上的时间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从几时到几时,经过了几时?时针的变化?)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②课件显示:钟面10时到10时01分分针的运动过程,并在中面旁表明这时是10时01分
师:观察钟面上的时间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从几时到几时,经过了几分?分针的变化?)
课件显示:钟面10时到10时05分分针的运动过程,分针边走学生边跟读时间。
师:请学生看着钟面,读出时间。(生读)分针走了几个小格?走了几个大格?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3)认识时分的关系。
课件显示:钟面10时到11时时、分针的运动过程。师:观察钟面时间的变化以及时针、分针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 60分
3、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出示课本P75“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①出示时刻为8时08分的钟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几分?(生回答)看时间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师:8时08分可以简写为8:08,冒号前表示几时,冒号后表示几分。能否把冒号省略?分部分一般用两位数表示,如果十位不满一的就用零代替。零能写在8后面吗?
②出示时刻为9时的钟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师:现在是几时?简写为9:00,凡是几时整,在简写时分的部分都用零表示,并且要写上两个0。(可能有学生会说12分,让学生说一说当12分时,分针应该指向哪里)
③生独立完成第
三、四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9:30、9:45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生可能分不清楚是几时,可多让几位学生说说看时间的方法,如果生说不清楚可引导学生说出当10:30、10:45时针、分针在钟面的位置。最后可以告诉学生当他们分不清楚时,一般可以选择两个数字较小的那个数。
三、练习巩固
1、课本P76练一练第一题:看一看,练一练
2、游戏:我拨你说(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四、课堂总结
1、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填写课本p75:拨一拨,填一填。板书设计:
奥运开幕(钟面知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 60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
1、 口答。(略)
2、 笔算。(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略)
2、学习例2。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 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小棒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
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 2×21 4×22 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思考之一
曾有人认为,在课程改革后,课堂一开始都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不必再进行新课前的复习准备。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但是不要人为的设置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
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相加、几个十是多少以及两位数加法和一位数乘法笔算等相关旧知,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二——
在学习例1 ——20×3时,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多样化的算法:
(1)20+20+20=60
(2)3个2堆是6堆,6堆是60。
(3)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2×3=6,所以20×3=60。
(5)……
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学生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看到有6堆,就是6个10是60。
二是“先不看20的'0,算2×3=6,在6后面写0,就是60。”
教学时,我重点抓住第二种算法,让学生说出道理,并和实物图对应起来,使学生初步理解这种算法的原理。
紧接着,让学生对比练习: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练习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编题:同桌学生仿照刚才的口算题,一人先编上面一道,另一人对应编下面一道,然后交换。
我感觉,以上的教学,表面上看好象没有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面对的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模仿编题中理解和掌握优化的口算方法。
感觉不足的是,这个例题的教学时间好象用得太多了一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各边的名称。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成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手帕、长方形纸条、三角板、学具盒,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1、老师今天邀请我们全班的小朋友到我家里去做客,你们想去吗?多媒体演示
(1)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物体的面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你还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课桌面、书本面、黑板面……是长方形;地砖面、手帕面、豆腐的表面……是正方形
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既然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你能利用身边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吗?
(学生操作,摆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教师摆几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是长方形吗?如果要是长方形,该怎么办?(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2、分组操作,抽象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一个正方形图片
(1)小朋友,凭你对长方形的印象,和刚才摆的过程的印象,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秘密?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说明对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师板书)
正方形有什么秘密?(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板书)
(2)小朋友刚才猜的是否正确?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怎样验证呢?先思考一下,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根据要求操作验证。
(直尺、三角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纸)
要求:就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小组同学共同操作、讨论、研究、验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先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方法,检查评讲
小结:
我们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小组合作探索,验证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
3、认识长方形各边的名称。
(1)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有名称,你们知道吗?想知道吗?
指出: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板式长宽)
(2)在长方形纸条上指出四条边的名称
4、认识正方形边的名称。
(1)和长方形一样,正方形的四条边也有名称。老师在其中一条边上贴上写有名称的纸条并介绍:这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2)提问:其它三条边的'长都和这条边相等吗?那么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可以叫做什么?
5、刚才,同学们学得都不错,老师请你们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6、做游戏巩固新知。
小朋友真能干,下面咱们来做个围钉子板游戏,好吗?
(1)围任意一个长方形。
(2)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吗?小组讨论一下,有几种方法?
(3)检查,实物投影。
三、整理比较。
1、看着板书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2、看书质疑。
四、巩固应用。
1.那上课时,有同学说板凳面是长方形的,地砖是正方形的,那到底是不是呢,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去验证一下。
说明有时眼睛看,也会产生误差,需要我们用手,动脑思考
2.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演示,说一说你这样猜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有时我们光靠一个直角,两条边还不能判断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五、总结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
附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ppt、挂图、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3、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说一说。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4、评一评。
(1)自我评价。
(2)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3)教师评价。
5、忆一忆。
(1)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2)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3)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6、写一写。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课题:
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两位数的减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以及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的方法
3.能够通过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让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多种题目情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
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来掌握知识点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知识点讲解
两位数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 两位数的减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加减法估算
三、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探索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自主发现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点。
四、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练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的解决方法,并说明估算思路。
五、课堂练习
老师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决各种题目情景的方法。
六、课堂反思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学校计划带领我们二年级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但仅提供两辆汽车,每辆车限载70人。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优化班级搭配。师出题目,希望大家合作解决难题。
第二部分:探索方案
1. 现在大家可以交流,看看哪两个班级可以搭配成一辆车。
2. 请各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搭配方案并进行报告。师出题目:如何验证哪两个班的搭配方案可以被实施(即不超过70人)?
第三部分:独立探究
1. 小组验证二(1)和二(2)班的搭配方案是否可行。学生通过口算、小棒和竖式计算进行验证。学生汇报结果:口算和小棒方案得出的总人数都未超过70人,竖式计算方法步骤相对繁琐,但结果同样正确。
2. 各小组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和二(4)班是否可以搭配成一辆车,并从组内快速解决问题的成员中选出一名进行汇报。
3. 师问学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学生回答:对齐个位和十位,从个位开始计算。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1. 师出四道数学计算题目。
2. 学生通过数学运算填写表格。
3. 老师提问:小明的妈妈为他买了一双跑鞋和一个足球,这些物品共花了多少钱?小明还买了一套运动服,其价格是多少?学生们进行回答。
4. 师出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一起解答。
5. 学生需要回答师出的填空题。
最后,本节课的总结由师进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是时间
在20xx年11月11日的7时30分,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推理
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设计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 数学 )书 熊猫、羊、 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 英语 )书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比较。
2.能在数线上标出一个数的大致位置。
3.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饱览祖国巍峨的山峰。(课件出示第27页最上面的主题图)
师:你能读出这几个数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这四座山峰,谁最矮?谁最高吗?(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学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和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学习新课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最上面主题图)
(1)解答系列问题:
①谁最矮?
②谁最高?
③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④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2)探究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师:怎样比较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要找出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就是比较1865,575,1533和2155这四个数中哪个数最小,最小的数所对的那座山就最矮。(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香山最矮,因为其他山的海拔都超过了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
师:两人一组,先画一个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海拔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进行比较。(学生按要求操作,画一画,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全班交流,整理汇报结果)
课件出示:
师:在这四个数中,1865,1533和2155都是四位数,是大于1000的数,而575是三位数,是小于1000的数,四位数大于三位数,由此可以得出:575是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香山最矮。
师:思考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的位数来知道数的大小,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
(3)比较位数相同的数。
师:比较下,黄山和华山哪个矮?(学生大声读出黄山和华山的海拔高度,并写下来)
师:黄山的海拔约1865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2155和1865都是四位数,这样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呢?与你的同桌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得出:1865有1个千,2155有2个千,所以1865<2155。(板书:1865<2155)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收获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
师:比较了黄山、香山和华山的海拔相对大小,那么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得出:泰山的海拔约1533米,黄山的海拔约1865米,1865和1533比较,千位上数字一样,而百位上5<8,所以1533<1865。(板书:1533<1865)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后一位上数字的.大小。
师:这四座山的海拔不同,有高有矮。同学们,你们能比一比,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比一比,然后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集体得出:先看位数,四位数大于三位数,所以575是最小的。然后比较剩下的3个四位数,2155的千位上是2,所以2155最大。接着比较1865和1533的大小,虽然这两个数的千位上的数是一样的,但是1865百位上的数8比1533的百位上的数5大,所以1865第二大,1533第三大。所以575<1533<1865<2155。(教师板书:575<1533<1865<2155)
教师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
2.教学教材第28页“试一试”——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1中的数线)
师:这个数线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数线并回答)
生1:这条数线上标有1000和20xx。
生2:1000和20xx之间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00。
生3:往右数,数越来越大;往左数,数越来越小。
师:你能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的价格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生总结:1200比1000多200,应该在1000的右面2格处。同理,1500应该在1000的右面5格处。而800比1000少200,应该在1000的左面2格处。
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在数线上,右面的数大于左面的数。
师:根据所标的三个数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生:1500>1200>800,第二辆车最便宜。
(教师给予肯定)
师: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课件出示第28页问题2情境图)
师:你们能在数线上标出摩托车的价格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生:3200比3000大,比4000小,在3000和4000之间,而且3200更接近于3000。也就是说,3200在数线上的位置离3000更近一些。
学生板书:
教师总结: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的方法,应该先找出数线上已标出的数的规律,再根据所给的数的大小标出数的位置。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小兔 小熊
(2)3650>1503>1468>740
第2题:> < <
第3题:7500 8000 8500
9500 10000
第4题:
第5题:3408
第6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65和575:575<1865
1865和2155:1865<2155
1865和1533:1533<1865
575<1533<1865<2155
教学反思
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比较四座名山的海拔引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鼓励其用巧妙的办法解决未知的内容,自主探索比较万以内的数。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激发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
知的活动中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投影片、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①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2)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的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记一记。
(5)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28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2
(集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2
(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20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04-1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1-04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1-2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