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丬,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夕阳,教夕,傍晚的意思。阳是太阳,夕阳是指什么时候的太阳?夕阳怎么样
2、真的意思有:真实确实清楚等,夕阳真美中的真是什么意思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问:哪几个自然段写夕阳的美丽?
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写的什么?
(2)出示:傍晚。领读
提问:什么时候叫傍晚
3、各自轻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想: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1)口头填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的景象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连绵起伏:连绵,接连不断,起伏,一起一落
余晖:晖,指阳光。余,剩下。太阳将要落时的阳光
壮丽:雄壮美丽
(3)指读第二自然段
4、轻轻读第三自然段
(1)口头填空: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的景象。
(2)往下沉是什么意思
(3)指读第三自然段
5、轻轻读第四自然段
(1)口头填空: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的景象。
(2)讲灿烂:是光彩鲜明耀眼
(3)指读第四自然段
6、师读第五自然段,引读
7、各自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8、指读课文
三、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夕()已()皮()蓝()圆()
多()己()披()兰()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光芒()的西山()的霞光()的天边
3、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4、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比一比再组词
夕()已()皮()蓝()圆()
多()己()披()兰()园()
2、听写词语
傍晚光芒起伏慢慢壮丽
二、精读训练
1、师: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他们有什么感受?
2、文章写夕阳的美,分哪几个时间写的?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句子中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余晖,显得十分壮丽,这句话是说什么壮丽,说说你的理由
生互相讨论后谈看法
4、指读第三自然段
(1)比较句子: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沉。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比较句子:太阳圆圆的,变红了,它旁边的云变成了黄4534535aaa色、红色紫色……
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去染成了黄4534535aaa色、红色、紫色……
你喜欢哪种说法,为什么?
(3)这一自然段的末了的省略号省掉了什么?你能说出来吗?
(4)指读第三段
5、默读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哪几个地方把夕阳当做人来写?
(2)这时的天边是怎样的景色?
(3)指读第四段
6、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讨论
课文上的通版插图画的`是第几自然段的情况,为什么?
四、课堂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三课时
一、背诵指导
1、口头填空
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太阳()的景象。
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太阳()的景象。
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太阳()的景象。
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说()。
2、再现板书内容
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刺眼光芒山披余晖壮丽
慢慢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
西山背后脸更红天边灿烂霞光
3、师引背,生试背
4、练习全文背诵
5、全文试背,指背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壮:右边是士不是土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余:上面是人不是入
3、练习描红
三、课堂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描红练习
板书:
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刺眼光芒山披余晖壮丽
慢慢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
西山背后脸更红天边灿烂霞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
拟订教时:两课时
教学要点:自主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7、练习:
⑴实物投影显示两篇学生日记,边讲评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⑵同桌互相批改一篇习作并交流。
⑶实物投影显示修改后习作,集体评议。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兰的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机杼可汗燕山鞍鞯扑朔迷离金柝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明确:(交流制作的学习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3.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4.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明确:(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5.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
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概括本段内容。
②分析本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
②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③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板书设计
木兰诗
1.人物形象。
2.语言特色。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次有趣的观察》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整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体现一个“趣”字:首先,这个题目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其次,“听大人说,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趣;其三,我种扁豆,特意把蔓儿从竹竿的左边绕缠,而蔓儿偷偷绕到了竹竿的右边。这太有趣了!于是“我”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观察,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教学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默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保护学生自己读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身处农村,对身边常见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很容易在教师引导下对课题产生好奇心,对生发较强的读书热情。加上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默读能力,课文语言又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
2、练习默读课文。
3、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②在默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题的“趣”。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策略(教具准备)
1、通过课件出示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具有特殊生活习性的植物(牵牛花、芙蓉树、睡莲)图片,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适时出示扁豆图片,激发探究欲望。
2、读课题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3、展示初读:检查生字读音,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默读中感悟扁豆生长的“有趣”。
5、在交流中体验观察的乐趣,从而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依次出示:牵牛花、芙蓉树、睡莲、扁豆图片
师: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2、由“扁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出“观察”一词。
板书:观察
大家知道吗?扁豆生长时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大家想知道到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朋友去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板书并补充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简要板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提示:
①划出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准确。
②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读通顺。
2、展示初读,纠正字音(重点纠正“蔓儿”读音)。
3、交流学情: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默读思考,感悟“有趣”(出示默读提示)
“我”听大人说, 。
起先,我 。
于是,我就 。
最后我终于相信 。
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
(四)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你觉得扁豆的生长有趣吗?有趣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有趣的句子。
2、感悟有趣:
(1)句1: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引导感悟趣一:扁豆是植物,它真的会向右绕着爬吗?
(2)句2: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起床了,跑去一看,扁豆蔓儿偷偷地绕到了竹竿的右边。
引导感悟趣二: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
(3)句3: 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还在竹竿上用红墨水做了记号。
引导感悟趣3: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4)句4:我紧盯着它。过了半个小时,扁豆开始离开了记号,向右边移动。又过了两个小时,扁豆蔓儿离记号更远了。我还注意到,每隔一小时左右,扁豆蔓儿就突然抖一下。四个小时以后,扁豆蔓儿又转到竹竿右边,绕着缠上去了。
感悟趣4:扁豆蔓儿竟然会抖动,还会自己改变缠绕方向!
自由读第3自然段,划出作者的观察过程。
指名说说作者的观察过程。师板书:
半小时
两个小时
每隔1小时
四小时
小结:扁豆就是通过“蔓儿”的抖动,缠绕“慢”地向上生长。你们明白了“扁豆的生长”吗?
指导学生带着喜欢的心情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通过小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扁豆的生长过程。谁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
“观察”
4、再读第3自然段,想想“我”是怎样观察的。
生说,师板书:
作记号
紧盯着
还注意到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读,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5、总结: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终于明白了( ),我也终于明白了( )。
(五)讨论拓展:
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七、板书设计
18、一次有趣的观察
半小时 种
生长 两个小时 做记号
有趣 每隔1小时 紧盯着
四小时 还注意到
观察
八、练习设计
课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介: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请看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的奇思妙想,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可是现在,随着一门克隆技术的出现,把这种不可能已经变成了可能。那什么是克隆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领域(出示课件中的课题)文章作者是谈家桢,(出示课件)指名读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晚上老师布置你们回家预习课文,都预习了吗?好,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的四个小标题,想一想这四个部分都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课件:含义、实验、发展、利弊)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这节课,我们打算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的形式来学习。老师有一些具体要求:请看大屏幕:
2、每小组的小组长领表、发表。(教案后面附竞赛表格)
3、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完成答题,教师巡视。
四、汇报交流,巩固课文内容。
1、汇报交流每一大题的内容。(相机出现课件)
2、小结:现在请各小组的记分人算出第一大题到第六大题的分数。
五、探索质疑:
1、在文章中,你们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的吗?可以独立提出来,也可以小组讨论后提出来。
2、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相应出示课件。
3、如果学生不会质疑,
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质疑。相机出示课件。
六、总结: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整个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一些克隆动植物,比如克隆鲫鱼、克隆黑斑蛙、克隆羊多利等,其实,现在科学家克隆出来的动物远远不止我们书上列举的这些呢,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克隆图片,(出示课件)
2、刚才一起来欣赏克隆动植物的图片,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克隆技术大事例表,(播放克隆技术大事例表)。
3、看了这些克隆动物的图片和克隆大事例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七、作业:
有关克隆方面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下节课讨论的吗?想一想,回去准备一下,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奇妙的克隆》课文内容知识竞答
第小组记分人总分
一、按照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合计10分)
náng()胚两qī()jǐ()椎
哺()乳繁yǎn()
二、指出下面的文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合计15分)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的培养后长成8厘米的鲫鱼。()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鲤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3.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三、阅读第一部分内容,完成练习:(合计30分)
1、课文中列举了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的植物有、、、你还知道、等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15分)
2、来自的的后代群体叫克隆。(6分)
3、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多项选择,9分)
A、打比方B、作诠释C、作引用D、举例子E、作比较
四、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合计15分)
这一部分列举了中外科学家成功克隆出鱼类有和,克隆出两栖类有和,鱼类和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类,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是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
五、阅读文章第三部分,完成练习:(合计6分)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的名字叫,它诞生于年。
六、阅读文章第四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合计24分)
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先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再概述)(概括出一方面得8分)
七、附加题:(探索质疑)
注意:质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得5分,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圆满回答的可得10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07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