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2 09:35: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8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依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点燃过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让人懂得维护安宁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它让人彻悟“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真谛。这些千古绝论,就出自于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皆为说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与否。从而说明“人和”对战胜的决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说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过艰苦磨炼,才干有所作为。进而由个人谈到治国,由此自然导入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分,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善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

  教学这两篇短文,切忌把它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的机械枯燥的工具课,而应遵循《语文课程规范》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发明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释疑的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两篇短文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受到深刻的德育美育的熏陶。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测文言文诵读技巧。

  ⑵ 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和通假字现象。

  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 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

  ⑸ 动情背诵课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⑹ 多角度赏读课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

  ⑵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身的心得,能提出自身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一起研讨,解决疑难。

  ⑶ 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

  ⑷ 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考虑,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作品的倾心解读,实际上也就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本文采取“文言美文六步诵读法”来教学,六步为:初读课文,疏通句意;吟读课文,引情入境;研读课文,理解文意;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展读课文,飞扬神思;背读课文,积累语言。其核心就是强调“以读为本”。

  2、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考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景。“学则须疑”,疑能增进兴趣,疑能获得真知,心中有疑,才会探疑,主动探疑才会科学释疑,在这个过程中,将充沛突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比较阅读,迁移拓展。阅读两篇短文,要在比较中弄清它们在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有何异同。这样联系起来考虑,将会更有启发性,同时还可以由此和彼,联系生活,进行必要的迁移拓展。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和加任务,防止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课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构思】

  1、导语激趣,导入课题。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多种多样,可由孟子众多的名言警句说起,可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导入,可讲孟子的生平故事,……总之,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疏通句意。辨析疑难字词句,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解疑,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

  3、吟读课文,引情入境。反复吟诵课文,揣测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相互心心交融。

  4、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在研读探究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读。速读知大意,细读明道理,在范读、齐读、对读中质疑发问,研讨解疑,挖掘课文内涵,明了作者观点,懂得作者所讲的道理。

  5、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引导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一赏其严密的逻辑思路。二赏其恰当多样的论证方法。三赏其精辟生动的论证语言。四赏其独到铿锵的政治见解。

  6、背读课文,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诵中有思,思中有获。此项任务可延展到课外完成。

  7、展读课文,飞扬神思。由此和彼,联系自我,链接生活,拓展阅读和考虑的空间,从语文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 赏析诗歌:

  ⑶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猪、小牛、小猴和土地爷爷的头饰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中,前半部分以读为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张扬个性。后半部分以演为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整堂课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以实现。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1、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想得真周到,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分别送上了一袋麦子,这是怎样的一袋麦子呢?

  2、 指名说,并指导朗读这些词语:黄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粒 上等的麦种

  3、 这么好的麦子,这三个小动物是怎样处理的呢?自读课文2-4自然段

  (点评:直奔主题,再次感受麦子的特点,为下文三个小动物的不同处理方式作铺垫)

  二、 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 自由读2-4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他们的高兴,再反复多读几遍,读出高兴的语气

  2、 学生自读课文

  3、 交流一:

  (1) 出示第二自然段,小猪会怎样开心地喊?

  (2) 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从不同角度体会小猪的开心

  (3) 这时,小猪都等不及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指名答

  (4)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4、 交流二:

  (1) 小猪当美食家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小牛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高兴?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谈体会。

  (2) 是啊,小牛看到这么饱满的麦粒心里一定特高兴,你有哪些词来形容他的高兴劲呢?

  (3) 学生积累朗读

  5、 交流三:

  (1) 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的快乐可没那么容易体会了,只要我们学会想象,就能体会到小猴的开心了,想象一下,当小猴看到这上等的麦种后,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 学生想象交流

  (3) 读好这段话

  (点评:这三段文字的教学中分别从指导个性化朗读、积累运用、想象感悟这三方面进行教学,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

  三、 学习课文5-9自然段

  这三只小动物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中享受到了各自的快乐,一年过后,土地爷爷来了,发生了怎样的事,请大家轻声读5-9自然段,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练习朗读

  (1) 学生自读课文

  (2) 小组合作表演

  (3) 指名上台表演(戴头饰)

  (点评:在表演中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学生在读中演,演中悟,悟中获。)

  (4) 讨论:小猪、小牛、小猴都收了一袋麦子,由于他们的做法不一,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你喜欢谁的做法?

  (点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的启迪,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四、 课外延伸:今年过年,土地爷爷又会给哪些小动物送礼物?送了什么礼物?结果怎样?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个故事。

  (总评:《三袋麦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通过三个小动物对事物的不同处理带来的不同结果,阐述了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的道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共、共行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表演中体会人物个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他们的独特感悟等等都是个性化阅读指导的体现。)

  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 哈哈大笑

  小牛 保存 土地爷爷 点点头

  小猴 全种下 夸奖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了解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一般结构;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

  教法设想:抓住初一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金星榜),课堂采用“趣味活动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始终饱满。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个半节课教学要点: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分发材料(《西游记》导读)。

  第二节课教学要点:领会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习刻画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个半节课教学要点:交流《我的同班同学》的片断描写(读、写、听、说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我们先欣赏一段音乐(录音播放《西游记》的插曲片段,许多同学露出了笑脸)。

  师:(录音停)哪一个同学能说说这段歌曲的名字?

  (学生们纷纷举手,可惜都答错,有些学生紧皱双眉。)

  提示:刚才你们听到歌曲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不约而同)庄严我神州大地(笑)

  师:对啦!歌名是《庄严我神州大地》。《西游记》的插曲很多,如:《青青菩提树》、《我欲成仙》、《敢问路在何方》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余可找一找、听一听。

  (师生共同回顾《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引入趣味活动快车,贴上金星榜,教师作活动说明。)

  师: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一站——猜一猜。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猜猜《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学生情绪激昂,录音还没停下,许多学生早已高举着手。)

  (录音停)

  生1:孙猴巧行医

  生2: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

  生3:石猴变成美猴王(教师补充:这就是我们要学习课文的主要情节。)

  师:这三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教师分别为一、二、四小组贴上金星,学生热烈鼓掌。)

  这时第三小组暂时落后,没关系,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二站——讲一讲。(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四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复述课文,而后教师总结。)

  生4;

  生5:(复述的内容略)

  生6:

  生7:

  师:四个同学都讲得不错,我们分别为他们贴上金星。(全班热烈鼓掌)下面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三站——议一议(分小组讨论,教师击掌示意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请各小组组长记好讨论题。

  ※小黑板出示讨论题:

  1、 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2、 课文重点写石猴出世或者是猴王来历?

  3、 重点部分通过哪些常见的方法刻画石猴形象的?(教师提示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各小组讨论的气氛热烈,各组组员出谋献策,组长忙得不亦乐乎。15分钟后,讨论结束,教师击掌示意,学生齐刷刷地回到原位。)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道题目。

  (四个小组多分别选派实力最强的同学回答。)

  生8:

  生9:(划分故事情节,总结大意)

  生10:

  生11:

  师:(小结)各小组都能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但是归纳大意时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从这一点来看第二小组做得最好。

  (第二小组热烈鼓掌,教师替他们贴上一颗金星。)

  师:请同学举手回答第二题。(第三组的同学抢先一步,教师示意回答。)

  生12:重点写猴王的来历。

  师:(追问)为什么?

  生12: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美猴王》。

  师:回答得很好。具体说:猴王的来历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围绕中心安排详写、略写,不要“捡到菜篮子里面的都是菜”。(学生笑)好,我们接着讨论第3题。

  生13:环境描写。

  生14:外貌描写。

  师:很遗憾,不能帮你们贴上金星。没关系,让我们来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再回答。

  (进入快车的第四站——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学生推荐一名男生充当石猴,众猴由全班的男生充当,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叙述性的文字。)

  (朗读结束,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局面,许多同学同时举手抢答。此时,教师难于定先后,只好让举手人数最多的第二组回答。)

  生15:语言描写。

  生16:还有动作描写。

  (第二小组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石猴的特点。)

  生17:从“我进去!我进去!”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石猴的勇敢。

  生18:p92页的第2行——第5行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石猴很想当王。(教师补充:说得很好,这就显示了石猴逞强、好胜的特性。)

  生19:p91页的动作描写,如“蹲”、“纵”、“跳”写出了石猴很厉害,有本领。

  生20:不过,石猴也很调皮、好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21:p91页——p92页的动作描写,如:“跑”、“爬”、“抢”、“夺”、“搬”、“移”。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快车的第五站——写一写。)

  师:语言、动作描写能刻画形象的特点,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学习这一种写法,让作文中的人物说说话、做做事,从而自然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来写一写,通过语言、动作的片段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记住:只能写本班的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

  (学生纷纷打开练习簿,认真观察同学,捕捉写作对象。有的还禁不住微笑着。5分钟后,师生小结。)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强调重点。

  师:这一堂课第二组获得最多的金星(第二组欢呼),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我们再比一比。你们把写一写的快车带回家,明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六站——说一说(说特征、猜同学)。

  (下课铃响,师生再见。)

  附:(本节课板书的主要内容)

  美猴王

  △故事情节提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详略得当

  △ 语言、动作的描写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长江的常识,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重复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熟悉课文,自己解决下列生字词

  浦口曙天吹拂舢板驳船堆栈穿梭粼粼

  瑰红缕缕千年万载哺育湖泊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写长江的黎明,象征着祖国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四、熟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分析课文

  1、文中写了长江的那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四、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文中那些语句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并且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些景象的?

  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作者的写作时间,思考: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六、小节课文

  七、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

  【出示课件3】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

  1.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学生读)

  3.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例如《草原》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

  4.引用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举例)

  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名言呢?“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呢?

  【出示课件4】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

  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

  1、首尾呼应。

  2、总结全文。

  3、点明题旨。

  4、意犹未尽。(板书)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5、6】课外延伸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三、总结方法,运用习作。

  最后老师想说,写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只要写得详细、生动就是好。所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你们才会写出更好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蜜蜂、梅花、月亮的图片。(板书:蜜蜂梅花月亮)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会联想到些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看到某些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或是产生某一种情感。有些诗人就把他们写进了诗歌。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

  二、总结写法

  【出示课件7】学生展示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物”的不同,“志”的不同。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说说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出示课件8】

  四、分析作用

  师:古诗因为有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现代散文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添加色。

  【出示课件9:文本资料】

  学生自主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分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生分析,师总结:

  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五、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10-15文本资料和分析】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原意是说,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增广贤文》

  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

  教学反思

  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

  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学《行道树》: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

  整体感知

  ①自读,发现问题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研讨与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拓宽与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第一次真好》。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一些生字词,学会运用。

  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中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看看这位伟人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二: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册里的生字词作业。教师介绍本文体裁—————人物传记

  三: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2。 根据上面的这个句子,找出该部分的起始段落。(13———文末);

  3。 讨论其余段落涉及的内容。(注意一些段落提示性的语句)

  4。 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7)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8———12)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5。 思考: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课文为何先写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呢?

  明确:课文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吸引读者。使文章兴趣盎然。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伽利略的语句,分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伽利略身上具备的哪些。可贵的品质?

  2。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学生大体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第一段: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滴答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一连串表明他善于思考问题)

  第二段:突然,他跳起身来,……袭击。(跳起身,表明伽利略经常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

  第三段:立刻和马上二词,也写出伽利略对科学实验的入迷程度。

  第四段:一……就也写出伽利略迫不及待投入实验的着急态度。

  (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很多词语,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加以评点)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段落写一个小标题。(要求简洁,能围绕伽利略的经历来写)

  2。讨论明确:

  孩童时代爱思考;(8段);被迫进入比萨大学学医(9段);背着别人钻研数学(10段);不理反对,决意学好数理科学(11段);离开大学,结识数学家赢得英名。(12段)

  板书设计: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1。 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8)

  2。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9———12) 善于思考,

  3。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热爱科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关键字词的赏析,体会伽利略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科学精神。

  2。 通过理解斜塔上的实验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3。 激励学生向伽利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计划:运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杂志上介绍的10位科学家的相片,引出伽利略,进入本课的学习。(他们分别是:伽利略。弗洛伊德,爱迪生。哥白尼。富兰克林;牛顿,达尔文,弗兰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1。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伽利略可贵的品质。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段)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段落中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在书上做一点分析。并和同座交流。

  ②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关键字词。从中感受伽利略献身科学、永不放弃的宝贵品质。(尽可能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随机点拨、启发)

  4。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3—19段)

  ①分析伽利略做实验的社会背景:社会上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氛围压抑,狭小。

  ②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他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在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是西欧社会 的圣人。他的理论统治西欧社会达2千年之久

  ③在这种情况下,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并且他要重新检验亚的理论和科学。这体现了伽利略怎样的精神?————勇于探索,用语创新,不怕权威。

  ④当伽利略把他的想法抛出后,有谁反对他?(学生和教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除了这些人以外,还会有谁反对他?又处于怎样的目的?做下面的练习:

  ⑤给出4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设计人物对话,并在课堂展示。

  ⑥学生对这些表演进行评议,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科学勇于奉献,大胆探索的精神。

  ⑦ 学习18段,通过对个别句子的诵读理解,(要求找出应该读重音的字词,思考句子的语速,语气)再次体会伽利略不畏权威,对科学执著的追求的精神。

  三。总结课文,号召同学们向伽利略学习,热爱科学,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全班齐读伽利略名言: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结束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