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4 08:48:5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昨天,《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果园,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森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好不好?齐读课题

  二、读 通

  1、打开书46面,这是篇课文是带*的,是阅读课文,主要靠小朋友们自学,课文上边的导读可以帮我们读懂课文,我们一起阅读一遍,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

  2、导读为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3、要想把课文读懂,先要打好基础,把课文读通顺,在预习的时候,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小诗你们都能读通顺吗?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设计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4、CAI出示:手臂、刷刷、蟋蟀、振动、口瞿口瞿、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小组接龙读)

  5、CAI出示诗的6个小节。谁愿意来读?(点名读,6人)想读的一起读。

  三、读 懂

  1、小诗大家都能读通顺了,但想要把它读懂可不容易,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呢?(查一查、换一换、切一切、猜一猜、议一议) 有这么多方法来帮忙,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首诗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并且解决问题吧!

  3、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老师觉得这里很难理解,看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CAI出示“黄叶道别的话音”是指----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指-----

  “ 暖暖的叮咛”是指-----

  “丰收的歌吟”是指-----

  5、你们真厉害,连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

  四、美 读

  1、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1-3节,找找秋天还有哪些声音?

  3、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请你读读那一节。想把诗歌读得美美的,我们可有小妙招,“读中想画面”。(生自由练习)

  4、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声音吗?(学生说)我最喜欢黄叶的声音。每到秋天,树上的叶子有的枯了,有的黄了,有的'依然绿着,每当秋风吹来,这些树叶混合在一起,有的随风舞动,有的纷纷飘落,发出悦耳的刷刷声,真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我们来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好吗?(学生说后)师:真有意思!我们来读读罢!

  5、你还喜欢什么声音呢?请你读一读,真美,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瞧,蟋蟀正在跟阳台告别呢,它会跟阳台说什么呢?是呀,这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优美歌韵,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6、喜欢大雁和秋风的声音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谁想读?

  7、 叮咛?什么是叮咛呢?上学时妈妈会如何叮咛你?(这叮咛里包含了妈妈对你的爱,所以这叮咛是暖暖的,那大雁会叮咛谁,会叮咛些什么呢?)

  8、你想得真好,相信你读得一定很美。

  稻子成熟了,秋风该多高兴呀,他会掀滚滚稻浪,骄傲地说:——

  咱们男生当大雁女生当秋风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动听。

  9、你们读得真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3节。

  10、由于我们的用心聆听,我们听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声音,秋天就像一个音乐厅,让我们去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

  秋的声音在……在……在……在……,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 。

  五、拓 展

  1、是啊!秋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模仿1、2节的样子,也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记录下来吗?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写一些吧!

  2、小朋友们今天听到了秋的声音,还记录下了这美妙的瞬间,开心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六、作业小超市

  1、仿写1、2节

  2、画秋。

  3、愿意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西师10册语文教案。

  2.了解南极恶劣的环境和北极科考的内容及意义,体会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出课文大意;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挂图。

  学生:了解南极恶劣的环境和北极科考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基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好吗?

  1.出示:祖国啊,为骄傲吧!

  2.抽生回答。

  师:金庆民是第一个涉足南极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的中国女科学家,在南极谱写下生命的壮丽篇章。

  (填写:祖国啊,为你的女儿骄傲吧!)

  师:是的,这些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的南极科考队员怎能不让祖国骄傲呢?(板书课题:骄傲吧,祖国)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或同桌互相帮助一下。

  (2)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本文内容。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思考《骄傲吧,祖国》一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

  3.同桌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质疑词语,相互解答。

  2.教师参与答疑活动,在关键处、疑难处点拨。

  四、概括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第一个涉足南极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的中国女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事。)

  2.小组交流、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段):南极是“死亡地带”,进行科学考察非常艰苦。

  第二部分(3~7段):“我”历经生死,发现铁矿。

  第三部分(8~11段):“我”与战友们汇合,为彼此的成功而欢欣。

  五、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这类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学习方法:读—画—想)

  六、重点研读,加深感悟

  1.讨论:科学家去南极考察,当时的条件怎样?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这样具体的描写南极科考的艰苦有什么作用?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板书:险恶的天气条件:零下40摄氏度左右、终年冰雪覆盖 地形条件:山势险峻、海拔5140米

  生活条件:没有人烟、没有生命的死亡地带)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侧面烘托出了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豪迈气概。)

  2.师:在如此险恶的条件下,“我”也因此经历了许多的艰难,请概括一下,“我”经历了哪些困难?全班交流。找到相应的句子读读。

  (1)生活的艰辛。

  (2)工作的艰难。

  (3)生命的危险。

  3.虽然当时条件恶劣,“我”又经历了许多的艰难,但“我”心中却十分的温暖、火热,因为“我”觉得有一股暖暖的情谊在包围着“我”。请在文中找出体现浓浓情谊的语句。(亲人情、战友情和祖国情)

  4.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情”支撑着她,所有,作者才能突过重重困难,找到矿藏。请问:“我”发现的矿藏仅仅只是铁矿吗?

  出示: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七、总结

  师: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没有人烟、没有生命,山势险峻,终年冰雪覆盖,冰原随时可能吞没地质队员的生命。但是当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时,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国争光。所以我们要高呼——骄傲吧,祖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能力。

  重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难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关键:

  熟练朗读

  课时:

  3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具:

  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

  杨科的简介

  教学突破点:

  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音乐渲染、激趣导入:

  1、 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2、 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3、 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想认识他吗?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画出本课生字。

  3、 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 集中学习本课生字:

  1、 牧、论、呜、野、蚊、躺、切、都是形声字。

  2、 奏是会意字()

  3、 教师范写。

  四、 练习:

  1、 为下面的字扩词:牧、切、野、奏

  2、 读下面的词语:

  牧童、无论、野果、蚊子、躺在、奏乐、呜呜、马

  鬃、笃笃

  五、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牧、论、呜、野、蚊、躺、切、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

  2、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音乐家。

  二、 分析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音乐家是谁?他几岁了?长什么样了?

  (2) 交待描写人物特征的方法,并能口头表达。

  2、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扬科喜欢音乐)从哪句话中看出来了?

  (2)归纳出“地”的用法如:

  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甲虫嗡嗡地叫等

  3、 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体会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三、 练习:

  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轰轰隆隆、呼呼、啪啪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年龄、样子、爱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读关键词如下:田野里------果园里------凡是------他都------他都觉------堆草料的时候------傍晚------青蛙------啄木鸟------甲虫------杨科躺在河边------

  1、教师板书关键词,学生看关键词尝试背诵。

  二、找一找,看图画,到课文中找句子。

  第一幅图对应为: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

  第二幅图对应句子为: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请学生谈一谈这两幅图的共同点:都能表现出杨科酷爱音乐,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请学生也试着来读一读。(现在你就是小音乐家杨科,你那么陶醉,那么喜欢听这些声音,你来读一读吧!)

  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读一读,做一做。

  1、请学生读一读,学一学这些声音。

  2、请学生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并且用上书中给的象声词。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这些声音。

  五、练习。

  1、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等象声词

  说几句话。

  2、根据课文的学习请你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杨科是 。

  杨科是 。

  杨科是 。

  作业

  把课文第三段背诵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参考网络精彩片断]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学生练写。

  附板书

  17、第一朵杏花

  哪天开花

  竺可桢 郑重记下 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网络精彩片断: 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我以为是一个比较好的书面练笔素材。所以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添加合适的提示语,发现比较有效。

  请看学生加的有关提示语:

  竺可桢爷爷奇怪地(微笑着、温和地)问:“什么事情啊?”

  孩子急忙(兴奋地、结结巴巴地、自豪地)说:“竺爷爷,杏花开花啦!”

  竺爷爷高兴地(连忙、兴奋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自信地(不容置疑地、肯定地)说:“刚才!”

  竺爷爷激动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自豪地答:“是。”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学生对竺可桢终于发现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激动万分的心情,对孩子受竺爷爷的影响而坚定不移地帮助爷爷科学观察杏花执着精神是真正懂了。但孩子们对提示语究竟如何运用显然还是不甚明了,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所以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人物的提示语是否都应放在前面?如果要改,该如何改?”

  这时学生都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有几名学生发言了:

  生1:“竺爷爷,杏花开啦!”这一句的提示语应放在后面,因为孩子终于发现了杏花开放,他急切地想让竺爷爷知道这惊天喜事。

  我让学生把提示语调到后面读读:

  “竺爷爷,杏花开花啦!” 孩子急忙(兴奋地、结结巴巴地、自豪地)说。

  孩子们发现果然这一句人物语言,提示语放在后面确实比前面好。为此,我提醒学生原当人物的语言比较急切、紧张时,提示语可以在后面添加。

  接着孩子们觉得后面竺爷爷的话:“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提示语最好也放在后面,以表现竺爷爷的兴奋之情。

  有的孩子以为到这里可以结束了,我却忽悠了他们一下:“那么既然刚才的对话比较急切,你觉得加提示语还有必要吗?”

  马上有的孩子大呼上当,因为做了半天无用功,老师捉弄他们了,因为人物对话既然这么急切,完全可以不用提示语。于是我提醒学生,不用提示语是人物对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还有几名孩子却说,刚才的练习很有意思,使他们懂得了人物的提示语在什么情况下加在哪里。

语文教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疑点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文章为什么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题目?

  (三)解决办法

  1、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让学生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7

  一、新课导入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坟墓。我们曾学过的《巨人和孩子》的主题是“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其实,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这篇“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见长”的作品正是阐述了这一主题。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瞥(piē) 尴尬(ɡān ɡà) 诡计(ɡuǐ)

  乳酪(lào) 诅咒(zǔ) 滑稽(jī)

  崩溃(kuì) 豢养(huàn) 阿谀(ē yú)

  鬼使神差(chāi) 倔强(jué jiànɡ) 咄咄逼人(duō)

  2.生词注解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鬼使神差: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作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无动于衷:本文指没有任何反应。衷,内心。

  3.作者名片

  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北卡罗来纳。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天鹅的夏天》《山米与白鹤》、《宾戈布朗的难题》等。

  4.背景追溯

  本文选自《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小说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本文发表于1972年,当时美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面的繁华孕育着潜在的危机:工业污染的加剧,动植物种类的`锐减,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人与动物的生存,因而全国上下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保护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环保主义者的作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享誉全球的小说。

  5.背景延展

  鹤类一向以体态优美、行动潇洒而著称于世。全世界的鹤类家庭共有15种,我国有记录的达9种,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赤颈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沙丘鹤,几乎占鹤类种数的三分之二,是鹤类种数最多的国家。白鹤,根据记载,繁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及黑龙江省中部,越冬地为江西省鄱阳湖。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逐段阅读全文,理清小说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2.学生简述情节,理解山米情感变化的原因。

  【点拨明确】起初,山米因为父母的不辞而别而憎恨外祖父。在他出走的途中,外祖父发现了一只鹤,引起了山米的注意。捕到鹤之后,因他对外祖父的憎恨,并不在意白鹤甚至希望它死掉,还用石头砸它,遭到了外祖父的怒斥。返回途中,外祖父细述养鸟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鸣,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他开始理解外祖父,开始喜欢白鹤,并带它回家。外祖父精心照顾它,向山米讲述生命的可贵,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触动,开始真正喜欢和关心起白鹤来。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帮助白鹤捕食,在这期间,他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谅解,并深深的爱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3.怎样理解外祖父的形象?

  【点拨明确】小说中的外祖父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形象。他已经老态龙钟,连女儿都记不清了,但却能从上千只鸟中认出自己养过的那一只。他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子,家具破旧不堪,却养着许多小动物。他看见这些动物就兴奋、激动,甚至显得年轻了许多。他常收养受伤的鸟,等鸟养好后就放它们走。他爱那些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他为它们喜,为它们悲。他不光爱鸟,爱动物,也爱一切生命,爱自然。他也希望别人学会爱:爱别人,爱一切值得爱的事物。他言传身教,终于感化了山米,让一个无知任性、漠视一切的孩子变得充满爱心,他也是一个善良而又倔强的老人。

  (二)深层理解

  体会下例句子蕴含的哲理

  1.外祖父对山米说,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鸟,每一只都比他所认识的人还要真实,他甚至无法区分自己的孩子,却可以从一千只鸟中,找出他的山鸟和金丝雀。

  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人类接连不断地发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都没有生物。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3.在前一天早上你还恨着一个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却发觉你已经深深爱上那个人了。

  【点拨明确】1.在外祖父眼里,鸟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朋友,鸟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鸟与人是平等的,爱可以使人与动物成为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挚的情感。

  2.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但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它们同样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生命,热爱这些生命,同它们和谐地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是美好的,如果人类任意伤害生命,毁坏自然,人类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爱可以拉近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是外祖父对动物的爱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赢得了山米的理解和爱,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三)走进主旨

  文章通过写山米和外祖父捉鹤、喂鹤等一系列相处的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告诉读者如何去热爱生命、热爱一切值得爱的东西。

  四、板书设计

  山米与白鹤爱别人

  爱生命

  爱一切

  五、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山米与外祖父之间相处的一段经历,文章以“山米与白鹤”为标题好不好?说说你的意见。

  【点拨明确】1.我觉得以“山米与白鹤”为题不好。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写山米与外祖父之间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使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他懂得了爱的真谛,使他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2.我觉得以“山米与白鹤”为题好。文章写了很多山米与外祖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写他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这毋庸置疑。但我觉得,维系他们之间感情变化的关键是外祖父对白鹤的深挚情感。正是这一点让山米感动,并使他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文章的主题不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而且还表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爱。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4、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 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思考:

  你是怎样理解“只有一个 地球”这个课题的?

  课文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呢?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1)组词

  渺( ) 矿( ) 赐( ) 慷( )

  秒( ) 旷( ) 场( ) 康( )

  慨( ) 滥( ) 睹( ) 堵( )

  概( ) 监( ) 赌( )

  (2)理解词语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节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小:微小。

  遨游:任意游历。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可以亲近。

  枯竭:用尽,断绝。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4、再读课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画在书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据。

  (课文共分为四个段落。分段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内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绍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绍地球的自然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绍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3、指名分段读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只有一个地球》,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逐段学习,落实训练。

  (一)讲读第一段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跟随宇航员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请你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讨论。

  板书:美丽而渺小

  2、关于“美”,思考: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地球的美?

  配合挂图指导学生。从中找出:“蓝色”“白色的纹痕”“水蓝色的纱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含义。(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都是说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和一切生命。)

  3、学习关于“小”。

  用学习“美”的.方法学习关于“小”。

  要求:看图、读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1)列数字:半径6300公里。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地球——宇宙

  4、理解“人类活动范围小”,方法同上。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6、教师小结: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是有些人却根本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快速阅读,找出中心句。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2、讨论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类是不能够再生的,一类是能够再生的。)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一类是不加节制地开采有限资源,二是随意毁坏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

  (3)这些破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发挥学生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小组的讨论记录。)

  3、填空(进行拓展训练。)

  地球上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不但使清洁的水资源不能够再生,还会使人害病,鱼类灭绝。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资源。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请你在书中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学效果。(教师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个要点。)

  3、指名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2、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出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他们被毁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1、对照着板书,你能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一层一层地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呼吁。)

  2、课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呢?

  四、品味课文的内容,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做才是保护环境呢?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课文介绍了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关知识,提醒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内容生动、形象。作为一篇科普读物,作者运用的是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1)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样的渺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

  (2)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地球的美丽,是人类和地球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

  (3)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资源被不加节制地开采;二是能够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

  2、教师小结: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但向读者介绍了科普知识,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采取以下做法:

  1、通过自学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学习。

  2、利用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形象、直观的印象,感触更深。

  3、联系实际谈感想说体会,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使课程面向社会实践,让学生认识环保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用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探究活动——环境保护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世界环境日”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知道地球环境的好坏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懂得环境保护要从每个家庭、每件事做起。

  3.教育学生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使学生知道家庭和自己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保意识落实在行动上。

  活动重点:

  环境保护,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从我做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球,你好吗?》的歌词并播放录音。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是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当玩具变成你的衣裳,从此没有天真幻想。

  当贪婪拼命的追求,没有动物与你歌唱。

  让我们一起热爱吧,让我们一起唱,让我们一起呼唤,地球你好吗?

  师:在这首歌中,体现出了什么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必须关心它。环境保护就是爱护地球的措施之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生命。)

  板书:环境保护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世界环境日”台历,指导学生观察。

  (台历左边是“世界环境日”、1972年字样,右边有用醒目的颜色标出的“6月5日”字样。)

  师:谁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学生回答。

  板书:“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2、让学生朗读教材135页第一段。

  师:联合国为什么要确定“世界环境日”?

  学生回答。

  (这是动员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不分民族和国家,都来关心、保护和改变自己身边的环境。)

  师:“世界环境日”的确定和“地球日”确定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爱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自从有了“世界环境日”后,联合国根据每年的世界环境现状和环境科学材料,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3、师:199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指导学生看书上135页图。

  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地球和一个三口家庭。)

  师:这幅图反映了地球和家庭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把所有这样的小家庭加在一起,就组成了地球这样一个大家庭。也就是说,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小家庭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师:大家说说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每个家庭周围的环境都搞好了,那么,地球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会变得更好。)

  师:那么大家想想地球环境的保护与每个家庭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搞好地球环境必须从每个家庭做起,反过来,地球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4、指导学生看书上136页图,请大家描述一下这幅图,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图上画着工厂的烟囱正冒着浓烟,下水道排放着污水,到处都堆有垃圾、废物,汽车、飞机则不时地发出噪声,一个小朋友面对这样的环境,十分难受。说明我们身边的环境受到了严重地破坏。)

  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环境问题?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提到的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注意,这说明大家平时都很关心环保问题。我们不但要关心环境保护,更应该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我们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为爱护地球做贡献。

  5、组织学生看136页图,说一说家庭可以以哪些实际行动保护家庭环境和节约能源?

  学生回答。

  师:一个家庭所做的事,看起来很小,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到这些,那就了不得了。我们可以来算一算。

  如果全国12亿人,平均每人每年节约一度电,用所节约的电费援助失学儿童入学,大家算一算,可以援助多少失学儿童入学?(1度电0.3元,援助一个儿童300元。)

  0.3*12

  只有一个地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