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24-09-30 11:10: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创境激疑。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合作探究。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体积单位并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33页。

  8、9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2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反思: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重量2吨”:4次 “载重量3吨”:0次

  2、“载重量2吨”:1次 “载重量3吨”:2次

  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4的乘法口诀。

  现在老师想老考考你们1-4的乘法,谁愿意接受挑战?(指名答)。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2.“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提醒学生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区分加号和乘号!

  4.“想想做做”第8题。

  (1)教师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注意提醒区分〈、〉、=。

  (2)学生独立作业后,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5.“想想做做”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正确答案。

  (2)提醒学生注意:答案有多种不是唯一的。

  (3)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6.“想想做做”第10题。

  (1)看图,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逐一解决书上三个问题。

  (3)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陈志海朱殿祥闵燕妮凌加宝徐文兰吴兆和。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

  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难点:

  (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

  (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3)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3.关键:

  (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5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时

  总复习 31课时

  数与代数 20课时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体会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把简单的图形按要求放大或缩小。

  能力目标: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让学生体会所学知道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把简单图形按一定要求放大或缩小。

  难点:理解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中图形的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在旅游时、过生日时、做有意事件时……,你们喜欢拍照吗?(喜欢)嗯,拍照可以为我们的成长和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认识了许多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其中一位让我记忆深刻,你们想认识他吗?(想)那就让老师把他“请”出来吧!(出示很小的照片)

  2、师:看清楚是谁了吗?(不知道)哦,照片太小,看不清楚,对吧!。有什么要求?

  3、师:哦,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

  4、师:那我来把它放大。(放得很大,只能看到局部)

  5、师:怎么样,这下没问题了吧?

  6、师:哦,放得太大,要求缩小一些。(板书:缩小)并将照片缩小到正常大小。

  8、师:为了让同学们能看清楚照片中的人物,这张照片刚才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对,放大和缩小)

  9、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板书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集体备课教案03-19

集体备课教案[经典]03-29

小学数学备课的教案11-08

数学备课教案模板(精选13篇)02-0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6

语文教学集体备课总结05-22

学前班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前鼻韵母un12-16

高三下学期地理集体备课教案10-28

学前班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前鼻韵母un12-30

备课与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