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2 08:46: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9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借生日”。

  2、读完课题,问:小朋友们想问什么吗?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前只听说过借东西,生日也可以借吗?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谁把生日借给谁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帮,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读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1)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3)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播放乐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巩固字词

  1、用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1、阅读古诗《游子吟》。

  2、建议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家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3、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性格 (指名读)

  2、“性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的性格?

  3、你们知道吗?书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性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书会有什么性格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他的书架前去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

  (媒体出示第一节)

  1、 轻声读读,读准难读的词语。

  (难读词用蓝色显示,指名读)

  2、生质疑。

  理解:“蛰居”。(藏起来不食不动。)

  (预设:为什么说家中有了藏书,寓所因此不一样了?

  第3句中为什么说这个寓所不会让人寂寞?

  书不会发出声音,为什么竖起耳朵一听,书架上藏着许多诱人的热闹?这里的“热闹”指什么?)

  3、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找找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书的性格?划出有关的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

  1、根据学生回答交流归纳,板书:

  神情倨傲的书

  性格严谨的书

  性情开朗的书

  趣味横生的书

  神态矜持的书

  (预设:有五种文章里能直接找到词语来概括书的性格,让学生找找读读。后两种随机点拨)

  2、学习体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另两种书的性格。

  (1) 理解“倨傲”和“矜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这两个词原来是什么意思?

  倨傲:骄傲,自高自大。 给“倨傲”找近义词。(骄傲、傲慢、高傲)

  矜持:慎重,拘谨。

  ②读读句子,想想他们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③(媒体随机出示填空)想象举例,理解词语。

  我常常要用到的 ,感觉就是矜持的,因为 。

  我们读的 ,满肚子都是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每读一次,我就明白了 。我觉得自己在这本书前,什么也不知道。它就像我们的家长什么都知晓。

  (2)还有几种书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它们的性格,你能根据你找到的有关语句,学着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随机出示句子)

  这本书不是让我读的',它只想挤入一个熙熙攘攘的书架,然后静静地歇在那里。

  (媒体出示)“熙熙攘攘”变红。然后出示“熙”字并放大。

  ①学习生字:熙 指导左上部分的笔画并书空。

  ②理解: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③读读句子,想像一下,在非常热闹拥挤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歇在那里,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默默无闻)

  (媒体出示句子)书的名字激起了购买的欲望,但我还来不及读它们。

  ①什么情况下,会激起你的欲望?(好奇、特别想知道或得到、令人向往……)

  ②这本书是因为 而激起了购买的欲望,但我还来不及读,因此它对于我就充满了——(板书:神秘莫测)

  3、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

  师: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它们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请你再读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填空)

  读神情倨傲的书,先沐浴焚香,通常绕道而过。

  读性格严谨的书,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

  读性情开朗的书,可信手翻阅,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读。

  读趣味横生的书,增加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读默默无闻的新书,让我念念不忘。

  读神态矜持的书,认真上门求教。

  读神秘莫测的书,让我充满期待。

  师:“我”得承认这本书与 “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 深深吸引了我,我越来越喜欢看书,我模仿着写 。我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4、你最喜爱哪种阅读方法呢?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生活中阅读的书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故事?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我最喜欢读 ,这本书 , (书名) (怎么样)

  每次阅读,我 ,感到 。 (怎么做的) (怎么样)

  (1)学生自己准备。

  (2)指名交流。

  课后小结

  四、复习巩固。

  1、师:不同的书有——生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课文中用一本书有——生接:一本书的性格来概括。(板书: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

  2、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2——9小节,体会藏书、读书的乐趣。老师读第二节,女生读书的性格,男生读阅读方法。

  3、引读10、11小节。

  师:以书为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书从来不失信,——(生:它们总是耐心地在那里等着我。)

  师:书没有强加于人的脾气。我可以将书合上,——(生:拒绝与之对话;)师:待我回心转意之后重新翻到那一页,——(生:中断的一切又活跃了起来。)

  师:有时某些书从书架上失踪了,不久又悄然归来,——(生:如同外出旅行一样自然。)

  师:也有些书一去不返,它们因为年迈而退役了。——(生:它们不仅为后来者腾出了席位,而且,它们不惜按照斤两变卖了自己,而后倾囊相助。)

  师:家有藏书,——(生:不亦乐乎?)

  4、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猴子看见井中月亮的影子,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大声叫嚷。听到的猴子一个接一个都跟着叫嚷,并且想法到井里捞月亮,结果什么也没捞着,后来发现月亮在天上。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四段讲猴子们看见井中月亮的影子,都在叫嚷。五至七段讲猴子们一只接一只倒挂着捞月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或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附”是第四声,不要读成fǔ;“伸”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倒”是多音字,在本课读dagrave;o,不读dǎo。重点引导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猴:左右结构,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

  掉:右半部上边不要写成“十”。

  “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猴:不要漏写“亻”,最后一笔是“捺”。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亻”和“”都比中间部分长。第八笔是“提”,不是“横”。

  井、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三)词句教学

  课文的语言浅白,比较好理解。“喘着气”一词可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理解。“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对“也”字的理解,可承接前面小猴子、大猴子的叫来理解,表示老猴子没有思考,同样地叫起来。

  (四)朗读指导

  注意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的朗读。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中月亮那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并进行体会。朗读时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个“啦”字的声音稍拖长点,以表现出猴子喊叫时着急的心情。四个句子的朗读速度可以逐渐加快,反映出焦急紧张的气氛。最后一段老猴子的话可以用喘着气、很累的语气进行朗读。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的逗号,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加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语。学生只要对照本课的生字就不难完成,只是“另”的偏旁“口”加在上边,其余的都加在左边。组词语的时候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组与本课不同的词语。

  第四题是三个“也”字句,学生通过读这几个句子,可以进一步体会“也”字的用法。如果学生能用“也”字练习说话,教师应当鼓励。

  (六)扩展活动

  想象说话或编故事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反映,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2许多年以后,当年参加“捞月亮”的小猴子已经成为老猴子的时候,当他和儿孙们坐在井边面对井里那轮明月时,他会怎样说,怎样做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谁捞月亮、谁在哪里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是怎样捞的、结果如何,等等。

  (二)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分小组学习,互相讨论、解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自学生字。

  1同桌两个学生互读互听,互相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识记生字字形的,给学生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捞月亮》的故事。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进行扩展活动。

  1收集有趣的童话故事,开一次故事演讲会。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

  2、疏通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

  3、通过各学科结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难点)

  教学内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二) 简介作者以及作品

  蒲松龄(1630或1640--1715年) 清朝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南)人。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聊斋”,书屋名。“志”,记。“异”,奇异。

  (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huàn 邑yì 冥míng 甍méng 垣yuán 睥bì 睨nì 亘gèn

  莽mǎng 霄xiāo 扉fēi 缥piāo 缈miǎo 逾yǔ 倏shū

  (四)给重点词注释

  奂山山市,邑(县 )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数年恒(经常)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 饮(喝酒)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青天,天空),相 顾 (看)惊疑,念(想起) 近中(近处)无此禅院(寺院)。无何(不久),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屋檐),始悟(才明白)为(是)山市。未几(不久),高垣 (高墙) 睥睨(矮墙), 连亘(连绵不断)六七里,居然(竟然) 城郭(城市)矣。中有楼若者(有的像楼),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坊若者(有的像街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以(用)亿万计(计算)。忽大风起,尘气莽莽(广大)然,城市依稀(隐约)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同“无”)有,惟(只) 危(高)楼一座,直接 霄汉(云霄与天河)。楼五架(间),窗扉(窗户)皆洞开(大开);一行有五点明处, 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指着点计数),楼愈高,则明(亮点)渐少。数至八层,裁(同“才)如星点。又(再)其上,则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不可计 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有的)凭(靠着)或立,不一状(形状)。逾时(过了一会儿),楼渐低,可见其(它)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高高的平房);倏忽(突然)如拳如豆,遂(终于)不可见。又闻有早 行者,见山上人烟(人家) 市肆(集市。肆,店铺。),与世(尘世)无别,故又名(称)“鬼市”云。

  (五)翻译全文。(略)

  (六)问题探究 (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1、作者描绘山市时,是以什么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是以时间为序的。忽、无何、未几、忽、既儿、逾时、倏忽

  2、山市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明确: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

  特点:变化莫测 神奇变幻

  3、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山市”还有别称。

  5、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

  明确: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描绘的是动景,抓住山市景象变幻莫测的特点来写,因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绘景象的变化。

  7. 为什么人们又称“山市”为“鬼市”?它是真的“鬼市”吗?请用科学知识来说明“山市”的形成原因。

  明确: 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而古代的人不知道其科学原理,所以说它是“鬼市”。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七)小结

  1. 掌握通假字:

  ①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②.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2. 掌握古今词义不同的词:

  直接霄汉: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3. 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开 (像洞一样,名词做状语)

  4. 一词多义:

  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数至八层(计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表转折)

  居然城郭矣 (竟然,词尾)

  (八)布置作业:完成《导学导练》P72~P73练习文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设想: 本课是之前选取入进入初中的一篇教材,作为自读课文难度也不大,学生读后基本上能体会文章的主旨,懂得青春的宝贵。所以重点在于通过品味文章的语句,找出草莓引发联想的语句,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懂得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

  3 、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

  自读预习要达到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注释

  [疏落] 稀疏零落。

  [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 趣味、兴趣。

  [察觉] 发觉,看出来。

  [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本文属于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听完《青春舞曲》虽然欢快,但是唱出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再来感受一下席幕蓉的关于青春太仓促的诗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是一首能引发共鸣的席幕蓉的《青春》与本文的情感有所贴进,也能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为课文的理解作好铺垫。

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文章标题为“草莓”,文章中写了不同时节的草莓,分别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含义?

写到了夏(六月)和秋(九)两季的草莓。六月的草莓代表着青春的妙龄,而秋季的草莓代表着生命的成熟。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有利展开文章的主旨升华。

从标题展开去,由浅入深,体会到文章借草莓这一物象来表达深意的意图。

深入课文

体会:既然是用不同时节的草莓来类比人生的不同生命状态,为什么前面三节都在写夏季和秋季的景色,是不是与主旨相悖,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六月:夏的芬芳

九月:过一天,两天夏就会消失

景物的比较只是要突出,变化只是人们在不知不觉的。

作用: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体物作者由景及物的写作手法,并从中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中心的表达作用。

品味语言,体会联想的作用

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通过品味作者引发联想的语句,懂得作者寄予的思索,来探求文章的主旨。

作者体会到了的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的感情抒发是不是消极的呢?

但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而是感到了岁月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表现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是什么?从现实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岁月的剥夺与增添

秋尽时,季节的斗转剥夺了枫树的苍翠,却增添了满眼的枫叶如丹。

时光的列车,凋谢了居里夫人那美丽的容貌,却增添了那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方面是对文章句子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学以致用,能够结合自己的体会而谈。

联想训练(一)

联想有关珍惜时间的经典语句

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萧伯纳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展开联想,能够丰富对课文进一步地解读。更能让学五明白青春易逝,应好好珍惜的道理。

联想训练

(二)

回忆有关托物言志的作品培养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感悟哲理。

《白杨礼赞》

〈墙角的花〉

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哲理

拓展对生活的感悟:

如钻石的璀璨是经历千锤万打有何生活启迪?

昙花一现怒放的生命,烟化瞬间的烂漫。

比较阅读

与《心田上的百合化》

比较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都是托物言志的方法

都用了类比手法

只不过一个是直接抒发情感,一个是通过拟人语气寓言式揭露作者的感受。

增加阅读的广度,更加获得对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感悟。

作业

写作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以《生命的四季》写一篇随笔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物体,写出它的特征和引发你对人生的感悟

巩固联想训练的写作

  比较阅读: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

  心田上的百合花

  作者: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情感目标: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求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3、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颖慧(yǐng)臆断(yì)迥然不同(jiǒng)惊诧(cháà)牛犊(dú)一幢(zhuàng)

  匣子(xiā)惊愕(è)门枢(shū)毋宁(wú)蟋蟀(xī shuài)嗣后(sì)

  折断(zhé) 窒息(zhì)笃信(dǔ)

  二、解释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教学设计>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形容人很少到达的地方。迹。足迹。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迥:远。

  三、文本整体把握

  1、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思考: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

  明确:作者在此依次写出了各种声音。如:鸣叫——笛声——小提琴——门框锁链声——敲击茶杯声——蟋蟀叫声——风琴、喇叭、笛子声——口琴声——蝉鸣等,说明还有许多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四、文本局部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文中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2、文中列举了许多发声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小鸟借助呼吸之气,振动声带发音;笛子是靠吹竹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使它发出声音。

  五、深化提升

  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

  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六、布置作业

  1、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是否也有文中“这个人”的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2、积累有关“知识”的名人名言。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五、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语文教案 篇9

  一、导入: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3、师:我们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太阳的特点

  怎样写

  说明方法

  远

  1.5亿公里

  走:3500年

  飞机:20几年

  列数字

  举例子

  大

  130万个地球

  列数字

  作比较

  热

  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列数字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01-27

语文教案01-29

语文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