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

时间:2024-10-15 08:25:40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集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集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集合教案

高中集合教案1

  目的: 通过实例及图形让学生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过程:

  复习:子集、补集与全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提问(板演):U={x|0≤x<6,x(Z} A={1,3,5} B={1,4}

  求:CuA= {0,2,4}. CuB= {0,2,3,5}.

  新授:

  1、实例: A={a,b,c,d} B={a,b,e,f}

  图

  公共部分 A∩B 合并在一起 A∪B

  2、定义: 交集: A∩B ={x|x(A且x(B} 符号、读法

  并集: A∪B ={x|x(A或x(B}

  见课本P10--11 定义 (略)

  3、例题:课本P11例一至例五

  练习P12

  补充: 例一、设A={2,-1,x2-x+1}, B={2y,-4,x+4}, C={-1,7} 且A∩B=C求x,y。

  解:由A∩B=C知 7(A ∴必然 x2-x+1=7 得

  x1=-2, x2=3

  由x=-2 得 x+4=2(C ∴x(-2

  ∴x=3 x+4=7(C 此时 2y=-1 ∴y=-

  ∴x=3 , y=-

  例二、已知A={x|2x2=sx-r}, B={x|6x2+(s+2)x+r=0} 且 A∩B={ }求A∪B。

  解:

  ∵ (A且 (B ∴

  解之得 s= (2 r= (

  ∴A={ ( } B={ ( }

  ∴A∪B={ ( ,( }

  三、小结: 交集、并集的'定义

高中集合教案2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 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 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a(A)

  例: 见P4—5中例

  四、练习 P5 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数学式子描述法:例 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或{x:x-3>2} 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题略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 P6略

  八、练习 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 P7习题

  第二教时

  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

  目的: 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

  复习:(结合提问)

  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

  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

  关于“属于”的概念

  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2=x}={0,1}

  比2大3的数的集合

  解:{x|x=2+3}={5}

  不等式x2-x-6<0的整数解集

  解:{x(Z| x2-x-6<0}={x(Z| -2

  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

  解:{(x,y)|y=kx}

  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

  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2/3)}

  使函数y= 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解:{x|x2+x-6(0}={x|x(2且x(3,x(R}

  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 含思考题、备用题

  处理《课课练》

  作业 《教学与测试》 第一课 练习题

  第三教时

  教材: 子集

  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时了解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念.

  过程:

  一 提出问题:现在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两种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二 “包含”关系—子集

  实例: A={1,2,3} B={1,2,3,4,5} 引导观察.

  结论: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也说: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注意: (也可写成(;(也可写成(;( 也可写成(;(也可写成(。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φ(A

  三 “相等”关系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 即: 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

  ② 真子集:如果A(B ,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③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 如果 A(B, B(C ,那么 A(C

  证明:设x是A的任一元素,则 x(A

  A(B, x(B 又 B(C x(C 从而 A(C

  同样;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⑤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四 例题: P8 例一,例二 (略) 练习 P9

  补充例题 《课课练》 课时2 P3

  五 小结: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等集的概念及其符号

  几个性质: A(A

  A(B, B(C (A(C

  A(B B(A( A=B

  作业:P10 习题 1,2,3 《课课练》 课时中选择

  第四教时

  教材:全集与补集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过程:

  一 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

  提问(板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10的正约数},C={6与10的正公约数},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 A=(1,2,3,6}, B={1,2,5,10}, C={1,2}

  C(A,C(B

  二 补集

  实例: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同学的集合。

  集合B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结论: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例:S={1,2,3,4,5,6} A={1,3,5} CsA ={2,4,6}

  三 全集

  定义: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如:把实数R看作全集U, 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U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四 练习:P10(略)

【高中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教案教案03-05

高中教学教案02-03

高中教案模板04-05

高中氯气的教案03-07

高中雷雨教案03-30

高中功率的教案11-06

高中篮球教案02-16

劝学高中教案04-01

高中劝学教案04-01

高中概率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