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6 07:35: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1)小白兔看见谁来了?(小熊)

  (2)小熊是怎么样来的?(骑着自行车)

  (3)小白兔为什么开心的笑了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活跃课堂的气氛。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4)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不错。那么,小白兔最后用了什么妙计呢?出示幻灯片(3)——原来小白兔是滚着南瓜回家的。

  (5)小朋友想一想,小白兔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办法的呢?(在提示幻灯片(2)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

  (6)练习说话:“小白兔想自行车的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南瓜也是圆的,也可以滚。”

  (7)看谁能完整的复述这幅画。(小熊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小白兔想小熊的自行车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南瓜也是圆的,也可以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轻盈、敏捷、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

  2、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3、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2、感受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轻灵、敏捷、羽毛、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2、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鸽子和孔雀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3、出示词语“笨重、迟钝、鳞片、鳞甲、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5、图片对比,从“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中心句。揭示课题。

  二、弄清演化过程,想象并自述

  1、问:科学家做出如此大胆地推测,他们有证据吗?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抓住“欣喜若狂”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证据的不易,(及时结合19世纪英国学者的研究之难来体会)了解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者们的重要性,指导感情朗读。

  3、对于辽西的发现,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从“点睛之笔”的理解入手,体会“辽西的发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指导朗读。

  4、过度引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第四自然段)

  5、生读文,填写题单。

  6、学生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并完成板书。

  7、学生不看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

  三、感受语言准确性,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1、师:这篇课文除了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外,语言的准确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这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抓住“一些、逐渐、越来越” 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运用。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读后说说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运用排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各种恐龙的特点。

  当堂训练:“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把恐龙的形态各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级是个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学喜欢安静,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爱好唱歌,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喜欢凶猛异常的恐龙,有些同学则 。”

  四、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三大诗人是指谁吗?(白居易、李白、杜甫),那么有谁愿意介绍介绍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白居易,唐代杰出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留下诗作近三千首。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二、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学生试读)

  同学们,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和韵脚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水面/初平/云脚低。(di)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i)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i)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i)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一遍

  三、品味诗歌

  1、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题目中“春行”可见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了,那是春天的哪个阶段呢?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明确: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看出。

  3、早春诗人来到钱塘湖观景时所站之处在哪?

  (孤山寺北贾亭西)

  4、作者登上孤山寺背面贾亭西侧的山上看到什么?

  (湖水和浮云)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整句之意是“水面开始与湖堤一样平了,低垂的浮云好像与湖水相连。”

  这是春天湖面的特点(水云相映)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春色景象(春水春云)

  5、那么诗人除了见到“春水春云”外,还见到哪些景物?先在承接部分找找:(早莺新燕)

  同学们,莺,燕多不多?(不多)你从哪可以看出来?(几处、谁家)“几处早莺”是说“莺不多”,“谁家”犹言某家。(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

  那么这些莺,燕在干什么?(“争暖树”、“啄春泥”)

  为什么“争暖树”。(从一个“暖”字来看,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未尽,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啄春泥”,(“衔泥”是为了筑巢,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而“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小结: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有莺有燕,真可谓是一副“莺歌燕舞”图,颔联是写鸟

  ⑸、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教师:诗人在这用“乱花浅草“写西湖早春的景色,这也是诗人所见。

  ⑹、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4、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四、结束语

  同学们,钱唐湖实在令人陶醉,令人向往,《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这,白娘子与许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愿朝夕——但愿你们能早日有机会去领略一下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杭州西湖!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

  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兰兰过桥 。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3、 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

  1、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2、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教学第五自然段

  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

  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

  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

  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3、第9自然段。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4、编儿歌。

  六、教学第十自然段

  生质疑,解疑。

  七、总结延伸

  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打算造什么样的桥?

  小朋友真会想,可是你们和爷爷设计的桥在现实生活中都还没造出来,要想让你们的梦想成真,你们应该怎么做?

  八、作业

  将自己设计的桥画下来。

  【板书设计】

  结实

  潜水桥

  透明

  32、兰兰过桥 轻巧

  塑料桥

  平稳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要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2.再读诗歌,梳理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三、精读诗歌,合作探究

  本文在写桂林山水时与学过的《桂林山水》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篇?说明理由。

  老师总结分析要点

  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写法上,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

  第三层,11—14节,这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从这里开始,《桂林山水歌》在对客观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绘之后,转向主观心境的抒发。诗人紧紧抓住对桂林风景的特点的描写,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镜的喜悦。

  第四层,最后12节,由赞美桂林山水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歌颂,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祖国的歌颂。这一层是主题的升华,由桂林山水的可爱,概括到祖国江山的美丽,由普通的吟咏山水之情,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颂歌。

  四、指导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理解诗句和词语的深刻含义

  1.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最后一句“桂林山水——满天下!”,“满”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点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念。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写景片段,比赛背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听出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并进行改正。

  2.能有顺序地说出请到我家做客该怎么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请到我家来做客。

  本节课听说训练的要求:能有顺序地说出请到你家做客该怎么走的路线;能听出别人说话中的错误,并改正。

  二.学习介绍的方法

  1.杨正想请同学到他家去做客,可是同学们不知道他家去该怎样走。他热情的向大家做了介绍。

  2.听录音。

  3.讨论上述问题

  所经过的几个地方的`顺序有错误。应先经少年宫,后经农贸市场。

  到中山路和人民路交叉口时,只要向东拐弯走到人民路,找到新华书店,不需要“过岗亭”,过岗亭反而不易找到新华书店。

  4.明确介绍路线的要求。

  1.经过地方的名称不要说错。

  2.经过地方的顺序不要颠倒。

  3.东南西北的方向要说准确。

  三.看图练习有顺序的介绍

  请你看着图,按照黑板上的要求代替杨正向他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去他家的路线。

  自由练说——指名说

  评议

  四.说说到自己家该怎么走?

  五.总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读书对我们成长有很大好

  处,谁能用古诗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一下读书的好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

  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来来

  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二、揭题

  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三、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读一下本课的字词。(课件出示生词、展翅飞翔、两

  军对垒、暑寒荣枯、井然有序、壁垒森严、随风摇曳、温柔细腻、雨后春笋)

  3、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4)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5、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

  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四、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景象,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1、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现象?大自然给你带来什么样快乐?说说你的感受。 六、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板书 :

  野外——飞鸟花草蚂蚁

  读不完的大书 热爱大

  自家——果树竹林棕榈 自然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是以童趣为主题的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感受到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设计教学时,我着重从“读” 悟”上入手,引导学生快乐学文、读文,识文。

  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比如引读的运用和教师的换位参与等都起到了激发调动学生情感的作用。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如何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在字里行间学生感悟到了,大自然给作者提供了游戏的材料,自然的庭院让他欣赏到美,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有着丰富的知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随后,让学生们说说大自然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有的孩子说自己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许多的果树,到了秋天,自己站在小凳子上采摘鲜果,吃起来格外鲜美,有的说自己在路旁看蚂蚁搬家,想到天气的变化,还有的说大自然提供了太多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听着他们的描述我觉得孩子们真正悟出大自然为什么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了。

  这节课如果能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完整些,指导朗读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

语文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雪被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雪被子》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发展语言为主线,注重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脑、动口、动笔”。而这一编排特点也恰好体现了大纲对。

  本教材“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的要求。因而,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本册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本篇课文是一篇儿童散文,它是继一册《雪娃娃》之后的又一篇有关雪的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在洁净美丽的白雪覆盖下的冬景,一个神奇犹如梦幻般的境界。课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包含着两个自然科学知识:“小雪花给麦苗盖上了雪白的被子”说明厚厚的积雪能保持地温,抵挡寒风和霜冻对庄稼的侵袭;“雪被子下面,麦苗们做了两个快乐的梦”,揭示了“瑞雪兆丰年”的自然规律。这篇课文可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6个生字(麦、苗、盖、呼、淘、哨)教学1—2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第3自然段,进行听说训练,掌握相应的生字新词。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朗读训练。

  而本课时即第一课时的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即让学生做到“三动”,以学生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本课时教学目标

  (1)初谈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麦、苗、盖、呼、淘、哨”6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暖呼呼”的意思。

  (3)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明白“雪被子”能保持地温这一科学道理。

  (4)培养合理的`想象力。

  学会6个生字,新词;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丰收的道理。

  2.教学难点

  麦苗为什么觉得暖呼呼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生字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即集中读拼音,分散教学字义,并运用部件分析法,熟字比较法教学生字字形。运用启发式提问、图文结合、句子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掌握内容,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雪被子》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2、学法

  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看,生字“淘”的正确书写要重点指导。新词“暖呼呼”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积雪能保持地温,二年级的小朋友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以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4.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思路:

  谈话引题激趣——听录音初感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l、2自然段——复习巩固

  1.谈话引题激趣。

  小朋友,冬天到了,你觉得大自然中什么景色最美?下雪的时候,你们常常干些什么?雪不但洁白、美丽,对庄稼还很有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雪被子》。运用谈话法揭题,自然、简洁、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2.听录音初感课文。

  利用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从而产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自学课文生字词。

  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初读课文,利用拼音学习新字;

  (2)划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的意思。

  (3)看出字,说字形。

  ---------------------------

  (4)想—想:课文写谁喜欢什么?

  这—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让他们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让学生在自己读、看、比较、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字词的音、形、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检查自学情况。

  (1)看卡片读生字。

  学生易读错的字shào(哨)mèng(梦)fēng(丰),

  多音字jiē(结)多读几次。

  (2)记字形。

  比较法:“麦”与“表”相比较,“苗”与“猫”比较

  动作演示法:盖

  部件分析法:呼——口十乎,哨——口十肖

  笔顺分析法:“淘”字右半边的笔顺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出示句式:课文主要讲(谁)喜欢(什么)?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让我们教师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又让学生有充分动口的机会,既掌握了新知,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02

语文教案12-03

语文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