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20 07:47:48 教案 我要投稿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贞观之治》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1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3、①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②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③贞观之治。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2、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2、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

  3、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自学——问题——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简要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

  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教学纲要: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导学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作业: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 )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她提拔的,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 就是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三、开元盛世:

  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四、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五、教师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六、问题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七、作业: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

  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4、 “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

  2、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 都城:长安

  出示 《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o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实,以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其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教学重点

  1.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恰当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教学流程:

  一、春的故事(幼年)

  相传有一年春天,一位父亲带着他年幼的儿子外出春游,遇见一位相士,相士看了看年幼的孩子对他的父亲说到,这个孩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说完就不见了,回家以后,父亲就把儿子的名字定为——李世民!

  师:(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出本课核心人物李世民,从而导入新课。

  生:怀着极大地兴趣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夏的激荡(青年)

  师:故事中孩子的父亲叫李渊,他是何人?

  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也就是唐高祖。

  师:(设问)那么,在整个反隋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谁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生:李世民。 师:对,是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战功显赫、功勋卓著的“秦王”李世民。弟弟的显赫却引起了哥哥(也就是太子李建成)的猜忌,兄弟之间矛盾逐渐尖锐,最终在公元626年的夏天爆发了一场激烈动荡的——玄武门之变。

  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选派代表生动讲述玄武门之变。

  师:适时播放影视资料,渲染气氛,表现这场“夏的激荡”。

  三、秋的'丰硕(中年)

  师:(过渡语)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秦王”,两个月之后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唐太宗。

  生:观看唐太宗的画像,感受一代帝王的风范。

  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文P8,思考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生:迅速阅读课文,快速找出答案。

  生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生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生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不同意见。

  师:一言概括之,“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师:唐太宗将皇帝比作舟,将百姓比作水,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太宗皇帝说道做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8—P9,搜索太宗皇帝的“治国之策”。

  生:仔细阅读课文,独立认真思考,小组成员热烈讨论,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生1:减轻赋税

  生2:戒奢从简

  生3:合并州县

  生4:善于用人

  师: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两个方面解读太宗皇帝的“治国之策”。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隋炀帝继位后,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沉重打击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渊等人乘乱起兵,隋帝国迅速瓦解。至此,隋朝灭亡的原因一目了然。

  2、唐朝建立在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壮大。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本目从两个方面对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绍:

  一方面,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宝座的,关于这一点教材明确写道:“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承袭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将与帝位无缘。于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射杀其兄太子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渊立其为太子,后再威逼李渊退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

  但另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一位非常贤明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即位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甚至对人民群众产生敬畏之情,意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知道只有虚心纳谏,“兼听则明”,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鼓励、倡导臣下提意见,并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从而涌现出魏征这样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也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任能,所以他能知人善任,尽量做到惟才是举,兼收并用。上述两个方面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对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正确认识,同时也说明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从这一点上说,本目与其说是介绍了唐太宗,不如说是分析了“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1)是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突出了百姓服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

  2)是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为隋朝首创,唐朝加以沿袭并进一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3)是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主要原则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并且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3、何谓“治世”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像“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关于“治世”,“治世”通俗地说就是统治得比较好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关于如何看待和评价像“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会,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

  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培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1)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王朝历时不到三个世纪,而武则天一人参政掌政就近半个世纪(从当皇后开始参决朝政计算)。同时,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

  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放在当时的环境来讲它劳民伤财,但客观上运河的开通给人民、社会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条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其中3+4+5=1中各数字代表什么?

  此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为什么说在他的统治下隋朝会迅速灭亡,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似?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新授讲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一、唐王朝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引用人民对隋炀帝憎恨的诗句来反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通过多媒体演示: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多媒体展示唐高祖李渊像及提示,并根据以下提示玩成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A他是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

  B他在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乘机起兵

  C他在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并统一全国

  D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3、根据阅读和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练习,让我告诉你

  (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

  (3)唐朝的都城是——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简介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前两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强大的隋朝灭亡了,这给了唐太宗什么样的震撼?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后三段话和第十页第一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为什么能做到以谏如流任用贤能?

  他从隋亡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他意识到“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教师总结;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为贞观之治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展示标题。

  三、贞观新政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目第一段起至第11页第2段,概括一下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做了哪些改革?

  1、赋役制度方面突出了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3、编撰的《唐律疏议》,其原则就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沿袭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5、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教师总结: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请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唐太宗的评价和认识。

  [巩固与小结]

  隋唐时期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唐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所景仰。我们生活在祖国腾飞的新时代,更应从中感觉祖国的辉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奋斗!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02-05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09-07

《贞观之治》教案12-07

贞观之治教案02-17

《贞观之治》教案精品(15篇)08-23

七年级贞观之治教案03-20

优秀教案优秀11-22

优秀的教案01-31

【优秀】《透镜》的优秀教案09-19

《项链》教案优秀【优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