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夸父逐日》教案

《夸父逐日》教案

时间:2024-10-21 08:42:22 教案 我要投稿

《夸父逐日》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夸父逐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夸父逐日》教案

《夸父逐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完成“交流展示”、“巩固与提升”等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夸父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口述)?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画面,请仔细观察,分别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教师出示幻灯片,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移位: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

  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

  夸父逐日(追赶太阳)?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

  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说明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到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可以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四)、探讨人物形象和主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你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表面看来,夸父逐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这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失败,而是以此来表达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教师做充分的准备: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为人们提供有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后来人们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老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课文短小,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夸父逐日》是由“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五组动画构成的,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

《夸父逐日》教案2

  一、 导语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是《女娲造人》。现在我们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投影: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教师点拨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四、作业与练习

  1、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本题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夸父逐日》,熟悉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并且从神话这一角度,了解课文内容,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有所认识。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逐日》教案3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挑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

  翻译课文,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三.学习过程及策略:

  1、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自主学习:

  目标:翻译课文

  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前后桌对译,仍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全班解决。

  时间:7分钟

  自主检测题:、

  ⑴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⑵学生口头翻译句子。

  A、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B、未至,道渴而死。

  C、弃其杖,化为邓林。

  3、合作探究

  ⑴、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仍未追上太阳,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⑵.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⑶.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问题,加分奖励。

  4、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5、课 堂 小 结

  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谈收获:

  从知识上:

  从做人上:

  从写法上:

【《夸父逐日》教案】相关文章:

夸父逐日教案03-24

《夸父逐日》教案(精选10篇)06-19

《夸父逐日》教案15篇03-17

《夸父逐日》教案(15篇)03-14

夸父逐日教学反思03-23

夸父逐日教学反思15篇04-0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教学反思通用03-2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