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时间:2024-11-03 17:24:2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搭石》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集】《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篇1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永嘉楠溪江。永嘉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村里的人们走亲访友总要过这条清澈的小溪。以前,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搭石教学实录课堂实录教案

  师:请看村里的人们就是依靠这一块块石头过小溪的。

  师:我们把这一块块石头就叫做搭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刘章爷爷每次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也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师:你找得真准确。

  师:孩子们,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便、很麻烦甚至会很辛苦的,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叫搭石。

  师:好的,了解了什么是搭石。读了课文以后,搭石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是的,这种渡水的方式给家乡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呀,你也有感受。

  师:哦,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师:是吗,你们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方便的、还有很美的、你们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找找看。

  师: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里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够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块去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那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article/找一找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有关语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两句。(行变红)这有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师:不敢肯定了。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那叫做

  师:齐读两遍。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谁来读一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这样吧,男同学来读一遍。

  师:读准了,要注意整齐。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从哪儿体会美了呢?

  师:是吗,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

  师:哦,这是你的理解,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师: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师:后面的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并没有人指挥,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师:体会得多好呀。/sjbwz/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了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它是第几种意思呢?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好的,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好的,还有一个成语叫绰绰有余,这个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 绰是宽的意思?再想想看。

  师:哦,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是宽裕、富裕、有余了这才叫做绰绰有余。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师:你体会得真形象,这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师:还有吗?

  师: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打开手势)你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到画里呢?

  《搭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亲的情怀。

  【教学难点】

  能从生活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介绍搭石。

  二、品读重点句,质疑自悟

  1、出示课文重点句。

  2、请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三、模块教学,体悟情感

  模块一:修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回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情境对话。

  2、指导想象朗读:

  模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大家细细读读上面的这几句话,品一品其中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感受配合默契的美。

  2、抓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节奏的美。

  3、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诗意的美。

  模块三:搭石上的故事

  1、读句子,谈感受。

  2、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品味。

  模块四:回归整体

  1、看板书小结。

  2、读课文。

  四、书写美

  1、发现美:

  出示:

  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 , 。

  美还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练笔。

  3、交流小结。

  五、名言结课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搭石》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预设:

  21搭石

  动作美

  一道风景声音美美

  画面美

  谦让、敬老美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看老师板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质疑(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同学们真会思考,那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准音,句句读通顺。

  2、大家读的都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课件出示)谴责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3、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哪个词的意思你还不知道的,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解释“俗语”时让学生自己来说一句生活中俗语;解释“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

  4、大家理解的不错,那我们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⑤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齐读。)

  三、精读第1自然段,解读“搭石”

  1、同学们句子读得很好,那课文也能读好吗?有信心吗?(指名分段读课文,点拨字音。)

  2、书读到这儿,前面我们提出的问题能解决了吗?找一找文中相关的句子。

  3、明确相关句子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归纳:搭石就是一些平整方正的、为方便小溪两岸的`人们行走、按二尺左右间隔摆放在小溪里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课件演示)

  5、但是,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能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美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等,这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去解决。

  四、学写生字

  1、接下来我们来学写生字。(课件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2、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看清结构,想一想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通过自己读、自己看,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衡暴序裤惰)

  4、教师书写示范,学生举手临写。

  5、请同学们自己也来写一写,把你认为难写的那些字每个字写两遍。(提示书写要领和坐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读课文第2—5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看图、朗读、感悟、想象等手段品味课文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来的朴素之美。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一个问题,还记得吗?搭石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小溪两岸的人们行走而放在小溪里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那为什么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2、这节课我们就再跟着作者一起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道独特的风景,想一想如果你手中有个相机的话,你最想拍下哪幅画面?可以用笔在文中划一划相关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

  二、欣赏“风景美”,体会“人性美”

  1、大家都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了吗?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吗?

  2、随学生反馈,分析相关语段句子。具体为:

  第2自然段:①老人是怎样摆搭石的,齐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样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你不是急着赶路吗?这样做不是耽误时间吗?(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老人的助人美。板书:助人美)指名读句子。

  ③划出重点词(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再、踏上、直到满意、才)请喜欢这一画面的学生齐读这一句子。

  第3自然段:①男女生比赛朗读句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看谁读出的画面最美

  ②为什么乡亲们在过搭石的时候要做到协调有序?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③师读句子。(配乐)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感受乡亲们的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④师生齐读句子。(配乐)

  第4自然段:①在走搭石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对岸两个人同时要过河的情况,那这时候乡亲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学生自由读句子。)

  ②用文中的话说一说乡亲们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乡亲们都会说哪些家常话?请两位学生进行场景表演。

  ③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事呢?从中体会感受乡亲们的谦让、敬老。书:谦让、敬老美)

  ④指名读句子。

  ⑤你们在生活中也帮助过老人吗?你觉得你帮助老人是你应该做的吗?这些事情虽小,却让人感动。齐读句子。

  三、内化拓展

  1、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出了这么多美的画面。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搭石称为家乡的一道风景了吧?

  2、是啊,因为这些画面让人感动,让人陶醉,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美。(板书:美)

  3、搭石虽然外表普通,任人走,任人踏,但是它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齐读句子。

  4、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5、正如同学们理解的那样,这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相处的情感纽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的无尽的美。

  6、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搭石》,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美,有看的到的具体的美,比如老人摆搭石的动作,乡亲们在走搭石时的协调有序;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美在乡亲们的助人,美在乡亲们的和谐,美在乡亲们的谦让和敬老。那你在生活中发现了这种平凡中透露着美的事物了吗?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在班级中发现的美)

  7、同学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呀!其实美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美在普通通的事物中。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也用我们的行动去创造美吧!

  8、课后请大家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都写下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种美。

  《搭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

  自制PPT、各色粉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交流展示: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检测并指导。

  3.勾画批注:把你认为能回答同学们刚才的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还可以写下批注。

  三.紧扣质疑,解决疑问。

  1.回忆质疑。预设: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会怎样过小溪?搭石有什么用?选搭石、摆搭石有什么要求?……

  2.抽生自主选疑释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暴”、“猛”的书写。

  四.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裤子 暴雨 凶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作业设计:

  《搭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初读

  1、同学们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幅画面: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前潺潺地流过。美吗?这里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知道吗?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搭石)齐读课题,带着刘章爷爷的心情读出来。

  2、“搭石”是什么?(注意这个“搭”字。)

  能用课文的话以读代讲吗?注意这一段的这个词“间隔”读音,还有这几个词语你能读准吗?(猛涨、一行人、相背而行、背着老人)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留心这些多音字。

  3、这是本课的生字,你预习的时候注意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谴责、暴、衡)

  4、还有谁愿意把你读的最好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听她读的是否准确、是否流利?

  5、同学们课文读通了,那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二、梳理课文,找出切入点——议读

  家乡的搭石留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眼里“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风景)

  切入点:这道风景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用心体会,划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如果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把这样的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交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乡亲们摆搭石

  什么时候,为什么要摆搭石?(感受没有搭石“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带来的不便、麻烦,“天凉了”)从乡亲们摆搭石你能体会出什么?(挑选、摆放、时间:抓住“平整方正”人们精心挑选,让搭石更平稳,“两尺左右”的间隔,还有“早早地”来体会山里人的纯朴善良、无私、助人为乐)乡亲们这种无私的奉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还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赶路老人整搭石

  读这句话,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善良)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动作;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才、直到……为止)怎样来找这“合适的石头”呢?(或者说找来“合适的石头”会是哪样的石头呢?)赶路老人为他人着想这种善良的美,不正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留在你脑海的风景还有什么呢?

  一行人走搭石

  你感受到这幅风景怎么样?很美。从哪儿体会到的?(或者说从哪个词更能体会到?)“协调有序”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如果没有这种协调会怎样?找出这一段前面的话读一读。也就是说一个人走搭石尚且不容易,何况这是——一行人走搭石,所以能走地“协调有序“的确是一道和谐的风景。把这种和谐得读出来。你还从哪儿能体会出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分别是写什么的?(水波、人影)“漾”就是?连起来。“人影绰绰”的“绰”是生字,预习时查没查它的意思?老师说三种意思你选: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你静下心来,用心地读一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走搭石和走平地是不一样的,踩在搭石上,既不平整还歪歪扭扭,行人要保持平衡……身体会不会摇摇晃晃,在水中的倒影是不是就和跳起了舞一样呢,再吹来一阵习习的秋风,那水中的倒影是不是更像随风起舞了……那画面你想象到了吗?)谁来描绘一下?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这幅画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找个班上读书最好的来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起来,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人影在绰绰地摆动呀,——

  真美,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每当上工……”)

  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搭石上还有什么动人的情景呢?

  面对面让搭石

  注意倾听,听他重读了哪几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一起感受这份美。

  背老人过搭石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最能打动你?“伏”(弯的意思)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你又为哪个词感动?什么是“理所当然”?能看出什么?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这种敬老爱老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已经积淀成山村纯朴的乡风、民风。)

  正是这一排排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留在刘章爷爷的记忆深处,让我们捧起书,体会着这份感动和赞美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段。短短的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借石喻人)

  三、拓展读

  同学们,这一排排搭石连结了五六个村庄,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你想象一下,假如遇上有腿脚不方便的人(残疾人)来走搭石,他们会怎么做?(他们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感人的风景!)想象一下,你还会看到什么样的人来走搭石,又会有哪些感人的风景呢?假如……(这真是一道连结着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

  我们透过这一排排的搭石感受到了作者的家乡景美人更美,摆搭石走搭石的这些人们的行为美心灵美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刘章爷爷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上发现了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去看、用心去体会,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美。

  课后你也来写写在你身边的平凡中发现的美。

  《搭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惰”。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温州,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⑴ 课件出示: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⑵ 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⑶ 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⑷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⑴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⑵ 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⑶ 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四、学习写“惰”,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要点。

  2、学生书写。

  3、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个训练要求。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择“惰”进行书写指导,除了要求写正确之外,还要求写美观,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构建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本课时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相机板书: 善良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板书:

  协调有序

  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相机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谦让、尊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不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与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 ,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如本节课在重点指导朗读“看得见的具体美”这一段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阅读中感悟。如在第二、四自然节学习中,让学生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当时人心理活动,感悟到了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在第四自然节中,通过阅读两个假设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幼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到文中蕴涵的人性美。

  3、让学生在体味中升华。在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搭石》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编排,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搭石》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描写的画面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对山区的小溪、洪水暴发、走搭石等情景不很熟悉,对作者通过普通的事物来发现美、表现美的写作方法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通过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这都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1.整体感知,走近搭石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2.自主学习,走上搭石寻找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批画,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搭石美的语句,体会搭石带给人的美好画面。

  3.多种方法,亲近搭石升华美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法,在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中,体会文章内涵,升华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能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中关联词语的作用。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2.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感受。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难点:

  1.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音韵美,画面的动态美。

  2.初步体会作者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方法。

  3.体会“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乡亲们美好的的情感”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什么是搭石,家乡人摆放搭石的原因;初步感知搭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知道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作者从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两大方面来记叙家乡独特的风景的。

  第二课时: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具体内容,体会透过搭石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感,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识搭石

  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

  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谴责 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俗语”,文中的俗语是什么?(紧走搭石慢过桥)说说文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并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2.读准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查字典理解“暴” ) .

  ②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④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换一换,找出“懒惰”的反义词。想象人们谴责时会说些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对作者家乡的人有了怎样的印象?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①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思考围绕搭石都记叙了哪些内容。

  ② 指名朗读,适时反馈点拨,理清文章脉络。重点理清描写走搭石时是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同时走搭石、年轻人遇到老年人走搭石三个方面来写的。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什么是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作者感受

  三、走进山村,了解摆放搭石的原因

  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家乡的人们摆放搭石的原因。想象人们上工、下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给人们生活、出行、工作带来的不便,初步感受搭石和人们的密切关系。

  出示作者回忆家乡的一些文字资料,进一步感受搭石的作用。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依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上庄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

  阅读文字资料后,再读说明搭石的句子,进而体会搭石的作用。

  四、自由读文,感知搭石给作者的印象

  在作者眼中搭石给他的印象是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家乡这道风景的?感知作者在表现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

  五、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六、识写生字,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整体感知搭石美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搭石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总述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家乡一道风景

  摆搭石

  走搭石

  普普通通的搭石怎么构成了一道风景呢?这究竟是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搭石,感受这其中的深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内容,进一步感知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结构特点,并以“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为思考核心,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二、细读课文,走近搭石体会美

  1.自学批画寻找美

  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能表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的句子。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批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边批画的读书习惯。】

  2.组内交流丰富美

  3.全班反馈感受美

  预设一:摆搭石感受美的心灵

  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PPT:

  1.学生初步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抓住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 才”等词语,深入理解家乡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3.展开想象,升华理解。

  《搭石》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搭石》,(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当中知道什么?(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很会思考,也很会提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课文内容中都有答案,只要大家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这些疑问都能解决,明白了吗?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自由的大声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咱们看一看在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谁会读?(指名领读)把词变成字还会读吗?谁来试一下?

  (指明读、齐读。)

  2、读得都不错,看来大家的识字能力都很强,那课文能读好吗?咱们来检查一下!

  (指5名同学读。)

  3、课文读完了,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能不能评价一下?你觉得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哪里还需要提醒一下?

  (学生评价。)

  4、书读到这里,前面提到的问题能解决了吗?谁来说说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解决,教师擦掉已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研读品味,发现美,感受美

  1、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刚才的问题都解决得非常好。搭石不过是方方正正的、二尺间隔摆放的天然石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石块呢?大家读课文2、 3、4自然段,把特别能打动你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打动你?

  (学生边读边勾画。)

  3、谁来把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4、这么多打动你的地方,都少不了谁?(搭石)难怪作者说这普普通通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书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学生畅所欲言)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板书: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靠的是什么?(板书:用心)下面,用我们的心再次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好好的体会这风景里饱含的美!

  5、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6、一边读一边理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

  ⑴ 上了点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一名学生读)老师听到这位同学在读无论、只要、一定这些词语时,都加重了语气,我们在读的时候还应该把那些词语读得重一点,更能体会到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学生说,)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比刚才好?

  (指生读、齐读。)

  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风景美、音乐、动作协调。)

  ②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

  (老师范读。)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感受了动作的`协调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节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景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遍。

  (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⑶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收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被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学生说:互相谦让,尊敬老人。)

  ② 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你在平日里做过帮助老人、尊敬老人的事吗?

  (找一两个学生说。)

  ③ 你在帮老人做事时,你想过得到别人的表扬了吗?你们也像这个村子里的人,把尊敬老人看成是平常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④ 你们自己读一读,把感受的美读出来。

  (学生自读、指一名学生读。)

  7、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在你的心中还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学生说。)

  搭石虽然还是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但是它默默无闻,任人走,人任踏,不仅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们连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后延伸,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在平凡的搭石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也在乡亲们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问问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搭石这样普通的事?你发现了吗?

  (学生说。)

  小练笔: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事都能感受到他们中间有美,我们不能一一都说出来,那就把它们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用心

  21搭石

  美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我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的调控上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驾驭整堂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反思,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讲课的语调平缓,没有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课准备得太仓促,心理上还是较为紧张,底气不足,很多设计好的环节没有把握好,一带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4、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在感悟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表达。

  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课堂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还应该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

  这堂课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搭石》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搭石》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搭石教学设计。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当代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那一块又一块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21 搭石)

  2、齐读课题。

  3、理解“搭”,借这个字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指名读——齐读

  2、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汇报交流:

  (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处。

  ①用学习“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体会搭石的'作用。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读体验,感悟文本:

  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家一句话,教案《搭石教学设计》。(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学习2——4自然段,体会表现美的语句。

  (1)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生预设:

  (A)“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说说你的感受,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① 理解“协调有序”,体会音乐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② 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画面美。

  a、理解“绰”

  用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理解“绰”字。

  b、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一想,再说一说。

  c、指导朗读词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边想象画面边齐读。

  d、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师:谁来读?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几乎每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一遍地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③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 一道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①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

  ②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 理解“伏”,指名做做“伏”的动作。

  师:(手搭生的肩)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敬老人)

  这份尊敬老人的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b、 理解“理所当然”。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因为(指课件文字)——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人们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习惯,代代相传。

  (3)快速去课文中找找,在这个村子里,在人们眼中,还有哪些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摆搭石、不抢路。。。。。)

  师:事虽小,情却浓。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谦让、淳朴)景美情更美,这能不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情升华。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但是相信这份美丽会永远存在,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四、总结方法,巩固提升:

  回顾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感情熏陶方面、阅读方法、理解词句方面。。。。)

  《搭石》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出示课件4)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精读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ǎn

  duò()的毛病,目的是wǎn

  huí()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答案】

  一、1.汛期

  2.懒惰

  挽回

  二、谴责: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7)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13)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课件,针对中间句、段,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速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带感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平(横

  衡)

  (邪

  协)助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2.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三、填空。

  文章从两方面体现了“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一、衡

  协

  二、1.闻名

  2.勤劳

  3.失衡

  三、景色美

  人们心灵美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串课堂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绍】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为了保持píng

  héng(),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高度。

  2.班长发动大家xié

  zhù()小明改掉lǎn

  duò()的毛病。

  3.xùn

  qī()刚过,大家赶紧投入的(去掉)家园重建当中,所以,wǎn

  huí()了不少损失。

  二、选词填空。

  间隔

  隔开

  1.这座山把他们(

  )。

  2.石头按二尺左右的距离(

  )正合适。

  唯独

  孤独

  3.大家都有,()她没有,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好?

  4.这位老人弯着腰慢慢走在路上,显得非常()。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亲们_____搭石,_____搭石,______搭石等情景,不仅体现出_________美,更体现出乡亲们的____________美。

  五、重点段落品析。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A引用

  B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人们往往借助一件事物来表达情感,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一件事物来体现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平衡

  2.协助

  懒惰

  3.汛期

  挽回

  二、1.隔开

  2.间隔

  3.唯独

  4.孤独

  三、1.无论怎样生气,只要看到孩子有进步,他就会笑逐颜开。

  2.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落下。

  3.落叶像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摆

  修

  走

  景色

  人性

  五、1.天网恢恢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2.A

  3.走搭石。

  六、示例:粉笔盒见证了老师的辛劳。

  刚开始的时候,一整盒粉笔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节课下来,有的粉笔就变成了粉笔头,几天下来,粉笔盒里就只剩下粉笔头,还有盒子上落下的一层粉笔灰。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搭石》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搭石》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脱鞋绾裤”。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搭石” 的意思。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读通课文,领悟“搭石”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课件出示)横跨在河两岸上的桥多美啊?谁来说说桥有什么作用呢?

  生:(连结河两岸的交通)

  师:对了,桥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了,但作者刘章爷爷没有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也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是想念起了他家乡小河里面那一座不起眼的石头桥,那么,这石头桥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去了解吗?想就跟老师一起来欣赏21课《搭石》(课件出示)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21课,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师:同学们读书的方法真多!看看,老师在课文中找了这么多新的'词语,谁愿意来读读。

  (课件出示:山洪暴发 猛涨 懒惰 脱鞋绾裤 平稳 俗语 协调有序 平衡 伏下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A、指名学生读。 B、全班读

  C、去拼音读(学生站起来读)

  D、小组读 E、读生字

  师:真厉害,你觉得这些字当中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生:说

  师:板书难写的字(暴、裤)学生跟着书空。

  师:同学们请再读读词语。想牢记它吗?让学生写写。 A、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每个写1个。

  师: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字体也很棒!我们把这些生字词语放进课文中去读读,好吗?学生分组比赛来读书。(指组读,老师评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

  师:刚才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搭石?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生再读) 师: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挑选石头的呢?又怎样摆放的呢?

  生:回答

  师:对,这就是搭石了。(多媒体出示搭石图,同时教师画板书)

  师:同学们,搭石这么重要,我们再来读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课件出示:脱鞋绾裤。

  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生回答,出来用动作演示。

  ①“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

  ②全班学生一起做“脱鞋绾裤”的动作。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收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赶集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访友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是啊!那还大多在夏天,可秋凉以后,家乡的人们就必须走搭石过小溪,了解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

  师:读了课文,那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不错,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去品味这看得见,看不见的美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

  板书:

  21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小溪间的搭石,你们可知道?(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作者刘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将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认识搭石,并引领我们通过平凡的搭石感受到人性的美。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已解决的提醒注意。

  (CAI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便于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学有困难的字词,难点在涨和间是多音字,俩跟两有区别,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朗读和评价的要求:读正确、流利。若学生将一行人读作了 yí háng rén ,应暂停在这一段,引导学生反复读,指几名读 yí xíng rén 的学生和读 yí háng rén 的学生辩论,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判断读音为 yí xíng rén 。

  (师不要越俎代庖,若学生能统一认识,进入第5环节;若学生不能统一认识,则进入第4环节。)

  4、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小组内分段轮读课文,讨论:

  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5、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认识较深入。文中哪里集中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标记相关词句,表明我已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纠正。

  3、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

  (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以品味。)

  5、小结: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四、课堂练习

  1、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指责 必须──一定 协调──和谐

  2、反义词:

  懒惰──勤快

  3、多音字:

  涨、间。

  4、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什么是搭石。板书简笔画口。)

  师小结:自深山中凿磨而出,从江河中冲刷而来,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人间最美最美的风景。

  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这篇课文美极了!美在哪里?(在口中标记?)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和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课文2至5自然段。

  二、指导品读,举一反三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哪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出示阅读要求:

  ⑴ 抓重点词句品位、想象,感受美;

  ⑵ 通过有感情的读、说,表现美。

  (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练读练说。)

  2、学生首先提出哪段美,就先示范学哪段:

  (孩子的认知程度、经验储备等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在开放的课堂上,老师也无法预测学生会首选哪段文字汇报。)

  如:示范品读第二段(这一段中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统领学习2至4自然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生动刻画出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去掉这些词语与原文对比,指导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感受原文描写的生动和文中蕴涵的人性美。

  再如:示范品读第三段(这一段描绘的是看得见的具体的美,而二、四段则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师读,生闭眼,抓住关键的词句,边听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结合紧走搭石慢过桥指导学生想象假如是自己过搭石呢?哪怕掉进水里也是一种情趣。

  又如:示范品读第四段(这一段用如果和假如引出了两幅和谐的画面,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抓住理所当然的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乡亲们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师小结:当一个人把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看得像早起必须刷牙、洗脸、吃早点一样的理所当然时,心灵的美好就会从眼神里、行动中流淌出来。通过读,想象山里纯朴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画面。鼓励学生也用上如果和假如说说自己想像到的和谐画面,如帮抱小孩的妇女接过孩子,提起行理过搭石的情景等。

  三、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X段的学习方法。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标强调三个维度,更为注重过程与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出示三把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⑴ 我知道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⑵ 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美;

  ⑶ 我有感情的读,你听我能表现美。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纹,相荡则成涟漪。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无论前面的学习学生是否谈及第五段中的美,最后要点明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

  5、师小结:

  希望大家也学做默默奉献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总结学生发言时提炼板书的词语,画一颗大大的心将这些内容圈起来)。愿你我善良的人性美光辉构筑起和谐中国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四、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感受美的心灵走入的课堂。(板书上的问号不擦。)我们仍要带着捕捉美的慧眼,体验美的心灵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本不算起眼的事物却蕴涵着美,我们也来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搭石》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教案(经典)07-26

《搭石》教案04-12

搭石优秀教案06-16

课文《搭石》教案04-14

搭石课文的教案10-18

《搭石》完整教案11-25

《搭石》教案(15篇)01-05

《搭石》教案汇编15篇02-20

搭石的优秀教案11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