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13 12:02:37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2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2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

  二、三维目标:

  1、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师:希望你们能从刚才的事件中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在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

  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46÷284÷4630÷996÷366÷3100÷5720÷848÷22、在()里填上“>”“<”或“=”。

  48÷4()84÷4720÷8()720÷924×3()24×226÷2()26×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五册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 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2小时=()分60秒=()分60分=()小时

  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第五册《三角形的分类(2)》P56到5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三角形边的长短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折叠,探索,初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2、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养成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了一点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以旧引新

  1、三角形按角分

  教师出示8三角形,请你根据角的的特征,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学生交流,媒体演示:

  三角形按角分:

  2、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那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征分,还有其他分法吗?(学生猜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共同探究,合作交流

  1、三角形按边分

  把刚才7个三角形,请你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学生反馈:根据边的特征,2条边相等、3条边相等、3条边都不相等。

  师:3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板:不等边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度相等吗?

  师:我们把三条边和三个角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称为:不等边三角形。

  2、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你怎么知道这些三角形两条边相等和三条边相等的呢?

  这些边和角都有各自的名称,它们叫什么呢?

  自学课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8页,自学一下。

  认识等腰三角形

  媒体演示(教师不说出三角形的具体名称)

  这些三角形我们称为什么呢?

  (板书:等腰三角形)

  (2)认识等边三角形

  说说这个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动手折一折:发现这三条边的长短一样长,三个角也相等。

  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给它们取名字。(板书:等边三角形)

  3、辨析三类三角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刚才分出的三类图形都是通过折的方法得出,那你想想看它们中有我们刚刚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话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呢?请同学们挑选一些图形画一画,来验证一下。

  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分别是1、3条。

  4、小结并板书

  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条相等三条边相等三条边不相等

  两个角相等三个角相等三个角不相等

  (三)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1、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媒体演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示学生: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3、小结:边小结边出示集合圈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四)小结: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两类,即等腰三角形是一类,不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等边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又都是轴对称图形。

  (五)练一练: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想想今天学的什么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四)动手验证、深入理解

  1、小组合作,用小棒搭等腰三角形。

  2、同桌交流,媒体出示

  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

  3、完成学习单

  图1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图6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4、小结:根据边和角的特征,我们知道同一个三角形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全

  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需要多少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拓展应用: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6÷2=3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3 g=()g

  4吨=()千克6000 t =()g

  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一、乘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P4~P5

  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课件)

  教师:请看图,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注意直奔主题: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几瓶矿泉水?)

  教师:8个同学可以用8表示,4瓶矿泉水可以用4表示,看这里有几个月饼、几个西瓜,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可以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教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游戏活动,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1.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分月饼的游戏来研究分数好吗?

  (1)4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说明:每人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4÷2=2(块)

  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2÷2=1(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1÷2=?(半块)

  (2)教师:“半块月饼”用什么来表示?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2.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并体会分数的简洁性与含义(除号与分数线很相似),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形式。

  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

  (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写作:(边写边说写法)。

  (3)教师:想一想: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想好后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4)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吗?请你找几个说说?

  2.认识。

  (1)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

  (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样表示?

  (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

  3.认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分之(),写作()()。

  4.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5.认识几分之一。

  (1)教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学生:

  (2)组织观察这些分数,说发现。

  教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分数的组成。

  读作:三分之一。指名说说、、各部分名称。

  (4)请同学们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并想一想:你是如何折的?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而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归纳】同一个图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会写出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成某一份数,可写出不同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折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2.练习二十第1、2题。

  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教学反思】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8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三维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填一填说一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同学?其中男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

  1、学生答师板书(师故意把顺序写错),让生发现后一起用手写,并由学生说出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含义是什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读并说出含义)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男、女同学各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现在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出你是怎样比较的(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说到这里老师有个小故事叫“贪吃的猪八戒”到时要小朋友运用知识帮忙解决问题,“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想逗一逗猪八戒,就说:“这西瓜咱们四人分着吃,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怎样分?”猪八戒抢着说:“我来分,俺老猪饭量大吃得多,所以我吃,师傅吃,沙师弟吃,大师兄饭量小就吃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笑八戒吗?你能帮八戒按他的想法给他们分一分吗?

  学生说并总结出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话说回来刚才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多几分之几?并说出计算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

  出示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分数加减,比赛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二、升华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那位同学来说一说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师板书)

  (一)分数的.含义;(二)分数大小的'比较;(三)分数的加、减法;

  三、拓展练习:为了检查和巩固你掌握的知识,请大家做如下练习。

  1、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多媒体出示)。

  2、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②一份是它的()。

  (2)、读作(),读作()。

  (3)、有()个,1里有()个。

  (4)有5个(),是()个

  (5)1可以平均分成()个,可以平均分成()个。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并说明理由。

  (1)把一张纸分成6份,每份是6(1)()

  (2)4分米是1米的()

  (3)+=()

  (4)1===()

  (5)8个苹果的是2个。()

  4、(1)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红看一本书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5、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和分数有关,谁能出一些题考考大家(生提生答)。

  四、质疑问难。

  五、评价:表扬学得好的同学,让学生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分数的含义。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分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较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集合图形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如何运用集合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1.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2.教师:请同学们先快速看看教材第89~103页的内容,边看边回忆,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读、写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

  比较分数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师: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基本练习。

  看图说一说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1)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第一个强调“平均分”。

  (2)说说第二个分数18各部分的名称,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说说第三个分数45的意义。

  2.比较大小。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小结方法)

  3.简单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2页第10题:说一说计算这些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材第114页第15题。

  三、复习集合

  1.三(1)班跳绳比赛名单:小明、小红、小华、小亮、小平、小军、小兰。

  踢毽比赛名单:王兵、小红、小欢、小平、小兰、罗亮。

  填写后说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三(1)班有40人,有25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3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多少人语、数兴趣小组都参加?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3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2.教材第113页第13题。

  (1)独立填写。

  (2)说说理由。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反思】

  通过对分数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通过对各个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拓展练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有新的层次的提升,收到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4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文案01-0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21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0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19

(实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01-0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2-2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