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亲子沟通心理教案全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亲子沟通心理教案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沟通心理教案全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父母明确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了解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3、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卷分析法、经验介绍法、教学互动法等教学方法。课前准备:
1、做“亲子沟通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亲子沟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剪辑《我爱我家》电视剧中家长与子女沟通的部分场景,体会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引出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班级所有任课老师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家长学校学习。请大家首先来看一则摘自于20xx年9月11日《中国青年报》的文章。
1、出示案例:在经过6个月的考察帮教期之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人民检察院对15岁的毛业(化名)做出了不起诉决定。毛业来自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在学校,他是个爱逞强的“小霸王”,但回到家却是沉默寡言的懂事孩子。毛业的父母都是农民,“平时和儿子交流很少”。来自当地检察机关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这种“缺乏交流”或许是让毛业滑向犯罪深渊的推手之一。(摘自20xx年9月11日《中国青年报》)
2、谈话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本来是血脉亲情,彼此之间经常交流沟通,父母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可充分感受到父母的舔犊之情,这原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如今为什么却变得如此奢侈,导致毛业滑向犯罪深渊?究竟是父母之过,还是当今孩子之错?
二、讨论交流,了解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各位家长朋友们,上述案例中犯罪案件再一次把“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亲子沟通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体又有哪些作用呢? 1、互动交流:家长议一议、谈一谈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2、简要小结:在家长谈论的基础上,教者简要总结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出示:亲子沟通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亲子沟通能明显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亲子沟通能为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
亲子沟通是顺利解决家庭教育中过程性问题的前提条件
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亲子沟通能有效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
三、问卷调查,发掘亲子沟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长交流与孩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各位家长朋友们,我们现在知道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在日常与孩子沟通中,是否交谈很顺利呢?请各位家长相互交流一下与孩子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2、问卷调查,发掘沟通问题。刚才,大家列举了很多的沟通问题。课前,我们也进行了“子女与家长沟通情况的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发现父母与子女在沟通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课件出示:
1、家长独断专行。如,喜欢用强硬的措辞,“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2、没有给孩子商量回旋的余地。家长言行不一。如,家长经常讲玩手机多么不好,危害性有多大,而自己整天抱着手机聊天、玩游戏。
3、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如,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往往一味批评、指责、埋怨,即使孩子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认为孩子做的不对,觉得也没改变什么。
4、批评多表扬少。如,当孩子犯错,还没等他说明情况,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用严厉的惩罚处之。而当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
5、沟通时机不当。一方面,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在子女面前始终以家长自居,任意干涉子女;另一方面,父母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易对子女发火,失去理智。所以父母不能很好地与子女沟通,更不可能准确把握与子女沟通的时机。
小结:亲爱的家长们,上述列举的问题是我们在亲子沟通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及时避免,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四、视频探讨,掌握亲子间的有效沟通策略
(一)讨论交流: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分享亲子沟通经验。
课件出示:全体家长交流: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过渡:刚刚各位家长讨论的很热烈,既提出了许多好的方法,也讨论了许多沟通中的困惑。接下来,我们通过家庭教育视频来进一步体会亲子沟通技巧。
(二)视频探讨:
1、观看视频:《我爱我家》电视剧中家长与子女沟通的场景。
2、讨论交流:请各位家长,议一议刚才视频中呈现了哪些亲子沟通的技巧。过渡:很多家长在交流中谈到要尊重孩子,要控制情绪,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多陪陪孩子,那么我们在亲子沟通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3、总结沟通方法和技巧: 课件出示: 1、把握正确的沟通态度。(1)与孩子沟通时学会尊重(2)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时机(3)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2、丰富沟通的方式。(1)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2)父母与孩子要相互了解,相互融入对方的生活(3)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多表扬、多倾听(4)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更新观念、丰富内容(5)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
3、提升亲子沟通的质量。(1)改变说话的方式(2)培养孩子喜欢跟父母聊天的意愿。(3)培养孩子的好人缘(4)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开朗的人(5)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
过渡:我们学会了这些沟通方法和技巧之后,按照以下四个步骤灵活运用就能促进亲子间产生良好的对话与沟通。
课件出示:1、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2、与孩子产生共鸣 3、引导孩子思考 4、鼓励孩子
亲子沟通心理教案全文2
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梦想。然而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儿童只是提供给他必要的生活用品是不够的。我们的父母还必须知道如何与儿童心理沟通。
我们好些父母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而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在做出决定之前不与孩子商量,不论孩子是否同意,都必须按照自己父母的要求做。身为父母,应该清醒地看到,“一切为了孩子好”是所有父母行动的出发点,但是总是让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的“好意”,孩子将出现二种极端表现,一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有平等的沟通,父母与子女的谈话几乎都是对孩子指责,甚至
对子女有严厉的言语攻击,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经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亲子之间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和对立甚至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
父母要改变用强迫、指责等消极方式对待子女,就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鼓励孩子,尝试着不去批评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地这样去做,了解关怀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并非梦想,孩子也能顺利迈进向成功之路。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尽可能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
1、高尚人生教子经
儿童、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播种期,而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多是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个性,至少有一半会打上家庭的烙印。
五年级的小亮当了三年班长,是有名的好学生,可最近他却被同学“告发”。小亮利用班长的职权,竟然对同学“强买强卖”,他把不干胶小画片和漫画书等高价卖给同学;又强迫同学把他想要的文具、光碟、玩具或图书等低价卖给他。更严重的是,小亮瞒着父母,向一个小摊贩“赊购”了两百多元钱的小食品和其他东西……有些同学知道,却不敢去告诉老师,怕小亮会报复自己。一位女生把小亮的所作所为悄悄告诉了父母,父母感到问题严重,赶紧反映给班主任,此事才得以披露。小亮的班长被撤职了,可这样就完了吗?小亮的行为是怎样引起的呢?应追根溯源。老师经过多次家访,才了解了小亮不良行为的诱因。
原来,小亮的父亲是某电脑公司的职员,在家里经常说起“装配电脑”一台可赚多少钱;旧电脑换了零件,又可赚多少钱等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亮因感到父母给他零花钱很少,他就暗暗下决心,要学国外的中小学生,自己也要学会赚点儿零花钱。他偶尔在一个小摊位上买东西,那摊主竟然跟他谈起“生意经”,他还给小亮出主意:向你的小同学卖点他们喜欢的东西,你也能“赚点小钱”啦!于是,小亮心动,并行动了。
民间流传: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话绝非儿戏。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父母才大吃一惊,而不知孩子的问题事出有因,家长多半是有责任的。父母们常以为,自己也没有有意教孩子去做坏事,为什么孩子会自作主张,做出一些荒唐事情来。如今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太多,必须早打“预防针”,才能防患于未然。
2、尊重生命护天性
在不少家庭中,做父母的习惯于为孩子安排他成长道路上的一切;尤其是孩子如何发展特长,如何升学就业,父母定要说了算,理由是:孩子不了解社会,凭天真的幻想与空想去发展,是不现实和靠不住的。但这样做是否有效,必须由事实来说话。
受叔叔的影响,8岁的南南是个小足球迷,可是家人多数不赞成他踢足球。爷爷说:“你反应慢,跑的也不快,不适合搞体育。”爸爸说:“当运动员有什么意思,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你是不是想逃避学习?”妈妈则说:“儿子,求你了,别踢球了,你学习成绩中不溜,这么下去可危险,还是把成绩搞上去是正经!”南南被大人接送上学,因学习成绩上不去,叔叔给他买的小足球也被父母没收。父母给南南报了英语、书法、围棋、朗诵等培训班,他不得不去,可是越来越没有兴趣,他觉得自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老虎,浑身难受。怎么办呢?他多次打电话向叔叔求援,可是,叔叔也投降了,无能为力,他说:“南南好好学习吧,以后上个好大学,别像我一样,只能一辈子教体育课!”这样,南南便只好与小足球告别。其实,南南不一定非要当足球运动员,但若是父母支持他踢足球,可锻炼他的意志,并引导走上健康的成才之路。南南也许能成为足球天才,也许能够在其他方面成才,但是,他爱运动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与南南类似的`实例很多;有的父母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父母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填写中考或高考志愿,结果都造成孩子的天性被压抑,而且诱发各种心理障碍。虽然孩子还不成熟,心理个性上有幼稚的一面,但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和理想;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能保护孩子的天性,不给孩子自我设计和选择的机会,一味地包办代替,往往就会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孩子未来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一棵小树苗刚扎根时,我们还不能预料它以后是不是一定能够做栋梁;一个孩子的成长则更加复杂多样,因而作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这个独立的生命,保护其天性,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但是,有多少父母尊重孩子生命的独立性?又是否了解孩子的天性?
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家长可以参与意见和给予指导,也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需求和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但也要充分地与孩子讨论,尤其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志愿,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由于当今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社会变化剧烈,各行各业都处在大改革、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同时又在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和行业。成人掌握的信息是很有限的,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预测各行业的发展。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对父母的家庭角色,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理解和准确的定位。
什么是孩子的天性?聪明伶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等,基于一个自然人个体具备的能力都是孩子的美好天性。孩子想做的事情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应允许他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天性应该受到保护。孩子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还要游戏、娱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使他的身体和大脑得以伸展和发育;否则,会使孩子如入牢笼,心灰意冷,破罐破摔,被动地接受成人的驱使,则是美好天性的泯灭。所以,家长要做的事情是:观察,发现,交流,引导,理解,支持;使孩子的天性得到保护和健康发展。
万不可按父母的主观意志去对孩子“强行塑造”。有些父母口头上说“为孩子好”,但实质上,却不了解孩子的真正理想和心理需求;而只以为凭自己的“权”和“钱”,就可为孩子的一生铺平道路。殊不知,孩子未来的蓝图必须靠自己去设计和创造,更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与坚持不懈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无论孩子多么弱小时,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允许他去实践和探索。
3、低调教子求实效
在家庭教育的咨询中,许多家长提出的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对自己孩子“理应的”高要求总是得不到响应,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报。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用“一厢情愿”替代了“顺应自然”的法则。古训提到“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的原理,很值得为人父母者的思考,是不是“反回报”在提示家长们,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着某些不合情理之处?而这种单向的“高调教子”,往往是导致亲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提倡:低调教子,务求实效。对孩子不要过分苛求、挑剔;父母双亲要达成共识,父母更应与孩子之间达成一致,奋斗目标毕竟要孩子自己去实现,这样,才不至使孩子不知所措。
有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在学习、文体、品行方面一系列的表现都令我非常满意,也不娇生惯养。但她有一个坏习惯让我最烦恼,那就是做事不着急,慢动作。我给她讲名人关于时间观念问题的论点;又讲当今市场经济快节奏需要,必须改变动作慢等,可对她竟无济于事。这使我不得不换一副面孔,教育、批评乃至训斥也不管用。我真的没办法了,请您指点我该怎样纠正孩子这坏毛病,使她更完美。”其实,这个孩子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做事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虽然动作不快,但有节奏,孩子有自己的习惯模式,家长就不要过多干预孩子。急性、慢性同样可以适应社会,父母的“高调”是不是脱离了孩子的实际?
又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很积极、主动,学习也好,同学关系也不错;但在家里却很懒散,什么都不干,也不爱跟父母说学校的事,这怎么办?”还有的家长问:“我的孩子在班里功课一般,但爱看课外书,经常让我给借书看。怕影响学习,所以我不敢给他借。怎么办?”允许孩子在家里放松,但应该培养他主动做家务。爱读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为什么反而担忧?父母不要犯“叶公好龙”的毛病,应支持孩子多读书呀!
也有的家长说:“孩子爱好广泛,钢琴、滑冰、电脑、唱歌,什么都学,却什么都不精,不愿付出努力,只图表面会了而已。也就是说没有常性,只图一时的新鲜。怎么办?”这是孩子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年龄小,兴趣还不稳定,最好顺其自然,不要有任何清规戒律。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属于高调教子、求全责备的性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脾气秉性各不相同,急性子、慢性子没有好坏之分;孩子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中,还不稳定;在学校紧张,回家就应该有所放松;成长中的不完美是正常的,在这些问题上家长都应对孩子有一种理解和科学的引导,但绝不是求全责备能够解决的。下面这4条注意事项,可帮助父母克服“高调教子”的毛病,发挥“低调教子”的实效性;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同时,又从他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不断进取,这样,才能使亲子关系融洽起来。
1)启发自觉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奋斗目标应该由他自己提出来,父母只是给他启迪和引导;尤其是具体到学校学习,课外兴趣,伙伴交往等,父母应最少干涉,最多鼓励。
2)促进领悟性。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商量,对其成长点拨、引发思考,促进领悟人生哲理。付诸其成长实践,使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有父母的支持,以使心理个性上逐步成熟起来。
3)培养坚韧性。人类的意志品质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必须前提;虽然父母不必唱高调,但孩子自觉选择和决定做的事情,应提醒并要求他坚持不懈,坚韧的意志力要从小培养。
4)肯定独特性。父母要充分肯定孩子与众不同的特征,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独特性,以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不是人云亦云;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待人处事的独特性是成人之道。
即使是成人,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在一生中都在追求不断地自我完善。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更是不够完美的,他需要一个塑造自我的漫长过程,这是他成长的权利。请您做一位豁达、开明的父母,容忍孩子的不完美,不完美是成长的催化剂,会有极大的发展余地,则比求全责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亲子沟通心理教案全文3
一、亲子沟通中父母的困惑分析
以往亲子沟通的研究多从亲子沟通的内容、结构、风格等角度研究亲子沟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论性较强,对于现实家庭中父母的指导作用不明显,这里将从亲子沟通的实践观察角度对来自30多个家庭的父母对亲子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以帮助生活实践中的父母找到打开儿童有效沟通之门的钥匙。
(一)不知道怎样做孩子才满意
中国的现代家庭结构较以前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倒金字塔型家庭比较普遍,对子女的态度大多为只要孩子要的,父母会尽全力满足,甚至是父母揣摩着子女需要什么,早早就准备好的,但孩子却表现出处处不满意,觉得父母根本就是不懂自己,不理解自己。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父母普遍表示不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满意,父母和子女都觉得委屈,亲子沟通不良,这是在儿童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容易出现的状况。
(二)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有一定比例的父母抱怨,自己为子女付出那么多,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辈为自己的付出,但孩子总是不理解,父母做那么多,为了子女的发展辛苦地工作,尽力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期待着子女会有优秀的表现,但子女的表现让他们不满意,甚至失望。
在许多父母所掌握的词汇里,付出即为爱的表达,父母为子女付出那么多,不要求子女怎么样孝敬自己,只要求子女表现出色,让他们在人前有面子,实现父母没有实现的理想就已经足够,要求这么简单,子女怎么就不理解呢?
(三)一向听话懂事的孩子突然特别不听话
有不少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本来很听话,喜欢和人打招呼,邻居、朋友、同事都很喜欢,突然孩子就不愿意和人打招呼了,大人怎么说都不配合,甚者大哭,使父母和周围的人都比较尴尬。还有的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突然就不听话了,和自己对着干,甚至顶嘴,反抗父母的管束,说出让父母伤心的话或做出出格的行为。
这些现象一般出现于一个年龄发展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比如幼儿两岁多到四岁之间,还有小学3、4年级时,或者初二、初三时。许多的父母对这时候的孩子的表现很困惑,一味地指责儿童不懂事,进一步引发沟通不良,甚至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四)孩子很自私
有些父母反映,自己对孩子无微不至,随着孩子的长大,觉得孩子应该懂事,对父母的付出感恩,回报给父母应有的爱护,但孩子表现得非常自私,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虽说言传身教,但父母过度的单向付出过程并没有给儿童爱是相互的感性教育,故孩子的表现只是说明了爱的给予也是一门艺术,给予的方式方法不对,一味“亲力亲为”,会造就孩子的自私。
二、幼儿及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解析
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幼儿期(0—3岁)、儿童期、青春期。当然,人的发展是连续的,尤其是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这些分段是相对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儿童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会帮助父母在亲子沟通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婴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无条件接受期,是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即所谓的无条件地从外界学习模仿的早期过程。这一时期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社会对儿童的要求包括基本生活能力,感觉运动能力发展,运用言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如辨认物体和人,学习进食,学习控制大小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称呼人,按照吩咐或执行一些简单指令。此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是儿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与别人差异,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活动特点,如焦虑、恐惧、羞怯、敌意和愤怒。性格的内向或外向特征也在这一阶段逐渐明显。在这一阶段应着重关注儿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0—1岁中信赖感的获得。在1岁左右的儿童若能得到适当照顾,形成信赖感,产生希望品质,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就非常重要。
2、2—3岁自我意识的增强。在2—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探索环境活动增多,并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时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此时若父母管制太多,对儿童的不当行为加以过分责备甚至惩罚,就使儿童产生怀疑的性格,对自己和对别人不信任,若父母能够理解儿童行为,以引导、鼓励和适当批评相结合,就会使儿童增强自信,促进自主危机的解决,形成意志坚强的品质,树立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3、依恋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依恋行为通常指婴幼儿寻找并保持与抚养者(通常是父母)亲密关系的行为倾向和表现。依恋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对其社会化和人际关系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这一阶段,养育者的温饱、感情接纳、微笑、鼓励、拥抱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二)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从五岁前后习得规则,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服从权威,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班级,教师有着较强的认可心理,家长应更多从实际出发,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多和老师沟通,家校一致,以培养儿童的好习惯为目标,培养儿童做事不拖沓、认真、守信等品质。
(三)小学高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增强,自主性增强,处于渴望独立,但能力有限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矛盾阶段,判断事物的标准已有自己的内在判断。所有的父母都应意识到一点:在人类之间的所有类别的爱中,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团聚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孩子能早一些自理、自立、独立,就是教育成功的表现。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除了能够给予的最多的爱和最好的教育,民主与尊重是亲子沟通最好的催化剂。
三、亲子沟通的基点与技巧分析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儿童需求的满足是亲子沟通的基点,正确把握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理解儿童,有的放矢地和儿童沟通、互动是一切操作技巧的根本。
Nielsen在1998年从自我观念理论出发,提出了五条帮助父母理解儿童,改善亲子沟通质量的原则,理解起来,可表述为如下内容。
(一)尊重孩子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庸,更不是父母完成自己未了心愿的工具。若父母能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自我成长,按照与儿童的自我观念一致的方式行事,遇到儿童自己的事情时,就能倾听儿童的看法和意见,对于儿童的品质培养和人格建构都会大有裨益。
(二)接纳孩子
在日常互动中,父母应该无条件持续地接纳孩子。父母是儿童最后的避风港,应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父母应在孩子受到委屈、犯了错误来找自己时,帮助孩子,帮助孩子改错。被人接纳,尤其是被自己看重的人接纳是人的重要需求,父母无条件的持续的接纳会帮助儿童获得被爱的感觉和归属感,帮助儿童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和适应能力的获得。
(三)理解孩子
儿童渴望被人理解,尤其是父母的理解会让儿童积极地面对人生,这一方面,父母的移情能力很重要。把自己放在儿童的立场上,谈谈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关注儿童渴望成长却又内心充满矛盾的状态,适时、适度地给孩子所需的帮助,对儿童获得社会支持感至关重要。
(四)为孩子负责
父母对于儿童的重要行为要负重要的责任,父母既是儿童的亲人,又是儿童的监护人,在儿童成人之前,父母要对儿童的教育引导负起责任。
(五)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
面对孩子,父母应该意见一致,态度一致,让孩子有明确的方向感。
四、结语
正确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在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氛围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的金钥匙,也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谷传华著、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xx、
[2]Arnold D, O’Leary S, Wolff L, Ackerr, M、The parentingscale:A measure of dysfunctional parenting in discipline situa-tion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993, 5:137-144、
【亲子沟通心理教案全文】相关文章:
沟通教案07-07
主动沟通教案11-05
亲子课教案03-02
小班亲子教案03-16
亲子艺术教案08-18
大班亲子教案04-15
大班亲子教案09-21
亲子游戏的教案02-07
沟通技巧教案(精选8篇)05-08
有关沟通的主题班会的教案02-11